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口腔医学史(精)

台湾口腔医学史(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现代医学之发展与进步,均发源于远古的医学。现代口腔医学的进步,也都架构在前辈们努力创建的基础之上。台湾牙医学的发展虽然短促,但毕竟有其历史,应予记述。是以保存珍贵文献,刻不容缓;且当时间拖得越久,文献散失将更加严重,取得亦将日趋困难。故编者于百忙之中完成本书,期望读者了解口腔医学发展的历程,尊重每一个时代所呈现的医疗价值,才能让口腔医学的发展扎实进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铭助/编撰


  台湾省南投县人
  南投县立中寮国小、国中毕业
  台湾省立台中第一高级中学毕业
  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学士、硕士
  教育部部定讲师
  牙齿的故事-图说牙医学史 译者
  台湾口腔医学史 编撰
  淡水陈牙医诊所
  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人文学科 主任

审定者简介

庄世昌/监修


  高雄市人,1956年11月26日出生于苗栗县头份镇。1974年6月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毕业,1982 年6 月私立台北医学院牙医学系毕业。1982 年10 月至1984 年8 月以空军少尉牙医官服役于云林虎尾。1984 年9 月经考试录取进入台北国泰综合医院牙科担任住院医师,历任总医师、主治医师,并完成口腔颚面外科专科医师训练。1993年2月进入台湾矿工医院服务,并于2002 年至2007 年期间担任牙科主任。2001 年至2003 年出任中华民国口腔颚面外科学会秘书长。目前任职基隆市成美牙医诊所专任主治医师及国泰综合医院口腔颚面外科兼任主治医师。1992 年起以兼任师资受邀至台北医学大学讲授牙科药理学、口腔颚面外科学等部分课程,目前仍受聘为台北医学大学临床助理教授,除讲授牙科药理学、口腔颚面外科学等部分课程外,并协助口腔解剖学实验课程。大学时期即参与学生刊物编辑出版,并出任刊物社团社长(北医青年、北医人报)。毕业后,1988 年起开始参与台北医学大学牙科校友会会刊《牙桥》编辑,1989年至1991年,出任台北市牙医师公会理事暨出版委员会主委,主编《台北市牙医师公会会讯》,创刊出版《台北市牙医师公会会务简讯》。1992 年至1996 年,担任中华民国牙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会刊《牙医界》杂志总编辑,并于1994 年主编台北市牙医师公会《牙医师财务手册》,于1995 年1 月出版。1995 年至1999 年,接任中华民国口腔颚面外科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委(1995-1997)、主委(1997-1999),主编《中华民国口腔颚面外科学会会讯》(季刊)、《中华民国口腔颚面外科学会杂志》(半年刊)。1997 年至1999 年,担任台北医学大学牙科校友会刊《牙桥》杂志社社长。2007 年应中华民国牙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之邀,监修主编由陈铭助主笔之《台湾牙医史》,2008 年5 月发行。2010 年获聘基隆市牙医师公会顾问,并自2012 年起担任中华民国牙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会刊《台湾牙医界》总主笔。

图书目录

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序 李祖德
台北医学大学校长序—一部多采多姿的口腔医学史 阎云
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序 欧耿良
台北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座教授序—回顾过去 前瞻未来 王敦正
监修者序 庄世昌
编撰者序 陈铭助

第壹篇:台湾口腔医疗之发展第一章 民俗医疗时期(1652~1865)
第二章:马偕传教拔牙时期(1865~1896)
第三章:台湾总督府台北医院时期(1906~1945)
第四章:旧医师法时期(1945~1975)—牙科黑暗期
第五章:新医师法实施后(1975 年以后)
第六章:西方文明初体验
第七章:口腔医学的进步
第八章:牙医界的荣耀—医疗奉献奖

第贰篇:台湾口腔医学教育之发展
第九章: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之诞生
第十章:牙医学教育的进步—以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系历年课程演进为中心的探讨与回顾

第参篇:牙医公会组织的发展与贡献
第十一章:台湾省牙医师公会
第十二章:地方公会组织之发展
第十三章:中华民国牙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

第肆篇:各专科学会之创立与贡献
第十四章:中华牙医学会
第十五章:各次专科学会之创立

附录一:牙医界为何反对将齿模制造技术员纳入医师法?—黄天昭
附录二:台湾地区牙科公共卫生之发展—姚振华
附录三:战前台湾齿科医史概略—周振英
附录四:1996 年至2012 年台湾地区各乡镇牙医师人数分布
附录五:台湾牙医史序—陈时中
台湾牙医的足迹—詹勋政
台湾牙医史监修序—庄世昌
编撰者序—陈铭助
参考书目
台湾牙医及医疗卫生发展大事记
索引

图书序言

为树立医者典范,发扬优良医疗从业人员之精神及事蹟,并肯定其无私、无悔之付出,长期恪守在国内外偏远地区、基层单位为他人默默奉献之医事人员,由行政院卫生署、立法院厚生会、民生报、国际厚生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政府、TVBS 无线卫星电视台暨飞碟广播电台合办,财团法人厚生基金会承办之「医疗奉献奖选拔暨表扬活动」,其目的在宣扬医疗从业人员为了人类的健康所做的不求回馈的奉献,这是人性的极致表现。在其所颁的奖项中共分有「个人医疗奉献奖」、「特殊医疗贡献奖」和「团体医疗奉献奖」等三项。在牙医界的荣耀中,有「四一五口腔服务小组」荣获第八届团体医疗奉献奖(1998)、韩良俊获得第十二届个人医疗奉献奖(2002)、「台湾路竹医疗和平会」荣获第十六届团体医疗奉献奖(2006)、林鸿津荣获第二十届个人医疗奉献奖(2010)及黄纯德荣获第二十一届个人医疗奉献奖(2011)。
 
第一节 「四一五口腔服务小组」荣获第八届团体医疗奉献奖

「四一五口腔服务小组」是由萧于仁、林鸿津、陈锦松、林利香与黄淳丰等5 位牙医师为「上山实践年轻时的爱与梦」,于1991年( 民国80 年)4 月15 日所组成, 之后陆陆续续有多位牙医师及牙科助理短期加入服务行列。目前成员除了以上5 位之外,尚有吴英宽,黄孝忠,朱于烨等3 位牙医师加入,总共有八位成员(图8-1)。起初他们的重点是着眼于为原住民学童进行免费诊疗服务,完全是属自发性参与,每月上山一次,没有报酬,还须自掏腰包购买仪器,并推动山地贫童认养活动。该小组足迹遍达北台湾的山地乡村,包括桃园复兴、新竹尖石、宜兰南澳、大同、三星等地,并于台北县平溪、十分、牡丹等地巡回医疗。此一群热情却沉默的年轻牙医师,10 年来把脚印踏遍北台湾山地乡镇,荒山野岭,贫瘠海边,处处留下温馨的足迹,为原住民及偏远山区小朋友的口腔健康把关(图8-2~4)。最重要的是他们除了关心山地儿童的口腔健康问题外,还把服务的触角扩及社会关怀的层面,认养原住民学童,提供他们学费。如同马偕精神再现,他们的义行不只鼓舞了社会,也刺激牙医界群起投入社会公益服务。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