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暗流之人民幣不一般!

貨幣暗流之人民幣不一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貨幣
  • 人民幣
  • 金融
  • 經濟
  • 投資
  • 國際金融
  • 貨幣戰爭
  • 中國經濟
  • 財經
  • 理財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人們常說有如「曆史的長河」。這麼說來,如果說曆史是一條河,那麼,貨幣就是河底下那股洶湧的暗流瞭。然而,不可諱言地,大多時候曆史是在緩慢的進程中,悄悄地變化著,特彆是在貨幣暗流的演進。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一開場,第一迴的第一句話,由此畫龍點睛的說齣瞭人類曆史洪流的必然趨勢。「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曆史上曾經齣現過唐宋元明的貨幣高度發達的朝代,貨幣暗流遍佈全球;之後清朝的由盛轉衰,國際貨幣金融史上,英鎊的黃金本位製與中國的白銀本位製曾經雙峰並峙;這時候,歐洲各國群雄並起,又演變成英鎊、美元雙雄爭霸;之後美元霸權趁勢崛起,而如今信用本位製虛幻的美元也稱霸瞭70年之久,資本的流動(美元暗流)已經成為全球化唯一緻命的弱點。它自己創造貨幣,更甚的是它自己又創造信用,美元信用貨幣成為緻命的武器。從此,毀滅性的貨幣暗流危機蠢蠢欲動,不由得讓人捏把冷汗。

  中國貨幣暗流不一般!對此,中國政府決定內練筋骨皮、外練一口氣,加快推進人民幣的全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也愈發清晰地錶露在颱麵上,並且逐漸顯露齣成功的跡象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文正


  學曆: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會計碩士
     美國奧勒岡大學商學院會計係學士
     美國馬裏蘭州會計師資格檢定考試及格

  經曆:陽信商業銀行財務部協理
     康和比聯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倍立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總經理
     全國農業金庫公司財務部經理
     英國保誠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研究投資部副總經理
     玉山綜閤證券公司債券部協理
     玉山票券金融公司交易部襄理、副理、經理
     玉山商業銀行業務部專員、信託部副科長

  著作:《貨幣暗流之金濤銀浪何處尋?》(商訊文化齣版社)
     《人民幣非霸不可》(商訊文化齣版社)
     《金融英文一本通──投資規劃》(颱灣金融研訓院)
     《解讀貨幣市場──趨勢、分析與實務》(颱灣金融研訓院)
     《貨幣市場──操作與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
     《票券百科》(金錢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圖書目錄

【自 序】一部兵不見刃卻殘酷的貨幣金融史
【導 言】話說前頭
【第一章】風雲際會
【第二章】大媽大叔年代
【第三章】第九號新世界交響樂麯
【第四章】百年風華話當年
【第五章】粉墨登場的美元霸權
【第六章】華胥之夢
【第七章】將軍令
【第八章】金流無處不在
【第九章】茶壺裏的泡泡
【第十章】告彆量化寬鬆的理財方嚮

圖書序言

導言

話說前頭


  時序在2013年11月10日深夜,時間接近淩晨12點鍾,時間正在分分秒秒倒數著。這時候的深夜時分,在上海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的林薇,一邊在網路上看最新播齣的「黃金剩女」的勵誌劇「咱們結婚吧!」;一邊從容不迫地用眼睛餘光精準注視著購物網站,她還不忘在網站「購物車」上不斷地添加前幾天已經瀏覽過想買的商品,正好整以暇等著即將到來的「秒殺」時刻。

  在此同時,遠在韆裏之外的廣州的一對年輕人忙著不亦樂乎,陳亦凡和剛新婚的妻子也雙雙在電腦前耐心地答覆著各地買傢購物的谘詢服務,還忙著和快遞公司聯係齣貨的安排。他們的心緊緊地扭在一起,竭盡全力地迎接這一年一度的網路購物狂歡盛會。

  林薇和陳亦凡這兩位「80後」年輕人的等待都源自於「光棍節」(11月11日),在大陸又稱作為雙十一節。不同的是,前麵這位女生是這個節日的消費者買傢,而後麵那位男生是網路購物創業的賣傢。在大陸,他們並不是特例,這一刻中國各地韆韆萬萬網民,如同朝聖一般都在電腦前靜靜地等待著,就是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光棍夜未眠

  話說「光棍節」,既非中國傳統本土節日又非西洋節日,它起源於網路文化和校園文化之中。光棍節的來曆有很多種說法,但一般比較可信的講法是源自於一段校園宿捨內幾位學生發起的「臥談」傳說。在1993年時,南京大學寢室4個「名草無主」的大四學生,每天晚上相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故美其名為「臥談」。那一段在二十年前誕生於南京的大學校園裏的傳說,是校園次世代時尚文化的代錶之一。隨著一批又一批學子告彆校園,近兩年「光棍節」在這個網路世代文化認同的氛圍,竟然漸漸嚮社會擴散蔓延,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彆日子;到如今,在網路的興盛推波助瀾之下,也成為中國各地特有自娛娛人的節慶盛事。

  林薇和陳亦凡上大學時都是單身。「最怕光棍節時的落寞感」,如今到瞭創業的年紀,購物狂熱反而有瞭「消費」節日的痛快感。她說:「不知道是自己變成熟瞭?還是社會的發展改變瞭他們這一世代的消費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年輕人追捧的「光棍節」演變成瞭全民狂歡的網購節日,即便隻是在網路上自我調侃單身的無奈,但過去俗稱「光棍節」許多單身男女會在這天上網購物奬賞自己,店傢也順勢推齣多種摺扣和優惠活動,讓原本並非大陸消費旺季的11月變得異常火熱。打開電視報紙媒體,促銷廣告撲天蓋地而來,想要忽視不看都難;這一天網路上刷新流量,大傢痛快消費過後,很多網友都在探討光棍節秒殺祕笈。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電子商務平颱如阿裏巴巴,紛紛提前好幾天摩拳擦掌準備迎接節慶盛事的到來。消費者恨不得在11月11日這天把全年想買的東西一次性全部買齊瞭,同樣地,電子商務平颱百般迎閤,則巴不得天天都是「光棍節」。這不僅僅是時尚潮流和大眾文化的一環,更是一股「人民幣暗流」從四麵八方川流不息,如涓滴成河般逐漸波濤洶湧,流嚮網路電子商務雲端處理中心。

  這一刻,2013年11月11日淩晨12點整,隸屬於阿裏巴巴集團在天貓網,11月11號開始接受訂單的60秒內,網路購物業績就衝上1億1,600萬元人民幣。僅在6個小時之後,截至清晨6點鍾,已經有1億消費者在網路上購物,相當於颱灣人口的4.3倍;交易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除瞭網絡商場之外,商品運送快遞員也同樣全體動員,異常忙碌,中國的快遞公司總共有80萬人在這一天上班,其中包括6萬5韆人專門為瞭雙十一而僱傭的臨時人員。

  中國阿裏巴巴網站創辦人馬雲在雙十一這一天給瞭一個註腳──網路購物世代來臨瞭!

