本书探讨医疗过失责任与医疗纠纷鑑定,除整理相关学说理论与实务见解,解释上也兼俱法律经济学及法学实证分析观点,涵盖范围包括实体法上一般医疗过失民、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医疗过失判断的困境、医师告知义务的急速扩张、组织医疗的法律责任,并涉及程序法上医疗纠纷鑑定的实证研究、实证医学及临床准则应用于法庭作为医疗纠纷攻击防御工具,以及相关法律经济学分析等热门议题。
医疗纠纷所衍生之法律问题,对医病双方而言,不仅攸关其自身权益的保护,也影响到医病间互动关系的发展,近年来更因医疗事故涉讼之案件急遽增长,而广受各界关注及重视。谨此企盼本书可收抛砖引玉之效,挹注多元论述供作有识之士参考,互勉彼此为缔造和谐之医病关系而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吴俊颖
【现职】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系内科学专任教授东海大学法律系暨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国医药大学公卫所暨临医所合聘教授国立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台中荣民总医院胃肠肝胆科兼任主治医师财团法人医院评鑑暨医疗品质策进会兼任研究员国家卫生研究院、国民健康局IRB委员台湾实证医学学会常务监事中华民国医事法律学会理事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医事法律智库委员
陈荣基
【现职】
恩主公医院教授台大医学院及台北医学大学兼任教授台湾失智症协会创会理事长台湾脑中风医学会名誉理事财团法人医院评鑑暨医疗品质策进会顾问暨评鑑委员财团法人莲花基金会董事长健康世界杂志社社长慧炬杂志社发行人
【经历】
台大医学院教授、神经科主任台大医院医疗副院长恩主公医院创院院长台湾神经学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董监事及医疗纠纷调解委员国家卫生研究院兼任研究员曾于1991及2005年主持卫生署医疗纠纷案件之研究调查
杨增暐
【现职】
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助理
【学历】
国立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法律组)博士生
东海大学法律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赖惠蓁
【现职】
云林科技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
吴佳勋
【现职】
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WTO中心助研究员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博士
国家卫生研究院卫生政策研发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致理技术学院财务金融系助理教授
财团法人王德宏教授消化医学基金会简介
财团法人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简介
推荐序 ∕谢博生
推荐序 ∕陈聪富
推荐序 ∕陈运财
作者序 ∕吴俊颖
再版序∕吴俊颖
导 论
壹、前 言∕1
贰、医疗过失的民刑事责任∕6
参、医疗事故特殊责任类型∕11
肆、医疗纠纷鑑定∕17
伍、结 语∕20
第一章∕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之规范目的及法律原则
壹、前 言∕25
贰、规范目的∕28
参、法律原则∕37
肆、结 论∕46
第二章∕医疗过失犯之刑罚理由及其构成要件
壹、前 言∕52
贰、医疗过失犯之刑罚理由∕54
参、医疗过失犯之构成要件∕62
肆、结 论∕76
第三章∕医疗过失判断的困境
壹、前 言∕80
贰、案例事实∕81
参、本案争点∕82
肆、争点分析∕82
伍、结 论∕100
第四章∕医师告知义务急速扩张的时代—法界的期待与医界的临床实务之间的鸿沟
壹、前 言∕102
贰、案例事实∕104
参、相关争点∕105
肆、争点分析∕106
伍、结 语∕134
第五章∕组织医疗行为的刑事过失责任釐清
壹、前 言∕139
贰、案件类型∕142
参、组织医疗刑事责任分配之建议:代结论∕161
第六章∕医疗纠纷鑑定的未来—由专业鑑定探讨医疗纠纷鑑定之兴革
壹、前 言∕166
贰、国内现行专业鑑定机构介绍∕166
参、现行医疗纠纷鑑定产生之问题与改善建议∕177
肆、结 论∕182
第七章∕医疗纠纷重复鑑定之实证研究
壹、前 言∕188
贰、医疗纠纷多次送鑑案件之类型化∕189
参、鑑定程序的具体改善建议:代结论∕210
第八章∕台湾实证医学未来发展的规划─由医疗纠纷的观点出发
壹、前 言∕216
贰、实证医学发展的背景∕217
参、医疗行为准则发展的背景∕220
肆、实证医学对于医疗纠纷的影响∕223
伍、关于实证医学与医疗行为准则发展的一些看法∕231
陆、结 论∕234
第九章∕法庭上的临床指引—赛局理论的观点
壹、前 言∕237
贰、目前台湾医疗纠纷处理模式∕239
参、临床指引的兴起∕241
肆、临床指引在法律上的应用——医病参与者决策行为分析∕242
