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野果图鑑

台湾野果图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野果
  • 野果
  • 植物图鉴
  • 台湾植物
  • 食用植物
  • 野菜
  • 自然
  • 生态
  • 植物学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
  借由果实的承载,利用风力、水流、自然掉落或是动物取食,
  开疆辟土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展现植物的生命智慧。
 
  本书延续『野花999』及『野果游乐园』里介绍的有趣植物生态,
  透过成熟野果的色彩图鑑来介绍122种野果及种子,
  让读者借由果实色彩来记忆各种形形色色的野果,
  并进而了解植物的真实面貌与生活。

  全书分为红果、橙果、黄果、白果、绿果、蓝果、紫果、褐果与黑果等九大章节,方便读者检索查询。
《山林秘境:台湾特有种植物探秘录》 导言:一窥宝岛的绿色心脏 台湾,这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岛屿,不仅拥有令人屏息的海岸风光,其高山深谷之中更蕴藏着一个极度复杂且充满生命力的植物王国。由于特殊的地理隔离与多样的海拔梯度,台湾孕育出惊人的植物特有种比例,构成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对于一般大众而言,这些深藏于云雾缭绕之中的绿色精灵,往往是遥远而陌生的。 《山林秘境:台湾特有种植物探秘录》并非一本专注于水果或食用植物的图鉴,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台湾本土特有植物生态、演化历史及其在气候变迁下面临的生存挑战的综合性著作。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梭于亚热带阔叶林、温带云雾林乃至高山寒原之上,用科学的眼光和人文的关怀,细致描摹那些仅存在于此地的独特生命。 第一章:台湾的地理基因——特有性形成的驱动力 本章首先深入剖析台湾植物特有性形成的关键地理因素。从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形成的陆桥连接,到板块构造运动带来的剧烈造山运动,这些地质事件如何切割了物种的基因流,创造了多个“植物孤岛”?我们将探讨台湾山脉的走向(如中央山脉的北南走向)如何形成了显著的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雨量差异,进而催生出垂直分布上近乎垂直的生态群落梯度。 物种隔离与适应辐射: 详细介绍“台湾塔山系”(Taiwanese Montane Flora)的形成模式,阐述同一祖先如何在不同山系中独立演化出形态各异的后代,例如在不同海拔带独立分化的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或报春花属(Primula)的特有种群落。 气候变迁的遗留物: 探讨台湾低海拔地区仍保存的冰河时期“孑遗植物”,如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的生存策略,以及这些古老物种对重建亚洲植物区系历史的意义。 第二章:云雾深处的绿色奇观——森林生态群落解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台湾不同海拔带标志性特有植物群落的细致描绘。我们将避开常见的观赏花卉,转而关注那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结构性物种。 暖温带至暖湿带的“活化石”: 重点关注台湾樟科(Lauraceae)植物的演化多样性。例如,除了广为人知的樟树外,我们将展示如台湾檫(Cinnamomum kanehirai)等在特定溪谷环境中繁茂生长的特有种,解析其木质结构和次生代谢产物在抵抗病虫害中的角色。 高山寒原的生存艺术: 在海拔三千米以上,植物必须对抗强风、低温和强紫外线。本章将详细介绍如玉山龙胆(Gentiana morrisonicola)等高山特有草本植物,它们如何通过矮化、垫状生长(Cushion Growth)等形态适应来节省能量,并深入探讨其对土壤微生物的依赖性。 珍稀附生植物的秘密生活: 台湾多雨的气候造就了繁盛的附生网络。我们将揭示如某些兰科(Orchidaceae)特有种,它们如何完全脱离土壤,仅依赖大气湿度和腐殖质生存,并分析其对特定宿主树木的专一性。 第三章:从形态到分子——特有植物的保护遗传学 本书的视角延伸至植物保护的前沿科学。特有种因其种群数量有限,往往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本章将利用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工具来评估这些物种的遗传健康状况。 遗传多样性评估: 通过微卫星标记(SSR)和叶绿体DNA测序,分析如台湾百合(Lilium formosanum)等在不同地理分布区间的基因流动和遗传瓶颈效应。哪些特有种的遗传库最为脆弱? 杂交威胁与基因污染: 探讨引入物种或园艺栽培种对本土特有野生种的基因纯洁性构成的潜在威胁。例如,某些引种的同属物种与本地特有种之间发生的自然或人工杂交现象及其生态后果。 保育优先级的设定: 基于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ENM)预测气候变化对特有物种适宜栖地的影响,为台湾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明确哪些物种需要即刻的迁地保护或就地保护行动。 第四章:人与非果实植物的互动史——文化与生态的交织 尽管本书不聚焦于食用野果,但台湾的特有植物在传统文化、医药和工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章旨在探索人与这些独特非食用植物的互动历史。 传统利用的考证: 考察过去原住民族群如何利用特定特有树木的树皮、树脂或根系制作工具、染料或传统药剂,并讨论这种利用是否导致了某些种群的衰退。 园艺价值与植物学探索: 记录了早期西方或日本植物学家(如早田文藏、佐佐木舜一)在台湾山地对新特有种的发现过程,这些记载不仅是物种发现史,也是台湾山地环境变迁的历史侧影。 植物景观的未来: 讨论在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如何平衡对特有植物栖地的保护需求与人类活动空间的需求,倡导“无痕迹”的生态旅游原则,确保这些独特的生命景观能够世代延续。 结语:守护每一个独特的“台湾标签” 《山林秘境》是一次深入台湾生态核心的旅程,它希望唤醒读者对这片土地上每一株独特植物的敬畏之心。这些特有种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奇迹,更是台湾地理历史的活化石。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独特生态系统。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数据、详尽的生态描述和深刻的保护伦理反思,为所有热爱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参考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丽锦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小学五年级在导师的引领之下,对于路旁的小野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对植物有份特殊的情感。2001年参与荒野保护协会自然观察班,隔年参与训练成为荒野解说志工,至此开展生态观察及记录之路,曾任荒野保护协会行政部秘书、推广部主任、社区大学生态单元课程讲师。目前从事生态解说员及课程讲师,持续散播自然的种子,期望引领更多人了解台湾自然生态之美,并进而爱惜保护台湾的大自然。着有『野花999』、『野果游乐园』、『台湾野果图鑑』﹝以上均由远见天下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作者序                               4