  網路也瘋狂

  馬雲的豪語並非無的放矢,據阿裏巴巴集團天貓官方微博最新消息統計,2013年雙十一光棍節,單單支付寶交易額就達350.19億元人民幣(約新颱幣1,759億元),與2012年同一日比較成長83%,刷新曆史紀錄。這相當於中國每日平均民間693億人民幣零售銷售總額的5成。不僅如此,單是光棍節這一天的交易量就相當於颱灣去年新颱幣6,000億元網路購物市場的1/3,展現大陸網民驚人的消費力道。

  更多令人咋舌的數據公布,光棍節當天,總成交筆數達到1.71億筆。支付寶成功支付1.88億筆,再次刷新瞭去年同期1.058億筆的全球紀錄,網路流量高峰最高每秒鍾支付1.316萬筆(每分鍾支付79萬筆)。中國光棍節成為名符其實的「淘寶節」瞭。但若僅僅是如阿裏巴巴「支付寶」(類似颱灣的儲值消費係統)這樣的電子商務支付平颱的話,對於傳統金融業來說,這還隻是隻溫馴的小貓罷瞭!因為,網路購物資金暗流最終還是要透過銀行來做清算的。

  然而,真正的「金融之虎」是來自於阿裏巴巴的金融創新領域。馬雲自己說瞭,阿裏巴巴做金融不是要自己去做銀行,而是要建設一個開放性的「生態係統」,這就是馬雲口中的「阿裏金融」。除瞭「支付寶」儲值、跨國交易等金流服務的優勢外,這個生態係統還包含瞭傳統銀行的最核心業務之一──「網路信貸」,簡稱之為「小微貸款」,在颱灣稱之為「小額信貸」。阿裏金融提齣瞭「數據貸款」的概念,即通過小微企業在阿裏巴巴集團中各各平颱上的買賣交易活動,主要是交易紀錄、誠信紀錄等徵信資訊,然後由阿裏金融直接為買傢或賣傢授信發放貸款,大大降低瞭金融呆帳風險。傳統銀行正像託狼看守綿羊,把阿裏金融招引進來,那就等於是引狼入室瞭,結果給自己帶來瞭不可想像的麻煩。

  根據阿裏金融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阿裏金融已經為超過20萬傢的「小微企業」提供瞭融資服務。根據阿裏訊息公布獲悉,阿裏金融貸款餘額超過人民幣20億元(中國金融政策規定阿裏金融放款資金設定上限,最多為人民幣24億元);纍計動用貸款總額超過人民幣500億元,小微企業全年實際佔用資金時長為123天(周轉天數),貸放實際年化利率為6.7%。

  然而,我們還是要問,一般傳統銀行能否復製阿裏金融的模式?網路資訊貸款模式的本質是用網路資料採擷信用;有彆於傳統銀行貸款方式是以擔保,有形資産抵押做背書。阿裏金融資料採擷的基礎是在於大量客戶資料獲取能力,也就是巨量資料(Big Data)的再利用,淘寶、天貓、支付寶等平颱分分秒秒的交易紀錄,那裏就是阿裏集團資料獲取的平颱,傳統銀行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他們並不具備這樣的資料庫和處理能力。

  不僅如此,第二隻「金融創新之虎」是傳統銀行業主要收入來源的理財業務,亦即是阿裏巴巴推齣的「餘額寶」。「餘額寶」由阿裏支付平颱「支付寶」為個人用戶打造的一項儲值餘額增值服務,通過餘額寶,用戶不僅能夠達到理財的附加功能得到較高的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齣,無任何手續費。截至2013年12月31日,餘額寶的客戶數已經達到4,303萬人,相當於颱灣總人口戶的1.87倍,每戶平均持有餘額達到4,307元,總規模人民幣1,853億元(約新颱幣9,265億元),投資在「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穩居中國單一最大基金的寶座,全球貨幣基金第22名。

  那「餘額寶」的收益有多少呢?目前,「餘額寶」的年化收益率基本在5%左右,年輕人趨之若鶩。相對之下,中國大陸活期存款的年收益隻有0.35%;1年期定期存款也大約隻有3.25%左右,因此,「餘額寶」推齣半年就躍居大陸最大基金,大陸網民的「螞蟻雄兵」使得餘額寶成瞭名符其實的「吸金怪獸」,這樣理財商品的吸引力讓一般金融機構毫無招架之力。

  談到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應用,現今中國大陸的金融業幾乎人人談「虎」色變。誰是虎?馬雲是也,那這些金融業大老們怎麼驚恐形容這隻虎呢?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招商銀行的危機所在,就是馬雲,而不是其他銀行同業!」

  如果有瞭搜尋引擎、雲計算(雲端運算)、徵信體製等互聯網功能,憑藉實名用戶的基礎,金融機構的未來甚至可能與金融仲介機構核心功能無關瞭。間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很快可能就會被互聯網這種網路金融形式所取代。」

  無獨有偶的,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也憂心忡忡的說道:「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行業。我們現在所麵臨的,是一場現代科技與傳統金融業之間的競爭,誰跑得快誰就贏。」

  反客為主的金流無所不在

  眼見電子商務網路購物市場到2015年即將達到18兆人民幣的天量規模,現今的貨幣已非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和儲存價值那麼簡單瞭。資訊處理和雲端科技的發達已經使得虛擬電子貨幣的金流超乎想像的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廠商如阿裏巴巴等莫不汲汲營營進軍網路金融市場。他們運用36計中的「反客為主」化被動為主動的策略,把準時機插足進入金融領域,掌握他的機關要害之處;亦即是乘隙插足、扼其主機,循序漸進造就成功機遇。

  過去我們隻知道從事國際進齣口貿易與投資機構法人熱錢進齣全球股票、債券市場投資,但畢竟這樣的國際「資金暗流」距離一般大眾生活消費太遠瞭,但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網路鄉民購物狂熱,再加上阿裏金融的小額信貸與儲值餘額理財,創造瞭所謂的「電子貨幣市場」,讓我們真正體會到瞭電子貨幣資金暗流的驚人力量。

  信貸為何如此重要呢?那我們就必須從所謂的「基礎貨幣」說起瞭。基礎貨幣,也是金融業界所熟知的幾個專有名稱如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且因其他具有貨幣乘數的效果(Multipliers)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數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強力貨幣(High-powered Money)。它的主要形式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鈔票、硬幣),以及錶現在中央銀行資産負債錶上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和一般公眾持有的通貨(現金)。

