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西康

消失的西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西康
  • 历史
  • 藏区
  • 民国
  • 西南
  • 民族
  • 文化
  • 边疆
  • 回忆录
  • 探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Khams

  中英势力角逐之地
  「大西藏」迷梦的关键点

  一个只存在十六年就从地图上消失的省份
  一部西康史,揭开近代中国最动盪的一页

  西康与西藏接壤,其开化却早于西藏。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其间的土着边民,打从明代以来的土司治理,晚清政府改土归流的政策,便不断承受着连绵的灾难和战争。

  本书以西康近代史为背景,以事件为经,人物为纬,讲述西康从1900年至1911年的沧桑往事。其中涉及到德格土司兄弟争袭、巴塘事件、赵尔丰改土归流、傅嵩炑西康建省、尹昌衡西征、钟颖率川军入藏等,均是藏学爱好者及世人关注的热点。书中亦穿插民间传说以及藏传佛教的相关知识和资讯,是兼具历史传奇故事、清末民初政治变化、人类学田野观察、地理方志等多种面向,以「故事」笔法呈现的有趣的「西康」故事。

本书特色

  「大西藏」迷梦的关键点,中英势力角逐之地--首部西康近代史,揭示雪域高原祕境里的狼烟!
  一本兼具历史传奇故事、清末民初政治变化、人类学田野观察、地理方志等多种面向的西康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永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委员。曾下乡插队,近年来专注于历史题材写作,着有《袁世凯家族》、《民国三大文妖纪传》、《鸳鸯蝴蝶派文人》、《晚清官场情色游戏》。

图书目录

引子 一个从地图上消失了的地方──西康 7

【卷一 瞻对的前世今生】
「飞地」的由来 18
演藏戏的土司府 30
县官张继墨绖出山 41
章谷与朱窝 50
德格家族的悲喜剧I  62
德格家族的悲喜剧II  74
德格家族的悲喜剧III  85
瞻对之役的记录者 99
清末的镀金时代 109

【卷二 磅礡的边地史诗】
桑披寺,桑披寺…… 118
西部的淘金者 136
巴塘之乱I  150
巴塘之乱II  160
盐井轶事 172
一个神秘的原始部落 188
赵尔丰与改土归流 211
魂断西康 230

【卷三 醉卧沙场】
《艽野尘梦》背后的故事 244
西陲告急 257
征战西域的日子 269
幻灭的英雄梦 279

【卷四 那些西征的将士们】
书生将领戍边记 294
一九一五年的冤魂 310
战地恋曲成绝唱 323
野人山记事I  336
野人山记事II  351
余音袅袅如泣如诉…… 366

征引文献 378

图书序言

引子

一个从地图上消失了的地方--西康


  有一个地方,一旦知道了它的名字,就会魂牵梦萦;一旦踏上了那片土地,就会终身牵挂和思念,至死也不会忘记。--那个地方如今已从地图中消失了,曾经的地名叫做西康。

  西康有太长的历史,太丰富的内涵,这本书讲述的是近代西康往事。

  西康与西藏接壤,其开化却早于西藏。进入晚清以来,英国人窥伺西藏,与之相连的西康更是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最先警惕西康问题的是晚清大臣鹿传霖。他认为边事危急,以藏事为最,英国控制了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形成了对西藏的包围圈;沙俄也不甘示弱,一边与英国在远东地带展开角逐,一边窥觊西藏。同时西藏分裂势力沉迷于「大西藏」的迷梦,以瞻对为桥头堡,试图向东部扩张。在这种背景下,西康的地理位置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鹿传霖在这里开启了改革政务的改土归流,然而却遭遇到晚清官场同僚的排斥和抵御,折戟沉沙,失败得很惨。

  接过鹿传霖改土归流大旗的,是晚清另外一位大臣赵尔丰。这位人称「屠夫」的铁腕人物,上任边务大臣后即掀起了气势磅礡的改土归流浪潮,试图通过革新政务来使这块原始蛮荒的土地焕发活力和生机。但是他的革新同样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不仅未能完成其夙愿,还被砍了头。

