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法论文集I:劳动法理论基础与法制发展、同盟与集体劳动法

劳动与法论文集I:劳动法理论基础与法制发展、同盟与集体劳动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劳动法
  • 劳动关系
  • 集体劳动法
  • 法律
  • 社会保障
  • 工会
  • 劳动争议
  • 法制发展
  • 理论研究
  • 法律论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过去几年之学术研究领域,大致有宪法学与劳动法学两类文章,呈现面前的«劳动与法»三册论文集,就是后者的一些作品,包括第一册的«劳动法基础理论与法制发展»、«同盟与集体劳动法»,第二册的«劳动与公法»、«全球化与劳动人权»,以及第三册的«国家与劳动市场管制»、«劳动契约»,合计30篇论文,呈现作者的核心关怀与兴趣:辩证式理解下的国家与劳动,法与社会权力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佳和


  【现职】
  政治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学博士
  德国布莱梅大学法学博士候选人

  【讲授科目】
  劳动法学
  国家学
  宪法基本权
  国家理论
  运动法

图书目录

序 文

劳动法基础理论与法制发展

‧劳动作为学术(Arbeit als Wissenschaft)
 ──一个理论视界自我理解的开始
‧德国劳动市场弹性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公私协力在劳动法上的理论与实践
‧2006年德国一般平等待遇法
‧劳动关系的公益与私益冲突?
 ──从德国劳工忠诚义务的演进轨迹谈起

同盟与集体劳动法

‧法律与政治纠葛下的政府工会法政策
 ──一个法律政治学(Rechtspolitologie)进路的分析
‧工会行动权基础理论
‧我国工会制度之谜:为何产业工会变成厂场工会?
 ──兼论工会法改革中的产业工会与强制入会问题
‧公部门罢工
 ──寻找法释义学体系中的合法性答案?
‧欧盟争议行为制度现况与前瞻
‧罢工纠察线的法律化
 ──一个犹豫不决的艰难决定?

图书序言

2005下半年开始展开学术生涯以来,累积了不少学术研讨会或论坛之发表着作,然后就多藏诸私下,未留下甚么痕迹。几乎不曾主动投稿学术期刊的我,自然没有任何「西哀」(SSCI、TSSCI),即便敝帚理应自珍,但还是想集结问世,作为一个人生阶段的註记。

  我的知识关怀与兴趣甚广,但总跟严谨的学术要求未必相称;着眼法学领域,粗略说来,大致有宪法学与劳动法学两类文章,呈现面前的《劳动与法》三册论文集,就是后者的一些作品,再进一步以主题归类下,包括第一册的《劳动法基础理论与法制发展》、《同盟与集体劳动法》,第二册的《劳动与公法》、《全球化与劳动人权》,以及第三册的《国家与劳动市场管制》、《劳动契约》,合计30篇论文,几近全部未曾正式期刊发表。

  我不想当马克思口中四处招摇撞骗的普鲁东,以跨足不同领域为誉,实则败絮其中,还是先出版过去几年着墨较多的劳动法着作,其他领域的尝试就待时日良辰,如果有缘。有些过去几年投注不少心力的论文或研究,这次并未收录进来,因为在扩大改写成个别专书中,至少计划如此,特别是关于劳动基本权、劳动诉讼法、罢工法、共同决定与劳动派遣这几项「大议题」,当然行动总赶不上心思,未来之取舍势必难违。有些联系劳动法学与宪法学角度的文章,适合的就放入第二册的《劳动与公法》中,感觉公法味道显然较浓的,就留待以后的《国家与法》中,当然,篇幅考量也是一项因素。

  几篇论文的某些论述重叠或类似,还请见谅,因为思绪往往是一致的,难以全然摆脱,个人在某些时间点的力有未逮,只得权充,当然也是原因。曾经表达最深的自我期许:发掘事物的奥秘,并从中证明自己的力量(亚里斯多德);几年看来,遗憾的,不但未必能发掘奥秘,自己的力量也微乎其微,留下纪录,竟成仅剩的疗癒。

林佳和
2014年2月28日于木栅家中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我经常需要处理一些劳动纠纷。过去,我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依据劳动基准法的条文,以及一些简单的判例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只能解决一些表面的问题,而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劳动法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它不仅仅教我如何运用法律条文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更教我如何从理论的高度,去理解劳动关系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集体谈判,来争取劳动者的最大利益。书中对于“集体协议”的签订、履行、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了解到,集体协议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工具。更让我受益的是,书中对于“工会”的职能和作用的阐述。它指出,工会不仅仅是劳动者的代表,更是劳动者权益的捍卫者。工会应该积极参与到劳动关系的调整中,为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高的薪资待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工会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了维护劳动者权益而奋斗的精神。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毕竟,劳动法这种东西,感觉很枯燥,而且跟我的日常工作似乎没什么直接关系。我是一名律师,主要业务是处理商业纠纷,很少接触到劳动法方面的案件。但是,在一位资深的律师朋友的推荐下,我还是决定读一读。结果,我完全被这本书的内容所吸引了。它不像一般的劳动法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条文和判例,而是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劳动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书中对于早期劳动法的起源,以及它在工业革命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了解到,劳动法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诞生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集体劳动关系”的探讨。它指出,劳动者个体在与雇主谈判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通过工会等组织,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种观点,对于我理解劳动法的本质,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劳动法不仅仅是一门法律学科,更是一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学科。

评分

这本研究劳动法的书籍,读起来真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本身在一家科技公司的人资部门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劳动问题,像是劳动合同的签订、休假的申请、薪资的计算等等。过去处理这些问题,常常只能依据劳动基准法的条文,以及零星的判例来判断,感觉很被动,而且很多时候,法律条文的解释空间很大,很容易陷入两难。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条文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劳动法的背后的理论基础,像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者的权利义务、雇主的责任等等。透过对这些理论的理解,我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做的每一项人资工作,其实都关乎到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书中对于“劳动”的定义,以及“劳动”与“商品”的区别的阐述,让我重新思考了劳动价值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它还探讨了劳动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像是零工经济、平台劳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挑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并为劳动者权益发声的人资工作者。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劳动法学者进行对话。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善于用生动的案例来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我是一名大学的法律系学生,正在学习劳动法。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而且缺乏实践性。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劳动纠纷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劳动法的内涵。书中对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了大量的判例,让我了解到,在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更让我受益的是,书中对于劳动仲裁程序的介绍。它详细地介绍了劳动仲裁的流程、证据的收集、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等等,让我对劳动仲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巩固了劳动法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实际劳动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这本书将会成为我重要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劳动法的静态规定,更关注劳动法的动态发展。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像是零工经济、平台劳动、人工智能等等,并对这些新趋势对劳动法所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对于“平台劳动者”的法律地位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它指出,传统的劳动法概念,很难适用于平台劳动者,因为平台劳动者往往不具有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以“独立承包商”的身份与平台合作。因此,需要对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进行重新界定,以保护平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书中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立法来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失业风险。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的挑战,也是未来劳动法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劳动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它不仅是一本劳动法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未来劳动关系的思考之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