  除此之外,社會大眾把錢放在銀行,有瞭基礎貨幣,商業銀行就會拿齣來運用,貸放齣去或是投資操作,進而形成瞭貨幣供給在社會上流轉。從理論上講,貨幣供應量就是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總和。為瞭區分不同流動性質的貨幣供給量,我們在平常手上握有的鈔票、硬幣加上銀行帳戶內支票存款等隨手可用的資金,稱之為狹義貨幣供給(M1),這就是一般人隨時可提領的錢。而廣義貨幣供給就是把M1再加上自己的各種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帳內餘額,以及證券公司帳戶內保證金等等流動性較佳的貨幣。

  一般我們說貨幣供應量,指的就是M2廣義的貨幣供給量,它是社會經濟的總需求和反應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基礎貨幣(也叫做硬貨幣、儲備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係存放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加上在市場上流通的鈔票和硬幣,它是經濟體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係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泉源,貨幣信用的擴張也就是銀行的核心功能和營收來源:存款和放款業務瞭。

  貨幣理論聽起來艱澀難懂,我們從日常生活中說起。假如說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不變,那麼整個金融體係的貨幣供給量就是貨幣乘數,指的是在基礎貨幣不變的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衍生存款的作用,因此産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又稱之為貨幣流動性、貨幣流量或是金融體係的「資金暗流」。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存款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産生齣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貨幣衍生存款。貨幣乘數(流通速度)的大小決定瞭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原因很簡單,貨幣擴張讓乘數效果顯現,基礎貨幣是商業銀行存款與放款的一塊錢,透過再存款、再放款的乘數效果,那就可當兩塊錢,速度加快的話,甚至可當三塊錢來用瞭。

  簡單的說,當我們一般人把100元錢存到A銀行,銀行收到錢立即把一部分錢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假設存款準備率是20%=20元),剩下的部分80元可以用來作為商業銀行貸款之用,貸放給藉款人甲(為瞭更簡化說明問題,我們假設是在理想情況下),甲把藉來的錢繼續留在A銀行,除瞭你的存款100元外,這樣甲在A銀行就擁有貸款所存入同等規模的存款80元。甲客戶透過嚮銀行貸款憑空創造瞭一筆現金存款,彆忘瞭,M2的計算是包括金融機構存款數額的,因此,社會上的貨幣供給量就此增加瞭80元。

  A銀行也收入瞭一筆存款和放齣一筆貸款,資産和負債同時增加,這個過程使得你存進銀行的錢就自然的擴大瞭〔銀行負債變成瞭100元(你的存款)+80元(甲的存款);資産為甲的放款80元和準備金36元(160元的20%準備金)加上現金64元〕。

  當甲用這筆80貸款支付産品或者債務等費用時,這部分的錢會繼續進入其他銀行貸款體係流通,最後的結果是100元錢在銀行的賬戶上的重復存款,産生瞭存款總數457.05元(4.57倍)+放款總數357.05元(3.57倍)的資産負債規模(如下錶顯示在理想狀態下的貨幣創造)。這種情形我們通常稱之為存款「乘數效果」,或多倍數存款創造,而它擴大的倍數稱為貨幣乘數。從最初的100元基礎貨幣透過商業銀行存款與放款業務,總共創造瞭4.57倍的貨幣供給量,這就是資金的流量的效應(這是理論數值,但實際情況不一定會産生如此大的倍數規模)。也就是說,當銀行吸收一定金額的存款之後,會通過貸放産生貨幣流動性而有較大的貨幣供給量,成為金融體係中的資金暗流的源頭。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要求20%的存款準備率,則商業銀行可以運用該100元的存款作為放款創造的效果,如下錶:

  由此可知,貨幣供應量理論上就是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總和,商業銀行從基礎貨幣創造的乘數效果,則基礎貨幣的1塊錢當作2塊錢、3塊錢來用,亦即是資金暗流憑空增加瞭;反之亦然,假若中央銀行緊縮貨幣迴收基礎貨幣,那麼貨幣乘數效果就會萎縮,1塊錢隻能當作1塊錢來用,因此,貨幣乘數的2塊錢,甚至3塊錢就是憑空消失的無影無蹤瞭。由此可知,貨幣供給量增長或緊縮,關鍵點就在貨幣創造乘數效果的速度瞭。

  更進一步的說,貨幣乘數效果的顯現最重要是在貨幣流動的速度(Velocity of Money),亦即是,基礎貨幣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Turnover)。假如說,一塊錢基礎貨幣在1月內平均換手3次流通或支付交易的話,那在市場上就堆瞭3元貨幣的作用。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基礎貨幣愈少;反之,則需要愈多(換句話說,當銀行收到客戶存款後,不用來貸款或投資操作的話,這情況就叫做「貨幣瀋澱」)。由此可見,景氣愈好,社會大眾比較會從事投資和理財活動,貨幣流動的速度就會加快,反之亦然。

  我們從股票市場交易現況來說,就更容易理解瞭,早上9點開盤起交易熱絡,當天颱積電股票在一天之間總共換手瞭3次,我們就可以說颱積電這檔股票今天營業日總共有3次周轉率,因此,隨著周轉率的增加,這一天颱積電的總成交量就擴增瞭3倍瞭。當景氣好、股市熱絡,颱積電交易換手加快,它的成交量就相對放大瞭。

  世界金融市場的曆史可以以韆年計,古典的金融市場是一個經營貨幣商品的市場,市場活動是為瞭完成各種技術性的貨幣供給和需求,市場核心是歐洲義大利威尼斯金匠和錢莊。但遠在十八世紀初期,西方世界就已經知道貨幣乘數效果在貨幣供給量的威力,愈來愈多的銀行開始專注於信貸和投資理財瞭。信用創造暗流(Credit Creation Underflow):信用資本,貨幣已經不是古典貨幣學的金錢那麼簡單瞭,現今科技發達金融電子商務、資訊網路和雲端技術的成熟,再加上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憑藉著財務工程技術設計齣韆奇百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它們並且與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環環相扣緊密連結在一起,促進商品和金融服務不斷的發展壯大,雖然難以捉摸但卻是金流無所不在,它可以創造信用,且以幾何級數成長(Exponential Increase)流通。

  無怪乎阿裏金融的信貸與理財業務,如此讓中國商業銀行談虎色變。

  如今在中國,阿裏金融反客為主介入商業銀行信貸和理財的禁地,從此踏入金融體係中的深水區瞭。又即便是阿裏金融至今信貸規模尚小,對於中國金融體係影響較小,但未來的發展趨勢不可小覷,中國的貨幣監理機構人民銀行必須要有所作為以防微杜漸瞭。

  貨幣創造何其容易,但卻影響深遠。現今我們生存的社會對貨幣的認知已經不同以往瞭,貨幣不在是最初理論的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和儲存價值那麼簡單。它已經演化成為信用工具和超強國際貨幣的舞颱瞭。

  臭氧貨幣供給

  我們前麵提到,我們可從貨幣理論中瞭解到貨幣供給量是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總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的是基礎貨幣,這是貨幣供給量的源頭,在不可知的貨幣乘數效果,基礎貨幣增減對於整體貨幣供給量的影響,那就更是難以估計瞭。類比之下,超額貨幣供給量就如同臭氧過多一樣,對大自然生靈産生破壞。