伍、结 论∕254
索 引∕25
作者序
近年来,台湾的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快速成长,尤以提起刑事诉讼者居多。从病方立场而论,尽管刑事追诉或审判有其制度面上的优势,包括免缴裁判费、免律师费、借由检察官发动搜索或扣押证物,以及附带请求民事赔偿等,但虑及现行法制之规范架构,民事责任旨在填补被害人所受之损害,直接保障被害人之权益;刑事责任则准予对犯罪行为科处刑罚,以满足社会保护之需要,二者间之规范目的迥不相同。则若医疗事故之被害人为求医方和解让步,多数倾向「以刑逼民」之施压手段,进行无益之诉讼程序,事实上不仅与民刑分立原则背道而驰,就医病双方当事人言,更使两造争执之补偿问题治丝益棼,毋宁徒增讼累而已。
有鑑于此,如何重新建构医疗事故之责任体系,似为减少讼源、节制司法资源浪费,乃至缓解纠纷的有效途径。果如此,关于医疗过失责任的成立要件,诸如归责原则、过失内涵、注意义务或因果关系等等,法律适用上应以医疗行为之社会利益为思考脉络,衡酌人体反应的不确定性、医学知识的有限性、医疗行为难以完全掌控,以及疾病本身固有风险,据以合理限界系争事故之责任范围。尤其,面临到病方胜诉率偏低的现象,法界多忧心现行诉讼制度对病方较为不利,进而主张举证责任转换,或者遁入告知义务的领域,期以间接方式提升病方的胜诉率。实则,如回归刑罚目的或损害填补原则,参以前述医疗行为之特殊性格,此举所追求的或能满足形式上的公平,但坐落法天平上却有严重失衡之虞,不可不慎。
值得注意的是,刑事上不论被告医方所违犯者,应为业务过失致死罪,或是业务过失伤害罪,也不问民事上原告主张之法律关系为何,究竟是基于侵权行为抑或债务不履行而为求偿,一旦遇有医疗纠纷诉讼案件,司法实务均採以过失成立与否作为关键争点,判断上普遍以行为人之懈怠或疏虞与结果之发生间,有无相当因果关系为其准据。依此操作原则,法院侧重于调查被告在医疗方式之选择或医疗过程上,有无应注意而未予注意之「医疗疏失」致原告受有损害,以及系争疏失与原告所受之损害间有无因果关系。更有甚者,由于医疗纠纷涉及医疗专业之判断,必须委由具有特别知识经验之专家,依现代医学予以鑑定,提出专业知识以供参酌,从而实务上习见将患者之病历资料汇整后,再嘱託医疗专业单位如行政院卫生署医事审议委员会、法务部法医研究所,或其他大型医学中心等进行机关鑑定,并据其鑑定意见判定医疗过失或因果关系。
依上所述,我国在审判实务上,针对此类诉讼之争点及证据调查既已发展出特有之操作模式,在此情形下,关于医疗伤害的责任归属,法院往往需要仰赖鑑定报告的协助,此际与其特别强调举证责任之重要性,思索如何重新调整医疗过失之举证分配原则,倒不如经由促进相关证据的保全、改善法庭与鑑定单位之间的沟通,以全面提升鑑定报告的作业品质,方为确保医疗诉讼成效的首当要务。再者,复杂的医疗行为要确认医疗过失的存在,有着相当的困难度,一方面须从结果预见义务及结果回避义务是否违反,进一步来判断医疗疏失的存在;他方面则需要排除医学本身的不确定性、生物体本身的多样性、疾病的自然病史,以及医疗结果所不可避免者等外在因素,继以检验因果流程是否具备可受归责的常态关联性。凡此与医疗诉讼结果攸关的重要法律问题,包括实体法上一般医疗过失的民、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以及特殊责任类型如医师告知义务、组织医疗责任等适用疑义,乃至于程序法上医疗纠纷鑑定、实证医学(EBM, evidence-based medicine)或临床准则(CP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在法庭上之应用等,在在值得吾人重视及探究,爰就此着有论文数篇投稿期刊,经集结编排后,本书问世亦于焉而生。
承蒙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国科会的支持,本团队能有幸投入医事法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并顺利将此书付梓出版,谨此表达由衷之谢忱。回顾撰文过程,作者群以医疗过失责任及医疗纠纷鑑定为研究主轴,悉心竭力于蒐集相关学说、实务见解及外国法制,试图将此等为数可观的参考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期间採以有别于传统释义学之研究途径,讨论上兼俱法律经济学、法学实证分析等观点,经由不同层面来开展思维理路,全盘检讨医疗争讼之问题所在,从中建构起医疗过失归责之应有取向,借以化解医界临床实务与法界审、检、辩及学者之间,就如何观照问题症结所存有的莫名歧见。但无可讳言的,碍于笔者才疏学浅,书中余留下来疏漏或说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各位学界先进不吝赐正为祷。又值此医疗纠纷方兴未艾之际,诚挚企盼本书可收抛砖引玉之效,挹注多元论述供作有识之士参酌之用,互勉彼此为缔造和谐之医病关系而共同努力。
吴俊颖
再版序
承蒙读者的支持与鼓励,本书得于短期之内修订再版,谨此深致谢忱。回顾本书付梓以来,医疗纠纷在台湾不仅未见停歇,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借由调整法制规范以为因应,社会各界对此问题意见分歧,甚至争论不休。所幸,政府已率先试办生育事故的补偿计画,「医疗纠纷处理及医疗事故补偿法」草案亦正在立法院审议中,即便坊间就此纷争解决之道并未形成高度共识,但至少媒体舆论逐渐体认到问题的严重性,相关讨论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此刻着手编辑改版不外乎也在彰显此一正面意义。
