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解释与判例评註第四卷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註第四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税法
  • 税法判例
  • 税法解释
  • 税务
  • 法律
  • 法学
  • 案例分析
  • 税收政策
  • 税务实务
  • 法律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是一套专注于解释和应用税法的丛书,由武汉大学税法研究中心熊伟教授主编,两岸三地作者共同参与撰稿,每年出版一至两卷,向海内外发行。

  第四卷在延续前三卷风格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组稿模式,引入专题化的思路,集专题会议与编辑出版于一体,本卷共收录1份会议实录和16篇论文。从内容上看,本卷除延续对案例和规范性文件的评判和解释外,还增加了理论观点的争鸣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葛克昌教授从宪法层面审视反避税的法律界限,对中国大陆学者诸多反避税观点提出批判和澄清,是为本卷的最大亮点。

  本书适合税法研究人员、税务官员、税务律师、註册税务师、註册会计师、企业财税主管等阅读,适合各类图书馆、研究机构、仲介机构以及企业收藏。

著者信息

主编简介

熊伟


  【经历】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案、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专案等多项课题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月旦财经法杂志》执行主编
      《财税法学动态》主编
      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武汉分所律师

  【学历】法学博士
      2002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法学院访学

  【相关文献】浏览作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更多的期刊、教学资源‧‧‧等

图书目录

壹、反避税的法律界限
 ──「第五届中国财税法博士论坛暨湖北省财税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实录/1

贰、避税调整之宪法界限/葛克昌/85

参、消除税收流失:切断避税的生命线/潘来发/105

肆、反避税的权力限度:以一般反避税条款为例/熊伟、王宗涛/129

伍、「一般反避税规则」制度构建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基于「一般反避税规则」国际实践的思考/赵国庆、张学斌/155

陆、实质课税与反避税辨异/滕祥志/171

柒、增值税法的反避税规定/杨小强/193

捌、委託人信託的所得税法规制

  ──以反信託避税为视角/刘继虎/207

玖、契约自由与反避税的合理界限
  ──以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为分析对象/叶金育/229

拾、日本司法判例中避税行为之否认方法/杨广平/247

拾壹、美国税法中的经济实质原则/霍昱廷/275

拾贰、反避税预先裁决程序若干基本问题

   ──基于义大利经验的分析/翁武耀/291

拾参、股权投资收益与反避税规则的边界
   ──基于卢森堡实务案例的评析/吴青伦/305

拾肆、美国企业併购重组反避税规则及其借鉴/周晓光/319

拾伍、免税股权收购制度下的反避税

   ──以「股东利益持续」为视角/陶永祺/339

拾陆、转让「股权」、「土地」、「合同」,还是其他?/魏高兵/361

拾柒、关联方权益性投资与债权性投资的税法认定

   ──兼评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法》第46条不足与完善/曾思/381

图书序言

序文

  《税法解释与判例评注》第四卷终于定稿,即将付梓面世。一直以来,本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定位,为理论与实践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赢得学界和实务界的好评。第四卷在延续前三卷风格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组稿模式,引入专题化的思路,集专题会议与编辑出版于一体,期待最大限度推进学术的精细化。

  2013年5月4日,由我组织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财税法博士论坛暨湖北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反避税的法律界限」,50名余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卷文章来源于此次会议,受篇幅因素的限制,在收录时有所筛选,并作了编辑加工。与此同时,我们将会议发言讨论全程整理成稿,为读者呈现和永驻一个争鸣辩论的场域,也留给读者一个更广泛的解释和评注文本。

  反避税是税法学极为重要的领域。自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法》专章规定「特别纳税调整」以来,税务机关开始加大反避税力度,各种类型的反避税案例逐渐呈现出来。然而,反避税实践过程中凸显出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焦点的是税务机关的反避税权力过大,缺乏实体和程序细则的指引,司法制衡机制整体上跛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所得税法》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引入一般反避税条款后,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反避税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它需要在不同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最容易困扰人们的议题在于,避税与税收筹划、逃漏税界限不清,难以辨识;避税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也时常争议不断;不仅如此,是尊重纳税人所定契约的字面含义,还是允许税法独具慧眼,从经济实质的角度予以调整,涉及到私人财产权与国家征税权、税法依附性与税法独立性、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等诸多观念分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更为明显。