  首先,我們先從中央銀行的資産負債錶說起。通常被社會大眾持有的現金、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財政部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嚮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這些項目就是構成瞭中央銀行的負債項目。而中央銀行負債的增加,也就是貨幣發行瞭。印鈔票是貨幣發行,這很容易理解,換句話說,這不就是憑空製造些錢齣來嗎?增加其他負債項目,效果也是一樣的。

  時序就在5年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為瞭次貸危機後美國景氣衰退,傳統貨幣工具已經把聯邦利率降低到零瞭,現在苦思無良策而大傷腦筋,忽然間靈機一動,想起瞭印製廠的鈔票印刷機塵封已久,現在應該是好好發揮的時候瞭!此時,Fed昭告天下量化寬鬆時代來臨瞭。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如Fed公開市場操作買入債券釋齣便宜資金,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銀行的準備,等同於隨時可動用現金存放在Fed資産負債錶上,其金額則相當於Fed之購買債券成本。

  舉例來說,華爾街一傢商業銀行本來遭受到金融危機資金短缺之苦,這時候,這傢商業銀行拿齣麵額10萬美元債券賣給Fed,並把這筆交易記成現金存放在Fed會計帳上,在此同時,Fed的資産負債錶也同時記上債券資産和應負給商業銀行準備金負債。Fed和商業銀行的資産和負債方同時都膨脹瞭10萬美元,各自的帳目還是平衡的,可是這時候商業銀行能夠拿齣來放貸的錢就多瞭一筆瞭。伴隨著「乘數效應」,金融體係的貨幣供給就可以膨脹瞭好幾倍瞭。

  從以下的圖明顯看齣,5年來,Fed持續量化寬鬆政策,令人驚訝的是,QE量化寬鬆瘋狂地印鈔票,Fed的資産負債錶氾濫成災,自從2007年8月的8,690億美元至今已經超過4兆美元,成長幅度高達5倍之多。
 
  前麵提到,貨幣供給額M2是由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總和,因此,當Fed不斷的發行鈔票(基礎貨幣),伴著貨幣乘數的放大效果(重力加速度),貨幣供給量也就隨之擴大瞭。至2014年2月底為止,根據Fed的資料顯示,貨幣供給量達到瞭11.15兆美元,占全球貨幣供給量55兆美元的1/5,成長驚人。
 
  資料來源: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資料庫

  5年來,Fed資金穩定成長如同一條可預期的成長綫,一個45度角的上升趨勢綫,全球金融市場投資人就偏愛這樣的穩定和可預期性,美國政府硬塞給我們便宜穩定的資金,不投資纔是傻瓜。於是乎,一場全球金融投資盛宴開始瞭!

  然而,無獨有偶地,過去5年,中國應對美國次貸危機放寬貨幣政策,並推齣一係列刺激經濟策施,同樣的造成資金氾濫的後座力,信貸擴張的苦果,以至於危機重重。如果我們說,美國量化寬鬆就如同鋪天蓋地的地下湖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內靜靜地潛伏的資金暗流,那麼中國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像似涓涓細流,在中國金融體係佈下密網如織的地下暗流,中國金融環境裏的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就如同「悶燒鍋裏的肉丸子」,隨時都會燒糊、散架的時刻,令人不由得捏瞭一把冷汗。

  悶燒鍋裏的肉丸子

  肉丸子是尋常百姓傢裏的美食佳餚,但過去5年,人民銀行已悶燒這個銀行體係載具,炊動三昧真火,燉煮瞭美味的肉丸子,貨幣暗流在悶燒鍋內滾動沸騰,激發瞭肉末泡泡。如今,眼看肉丸子似乎就要煮糊瞭,人民銀行不得不齣重手收緊荷包,而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危機,就是美味的肉丸子之一。

  「影子銀行」這個專有名詞,是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纔廣為人知的新概念。影子銀行為何如此可怕?就在於華爾街銀行傢們的設計與包裝,把最原始的不動産抵押貸款契約打包組閤,變成可交易的證券(資産證券化)商品,然後直接齣售給投資者。衍生性金融商品令人眼花撩亂,但也創造瞭難以估計的貨幣乘數效果,吹起瞭美國不動産市場的泡沫,隨著2007年美國不動産市場的泡沫化,瞬間引爆瞭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9月雷曼倒閉之後金融市場的崩潰,實際上就是一次對影子銀行的資金斷流而陷入睏境,人人自危。

  相對於美國影子銀行創造齣衍生性金融商品,中國影子銀行的營運模式就相對的簡單多瞭。前者是金融資産證券化、債券附條件交易,以及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等金融創金商品為基礎,影子銀行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它們並且與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環環相扣緊密連結在一起,促進其不斷的發展壯大,影響麵擴及全球;反之,後者為客戶提供的主要産品就隻是「信貸資金」,換句話說,這也是以商業銀行傳統的核心信貸業務為主體,所衍生齣來的影子銀行體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資金的逐利性是影子銀行形成的根本原因。即便如此,但是與國際金融市場大量進行金融創新和流動性氾濫的成因不同,中國影子銀行體係的成因主要是來自流動性分配不均衡。一方麵,較容易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企業大多數是為並不缺錢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或大型企業集團,利之所趨,其所擁有的閑置資金急需找到閤適的投資管道,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由此産生瞭資金的供給麵;另一方麵,市場上難以得到銀行信貸支持的中小企業,則不得不選擇從銀行體係外的其他管道獲取資金,從而成為資金的需求麵。供求雙方互相促進,又吸引瞭大量社會閑置資金的加入,從而在監管薄弱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銀行錶外業務間,形成瞭影子銀行體係。由此可知,相對於銀行體係內部的影子銀行業務來說,民間高利貸的社會融資係統最顯著的就在於資訊不公開與高槓桿融資的特性,亦即是貨幣乘數創造就難以估計瞭。

  根據廿一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最近兩年時間,整個信託業爆齣的風險事件約閤20起左右,包括中融信託、安信信託和吉林信託齣現的兌付事件達到3次,中誠信託和中信信託也達到2起,此外,四川信託、五礦信託、華澳信託、華鑫信託和陝國投等也相繼均有風險事件爆齣。這樣的場景不由得迴顧到颱灣投資信託業在2004年發生的「聯閤投信」結構債事件。事實也是如此,主管機關幾乎是綳緊神經,緊急處理聯閤投信旗下基金由其他同業的接管問題,一旦失控,那將是一場無法收拾的大災難瞭。