  这之后是二十多年的空白。不,说空白太过于轻松。连绵不断的灾难和战争始终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空,在西康,美丽的景色让人心痛,悽楚的故事让人心酸,动盪的局势让人心碎。直到一九三九年元旦,刘文辉在康定城的一个操场上宣佈西康省正式成立,这块土地似乎才从恶梦中惊醒过来。那戎装的军人,那戴礼帽的官员,那身穿节日服装的百姓和喇嘛……多年以后依然历历在目。

  然而这个新诞生的省份只存活了十六年就消失了。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撤销西康省的决议1,西康成了一个消亡的名词,成了人们亲切而遥远的记忆。

  其实,西康并没有真正消失。或者换句话说,西康只是从地图上消失了,并没有从人们的心中消失。

  许多年来,无论是生活在康区的藏汉边民,还是外省奔赴边地的考察者、探险家、科考队员、商贾以及旅人,他们提到这个地方时,总会用「西康」、「康区」、「康」等字眼来表述,这是一种约定俗成。

  还有那么多凄美悱恻的传说和故事,关于战争,关于爱情,关于生与死……那些传说和故事沉淀在这块土地里,像一粒粒恒久弥新的钻石,在记忆深处幽幽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吸引着现代人的灵魂。

  请允许我讲述两个小故事,看看西康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I

  一九二九年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川康边防总指挥部边务处长的胡子昂看到了一本新出版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小册子,书名叫《四川史地―乡土史讲义》,作者任乃强,是他读北京高等农业学堂时的校友。

  胡子昂大喜过望,一封急件寄往成都,要将同窗好友任乃强召到边陲西昌来作彻夜长谈。

  任乃强这年三十五岁,应胡子昂之召唤,一袭长衫,一匹白马,两个随从,就踏上了神秘的西康之旅。

  谁知他这一去,就终身不渝地爱上了西康。

  当时的西康气候严酷,交通闭塞,盗匪横行,物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过雪山时,甚至还会出现前用人拉、后用人推的罕见情景。那次考察历时一年,任乃强游遍了康定、丹巴、泸定、道孚、炉霍、甘孜、瞻化、理化、雅江等川边藏地九县,徒步千里,餐风卧雪,历尽艰险,每到一地,他都不顾高山缺氧,爬到最高处考察地形,测绘地图,探寻河流、山脉源头和走向,深入民户和寺庙调查访问,考察史蹟掌故。在他眼中,西康的一切都有着神奇的魅力,他为西康特殊的地理、独特的文化、纯朴而又带有野性的民风所吸引。从西康归来时,任乃强带回了五十余本笔记、近千万字的资料以及他亲手绘成的西康各县地图。也带回了一位极富才情的妻子―罗哲情措。

  任乃强娶西康才女罗哲情措为妻的故事,传说中有多种版本。最为广泛流行的说法是他为了与藏人沟通。任乃强在他后来的着作《西康图经》中,提及过这桩奇异的婚姻:罗哲情措是瞻对德雍头人甲屋村披的女儿,土司多吉朗嘉的外甥女。生于牧场,长于土司家,她身上既有平民精神,又浸染过贵族气息,其性情足以代表西康人的一般性情,任乃强常常戏称她为「西康人的标本」。

  当时的情形是,任乃强沿着康藏线一路西行,来到上瞻对时,住在土司多吉朗嘉家。这位博学多才的青年赢得了多吉朗嘉土司的极大好感,土司想收任乃强为婿,可惜两个女儿已嫁人,只好让最小的养女罗哲情措来担当此任。嫁人前,罗哲情措与任乃强不曾谋面,养父土司也未同她商量,但罗哲情措出嫁后「一切顺从,纵然偶尔意见不合,亦未尝强争。」
先是,有喇嘛卜婚,说她不宜入川。跟随任乃强到达打箭炉后,罗哲情措死活再也不肯走。但经过劝说,她便毅然决定东行。那个夏天的上午,罗哲情措抹去了眼角的泪水,由新郎任乃强陪同走进天主教堂,让德国女护士给她种痘。她安静地笑着,神情像窗外的玉兰花一样迷人。

  从此,罗哲情措与任乃强共涉爱河,成了一对学者伉俪,也成了藏学领域里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九四九年,妻子病逝后,任乃强悲痛万分,写了〈悼罗哲情措〉一文。他在文章中剖白心迹,透露了当初的秘密:「余娶此妇,非为色也。当时决心研究边事,欲借此妇力,详知番中风俗语言,及其他一切实况。又当余在瞻对时,曾重罚劣绅土豪数人,虑其途中报复,故结婚上瞻对土司家,借此自卫。」

