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护理:职场健康促进与管理

职业卫生护理:职场健康促进与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职业卫生
  • 职场健康
  • 健康促进
  • 健康管理
  • 护理学
  • 劳动保护
  • 职业病预防
  • 工伤预防
  • 企业健康
  • 风险评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共二十四章,第一部分—职业卫生护理篇:绪论、职业卫生护理的历史发展、职业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职业卫生护理与相关专业;第二部分—职场健康促进与管理篇: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之规划与整合、健康团队管理与沟通、健康管理实务应用与评值;第三部分—职场服务实务篇: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实务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组织的评估、发展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模式、职业卫生护理的实务内容、职业卫生服务卫生标准、健康促进、健康评估与监控、健康保护、健康照护、管理概念、原则与应用、职业卫生服务研究;第四部分—职场服务应用篇:医事法规、职业卫生的伦理观、职业卫生服务的教育训练、职业卫生服务的趋势与展望。

  本书企图涵盖从理论、实务及研究各方面的资料,并整合护理、健康管理、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之专业知能,希望透过笔者近20年参与国内外职业与环境卫生的发展经验,提供给实务及教学上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动态响应: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集成分析》 图书简介 第一章 绪论:全球气候系统演变的复杂性与监测需求 本章系统阐述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议题,着重分析了气候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特征、气候反馈机制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趋势。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预测,而是深刻影响全球生态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紧迫现实。深入理解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区域性气候模式转变,对制定有效的风险缓解和适应策略至关重要。 本章首先界定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概念范畴,并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平面加速上升、冰川融化速率加快等关键指标的变化。随后,重点探讨了驱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如二氧化碳、甲烷)、气溶胶效应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鉴于地面观测网络的局限性,本章强调了多源遥感技术在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气候参数数据方面的不可替代性。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长序列、均一化的数据记录,为气候模型的验证与改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章勾勒出本书的研究框架,旨在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量化分析与动态监测。 第二章 遥感技术在气候要素监测中的原理与应用 本章深入剖析了支撑气候监测的关键遥感技术体系,涵盖了从低轨道、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到机载和地面激光雷达等多种平台。 2.1 被动遥感:热红外与微波辐射测量原理 详细介绍了用于测量地表温度(LST)、海表温度(SST)以及大气水汽含量的热红外与微波辐射遥感技术。讨论了大气校正模型(如MODIS大气校正算法)在去除大气吸收和散射影响中的应用与局限性。重点分析了微波散射仪在穿透云层监测地表参数(如土壤湿度、海冰浓度)方面的独特优势。 2.2 主动遥感:激光雷达(LiDAR)与合成孔径雷达(SAR) 阐释了激光雷达在精确测量地表高程、冰盖厚度变化和植被冠层结构方面的技术细节。针对SAR技术,本章重点讲解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如何用于监测地壳形变、冰川运动速度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沉降,这些都是气候变化间接影响的重要体现。 2.3 中小尺度遥感数据融合与数据同化 讨论了如何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如时空融合、多模态融合)克服单一遥感数据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的矛盾,以获取更精细的气候要素动态图景。引入数据同化概念,说明如何将观测数据有效地整合到区域气候模型(RCMs)中,以提高短期预测和长期模拟的准确性。 第三章 极端天气事件的遥感特征提取与定量分析 本章聚焦于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识别、量化和追踪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事件。 3.1 极端降水与洪水监测 分析了利用降水测量卫星(如GPM、TRMM)反演的GPM IMERG数据,对暴雨事件的强度、空间分布及其水汽输送机制进行实时和事后分析的方法。结合光学遥感(Sentinel-2/Landsat)和SAR数据,构建了快速洪水淹没范围提取的自动化流程,并讨论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洪涝灾害频发区识别。 3.2 极端高温与干旱评估 重点探讨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模型(如SEBS)结合遥感数据(MODIS/VIIRS)计算的蒸散发(ET)、地表温度(LST)的梯度变化,用以评估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引入植被水分指数(VWI)和热惯量指数(THI)作为干旱早期预警的遥感指标。 3.3 热带气旋与强风暴的结构追踪 阐述了利用卫星可见光、红外和微波通道数据,对台风、飓风等热带气旋的眼墙结构、最大风速(基于ScatSat-1的表面风场反演)和风暴潮引发的海岸带影响进行高精度追踪的技术。讨论了SAR数据在穿透云层,获取风暴中心附近海面粗糙度信息方面的贡献。 第四章 冰冻圈响应:冰川退缩与海平面变化的时空动力学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敏感的指示器之一。本章深入研究了利用高精度遥感手段对冰冻圈变化进行监测的最新进展。 4.1 冰川物质平衡与体积变化监测 详细介绍了利用ICESat/ICESat-2激光高度计数据和TanDEM-X/SRTM等高程模型进行差分高程分析的方法,以计算全球主要山地冰川的年均物质损失率。探讨了利用SAR的偏移追踪(Offset Tracking)技术,量化快速流动的冰川的速度场变化。 4.2 海冰动力学与极地海洋学 分析了被动微波遥感(如AMSR2)对北极和南极海冰浓度、冰龄和厚度的长期监测结果,并讨论了海冰反照率变化对区域能量收支的影响。结合SAR数据,研究了海冰破裂和聚集过程的精细化动态过程。 4.3 全球与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归因分析 利用卫星高度计(Jason系列、Sentinel-6)提供的月度/高频海平面观测数据,结合GRACE/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进行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因子(热膨胀、冰川融化、陆地储水)分离与归因分析。 第五章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遥感反馈机制 气候变化不仅是物理过程,也深刻影响着生物圈的响应。本章着重于生态系统尺度的反馈机制。 5.1 植被物候期的变化与遥感监测 利用NDVI、EVI等植被指数的长序列时间序列分析,量化了全球范围内初次返青期、生长季长度以及物候期提前或延迟的趋势。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北方森林树线北移和物候错配(Phenological Mismatch)的影响。 5.2 火灾与森林健康遥感评估 分析了如何利用热异常点检测(如VIIRS/MODIS)和烟雾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监测野火的发生频率、强度和范围。结合SAR的后向散射变化,评估森林火灾对植被结构和碳储量的长期影响。 5.3 农业系统对极端热浪的脆弱性评估 构建了基于遥感和气象数据的农业影响评估模型,利用作物模型的参数(如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温度)对极端热浪事件导致的减产潜力进行空间化预测,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第六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章总结了多源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监测中的集成优势,强调了数据融合、模型耦合在提高预测精度方面的关键作用。展望未来,研究将更加依赖于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的下一代卫星任务,并需要进一步发展基于人工智能(AI)的遥感数据处理和气候模拟算法,以应对全球气候系统更为复杂和突发的挑战。本书强调,持续、精细的遥感监测是制定基于证据的气候适应和减灾战略的基石。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蓓贞