  除此之外,在銀行體係內部的理財商品和服務外,銀行體係外部的影子銀行指的是中國的民間藉貸活動,當然還包括一些民間私募基金和非法集資等民間金融行為,這可以說是中國影子銀行體係的一大特點。另一特點就在於影子銀行信貸商品定價紊亂,尤其是在2013年6月的「錢荒」開始, 資金一旦超乎預期的緊俏,民間高利貸價格就變成瞭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瞭,藉貸利率可高達20%,按藉款期間與貸款額度大小區間就在7%~20%之間,這時候資金套利就大行其道,中國上市大型企業在海外籌措便宜的美元資金,轉手以人民幣藉給中國境內企業,大賺資金利差。

  中國影子銀行體係的資金暗流已經成為巨大的地下湖泊瞭,但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究竟有多大呢?眾說紛紜。目前還沒有一個海內外都認同的精確統計。不過,根據社會融資總量的數據,再考慮到民間藉貸、融資租賃等金融形式,可大緻推算齣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應在18至20兆人民幣之譜,這規模還不到總量為90兆人民幣的商業銀行存款的1/4。而美國的影子銀行在2007年高峰時期,整個影子銀行係統的資産規模高達10.5兆美元,而與此同時,美國五大銀行控股公司的資産總額剛剛超過6兆美元,美國整個銀行體係的資産約為10兆美元,規模正好與美國傳統銀行體係的總資産不相上下。從這個說法比較來說,至今中國影子銀行係統的規模仍相對有限。

  類似於金融體係內生型影子銀行泡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與銀行體係緊緊相扣,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資金暗流危機。2013年中,中國政府經過瞭3個月的政府審計部門正式針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瞭大規模普查後,最終結果終於揭曉瞭。截至2013年6月30日為止,中央政府加計各階層地方政府債務,總計達到30.3兆人民幣,其中地方政府債務赤字就超過半數,占政府總債務規模的59%,高達瞭17.9兆人民幣。

  這一次的審計結果還揭露瞭一項訊息,光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所必須承擔的利息支齣將會是多麼瀋重的負擔。假設說3%至7%的利率計算的話,中央與地方政府負債最保守估計總額在20.7兆人民幣計算,那將需要高達6,200億至1.45兆人民幣的利息支齣。單就這項利息負擔,就已經是政府總稅收收入的5%~11%瞭。這意味著政府財務資源可使用在社會福利項目的損失資金,産生瞭排擠效應惡性循環。

  中國貨幣暗流不一般,無論是影子銀行體係或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都是屬於內生型且體製內的範疇,充其量就隻是一股「茶壺裏的氣泡」(Bubble in a teapot!改自諺語Tempest in a teapot,即「茶壺裏的風暴」),既然自己做事自己當,如今遇到這種情況,他也隻有「自求多福、自己獨享瞭」!。

  中國的資金暗流著眼在銀行信貸、理財商品和地方債務等金融體係內生型且主要是境內金融體係的發展衍生。從市場運行的角度說,這些錢是沉澱在信貸市場和影子銀行,這就是這樣的。但是,這些錢又是流動的,信貸不斷的藉新還舊,這是從錢本身的流動角度說;就像某條地下河流的水,永遠在流動,但是你永遠沒有辦法喝到它們。

  在基礎貨幣不變之下,貨幣供給量需要關注的是貨幣乘數的成長與控製,處理影子銀行最高原則,中國政府心中的一把尺就在「流動性的閤理,應該考慮到所有資金的實際需求,要保證實體經濟不會特彆缺錢」。然而相對之下,5年前美國政府為瞭因應次貸危機,在其他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無法使用之下,毅然決然的推齣量化寬鬆政策,這就不隻是貨幣乘數泡沫化問題,而是直接擴大的貨幣基礎,其威力以幾何級數(Exponential Increase)擴大,資金暗流如同大海嘯般淹沒瞭全球金融市場。

  創造貨幣之事,亦何容易!但是卻覆水難收瞭。美國量化寬鬆的爛攤子,全球經濟勢必概括承受。當全球中央銀行無時無刻的在為QE退場與持續支撐全球經濟發展之間尋求適當平衡時,中國也不惶多讓,苦於燒糊瞭的肉丸子必須盡快處理,但是他們如何收場?是否可以把一個「外爆」另一個「內爆」的未爆彈輕輕放下?終將會受到金融市場嚴格的檢視──大傢緊盯著眼睛看看,是否他們又會是散播另一個金融泡沫種子?

  雙龍吸水鬧錢荒

  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不約而同拉緊報:一個外弛、一個內張,全球都在擔心一個是「外爆」、一個是「內爆」。自2008年展開的經濟刺激政策,然而時至今日,美國和中國自2013年開始放鬆自己的經濟刺激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瞭。在2013年5月FED宣布第一次暗示QE退場機製和中國銀行間隔夜拆款利率在2013年6月驟升的「錢荒」現象,銀行間隔夜和7天債券附條件交易(中國稱之為:迴購)利率達到史無前例的高點,分彆一度衝上30%和28%,直到7月底,人民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啓動債券附買迴交易(稱之為逆迴購)釋齣資金,資金旱象纔得以緩解。同年 12月隔夜和7天迴購利率也曾達到10%的水準,人們最關注的示警信號已經來到瞭。

  人民銀行重啓債券附買迴公開市場操作(逆迴購)放水但更要關注的是嚴把閘門。如果一邊注水放齣流動性,而另一邊商業銀行將短期資金繞道進入到地方融資平颱和房地産領域,進行放閘洩水。那麼,人民銀行注水愈多,問題愈多,風險愈大。此外,中國政府要兼顧資金流動性的閤理,又要保證實體經濟不會受到「錢荒」的影響,中國的緊縮貨幣需要的技巧就要很有藝術瞭,既要持續迴收超額信貸資金,又要供應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即便是在2013年中起發生2次「錢荒」,但在2014年開春後連續第3週迴收資金,人民銀行持續進行附賣迴(正迴購)公開市場操作,以收緊春節期間超額資金流動性,總計迴收資金就高達3,530億人民幣瞭。由此而知,未來「錢荒」現象將會經常性的發生,特彆是「季節性的錢荒」如在月底、季底、年底資金流動性緊俏,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結算日的缺錢瞭。顯而易見的,美國和中國同時放緩刺激經濟措施的主要驅動力就在於泡沫的憂慮,並不是因為經濟增長足夠強勁。

  雖然在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長有舒緩的跡象,近年來從過去每年10%,逐漸下降到7%到7.5%之間,未來6字頭的增長也是不意外瞭。在好的方麵,中國仍然有一係列的信貸控製問題,一旦事情開始演變成為麻煩,他將會提供必要的防護措施,以防止大規模的資金外逃局麵;在不好的方麵,在2008~2009年之間大量的信貸資金注入市場提振經濟,主要是刺激內需,避免遭受到金融危機波及,但這卻也導緻房地産市場過熱現象、地方政府財政問題嚴重,以及工業産能過剩等問題,餘波蕩漾。

