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我国的医师培育新制度于本(102)学年度医学系入学新生开始实施,基本上採取台大医学院自1992年开始逐步建构的「全人医疗教育」模式。新制度是1950年代以来我国医师培育制度最大的变革,它将医学教育课程与台湾进入高龄化社会的健康照护需求加以结合,希望能够使未来的医师具备全人照护的核心能力,在知识上、技术上、态度上都能因应人口高龄化及慢性病增加所造成的「全人医疗」的需求。在新制度开始实施的历史时刻,看到陈石池教授与许骏副教授主持编辑的《全人医学教案》一书出版,内心觉得特别高兴,因为,本书内容借由介绍PBL小班教学活动及教案编撰,为台大「全人医疗教育」模式在概念上做了很好的诠释,有助于医师培育新制度的推展。
PBL小班教学是「全人医疗教育」模式的重要一环。台大医学院于1996年成立共同教育室(后来改称共同教育及教师培训中心),负责教学行政业务的协调及师资的培训,当时为了顺利推动小班教学建立了一套制度,规定附设医院主治医师要申请医学院教职必须具有医学系小班教学的资历,另又规定申请成为小班教学指导老师者必须于学期开始前撰写一篇教案做为教学之用。多年来,共同教育室以新、旧各半的比例聘请小班教学指导教师,并在每一学期开学时、学期中及结束时办理指导教师聚会,一方面分享教学经验,对教案加以讨论,另方面参酌学生意见来修改教案,改善教学。这套制度的运作,让小班教学指导老师能有充裕的来源,足够的经验传承,维持一定的教学品质,也催生了本书。
本书收录了24个小班教学教案,每个教案先列出学习目标、病人的临床背景、探讨的问题、参考资料等项目,其次是撰写教案的老师与指导老师们针对这些项目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讨论的记录,最后是着者对于教案讨论的心得整理。这些内容呈现出着者群的教学理念及编撰教案的思考过程,对医学院教师准备教材,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全人医疗应包含生理、心理、社会面向的考量,本书内容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发掘具有临床意涵的心理社会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人文思维渗透到医学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如何依循「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从事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医疗行为由对个人的生理照顾延伸到心理、社会层面的关怀,为学生学习全人医疗提供了很珍贵的材料。
陈石池教授是台大医学院1990年代教改工作团队的一员,我很佩服他的教育理念及教学热诚,并感谢他对教改工作的协助。当年台大医学院建构的「全人医疗教育」模式能够顺利推展,固然是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教改工作团队的投入及贡献则是改革计画成功的关键。陈教授在教改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此次他领导年轻一代的教师出版本书,更令我敬佩,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医师人才的培育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 谢博生
推荐序 台大医学院从1992年8月起,开始推动医学系PBL问题导向的小班教学。由于过去大班制的课堂教学,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上课时也鲜少有师生的互动。小班教学的方式,可以弥补上述的缺点,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机;经由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不但可以提升同学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促进团队的互动,对人际关系的养成更是大有帮助。
个人在台大医学院院长任内,深感小班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举办多次小班教学研讨活动,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亲临台大医学院示范小班教学及教材编写与课后评估等,以提升小班老师的教学和辅导能力。在院内也推动小班老师研习会,让老师熟悉小班教学的方式。由于医学系推行成效良好,就将小班教学推展到医学院其他学系,如今小班教学已成为医学院各学系的常态教学。
本书汇整医四小班教学老师的教材,以及教学检讨会议的内容,加上讨论心得编辑而成,在人文社会、医学专业,家庭伦理、及医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墨,内容所触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可说是一本完善的全人医疗教材。书中也彰显医学教育的六大核心价值,包括病人照护、医学知识、从工作中学习及成长、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专业素养和制度下的临床工作,对于医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人格教育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相信本书的出刊会带给PBL问题导向小班教学一个新的启示。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 杨泮池