  在国际视野中,不管论者赞同还是反对,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各国反避税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OECD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注意力也开始往这方面倾斜。在特别反避税措施早已十分普遍的情况下,为了应对此外各种可能的避税计画,一般反避税条款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除中国大陆2008年生效的一般反避税条款,美国于2010年、印度和英国分别于2012年引入一般反避税条款。澳大利亚也正在考虑修订其一般反避税条款。

  不仅如此,原本只是发挥避免重复征税作用的税收条约,也开始楔入反避税功能,在增加反避税条款的同时,条约解释的立场也有较大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为防止税基流失,堵塞税收漏洞,2009年20国集团伦敦峰会之后,在推进跨国税收情报交换和国际税务行政合作方面,各国都表现了很大的诚意及热情,反避税的国际共识日益强化。

  基于以上背景,我选择「反避税的法律界限」为主题,组织专题讨论并编辑出版会议成果,期待发挥税法学人的智识,集思广益、论辩争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晶,期待这种规模化和精细化的尝试,能够让反避税研究「更上一层楼」。

  本卷共收录1份会议实录和16篇论文。从内容上看,本卷除延续对案例和规范性文件的评判和解释外,还增加了理论观点的争鸣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葛克昌教授从宪法层面审视反避税的法律界限,对中国大陆学者诸多反避税观点提出批判和澄清,其观点振聋发聩,是为本卷的最大亮点。期待葛教授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更广泛深入的争鸣辩论。

  不仅如此,本卷关于反避税的研究视角多元,触及的领域丰富多彩。新加坡Stephen Phua Lye Huat(潘来发)教授从纳税资讯获取角度畅谈如何反避税,从纳税人、避税专业人士和国家三个层面为解决反避税资讯不足建言献策,为本卷增色不少。杨广平教授对日本司法判例中否认避税行为的介绍和总结,翁武耀博士基于义大利经验,从预先裁定的角度提出程序反避税的观点,以及吴青伦律师对卢森堡股权投资收益税案的引介,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

  当大多数学者把目光侷限在所得税领域时,杨小强教授打破狭隘,开始关注流转税领域的反避税,避免了一叶障目,开拓了反避税研究的领域,为流转税反避税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视野。滕祥志研究员则一如既往关注实质课税原则,强调其中立性,可以同时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所用,并非仅仅适用于反避税。此外,刘继虎教授对滥用委託人信託的探讨,魏高兵先生分享的合同整体转让如何课税的案例,都非常值得业界关注。

  除此之外,本卷还着力于一般反避税条款的立法和适用,这也是当前反避税实践中最为核心疑难的问题。赵国庆、张学斌等对该问题的剖析,集中于如何限定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切中实践利害,彰显学者使命,值得关注和期待。我本人和王宗涛博士对避税构成要件的界定及对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反思,也可以为有识之士提供一些引证和启发。

  提交论文和参与讨论的人员很多,既有教授和研究人员,也有实务专业人士,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卢森堡,专业和地域背景相对多元。为免行文冗赘,恕我不能在此一一列明,读者可以从会议纪录一睹其风采。部分在读学生的论文和发言,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我们也破例予以收录,以资鼓励。

  本书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阶段性成果,也得到武汉大学七○后财税法学术团队专案的资助。众人拾材火焰高,税法学的繁荣与进步,离不开税法学人的砥砺共勉、辛勤耕耘。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王宗涛博士担任本卷执行编辑,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在此一併致谢!