  然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放緩經濟刺激充滿瞭意想不到的後果,特彆是這一個放緩措施如此措手不及的強勁且影響深遠。過去曆史經驗知道,病來如山倒,泡沫從來都是瞬間引爆,如墨西哥金融風暴、亞洲金融風暴、歐美金融危機;而病去如抽絲,排放泡沫中的空氣備極艱辛、時間落差且工程浩大。即便是政府為瞭達到穩健的經濟軟著陸,針對緊縮政策步伐正在進行微調,但是引爆泡沫的突然間金融風暴之風險依舊存在,這時候很有可能拖纍全球經濟,陷入另一次的經濟大蕭條。

  另一方麵,中國過去5年來的經濟刺激主要是透過降低信貸標準,導緻2007年到2013年的貨幣供給M2年增率上揚瞭175%(如下圖顯示),全球最高,可想而知,通貨膨脹率也是五國最高瞭(如下圖顯示)。而貨幣供給總量來說,根據中國大陸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12年底,中國大陸貨幣供給量M2餘額達到人民幣97.42兆元(約是15兆美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這是美國的1.5倍(約為11.15兆美元),帶動過去5年經濟增長的亮麗成績單其來有自。

  但問題是,天文數字的貨幣量是否流入實體經濟令人懷疑,貨幣發行增長過快所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自從2008年底信貸已經由9兆增長到24兆美元,這規模類似於美國加上日本銀行體係的總和。增長速率在其他任何全球主要經濟體從未有過,5年之間超過GDP的100%。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6個月兩次貨幣緊縮衝擊,他們正努力輕輕放下泡沫。

  顯然當今中國人民銀行麵對的挑戰就是:為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不影響到軟著陸的前提之下去槓桿化,緩步削減超額信貸,但看似簡單卻是知易行難瞭。
 
  資料來源:FRED / Joe 製圖
    
  從此看齣來,中國影子銀行基本上不同於2007年至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衍生性金融商品銷售全世界,演變成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瞭解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影子銀行影響範圍侷限是在中國內部的金融體係,並以傳統商業銀行體係作為依託。

  中國政府可以在金融體係內加強整頓,隻要不是全麵性的爆發危機,政府必須扮演好「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在這裏做一個比喻,小時候逛百貨公司附設的遊戲區,我們常常會發現一種可以發洩情緒的遊戲機器,叫做「打地鼠」。遊戲機上頭一般是9個地洞,啓動後地鼠就會在未知的洞口冒齣頭來,我們隻要正確的槌打冒齣頭的地鼠就可以得分瞭;影子銀行危機也是如此,中國關起門來警戒著冒齣頭來的金融危機,就像是打地鼠遊戲一般,一個一個的消除信貸泡沫,影子銀行崩潰危機是否就此被控製在適當的範圍?還需後續觀察,但中國已經注意到資金泡沫風險的嚴重性,情勢樂觀看待。

  總而言之,至今無論是中國或美國都沒有建立起刺激措施帶動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過去作為經濟刺激的副作用,則是泡沫與不斷提升的槓桿作用,政府難忍副作用的擴大,使得反經濟刺激(Unwinding Stimulus)措施變得極為迫切。這也是為什麼全球排名前兩大經濟體傢汲汲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瞭。

  外練筋骨皮

  俗話說得好:「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是內外兼修的不二法門。資金供給和需求就如同人體的內循環,當你身體元氣飽滿,經脈暢通,自然錶現在外麵的皮膚也就格外亮麗健康,是身體內在散發齣來的光彩;經濟金融體質也是如此,健康的資金供給狀態得以供應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中國對外經濟已經直逼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這幾年經濟增長已經有所趨緩,但在全球影響力卻逐漸增強。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大陸頂住巨大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甚至還支撐香港金融市場避免瞭美元暗流的衝垮,在區域內發揮瞭「錨釘作用」;同樣可怕的情境在2007年又再一次發生,令全球金融市場危如纍卵的美國次貸危機,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國傢剎時倒吸一口涼氣!風雨飄搖,如臨大敵,那時候始終堅挺的人民幣匯率,使得新興國傢得以緩瞭一口氣,逐步化解貨幣貶值危機,不那麼痛苦地度過這風雨飄搖的5年。這時候的意義顯然相當重大,人民幣因此開始承擔瞭現今不兌換信用貨幣全球化的一部分責任瞭,更不用說美國政府把這樣獨攬的責任棄之不顧,甚至乘人之危獲取暴利。「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最早就在東協國傢開始齣現;基於此種共識,中國與東協各國間建立地區性金融機製邁齣實質步伐。

  自2005年起,不同的模式已經齣現。美元霸權並非不可挑戰的,相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英鎊為馬首是瞻的全球貨幣掛鈎在黃金,那時候誰擁有最多的黃金,誰就是老大;現今的信用本位製已截然不同瞭,誰的貨幣信用最強,誰就是老大。然而,美元對新興市場貨幣的拉動有所減弱,或稱之為美元與其他貨幣單位之間的閤作運動,美元並非主要牽引的力量。在此之前,當美元移動的1%,新興市場貨幣在相同的方嚮將平均增加0.8%。今天,共同的閤作運動跌落接近0.5%。如今人民幣1%的變動就會導緻其他新興市場貨幣0.1〜0.2%的連動影響且漸漸加強之中。

  對外來說,中國在全球和區域的國際組織默默耕耘瞭30年,有次序的與全球國間簽訂貨幣互換協議,以及加快腳步在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等策略,把人民幣國際化步調推嚮更高層次,人民幣暗流已是蓄勢待發瞭。對內來說,中國的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財政赤字問題,如上所述這是「茶壺裏的氣泡」──悶燒!至今雖不見有火光,但濃煙仍不斷湧生。然而,就算是泡沫爆破的機率較少,但也不能說沒有影響,一旦資金流動性窒息,引燃軒然大波,也足以釀成金融風暴。

  即便如此,中國改革開放後,GDP指數30多年來,每年以平均9.60%的經濟成長率超高速發展,是曆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實體,中國人民幣的崛起將是等待時機成為國際貨幣強權的不歸路。

  首先,中國麵對全球經濟金融情勢發展是「外練筋骨皮」,練筋骨皮說的是中國內外兼修的工夫步入暗中較勁階段,在體質僵化逐漸退去之後,跨入柔化柔勁階段的一種境界。自1990年開始,中國大陸積極參與全球、區域的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上拓展其影響力,努力掙脫美元魔咒,國際地位如日中天。中國大陸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日益緊密,拋棄過去孤立的外交政策,務實參與國際事務,任何國際場閤中國都要軋一腳、說說話。具體的錶現即是加入WTO、東南亞國協(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中國稱東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經濟閤作會議」(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等等,這錶示中國大陸對外身段柔軟已經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必須尊重與遵守國際貿易的規範,麵對國際市場動盪的風險,無法如過去一般我行我素,對中國大陸而言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對國際的影響很大,譬如,當大陸當局採取宏觀調控的行政乾預措施,就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顯示世界各國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變化的敏感度與影響程度瞭。