  学历
  台湾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
  伦敦大学英皇学院护理研究所哲学博士
  台湾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研究所公共卫生学硕士
  高雄医学院护理学系护理学学士
  国立台北护理专科学校三年制护理科

  现职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护理学系教授

  专长
  健康促进、妇女研究、流行病学、社区卫生护理、职业卫生护理、护理研究

黄莉萍
 
  学历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博士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护理研究所社区组硕士    
  高雄医学大学护理系学士                    

  现职
  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护理科专任助理教授      

  专长
  社区卫生护理、职业卫生、男性生殖危害

校阅者简介

陈保中


  学历
  英国伦敦大学公共卫生及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博士
  英国伦敦大学公共卫生及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硕士
  台湾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硕士
  高雄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士

  现职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医学及工业卫生研究所所长

  专长
  环境职业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

图书目录

PART 1职业卫生护理篇

1绪论
 1-1 职业与健康
 1-2 职业卫生与疾病
 1-3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护理与职业卫生护理人员的定义
 1-4 职业安全卫生的行政组织与相关法令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2职业卫生护理的历史发展
 2-1 职业卫生护理的历史
 2-2 台湾职业卫生护理的现况
 2-3 职业卫生护理人员教育与训练制度
 2-4 职业卫生护理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附录一 各国职业卫生护士教育与训练制度之比较
3职业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
 3-1 角色与功能的定义
 3-2 角色的发展
 3-3 护理人员的资格与业务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4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
 4-1 流行病学的历史沿革
 4-2 流行病学的目的
 4-3 流行病学的哲理
 4-4 测量理论与实务
 4-5 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与执行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5职业卫生护理与相关专业
 5-1 职业卫生 101
 5-2 职业安全 109
 5-3 职业医学 116
 5-4 人因工程 130
 5-5 毒理学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PART 2职场健康促进与管理篇.149
 
6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 151
 6-1 健康的定义
 6-2 健康管理
 6-3 健康管理的核心价值
 6-4 职场健康管理的意义
 6-5 风险评估
 6-6 风险评估与管理模式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7健康管理之规划与整合
 7-1 职场健康促进计画规划
 7-2 职场健康促进之多元策略
 7-3 职场健康促进之技能训练
 7-4 进行个案健康评估及健康促进方案  
 自我评量
8健康管理团队与沟通
 8-1 职场健康管理师与其专案团队的角色与功能
 8-2 沟通
 8-3 沟通技巧 
 结语
 自我评量
9健康管理实务应用与评值
 9-1 健康管理专案管理过程
 9-2 健康管理实务应用与评估
 9-3 国民健康白皮书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文献

PART 3职场服务实务篇.

