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在战后又为何走向「光复」,而非「独立」?本书以史家的眼光提出最精到的说明。
本书的中译虽属「迟来」,却恰好证实近二十年之相关研究,无一超越本书。 本书是第一部对日治台湾后期的战时社会与政治,作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之作。作者近藤正己教授不取前人惯常从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失败的角度,而是从「殖民地本身」的视角探讨日本殖民统治的崩溃。本书指出,战时的「总力战」(总体战)体制对殖民地台湾的全面动员,是殖民统治崩溃的重要因素。
全书分为两部(上、下册),共十章,含图表107个。第一部「战时的殖民地统治结构」(第1章至第6章),论述台湾自1930年代卷入总力战体制的过程:台湾军部势力抬头、总督府南进,以及殖民政府如何从「人心」动员开始,把「人力与人命」驱至战场,最后皇民化运动导致「殖民地主义的终结」。第二部「台湾光复运动的展开」(第7章至第10章),则转向追踪在中国的台湾人抗日政治势力──台湾义勇队、中国国民党台湾党部、台湾革命同盟会,以及其重要人物如宋斐如、李友邦、翁俊明……,以了解为何台湾在殖民地崩溃时,是走向「光复」而非「独立」。作者在全书之两部分别从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地战时统治,以及台湾人在中国进行的抗日运动这两个深具历史意义的面向,探究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崩溃的完整样貌。
丰富史料的运用,为本书另一特点。书中使用的第一手档案文献、公私文书,极为全面且多元,诸如日本内务省、外务省、台湾总督府的各类档案与文书,户籍簿,中日文杂志、报纸,相关人的日记、当事人访谈纪录……综观全书,本书既有宏观理论建构,亦有微观精采描述,其诠释观点建立在扎实深厚的史料基础之上。
阅读本书,读者定可感受到作者细究人事物的来龙去脉及其运用史料的细腻功力。特别是论及皇民化运动部分,揭示殖民政府是如何执行集体移住、改姓名、待遇改善、精神教化、军夫动员等措施,以及其过程及成效,使读者得以全面了解日本的皇民化措施,对台湾当时及其后来所带来的广大影响。
本书的日文版自1996年出版后,就因其分析观点与方法论一向为学界所重视,迄今仍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着作,为台日双方学术界设下深具指标意义的标竿。有评者认为,在此研究议题上,尚未有「新的研究超过本书」,当为笃论!
名家推荐 吴密察(台大历史系兼任教授)
若林正丈(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栗原纯(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
张隆志(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
费德廉(美国ReedCollege教授)
蔡锦堂(台师大学台史所副教授)
薛化元(政大台史所教授兼所长)
联合推荐
本书第一部不但整体地描绘了1930-1945年,日本帝国中央政府及台湾现地之总督府的台湾统治政策与统治实况之推移,也为这15年间的几个关键性政治词汇,诸如「皇民化」、「改姓名」、「南进」、「志愿兵」等,做出了划时代的研究贡献。作者在第二部则克服史料稀少的限制,特具慧眼地梳理了1930年代台湾岛内之抗日运动无法展开之后,台湾人改而在中国进行的抗日努力及其派系脉络。
此书出版至今虽已近二十年,但仍是研究日本殖民时代后期台湾史的必读鉅着。
――吴密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
近藤正己教授在本书「第一部战时的殖民地统治结构」实证地叙述了日本殖民政府之支配体制透过实施改姓名、征兵制度而强化的过程,及此一支配体制因日本战败而崩坏的历程。本书「第二部台湾光复运动的展开」则分析了在中国大陆展开「解放」台湾的胎动,和决定战后台湾之面貌的诸政治势力的动向。本书不但是理解战争时期,也是理解战后台湾的正规研究书,非常值得推荐。
――栗原纯(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现代教养学部人文学科教授)
本书是迄今关于日治后期台湾史及战争动员体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学术论着。全书以「同化」和「光复」为分析主轴,结合日本内阁档案《公文类聚》等公私文书、《吴新荣日记》等个人史料、以及前台籍日本兵的口述访谈,严谨而绵密地重建日本帝国总力战体制的形成背景、运作实况与崩解过程。研究视野也由台湾本岛和南方战场,拓展至台湾人在中国大陆的抗日及光复运动。书中关于台湾军部势力、总督府南进政策、汉人与原住民的皇民化政策、以及战时人力动员等篇章,早已成为学界先驱性研究范例。
本书萌芽于作者留学期间,即本土历史研究仍为政治禁忌的70年代晚期台湾,完成于殖民地史研究重获学界重视的90年代日本。如今本书中译本在出版近二十年后终于问世,实为一则迟来的喜讯!期待本书的中文读者能深入理解书中对战争与殖民地统治、台湾人的战争经验,以及战后政权转移过程等重要议题的学术洞见,从而提升对于台湾近现代历史的知识素养及讨论水平。
――张隆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主任)
在本书出版近二十年后的今日,重读台大出版中心的中译本,更能了解为何当年此书一出版即被誉为台湾史研究领域的佳作。本书作者近藤正己教授在同辈研究者眼中,是有名的「资料狂」,他在官方档案与私人文书不易取得的1980年代,却能网罗如此丰富的日本公文书(中央政府、陆海军、台湾总督府各方的档案)、中国国民党档案以及各国之报刊、私文书等资料,确实令人敬佩。
虽然近藤教授晚近也陆续出版了其他关于「皇民化」、改姓名、台湾军夫等总力战时代各主题的好书,但其所着之《总力战与台湾》迄今仍是唯一能够让我们整体地了解日本殖民政府之总力战政策内容及其如何在台湾实现,以及对于台湾未来发展有何重大影响的杰作。本书同时也说明了当年在中国的台籍人士所进行的抗日运动,在战后台湾的影响。
本书确实是必读的好书!――费德廉(美国ReedCollege历史系教授)
关于战争体制下的研究,以及在中国大陆之台湾义勇队等抗日运动的探讨,近藤正己教授的这部大作,一直都是台日双方学术界重要的先驱和标竿。原着作日文本出版于1996年,18年后中译本问世。现今众多史料已经数位化,诸多资料库亦公开方便使用,但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史料蒐集不易,作者透过种种努力蒐寻出许多坊间难以见到的公私文书和史料,再经独特的观察角度、分析手法以及口述访谈,建构出这部历久弥新、深具价值的着作。――蔡锦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
本书是近藤正己教授的成名作,也是理解台湾从进入「总力战」体制到台湾「光复」历史发展脉络的经典之作。
本书以台湾的「总力战」为核心,对此做了历史条件的检讨。一方面呈现推动「总力战」的军事制度发展;另一方面则讨论「南进」政策的历史演变,凸显了此政策的历史脉络与内涵多面性。至于「总动员」的部分,则对从精神动员到军事动员、从汉人到原住民,进行了全面而多面向的讨论。本书指出,日本殖民政策在「总动员」展开过程中的修正,是认识日治晚期的统治面貌所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对于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的「总动员」,企图脱离日本统治的台湾抗日菁英则大多投入中国政府的「抗日」阵营。日本在二次大战失败后,其在台湾的殖民体制崩解,而台籍抗日菁英与国民政府的互动,则影响了台湾历史的发展方向。与一般殖民地于战后纷纷自决独立不同,台湾反而是被国民政府接收宣布「光复」。
――薛化元(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