熊伟
武汉大学税法研究中心
2013年8月6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翻開這本《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四卷》,我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待。畢竟,稅法領域的書籍眾多,能夠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並提供真正「實用價值」的不多。然而,越讀下去,我越是感到驚喜,甚至可以說是「醍醐灌頂」。本書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其對最新稅務政策和修法趨勢的敏銳洞察。在當前稅制變動頻繁的時代,一本能夠緊貼前沿的書籍顯得尤為重要。作者不僅對最新的稅法修正進行了詳盡的解讀,更重要的是,他能夠預判這些修法可能帶來的影響,並通過對相關判例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立體和前瞻性的視角。舉例來說,書中對於某項新興稅務議題的探討,結合了幾年前的幾個關鍵判決,分析了當時法律的局限性,以及新法是如何彌補這些不足的。這種「歷史回顧與前瞻展望」的寫作手法,讓我在理解現行稅法的同時,也能夠對未來的稅務走向有一個初步的判斷,這對於長期規劃稅務策略非常關鍵。同時,書中對於一些較為晦澀的稅務概念,也提供了非常貼切的比喻和案例,讓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起來。

评分

我一直認為,稅法學習的關鍵在於「理解」而非「背誦」。單純記憶條文,就像空中樓閣,一旦遇到複雜情況就會捉襟見肘。《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四卷》正是這樣一本能夠幫助我們真正「理解」稅法的書籍。它的結構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圍繞一個核心的稅務主題展開,並通過大量的判例來闡釋相關的法律原則。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能夠將看似獨立的判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邏輯鏈條。這讓我明白,稅法並非一成不變的條文集合,而是一個不斷演進、並在司法實踐中不斷被修正和完善的體系。書中對於一些經典案例的介紹,更是讓我歎為觀止。例如,在某個關於公司重組的稅務案件中,作者不僅分析了法院的判決,還追溯了之前的相關案例,並指出了當前法律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這種「追根溯源」的分析,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稅法的歷史脈絡和發展趨勢。閱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經驗豐富的稅務導師在對話,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啟發。

评分

這本《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四卷》簡直是稅務新手和老手都必備的「聖經」!我記得剛開始接觸稅務工作時,面對堆積如山的稅法條文和各種釋字、函釋,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摸不著頭緒。很多時候,即使理解了條文字面意思,也無法真正明白其背後的邏輯和應用情境。這本書恰恰解決了我這個痛點。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複雜的稅法條文拆解開來,並用豐富的判例作為佐證。每一次的解釋都像是在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真實稅務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被「活化」的。書中對於一些爭議較大的稅務案件,更是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不僅呈現了不同的法律觀點,還分析了法院的判決理由,以及這些判決對納稅人、稅務機關和整個稅務體系的影響。這種「多角度」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稅務爭議的成因和解決思路。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小貼士」和「注意事項」,這些都是經驗豐富的稅務專家才會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對於避免踩雷、減少不必要的稅務風險非常有幫助。

评分

在琳瑯滿目的稅務書籍中,找到一本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並不多。《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四卷》絕對是其中之一。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稅法並非冰冷的文字,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書中對於許多貼近民眾生活的稅務議題,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例如,在處理遺產稅和贈與稅時,書中結合了許多真實的案例,詳細闡述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常見的稅務規劃技巧。這些案例的選取非常貼切,讓我能夠很直觀地理解稅法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書中不僅注重法律的解釋,還融入了許多對稅務倫理和納稅人權益的思考。在探討某些稅務爭議時,作者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強調公平和正義的重要性。這種「人文關懷」的筆觸,讓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的讀物。我相信,無論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稅務專業人士,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

评分

這本《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四卷》真是太讓我驚喜了!作為一名長年與稅務打交道的從業人員,尋找一本既能深入剖析稅法條文,又能引導理解實務判決的著作,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事。過去我接觸過的稅法書籍,有的過於學術理論,讀起來像在啃教科書,對於實際操作幫助有限;有的則過於瑣碎,將條文羅列一番,卻缺乏深入的解釋和引申。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了我對稅法書籍的刻板印象。它不僅將複雜的稅法條文,如所得稅、營業稅、土地稅等,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更難能可貴的是,每項解釋都緊密結合了近年來具代表性的判例。這些判例的選取非常精準,涵蓋了稅務實務中常見的爭議點和難點,讓讀者能夠從真實案例中學習,理解稅法是如何在司法實踐中被詮釋和適用的。更讓我讚賞的是,書中對於每個判例的評註,並非簡單地複述判決理由,而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了判決背後的法理依據,以及對未來稅務執行的可能影響。這種引導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培養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