  人民幣暗流蓄勢待發,即便是上海自由貿易區刻意緩步開放貨幣自由化步調,以避免國際資金大舉入侵,但中國在尚未開放資本項目的情況下,按部就班地推動人民幣周邊化、區域化及國際化。而人民幣貨幣暗流國際化的三大支柱主要手段是:對外簽訂貨幣互換協定、增加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以及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這些步驟意義重大,換句話說,人民銀行和大傢說,我和你約定好,我的人民幣不要再透過美元換匯(交叉匯率)瞭,我們兩個國傢直接用本國貨幣記帳、清算或轉換,省下來匯差和手續費雙方共享。果不其然,許多國傢都願意和人民銀行往來,直接就要把美元拋在一邊瞭。

  最近幾年,中國與全球範圍內的20多個國傢和地區簽署瞭貨幣互換協定,人民幣互換總額呈穩步增長的態勢。人民銀行簽署而仍生效的貨幣互換協議餘額,2008年為1,800億元人民幣,到2013年6月底,總計已突破2兆人民幣,其規模遠超過全球離岸人民幣儲蓄存款(約為1兆人民幣)的規模。貨幣互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各國中央銀行是否願意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先決條件之一。從貨幣互換路綫來看,遵循瞭從周邊貿易夥伴如香港和韓國,到新興市場國傢如印度尼西亞、關鍵地區樞紐國傢如土耳其和阿拉伯聯閤大公國,再到西方國傢比如英國、歐盟、紐西蘭和澳洲的漸進路綫。如今,與中國貨幣互換的國傢和地區成功突破G7發達國傢覆蓋全球大半地區。近期,更多國傢和地區錶達瞭簽署人民幣互換協議的願望。

  除此之外,在2014年3月底英格蘭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已同意簽署人民幣清算和結算協議,這是在亞洲以外的首個此類協議,被認為將進一步增強倫敦作為西方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中國這樣的經濟體應當擁有一種全球貨幣,藉助倫敦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壯大人民幣業務。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過去三年來人民幣交易規模增長瞭逾兩倍,2013年達到1,200億美元/天。雖然這個數額還遠不及美元,美元的日均交易規模在4.65兆美元,但人民幣已經逐漸壯大,走自己的路瞭。

  颱灣雖與大陸建立貨幣清算機製,但要發展為人民幣離岸市場,關鍵在與大陸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這也是颱灣中央銀行官員必須不斷的呼籲,自2013年2月啓動人民幣清算業務及人民幣存款業務以來,短短1年時間,截至去年12月底,颱灣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款的有65傢,餘額達1382.19億元人民幣;若再加計57傢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443.81億元人民幣存款,閤計達1826億元人民幣。香港2004年1月開放人民幣存款業務,截至當年底,全年纍計也不過是121億人民幣。相較之下,颱灣開放人民幣存款僅一個月即達390億的存量,增速遠遠超過香港!顯示颱灣民眾對人民幣的投資需求相當殷切,颱灣的中央銀行當然希望大陸方麵兩岸換匯協議(SWAP)盡快簽署瞭。

  內練一口氣

  接著,中國麵對內在經濟金融嚴苛討戰環境裏必須是「內練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氣功行氣,行氣則血行。而氣功就是練氣和練意的功夫,換句話說就是這是一種氣與力的內在運動,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必須自下決心,一旦練到量變到質變,即是功成之日。中國的特殊社會主義經濟體,除瞭外練筋骨皮外,內練一口氣關鍵就在於領導人的意念。

  近年來,國際金融機構與學者專傢一直鼓吹「狼來瞭、羊快跑」的警示,他們都說中國金融危機逼近或即將引爆、市場泡沫破滅以不遠,國際信用評等機構也為此調降中國的主權評等。他們期待的是中國金融市場産生「烏鴉效應」,就如同美國QE退場之際新興市場外資熱錢外逃,使得當地貨幣大幅波動瀕臨金融危機邊緣。

  不同於美國QE退場禍及全球金融市場,中國麵對的是體製內資金暗流的撥亂反正,靠的是中國自己領導人的意誌力和金融監理的決心。中國的信貸危機有如沸騰的開水般,茶壺裏的泡沫此起彼落,但解鈴還需係鈴人。傳統的商業銀行體係與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財政可以被看作是「茶壺」與「茶蓋」的關係,不分離:簡而言之,沒有瞭「茶壺」,則「茶蓋」無所依靠、無法生存;反之,「茶蓋」的密封産生對流熱空氣,又會對「茶壺」的沸騰發展程度和規模産生瞭催化作用,因此,一旦「茶蓋」的過度密封發展又會反過來損害到「茶壺」悶燒,形成人民幣暗流的「反噬」,政府就因為這樣必須盡快收拾瞭這許多的爛攤子。影子銀行風險逐漸升高,幾已成為中國經濟金融體係不可承受之重。不少專傢直言,其潛在風險將成危及大陸經濟的未爆彈,或許有民眾擔心影子銀行狀況若持續惡化,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危及大陸金融銀行體係。但是,我認為其發生的機率很小。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人民銀行緊盯金融機構的信貸泡沫,貨幣緊縮讓市場有如驚弓之鳥般草木皆兵。在金融市場「錢荒」的景況下,人民幣資金暗流「一緊就慌、一慌就放、一放就亂」的在兜圈子,每一輪都不經意的抹下瞭一、兩個泡沫,如2013年底的中誠信託基金委託銀行代銷山西煤炭公司貸款所發行的集閤信託商品違約案。即便如此,隻要不至於引發金融體係流動性風險,則危機就在可控製的範圍內瞭。瞭解瞭這一點,我更可以大膽地說,在緊縮貨幣流量的調控下,中國金融泡沫不會就此瓦解崩潰,估計金融危機的機會少於10%以下。

  然而,就算這樣,並不錶示未來不會齣現更糟糕的後果。但更進一步說,國際金融機構與學者專傢們也不必猶如幸災樂禍的烏鴉,一旦中國發生不可預期的金融危機,那也將是全球金融市場大禍臨頭之日。

  截至2013年底中國外匯存底為3.82兆美元(115.5兆元颱幣),屢創創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一,據估計,美元資産大約占60%以上,規模至少高達2.3兆美元,其中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如今,外國人持有美國政府在外流通14兆美元的債務,其中接近50%的債權是由海外投資所持有的,即便是中國有全部一次拋售的想法,美國人知道世界其他地方根本無法同時大量拋售美國政府公債或資産,一副債多不愁的嘴臉。

  假設說,中國不幸發生金融風暴的話,我估計這時候中國會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那麼中國外匯存底中的美元資産肯定會在全球金融市場大舉拋售,其他國傢為瞭保值估計也會跟進相繼齣脫美元資産,全球金融市場肯定是岌岌可危,這時候的美元或以美元計價的資産有可能變成一文不值。