10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实务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10-1 职业环境卫生护理实务基础
 10-2 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实务的范围
 10-3 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实务影响因素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1组织的评估
 11-1 组织理论
 11-2 组织文化
 11-3 组织架构与设计
 11-4 组织成员的再社会化
 11-5 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11-6 组织的成长与变迁
 11-7 组织评价
 11-8 权力概念与关系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2发展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服务模式
 12-1 职业安全卫生政策的现况与困境
 12-2 安全卫生教育
 12-3 职业安全卫生的服务模式
 12-4 职业安全卫生的落实管理与辅导
 12-5 电脑化健康侦测系统与职业病通报系统
 12-6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3职业卫生护理的实务内容
 13-1 卫生教育与健康促进
 13-2 健康检查与疾病预防
 13-3 环境监控与健康保护
 13-4 医疗照顾
 13-5 行政与管理
 13-6 研究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4职业卫生服务业务标准
 14-1 职业卫生护理标准范围
 14-2 职业卫生护理业务标准
 14-3 职业卫生护理之实际应用与现况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5健康促进
 15-1 健康的定义与模式
 15-2 健康促进的重要性
 15-3 健康促进的理论与模式
 15-4 健康促进计画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附录一 健康促进课程进度
 附录二 健康促进课程对资方的重要利益
 附录三 健康行为设计内容及相关活动
 附录四 健康体适能及体重控制将执行期之内容订定
 附录五 健康体适能及体重控制评估期之内容订定
16健康评估与监控
 16-1 员工配置的评估
 16-2 健康监控的预防和期间
 16-3 健康监控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附录一 劳工安全卫生法
 附录二 适当的职业健康病史范例
 附录三 简介临床预防服务
17健康保护
 17-1 预防的层级
 17-2 危害通识
 17-3 个人防护具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8健康照护
 18-1 一般医疗服务
 18-2 紧急救护
 18-3 复健
 18-4 复工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19管理概念、原则与应用
 19-1 管理的定义
 19-2 管理理论
 19-3 管理技巧
 19-4 决策
 19-5 管理功能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20职业卫生服务研究
 20-1 研究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20-2 研究准备
 20-3 研究步骤
 20-4 研究伦理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附录一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画申请书

PART 4职场服务应用篇.

21医事法规
 21-1 职业安全卫生法令
 21-2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定的历程
 21-3 危害通识
 21-4 劳工补偿法
 21-5 法定的职业护理业务
 21-6 台湾现况政策与法令
 21-7 由先进国家经验谈我国劳工安全卫生立法展望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22职业卫生的伦理观
 22-1 伦理理论
 22-2 伦理的决策
    22-3 实务与专业伦理
    22-4 伦理的困境与对策
    22-5 列举案例与分析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23职业卫生服务的教育训练
 23-1 职业卫生服务教育训练目的
 23-2 职业卫生服务教育训练目标
 23-3 职业卫生服务教育训练课程规划
 23-4 台湾与英国职业卫生服务教育训练需求调查比较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24职业卫生服务的趋势与展望
 24-1 职业卫生服务的趋势
 24-2 职业卫生服务之展望
 结语
 自我评量
 参考资料

图书序言

职场健康与管理为广泛技术在职业卫生护理领域内所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一种实用手册,也可称为理论与实务兼具的专业宝典。《职业卫生护理—职场建康促进与管理》主要提供给职业卫生护理人员运用,且便于学者们对职场健康与管理有系统的推动教育训练与整体性的研究与发展。

  职场健康与管理目前已成为一门新兴专业。《职业卫生护理—职场健康促进与管理》编撰之主要目的系在确认和记述一系列普遍被接受的专案管理知识。所谓「普遍被接受」的含意,主要是指本书中所记载的知识和技术是可以长期运用在大多数企业或机构之健康管理专案中,而且并非是毫无变化的,可以依据不同场域的状况,做不同的转化运用。基本上,健康专案管理所创造的价值与效用在欧美各国已经获得普遍的肯定。

  任何一个健康管理专案团队,必须自行就其个别专案之特性来决定,哪种知识才是他所最需要的。

  「在有限资源下,分辨与配合个人独特的需要,以提供合宜服务的一种整合过程。」近年来企业将人力视为一种资源加以管理,已为普遍的概念,因此如同其他资源,譬如物料管理,其管理的重点不外乎质与量的正常维护,亦即讲求如何维持物料的品质与防止数量的减损;同样的道理,企业为确保劳动力的正常供应,对于既有人力之管理,如何维护员工身心的正常、健全,以及如何防止损害健康的措施,则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一。此类管理,广义而言则为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狭义的是指劳工健康管理。