但无可讳言的,医病争议问题除了规范面的分析外,更不免直接涉及医疗争讼的实况考察,委实说,光从传统法释义学或比较法之研究取径,并无法获致确切解答,一切仍有待运用实证方法加以补充调查,方能真正掌握医疗纷争发展脉络的实相。有鑑于此,企盼本书整理文献所累积之研究发现,未来可与其他实证经验交互连结印证,进一步反馈成为医疗事故归责之论据基础,借以省思现行法制是否开启医疗责任趋向严格化,检视司法实践结果是否亦步亦趋受此影响,回头质疑社会舆情有无失之偏颇,是否因迷信医师之白袍形象而充斥着盲目期待,乃至变相苛责医护人员而使其蒙受不利对待。
本书再版问世,必须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编辑群的鼎力襄助。当然诸位读者愿与笔者一同分享研究心得,借此相互学习砥砺所带来之高情厚谊,更转化成为吾人求知好学的原动力,弥足珍贵。可惜笔者学殖未深,书中论述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各方家先进续予指正为祷。
吴俊颖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医疗议题的普通市民,这本书的书名《清官难断医务事:医疗过失责任与医疗纠纷鑑定(2版)》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在台湾,医疗体系的完善程度一直备受肯定,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纠纷依然是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困境。许多时候,当患者或家属遭遇不幸,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无法准确判断责任的归属。这本书深入探讨医疗过失责任的认定,这对于厘清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至关重要。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究竟什么样的医疗行为才会被认定为“过失”?是操作失误、诊断错误,还是用药不当?而“医疗纠纷鑑定”作为解决争议的关键环节,其运作机制和专业性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台湾的医疗纠纷鑑定制度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鉴定过程中又会考量哪些因素?这些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引,让读者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医疗纠纷,了解法律与专业鉴定的作用,而不只是停留在情绪化的争执。
评分老实说,我一直对医疗纠纷这个话题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敬畏的态度。一方面,我们都希望医疗能够带来健康和希望,但另一方面,医患关系的不信任感,以及突如其来的医疗事故,总是让人心有余悸。这本书的副标题"医疗过失责任与医疗纠纷鑑定"直接点出了关键。在台湾,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也可能伴随着新的风险。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医院内部的沟通或简单的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医疗过失的界定,以及如何科学、公正地进行鉴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特别关注这本书是如何解析“医疗过失”这个概念的。它是否会区分是医生的技术失误、医院的管理疏漏,还是患者自身的原因?而“医疗纠纷鑑定”又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否涉及专家评审、技术鉴定等多个环节?作为一本“二版”的书,我希望它能够反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鉴定实践,因为医疗和法律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对这个复杂议题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不至于在面对医疗纠纷时,感到无助和茫然。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抓住了核心痛点,"清官难断医务事",这真的是我们普通民众在面对医疗纠纷时最直接的感受。老百姓相信医生,也相信医疗体系,但万一出了状况,到底谁对谁错,责任在哪里,常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我个人曾经有过亲身经历,亲友在一次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家属和医院就责任归属问题僵持不下,最后只能诉诸法律。