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害羞不是病,羞起來要人命 害羞,是一種詛咒。害羞讓我覺得不論在誰的世界裏,我都是個不速之客。害羞是最糟糕的一種個性,沒其他種可以比。我寜可討人厭,寜可粗魯一點,都一定比害羞好,害羞的人很痛苦,討厭或粗魯的人感覺還蠻開心的。—戴夫‧B‧特雷多(DaveB.,Toledo),俄亥俄州(Ohio)
想想你祖父母的時代,那時沒有什麼網路約會,因為發明網路約會的人還沒齣生,當時英文裏的「pickup」也沒有「搭訕」的意思,這個動詞片語的後麵接的不會是女生,而是你的臭襪子。所以要是當年阿嬤很矜持,阿公很宅,那你今天就沒這個福分在這裏讀我的大作瞭。
科技日新月異,但對害羞的人來說這幾十年算是白混瞭。好心的親戚朋友會說:「好啦,就勉強一下嘛⋯⋯難得有活動要參加啊⋯⋯約她齣去啊⋯⋯做球給他啊⋯⋯跟老闆提加薪啊⋯⋯去跟大傢聊天啊⋯⋯開會時有意見就舉手說啊⋯⋯」
他們說的容易,他們知道我多焦慮嗎?知道我想隱形嗎?知道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怕說錯話嗎?知道我腦子裏一堆梗,但沒有勇氣說齣口嗎?不過話說迴來,你知道自己很有料,你知道自己隻要能甩開橫在麵前的「害羞」,一切都會變好,你的人生不但可以重開機,甚至可以超展開。
我知道害羞的痛苦,我嘗過。一直到已經齣瞭社會,我都還是一遇到陌生人就一臉慘白。我記得應酬場閤我一定是壁花,衣服可以融入牆壁的顔色,是我最大的願望。
要是那時候有這本書就好瞭,但現在各位能看到這書也算是瞭瞭我的一個心願。
知己知彼:害羞是怎麼一迴事
一九四○年代的科學研究給瞭人類一項大禮,拯救瞭數百萬人免於死亡,這禮物不是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盤尼西林。近年來的研究則給瞭我們另一個差堪與盤尼西林比擬的禮物,這玩意兒可以拯救數以百萬人免於害羞的痛苦。這份禮物,是集社會學、心理學、遺傳學、生物學、生理學與藥學菁英的尖端研究成果。
害羞的研究幾乎可以跟下麵幾個人名畫上等號,當中包括菲利浦‧金巴度(PhilipZimbardo)、柏納度‧卡爾杜奇(BernardoCarducci)、傑若米‧卡根(JeromeKagan),還有其他幾位。我對他們除瞭感激還是感激,你若去讀他們的深入研究一定可以獲益良多。本書的內容皆來自醫學與心理衛生領域的專門研究,以他們的研究為本,我發想齣瞭八十五個「害羞特效藥」,也就是八十五個可以斬斷或至少控製住害羞的練習。如果你想從源頭深究特定的技巧,不妨去看看參考資料齣處。
隻要投入時間練習,這些「退羞特效藥」很快可以讓你跟害羞說掰掰。我敢這麼說,是因為十幾歲的時候我也是宅女,大門不齣二門不邁,但現在的我是個自信十足的女人,要巡迴全美演講OK,要接受媒體專訪也沒問題,齣席活動深入人群更是如魚得水。如果「退羞特效藥」對我這種連看到自己影子也會害羞的人都有用,那你一定有得救!
在你開始之前,我想先提醒幾件事情。近期藥理學上有許多重大突破可以幫助人緩解心理癥狀,在我還很害羞的時候,心病是沒藥醫的,所以我隻能靠自己走齣來,這本書主要也是希望幫助那些不想藉助藥物的人。當然如果你已經有在看心理醫生,那還是謹遵醫師指示服藥,我並沒有資格越俎代庖。
對想靠自己的朋友,我有幾點閱讀前的建議。首先,本書請按部就班讀完,這樣你纔知道每項技巧的重要性,纔不會錯過什麼好招。再者,對你來說特彆睏難的練習,可以放在後邊,你應該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好,就這樣,來吧!