推荐序 台大医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小组讨论小班教学方式以来,至今已超过20年,国内各医学校院后来也都跟进採用。此种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希望培养医学生可以主动发掘问题,寻求问题的解答,并且经由口头报告、讨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学习,团队合作等之精神与能力,对于医学生毕业后行医,甚至做研究,都可以有更完善的能力,更能符合将来持续主动学习、时时跟得上医学知识技能的发展的称职医师或研究人员所需。因此如何能做好真正的PBL教学,对于医学生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台大医学院在过去持续努力于此PBL小组讨论教学之执行与检讨改进,每年均动用大量师资以及老师的时间,年复一年的在医学系二、三、四级同学的小组讨论课程上。本人在担任台大医学院共同教育与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及医学系主任期间,也都亲身参与每年的师资培训课程以及各年级小组老师的期前、期中与期末的检讨会议,希望与所有老师一起将我们的小组讨论课程做到最好,希望每年都能将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系学生培育成大家认同的具备良好能力与人格特质的好医师。
本书是由本院长年负责医学系四年级小组讨论小班教学的陈石池医师与许骏医师发起,将他们所带领之小组讨论教师们于实际执行之个案教材规划、撰写、讨论过程及其目标、精神等,逐案呈现出来,让读者们不但可以了解本院老师们的努力,更可让后来者可以学习如何执行教案之规划与撰写,相信对于在进行PBL小组讨论的所有师生可以提供极佳的参考资料。在此,除了感谢陈医师与许医师的努力外,也谢谢台大医学院所有参与老师的贡献。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于国内的医学教育可以有很实质的助益。
台大医学院院长 张上淳
推荐序 台湾大学医学院拥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台湾大学医学院替台湾培育优秀医疗人才。台大人以洞悉先机的敏感度、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追求尽善尽美的坚持,建立医学教育的口碑与典范。
1992年8月台大医学院在谢博生教授的推动下,开始在医学系四年级推行问题导向(PBL)小班教学课程,以促进知识、技术、态度之均衡发展,培养自我学习、分析并解决问题之能力,提昇人际沟通、团队合作、道德涵养的教育理念,整合基础与临床课程,推展医学教育改革。PBL小班教学在梁继权教授等多位老师的耕耘下,已推动至医学院所有学系各年级。
医学系二、三、四年级的PBL小班教学,各有两位课程负责老师及16位小组老师,分别以「医师与社会」及「医学与人文」、「解剖、生理、微免」、「病理、药理」为主题。小班教学老师须设计教案、帮助课程进行,并担任各小组学生导师。教案内容配合大堂课基础课程,在开学前由小组老师共同讨论后定案。每学期召开期初、中、末会议,老师们分享教学及辅导经验,并参考课后学生的回馈及各组学生代表的意见,检讨教案。
陈石池副院长、许骏副教授、何肇基副教授担任医四小班教学课程负责人,带领小班教学老师,为PBL课程及辅导学生付出心力。本书是所有医四小班教学老师的心血结晶,除了教案外,也呈现老师们的讨论及心得整理。本书彰显全人医学的理念,伦理与人文修养的教育核心贯穿全书。「从课堂到临床」、「从临床知识到实证医学观念的建立」、「医疗、人文与医病关系」、「哲人日已远乎?」、「可遇而不可求的教案」等各单元,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沟通能力、伦理思辨、人文关怀、精益求精、承担责任、利他助人、诚信正直的医学专业素养,也为学生的医学知识、病人照护、专业素养、人际及沟通技能、从工作中学习及成长、制度下的临床工作等核心能力,打下根基。本书是PBL小班教学重要的参考及指引,本人谨对老师们传承台大医学院培育优秀医疗人才的努力致上无限的敬意。
台湾大学医学院共同教育及教师培训中心∕小班教学组长 曾芬郁
自 序 台大医学院实施PBL小班教学已多年,小班教学最有用的地方,在于学习如何解决医学和医学衍生的相关人文社会等问题。经过小组成员的充分讨论和老师的积极指导与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机,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增长和思考的训练,养成学生有分析、推理、整理和报告的能力,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人际关系的良好互动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要达到上述的效果,教材的制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本教材是由台大医学系四年级小班老师,依所带领的小班教学教案编写而成。主要是小组老师在期中和期末会议时,针对各个教案编写上的讨论,以及上课时同学们讨论时的问题和反应,如何引导参与学生理解老师的想法和用意,使学生循着撰写教案老师的思考过程,对教案本身医疗及其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如果医学生能在学生时代就学会撰写教案的老师们对解决医学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过程,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经验;长期训练下来,将来必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好医师。
现在专科医师的养成训练分科非常细,大都着重于专科领域的训练,对于全人医疗的养成着墨不多,造成很多医师的专业领域非常强,但其他范围则所学有限,无法提供全人医疗的服务。本书特别在学生时代就强调全人医疗的概念,希望从学生时候就养成全人医疗的概念,不管以后他从事哪一科,都可以对他的病人提供全人医疗的服务。
这本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如何能将一位课堂上的医学生,训练成为一位临床上的好医师,值得医学界不断地去思考、去追求。期望本教材的出刊,可以对小班教学有另一种诠释,对医学生的教育有更大的帮助与启发。感谢许骏副教授协助规划设计,何肇基副教授、陈钖中助理教授、黄圣懿助理教授与林裕讲师等协助编辑,没有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本书不可能出版。本教材虽经多方修饰,恐错误仍有,敬请医界先进不吝指教,俾作为再版时之参考与修正。
台大医院副院长∕台大医学院急诊医学科教授 陈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