那段时间,全家人焦头烂额,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相关的法律条文、医疗规范,但很多东西专业性太强,非专业人士真的很难理解。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及时雨。它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医疗过失的认定标准,以及医疗纠纷鉴定在整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我特别在意的是,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因为理论的东西听起来总是抽象的,但真实案例的呈现,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医疗过失,哪些又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让普通民众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能更有底气,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台湾的医疗环境,大家有目共睹,水平很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出现问题,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争议。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医疗纠纷的复杂性,并且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框架,这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我是一名在台湾医疗前线工作的基层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病例,也深知医疗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与挑战。书名《清官难断医务事》这几个字,简直道出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心声!有时候,即使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因为疾病本身的复杂性,或者患者个体的差异,最终还是会产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进而引发纠纷。这本书的副标题“医疗过失责任与医疗纠纷鑑定”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迫切地想了解,在法律层面,是如何界定医疗过失的?有哪些具体的判断标准,能帮助我们避免触碰红线?而“医疗纠纷鑑定”又是如何进行的?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非常关注鑑定过程的科学性、公正性,以及它是否能够真正反映医疗实践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理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医疗实践中,哪些环节容易产生争议,以及如何通过完善的流程和专业的鑑定,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台湾民众,我一直对医疗体系的运作及其可能产生的争议感到高度关注。《清官难断医务事:医疗过失责任与医疗纠纷鑑定(2版)》这个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民众在面对医疗纠纷时的普遍困惑——“清官难断”,意味着问题的复杂性和主观判断的难度。这本书所探讨的“医疗过失责任”和“医疗纠纷鑑定”,正是解决这些困境的关键。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医疗过失是如何被界定的。这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例如疾病的自然病程、医疗技术的风险,以及医生的注意义务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往往难以把握。同时,“医疗纠纷鑑定”的运作机制也是我最为好奇的部分。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平台,来评估医疗行为的合理性?鑑定过程中又会引入哪些专家和依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这些复杂的问题,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医疗纠纷处理流程的正确认知,并且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能够更理性、更有准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