  事實證明,這樣的情景並非不可能。如果有人大把大把的拋售美國國債,那極有可能是中國,還有是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印尼或是其他齣於種種不同的原因紛紛瘋狂賣齣美國國債。雖然至今尚未得到澄清,但我們所知道的是,美國Fed接受外國中央銀行委託保管所持有的國債,在2013年3月12日為止的餘額一週內大幅下降瞭1,060億美元,這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令人吃驚莫名。

  雖然,3月12日這樣的單一事件並不可能證實瞭美元的信心已然崩潰,但是一旦金融風暴事發突然,把Fed當作提款機而拋售美國國債的動作,勢必會再次發生。屆時以美元為中心的信用貨幣製度將有可能一夕瓦解,全球美元霸權信用貨幣的時代極有可能重新洗牌,這樣的災難難以想像,但可以確信的是,全球貨幣信用的分崩離析,相較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金融市場的崩潰境況,則有過之而不及瞭。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美國有可能在極不情願的狀況下參與新一輪的「布雷頓森林會議」,隻不過這時候召開地點已經不在美國,而是在北京瞭。

  人民幣不一般

  全球經濟金融情勢在經過5年非典型貨幣寬鬆時代,歡宴即將結束瞭!如今麵對著全球金融泡沫危機,一個內爆危機、一個外爆危機。正當全球兩大經濟體戒慎恐懼地推齣緊縮貨幣政策,努力把泛濫的貨幣暗流逐漸消退,如果他們這些統治全球經濟金融命運的巨頭們採取瞭正確的手段,使全球金融繁華褪盡去泡沫化而迴歸實質的經濟基本麵,那麼他們的信譽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反之,若採取瞭錯誤的行動,他們則失去瞭金融曆史的舞颱。

  人民幣貨幣暗流已經在全球金融市場埋下瞭種子,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增長等同於逆水行舟,這種趨勢隻會加強不會減弱。當這樣趨勢持續下去,它開始威脅到瞭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我估計,人民幣貨幣可能在2025年占全球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30%。

  貨幣之能事,猶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挖空貨幣信心的國傢和一個堅持維護貨幣信心的國傢,哪一個將會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和擁護?瞭解瞭這一點,那答案就很明顯瞭。

  人民幣暗流不一般,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最遲將會在2016年見真章。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不現實的想法,人民幣很難成為全球投資貨幣,勉強算得上在全球中央銀行資産負債錶中驚鴻一瞥,即便如此,任何改變都需要在全球金融大格局的深刻轉變。

  現今,人民幣是以驚人的步伐不斷發展,作為貨幣交換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媒介,它的進程在3年內將取得國際地位,10年之內,全球貨幣霸權有機會重新洗牌!

推薦

一部兵不見刃卻殘酷的貨幣金融史


  縱觀世界貨幣金融史,其實是一部貨幣暗流爭鋒史,水到渠成,一部兵不見刃但卻更加殘酷的貨幣金融史,隨著波濤洶湧的暗流滾滾而來,掀起一片煙硝。十八世紀英國讓人們見識到瞭國債信用的威力,而嚴肅看待國債義務毫不背信的處理債務,進而建立倫敦貨幣市場,則是獲取這種英鎊霸權的先決條件,同時,他們利用殖民地的市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英鎊體係,纔有瞭「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十九世紀雄霸世界,傲視群雄,夾帶著黃金本位製為後盾,英鎊暗流遍行歐洲,更是英國殖民地區主要的貨幣支柱。

  而相較於英國的崛起,旗鼓相當的美國新大陸逐漸嶄露頭角,(Theodore Roosevelt,狄奧多.羅斯福,1858~1919年,第26任美國總統,俗稱老羅斯福)老羅斯福總統的霸氣則在於他從不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彆人。美國得天獨厚,獨占北美洲大陸最佳地理優勢,二十世紀遺世獨立於第二次世界戰爭的戰場,因此,美國不像英國那樣依賴殖民地的市場,他完全依靠貿易開放與國內龐大的市場規模,以經濟獨立的根基,完成大國經濟崛起的偉大轉變,一舉超越歐洲強國經濟的總和。此時因緣際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生靈塗炭,而美國卻又毫發無傷,正可以好整以暇然後一步一步部署自己的美元體係。最終就在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係」的運作,以及1972年尼剋森片麵脫鈎黃金體製的強權之下,美元信用本位製登上全球貨幣霸權。

  然而,最近5年以來,隨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一意孤行,人們總算意識到貨幣霸權的威力,正有一批統稱為先進國傢掌握著國傢貨幣工具,意欲把主權貨幣洗齣境外,它們如同一個貨幣暗流在悄悄湧動,威脅著正常的經濟秩序。「美元暗流」就如同世界交響樂團的「指揮棒」一般,隨著既定的樂譜按錶操課,世界舞颱上的其他演奏者就必須隨波逐流,跟著美元流水蕩漾,毫無防範之力。

  時光荏苒,全球經濟金融情勢已不可同日而語瞭。美元霸權已經曆經瞭70年的曆史瞭,資本的流動(美元暗流)已經成為全球化唯一緻命的弱點,它自己創造貨幣,更甚的是它自己又創造信用,美元信用貨幣成為緻命的武器。從此,毀滅性的貨幣暗流危機蠢蠢欲動,導緻新興市場通貨膨脹再起、貧富差距擴大,不由得讓人捏把冷汗。

  維也納猶太裔小說傢史蒂芬.褚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在191999年的小說《郵局女孩》(The Post-office Girl)中如此寫道:「金錢在你睡覺時融化消失……你從未停止移動,但你總是慢瞭一步。生活成瞭數學,又是加法,又是乘法,數字與數目的狂暴鏇風,漩渦一把將你最後的財産捲入無底的黑色真空中……」,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解體之際,描寫瞭貨幣信心崩潰後景象,令人刻骨銘心。

  隨著 Fed量化寬鬆為恢復美國需求而增印鈔票,新興國傢所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會和美元一路貶值。特彆是中國,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攀升至3.95兆美元,更是深受其害。此時,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在海外市場大步前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也愈發清晰地錶露在颱麵上,並且逐漸顯露齣成功的跡象瞭。

  我傾嚮認為貨幣的曆史嚮來不乏平靜,如同小溪般潺潺而流,沒有頻繁的浪濤或劇烈的風暴,隻是暗流潛伏,直到真正的金融風暴來到眼前,這時候,人們就如同驚弓之鳥,遑遑不可終日瞭。當一個極盡所能挖空貨幣信心,而另一個竭盡心力維護貨幣信心,哪個國傢最終會獲得支持和擁護?答案顯而易見!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幣不一般!我們在這裏可預期的是,即便是當今貨幣崛起之路依舊顛簸異常,但人民幣終將毫無懸念地走嚮成熟可信的國際貨幣之路。

  最後,僅以本書獻給我的傢人,有瞭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我纔能不斷地的創作。此外,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荊剋迪研究員在我寫作期間提供各種中國經濟金融研究訊息,在此一併感謝。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