  自一九二九年的西康之行后,任乃强无数次穿行于西康腹地,生命与那块土地紧密相连。在藏族妻子罗哲情措的协助下,他先后完成了《西康图经》之〈疆域篇〉、〈民俗篇〉、〈地文篇〉等着作,全面系统介绍了西康区域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民族风貌,被学术界誉为「开康藏研究之先河」的重要作品,至今仍为康藏研究者的必读之书。任乃强也成为中国近代藏学重要的奠基人和先驱者。

  II

  一九三一年,二十二岁的庄学本还是上海一家保寿公司的职员。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他和五个青年结缘组成了「全国步行团」,喊出了鼓舞人心的口号:「凭我两条腿,行遍全国路,百闻不如一见,前进!前进!前进!」

  那次的长途跋涉,庄学本痴迷地爱上了摄影。回到上海,他离开原先的保寿公司,进了一家照相馆当学徒。

  一九三三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国民政府组织「赴藏致祭专使公署」的使团入藏,庄学本觉得机会来了,辞职后悄悄来到南京,申请自费跟随入藏。

  可是他的梦想却落空了。赴藏使团抵达成都后,专使大人黄慕松发话,不准记者随行,庄学本也被认定为「身份来历不明」,剥夺了他跟随队伍继续西行的资格,庄学本滞留于成都,失望至极。

  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他在蒙藏委员会办理了一张去西康的旅行护照,证件上用了「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头衔。西康是入藏的必经之地,边地富有神秘的想像和冒险的性质,对于一个城市青年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正如庄学本后来在日记中所说:「险地一定多奇事,有研究的价值,有一探的必要。我为了这样大的使命更应该进去一探。……开发西北并不是空喊口号,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

  从此,庄学本与西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那次长达半年的探险旅行中,庄学本途经理县、玛律康、阿坝、白衣寺、莫坝桑、清清夺寺、贡马桑、瓦司尔、康干、康斯尔、松潘、茂县,免费为那些在地图和历史中已消失的土着原住民拍摄照片。每当拍摄了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物,他都要在当天晚上沖洗出来,第二天亲自送到被拍摄者手中。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在那块神秘广袤的白地(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地方)上,几乎所有居民都来找庄学本拍过照。

  为了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庄学本特地买了帐篷。在藏区俄洛,土司夫人那贞汪姆专门为他搭建了一个红帐篷,给他做沖洗照片的暗房,这在当时是最高待遇。每当沖洗照片时,当地原住民都前来观看,帐篷外挤满了人。在彞区昭觉城,庄学本拿出了他私藏的一架留声机,引起当地原住民极大的兴趣,他在日记中写道:「夷人初听唱片,以为机中有鬼,因此天天有数百人进城参观,看了惊奇赞叹,我也就有充分的机会和他们照相或访问,彼此渐渐也厮混熟了。」

  庄学本的摄影及考察活动,几乎囊括了当时西康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从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生活形态、自然生态到文化、宗教、习俗、贸易等。

  西康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之后庄学本用了十年时间,拍摄了五千多幅关于西康生活场景的老照片,考察了藏、彞、苗、羌、僳、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并于一九四一年在成都、重庆、雅安三城市先后举办了「西康影展」,三处观众达二十余万人次。当时畅销世界的上海名刊《良友》,也破例地为庄学本开辟专刊,取名《新西康专号》,轰动沪上,风靡一时。

  上面的两个小故事,只是无数奔赴西康的行者中极寻常的两例。

  近年来,藏学成为一门显学。关于西藏的图书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而关于西康的图书却是凤毛麟角,与这块地方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成比例。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体会到:已经从地图中消失的西康是一座含金量极高的富矿,它还有待于人们的挖掘和开发。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将西康视为心中的圣地,排除万难千里迢迢来朝拜。远的不说,进入民国以来,进入康区考察的人员就数以百计。其中有国民政府特派专使和官员,如黄慕松、马鹤天、赵一清、刘曼卿、唐柯三、刘家驹、杨仲华、陈重为、柯象峰等;有入康区求教拜佛者,如大勇法师、恒演法师、观空法师、法尊法师等;还有民俗学者、探险家、旅行家、有组织的科学考察团以及相关机构人员……这些进入西康的人士,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这些史料大多是私人笔记性质,细细读之,记录者浓郁的感情跃然纸上,每每欲罢不能。