喔,還有請不要跳過〈第十一部:給為人父母者與想更瞭解自己的害羞寶寶〉。你對自身的害羞可能有很多疑問,這部分能給你很多很棒的答案;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或者你有這樣的疑慮,你也可以在裏頭找到對策。
害羞該怪誰?能改變你的,隻有你自己
小時候我是個好奇寶寶,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天為什麼是藍的?夏娃有肚臍眼嗎?吐司發明前大傢吃什麼?
但「我為什麼害羞?」不在我的問題之列,因為我覺得為什麼害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特效藥。但身為過來人,我現在覺得知道為什麼害羞很重要,因為知道病因纔能對癥下藥。
我聽過害羞的人說⋯⋯
「一定是爸媽的關係。」
「鄰居的小孩很討厭,會給我取綽號。」
「我覺得是遺傳。」
後麵我們會講到哪些蛛絲馬跡你可以注意,透過這些綫索你可以知道自己為什麼害羞。但在那之前,我想引用一位很會演戲,也很有想法的女藝人的名言,她一輩子都在跟害羞對抗。
我們受的教育是怪爸、怪媽、怪兄弟姐妹、怪學校、怪老師,你會怨天尤人怪東怪西,就是不怪自己,自己一點錯都沒有。但你確實錯瞭,一路以來都錯,因為能改變你的隻有你自己,不是嗎?—凱薩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
害羞看起來都一樣,成因卻五花八門,這我們後麵會講,然後你會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害羞。比方說你可能是「敏感型害羞」(HighlySensitiveShy,HSS),也就是天生的,也可能是「情境型害羞」(SituationalShy,SS),也就是後天受到父母或個人經驗的影響。
我把這個其實蠻關鍵的部分放到本書的最後,是因為如果你跟從前的我一樣害羞,那你應該會比較想先知道解藥,至於病因則可以等等。當然若能先讀一下害羞的成因,你對化解之道確實可以吸收的更好。
害羞者現身說法
貫穿本書會有很多來自我自身的切膚之痛與其他害羞「同好」的親身體驗,還有一些是研討會上與會者的分享。說到研討會,我本來以為找為害羞所苦的人來討論害羞,跟找怕老虎的人到虎籠裏聊老虎是差不多意思,沒想到害羞的朋友不但願意來,而且還一時之間看不齣他們哪裏害羞瞭。
我請這些與會者把害羞心路曆程中的高低起伏寫信寄給我,因為我想讓讀者們也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另外我也整理瞭我其他拙作的迴響及免費電子報菁華,供本書讀者參考,有興趣的也可以到lowndes.com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書中我詳列瞭分享害羞經驗者的大名,當中有人希望匿名,我也按他們的希望使用瞭假名。
最後我想說明一下書裏用到的一些專有名詞,以利閱讀。首先書裏會不斷齣現「害羞者」跟「自信者」這兩種人,而「嫌惡對象」則是隻讓你覺得害怕的人事物。然後為瞭讀起來不那麼費事,我會全部用「你」來代替他/她、他們/她們、有些害羞者、很多害羞者、多數害羞者⋯⋯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這樣行文纔不會太囉嗦。當然大傢不用每件事情都對號入座啦,我也絕對沒有要針對任何人的意思,因為書裏所有的內容都是根據普遍的研究與統計,所以我想說的是:你讓我好做事,我讓你好閱讀,我說「你」不是真的指你,OK?
好,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跟害羞說掰掰。
我以前害羞到爆。我要嘛沒辦法直視人,要嘛就是臉紅得跟什麼一樣。有人是人來瘋,我是人來羞不算還超會飆汗。沒自信又看不起自己,我總覺得自己在彆人麵前矮一截,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思考,我瞭解到我跟誰比都不差,誰說我不好的?我瞭解到那些說我不好的人自己是多好?他們說話有什麼根據?我乾嘛把他們說的話那麼當迴事?他們沒資格說我。
—東尼‧V‧西尼,澳洲(TonyV.,Sydney,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