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一步的說,貨幣乘數效果的顯現最重要是在貨幣流動的速度(Velocity of Money),亦即是,基礎貨幣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Turnover)。假如說,一塊錢基礎貨幣在1月內平均換手3次流通或支付交易的話,那在市場上就堆瞭3元貨幣的作用。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基礎貨幣愈少;反之,則需要愈多(換句話說,當銀行收到客戶存款後,不用來貸款或投資操作的話,這情況就叫做「貨幣瀋澱」)。由此可見,景氣愈好,社會大眾比較會從事投資和理財活動,貨幣流動的速度就會加快,反之亦然。
中國貨幣暗流不一般,無論是影子銀行體係或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都是屬於內生型且體製內的範疇,充其量就隻是一股「茶壺裏的氣泡」(Bubble in a teapot!改自諺語Tempest in a teapot,即「茶壺裏的風暴」),既然自己做事自己當,如今遇到這種情況,他也隻有「自求多福、自己獨享瞭」!。
首先,中國麵對全球經濟金融情勢發展是「外練筋骨皮」,練筋骨皮說的是中國內外兼修的工夫步入暗中較勁階段,在體質僵化逐漸退去之後,跨入柔化柔勁階段的一種境界。自1990年開始,中國大陸積極參與全球、區域的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上拓展其影響力,努力掙脫美元魔咒,國際地位如日中天。中國大陸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日益緊密,拋棄過去孤立的外交政策,務實參與國際事務,任何國際場閤中國都要軋一腳、說說話。具體的錶現即是加入WTO、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中國稱東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經濟閤作會議」(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等等,這錶示中國大陸對外身段柔軟已經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必須尊重與遵守國際貿易的規範,麵對國際市場動盪的風險,無法如過去一般我行我素,對中國大陸而言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對國際的影響很大,譬如,當大陸當局採取宏觀調控的行政乾預措施,就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顯示世界各國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變化的敏感度與影響程度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