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梦想的未来都市

我们梦想的未来都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Igarashi Taro, Iso Tatsuo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现代建筑史×科幻创作文本=?

  ──空想未来都市的现实展现
  从梦中发想、溢出梦想外的「未来都市」样貌,是什么样子?
  而这个名为「未来都市」的梦,
  究竟是幻想极致的美梦,还是醒不过来的噩梦?

  小时候我们都画过过这样画──主题叫做「未来都市」:画中可能有各种超高层大楼林立、汽车与人在不同的输送带上运行,空中往返着的运输飞行器川流不息;

  或者我们已经在电影中看见这样的未来都市:街上到处是替人类执勤务的机器人往来行走,人与机器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家中;在手冢治虫的动画中看见的机器仿生人原子小金刚、大友克洋的《AKIRA》里看见如废墟般的未来世界场景……

  人们所梦见关于「未来都市」的梦境,究竟是什么样呢?战后日本在重建论述的基础下,由丹下健三领军的代谢派(Metabolism)建筑家们推出各种关于未来都市的可能论述,同时描绘着未来科技的科幻小说、电影、漫画、动画各种文本也相当流行,建筑家们把焦点转向未来都市的时间点,与科幻文本兴盛的时期几乎重叠,这是因为对未来的强烈关心,就分别以都市设计与科幻虚构文本两种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来,科幻创作者们持续关注的建筑家们提出的未来计画、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而作为科幻爱读者的建筑家们也不在少数,

  日本在战后复甦、开始朝向高度经济成长期的同时,在少年漫画、虚构小说文本中也开始描绘超高层大厦、飘浮在空中行走的汽车,以及建造在空中的都市等等充满魅力的未来都市景象。而在建筑界,也为了因应人口增加而开始发表大规模的都市计画。这样两股动能汇流到一九七○年,便使得大坂万博成为一个未来都市的实验场。

  而除了日本之外,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从达文西到柯比意,甚至于到晚近的建筑电讯(Archigram),又是如何描绘内心的乌托邦都市?而相应地,从早期科学幻想小说(science romance)到后来的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又如何与这些建筑/都市空想提案互动、创造出共有的乌托邦想像?而这些乌托邦又是如何转化成压抑的敌托邦?

  这个一路作着、关于未来的美好梦境,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成了醒不过来的梦魇?

  本书即从「建筑评论」与「科幻文本」两种方面来谈述这些曾经被热切梦想过的未来都市──由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与建筑专门记者矶达雄分别从日本战后至今的建筑家的思维、现实中曾经提出过的未来都市计画构想,以及小说、电影中虚构的未来都市两个面向交相书写,旁征博引的论述不仅谈论这些与时代紧紧相扣的未来的梦,也从中看见此刻指尖所指向的可能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五十岚太郎(Igarashi Taro)


  建筑史学家、建筑评论家,策展人。1967年出生于巴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博士。目前任教于东北大学。曾任日本《建筑杂志》编辑委员长,亦担任诸多展览策画及竞图评委。着作包括《现代建筑的16章》(中译:田园城市出版)、《新编:新宗教与巨大建筑》(筑摩书房)、《电影中的建筑/建筑中的电影》(春秋社)等。

矶达雄(Iso Tatsuo)

  1963年出生于琦玉县。1988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担任《日经Architecture》编辑至1999年为止,2000年后独立创业,2002年设立合伙事务所Flickr Studio。着作包括《昭和现代建筑巡礼 东日本篇/西日本篇》(日经BP社,中译为《有故事的昭和现代建筑 东日本篇/西日本篇》,日出出版)、《浮动城市》(中译为商周出版)。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五十岚太郎
序/矶达雄

第一章 大坂万国博览会与一九六○年代/五十岚太郎
 1-1《20世纪少年》所描绘的未来都市
 1-2六○年代的两张面孔
 1-3矶崎新的电气迷宫对万博的批判
 1-4万博废墟中产生的现代艺术家──矢延宪司

第二章 未来的两张面孔
 2-1孩子们已经看见的未来
 2-2被图解的未来城市
 2-3科幻作品与都市计画的共时性
 2-4封闭在巨蛋都市中
 2-5住在巨大居所里的人们
 2-6成为废墟的都市