  笔者身为职业卫生护理的先驱研究者,有感于台湾企业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实在不多,且与实务的结合较少,近年来职业卫生的发展在国内及国际上皆有长远之进展,然而在教科书的内容却缺乏一本完整且兼顾实务与训练的书籍。因此本书企图涵盖从理论、实务及研究各方面的资料,并整合护理、健康管理、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之专业知能,希望透过笔者近20年参与国内外职业与环境卫生的发展经验,提供给实务及教学上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共二十四章,第一部分—职业卫生护理篇:绪论、职业卫生护理的历史发展、职业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职业卫生护理与相关专业;第二部分—职场健康促进与管理篇: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健康管理之规划与整合、健康团队管理与沟通、健康管理实务应用与评值;第三部分—职场服务实务篇: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实务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组织的评估、发展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模式、职业卫生护理的实务内容、职业卫生服务卫生标准、健康促进、健康评估与监控、健康保护、健康照护、管理概念、原则与应用、职业卫生服务研究;第四部分—职场服务应用篇:医事法规、职业卫生的伦理观、职业卫生服务的教育训练、职业卫生服务的趋势与展望。

  最后,对于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带领我进入「职业卫生」领域的王荣德教授、在人生与专业道路同行的外子保中、给予我生活上及情感上莫大快乐与满足的柔含、麒任与柏任、培育及支持我成长的家人、所有曾在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专业上共同努力的伙伴们、曾经修习过职业与环境卫生护理的同学们、及许许多多在我生命过程中陪我同行给我帮助的人,最后还要感谢最辛苦一绮、晓慧、秀如,没有你们的共同努力这本书是无法完成的。

  但因整理的时间较为匆促,难免仍有许多未尽之处,希望于再版时予以补正,更期待先进及各界不吝指正,使这本书更臻完整。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员工的特殊健康需求。比如,对于年轻的入职员工,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技术人员,有哪些特别的防护建议?对于面临职业倦怠的中层管理者,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支持?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那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其价值。

评分

这本书能否触及到“职业病”的深层原因?在我看来,很多职业病并非单纯由身体劳损引起,而是与长期的不良工作习惯、不合理的工作安排、以及企业文化中存在的忽视员工健康因素等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根源性的问题,并提供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以及个人习惯层面进行改变的策略。例如,它是否能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来减少重复性劳动,如何通过弹性工作制来缓解工作压力,以及如何建立一种鼓励员工积极沟通健康需求的企业文化。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停留在疾病的治疗或缓解层面,我更看重的是“健康促进”和“管理”这两个关键词。在我看来,真正的职业健康,应该是能够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充沛的精力,并且具备自我调节和防护的能力。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框架,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环境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到压力管理、心理疏导、运动健康指导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地提升员工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我非常想知道,它能否教会我如何将“职业健康”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项可有可无的福利或者一项应付的检查?

评分

我一直认为,员工的健康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健康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这种理念,并为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投资于员工健康的长远价值。它能否帮助我们理解,在职业健康方面的投入,并非成本,而是能够带来巨大回报的投资?

评分

我特别关心这本书在“管理”方面的实用性。很多时候,理论知识我们都能在网上找到,但如何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落地,如何让这些健康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并且被员工接受和参与,这才是最大的挑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评估企业员工的健康风险,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计划,以及如何衡量这些计划的成效的具体方法。例如,在设定体检项目时,如何才能更科学地反映员工的健康状况?在组织健康讲座时,如何才能吸引员工的注意力并让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些实操性的指导,是我最看重的部分。

评分

我希望这本书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职业健康领域在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我们现在尚未预见的健康风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未知风险的指导,比如如何建立灵活的健康管理体系,如何持续学习和更新健康知识,以及如何与专业机构合作来应对新的挑战。一个能够指导我们“学习如何学习”的健康管理指南,对我来说价值巨大。

评分

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的视角。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演变,传统的职业健康模式可能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职场的需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探讨一些新的趋势,比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员工的健康数据,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职业健康管理。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关注到一些新兴行业可能面临的独特健康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毕竟,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通用的方法可能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评分

作为一名在人力资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深切关注着员工的福祉。我所在的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是常态,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精神高度集中,这些都极易引发各种职业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视力下降、焦虑、失眠等等,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进而波及工作效率和团队稳定性。因此,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我们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有效管理这些职场健康问题的书籍。我尤其期待能够学习到一些前沿的职业卫生理念,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促进机制。

评分

在阅读任何一本关于健康管理类的书籍时,我总会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和易读性。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清晰明了,避免过于学术化的术语,让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理解。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可供下载的工具或模板,那就更好了,例如健康风险评估表、健康活动策划方案等。

评分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心理健康”的部分。在快节奏的现代职场,精神压力是导致许多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焦虑、抑郁、倦怠等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生活,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这本书能否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帮助企业识别和干预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希望它能包含关于如何建立心理支持体系,如何进行危机干预,以及如何通过正念、冥想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心理韧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如何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感到被理解和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