  行走和阅读,是现代人精神生活领域中最有意义的两件事。

  阅读这些史料,犹如在故纸堆中游历秀美山川,常有美不胜收之感慨。

  那么,走吧,到西康去,领略那里神奇的一切,寺院毡房皆有生命,山水草木皆有魂魄,千万个诱惑在远方召唤,你的生命将获得洗礼和提升;如果因俗务缠身,一时去不了西康,就坐到书桌前,揿亮台灯,桔黄色灯光温暖你身心的同时,西康的陈年往事也会飘过来,环绕在你的身边……那些笔记野史读得多了,一个个人物也就活过来,像是熟悉的朋友,同你聊天拉家常,时而快乐时而沉痛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

  好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就是在这么一种氛围中度过的。

  哦,西康,有一种魔力让人心驰神往。那雪域高原,那山野林地,那土司府,那转经轮,那世世代代生活其间的土着边民……为什么总是让无数英雄为之歌,为之泣,为之喜,为之忧,为之叹,为之神魂颠倒,为之寝食不安!那块混沌初开的土地,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密码?

图书试读

【征战西域的日子】

二次革命爆发后,四川军政府司令熊克武响应孙中山号召,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武装起义,并迅速攻佔了永川、荣昌、隆昌、内江等地,直逼泸州。消息传到川边康区,驻守在丹巴的西征军警卫团长张煦积极回应,「攻扑观察使署,击毙卫兵,并伤颜谭观察额角,公私财产,一掠无余,文武官员,尽被胁迫」。尤为不堪忍受的是,张煦竟派兵包围了尹昌衡在巴塘的住所,扣押其父母亲及一妹一妾,并自封为川边大都督,派人送来一封信,催促尹昌衡举兵北伐。

收到张煦那封信的时候是夜晚,尹昌衡正在营帐里,与幕僚骆成骧一边饮酒,一边畅谈天下大事。

骆成骧,字公啸,四川资中人,是清朝四川惟一的状元郎。这是个有趣之人,能诗擅画,虽说考取了文状元,晚年却热衷于讲武,尹昌衡西征亟需人才,将骆成骧收入囊中,做了他的高级顾问。

话说尹昌衡拿信后撕开一看,只见信上写道:「请尹公火速率川军北伐,父母姐妹及小妾方可生聚;若西来讨伐,家眷与公皆将遭杀戮!」尹昌衡火冒三丈,当时隐忍不发,将信藏入袖中,继续与骆状元一起碰杯饮酒。

不一会儿,又有人送信来,这次是尹昌衡母亲所写,内容是请尹昌衡速率兵北伐,不然的话,父母及妹妹、小妾的生命均危险矣。尹昌衡仍然不动声色,将信藏入袖中,继续喝酒。

骆成骧在一旁观察尹昌衡面色有异,问道:「君有什么急事,何必隐瞒?」

尹昌衡摇头道:「没有事。」

骆成骧说:「不对,君在百万大军面前,常常能喜忧不形于色,今晚却气色惨澹,明明是有事隐瞒。」

尹昌衡长出一口气,道:「何必多说,喝酒吧!」

说着一仰脖子,将满杯酒一口吞下。骆状元也举杯奉陪,两人并不多说话,你一杯我一杯,醉意渐浓,尹昌衡离席,从营帐墙上取下一把剑,当庭起舞。那把剑舞着舞着,尹昌衡眼角里渗出了一滴泪珠,叹息道:「一生忠孝,尽在于此矣!」

尹昌衡将那两封信交给骆成骧,等骆状元读了,尹昌衡试探地问道:「请老兄帮我出个主意?」

骆状元摆头说:「这个……我也想不出好办法。」

听到前面厅堂里有哭声,尹昌衡的夫人颜机走了过来,脸上写满了诧异。当她听丈夫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后,不禁也跟着哭了起来。颜机是四川着名绅士颜楷之妹(颜楷曾任川汉铁路股东大会总会长),家学渊源深厚,知书达理,尹昌衡从成都出征前,刚刚与颜机新婚不久,就率军西征。她哪里见过如此凄惨的场面?又哪里经历过如此严峻的局势?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