第三章 对于东京的想像力
 3-1从丹下健三到黑川纪章
 3-2七○年代以降的东京计画
 3-3回归绿色街道的东京
 3-4首都移转论

第四章 作为未来都市的东京
 4-1东京,曾经的未来都市
 4-2废墟蔓延的都市
 4-3破坏与再生的反覆
 4-4未来都市的孵化器──海洋
 4-5被水佔据的都市

第五章 近代乌托邦的系谱
 5-1文艺复兴时期的都市计画
 5-2革命与乌托邦
 5-3产业带来的梦之社会
 5-4机械时代的未来都市

第六章 从乌托邦到科学/矶达雄
 6-1不可能存在的场所
 6-2科学幻想小说的时代
 6-3敌托邦的系谱
 6-4移动的都市
 6-5飞向宇宙的城市

第七章 亚洲与电脑/五十岚太郎
 7-1海市或乌托邦的尽头
 7-2MVRDV的数据城
 7-3迈向非标准都市

第八章 虚拟空间的另一端/矶达雄
 8-1无聊的未来
 8-2人工智慧化的都市
 8-3虚拟空间的诞生
 8-4移居电脑都市的人类
 8-5被回收的未来都市
 8-6奈米科技开创的新城市型态

第九章 二十一世纪视角与爱知万国博览会/五十岚太郎
 9-1未来城市会消失吗?
 9-2另一种万国博览会
 9-3内爆的未来都市
 9-4失败于其未失败的万博

结语/矶达雄
参考资料
图录

图书序言

1-1《20世纪少年》所描绘的未来都市

若读浦泽直树的人气漫画《20世纪少年》,就能感觉到其中不断浮现的未来都市景观;例如「朋友」市的基地是个有三角形阴影的大厦──以现实中既有的建筑来说,这与青森的观光物产馆、或是被称为﹁现代金字塔﹂的平壤柳京饭店都非常相似;而不论是「朋友市」基地、青森观光物产馆或柳京饭店,它们强烈的几何学形态都让人们感受到了「未来」的意象。

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在漫画中廿一世纪的东京成了大坂万国博览会会场的再现。在《20世纪少年》单行本的第七卷里,「东京万博」的工程现场首次现身:二○一四年从海底隧道逃狱成功的阿区(角色本名为落合长治)爬上东京湾后,面对着本不应该存在、但却伫立在眼前的太阳之塔, 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怎么会?」;与阿区一起逃狱、以漫画家为职志的青年角田,则因为不曾经验过一九七○年的大坂万博,而如此惊唿:「怎么回事?这么奇怪的建筑!」

笔者认为,二○○五年的爱知万博与其盖出那些令人失望的建筑,或许还不如像动画《蜡笔小新风起云涌!勐烈!大人帝国的反击》(二○○一年上映)中的廿世纪博览会一样,干脆重现大坂万博那些辉煌的展馆更有意思。以这层意义来说,《20世纪少年》就是将这个想法实现出来的虚构故事──故事中的新兴宗教组织领袖「朋友」,在二○一五年以「应然之未来都市」为主题、举办了万国博览会作为推动世界产生戏剧性转变的契机。实际上,对建筑界而言,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作为主题的一九七○年大坂万博,早已是未来都市的实验场了。

例如, 大坂万博会场中被太阳之塔从中穿突过去的巨大建筑物,即是祭典广场的大屋顶;这个广场是由设计了一九六四年东京奥运比赛场地「代代木国立竞技场」、位于原爆遗迹上的「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等这些象征战后日本复兴建筑物的建筑家丹下健三所设计。包含祭典广场在内的大坂万博展馆群,在二○○五年的爱知万博中也制作成食玩系列发售,这以现代建筑来说算是相当少见的现象,也说明对大坂万博的建筑记忆,已经成了日本人共有的昭和风景。笔者虽然没有大坂万博开幕时的记忆,却也在不知不觉间知道了太阳之塔;如果循着个人记忆探索的话,在车田正美的漫画作品《拳皇创世纪》的决斗场景中,背景里让人在意的奇妙物体,可能是我与太阳之塔最初的相遇。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