Chapter 1 红色野果图鑑     5
粗糠柴                                6
玉山小蘗                             8
阿里山五味子                     10
没骨消                               12
姑婆芋                               14
柚叶藤                               16
过山香                               17
海檬果                               18
水丁香                               20
野鸦椿                               22
风藤                                  24
九节木                               26
台湾茶藨子                         28
假人参                                30
野牡丹                                32
台湾胡麻花                          34
台湾藜芦                             36
山桐子                                38
杨梅                                   40
厚叶卫矛                             42
山月桃                                44
青牛胆                                46

Chapter 2  橙色野果图鑑    47
毛柿                                   48
构树                                   50
台湾海桐                             52
山黄栀                                54
山苦瓜                                56
水麻                                    58
变叶悬钩子                          60
穿鞘花                                 62

Chapter 3  黄色野果图鑑    63
虫屎                                    64
台湾鱼木                              66
毛西番莲                              68
鸡屎藤                                 70
黄藤                                    72
栓皮栎                                 74
车桑子                                 76
猿尾藤                                 78
楝树                                    80
黄杞                                    82

Chapter 4  白色野果图鑑      83
小白头翁                               84
酸藤                                      86
水晶兰                                   88
同蕊草                                   90
草海桐                                   92
水柳                                      94
长梗紫麻                                96
咬人狗                                   98
水冬瓜                                  100
檄树                                     102

Chapter 5  绿色野果图鑑      103
蔊菜                                      104
里白巴豆                               106
大叶山榄                               108
乌心石                                  110
平伏茎白花菜                        112
黑板树                                  114
阿拉伯婆婆纳                        116
榄仁树                                  118
蛇根草                                  120
马齿苋                                  122
梅花草                                  124
肉穗野牡丹                           126
白水木                                  128
酢浆草                                  130
七叶一枝花                           132
青枫                                     134
豨莶                                     136

Chapter 6  蓝色野果图鑑      137
流苏树                                   138
台湾冷杉                                140
旅人蕉                                   142
圆叶鸡屎树                            144
桔梗兰                                  146
汉氏山葡萄                            148
杜若                                     150
扛板归                                  152
海州常山                               154

Chapter 7 紫色野果图鑑       155
杜虹花                                   156
桃金孃                                   158
台湾土党参                             160
金钱豹                                   162
普剌特草                                164
台湾野牡丹藤                         166
山棕                                      168
雷公根                                   170

Chapter 8 褐色野果图鑑       171
九芎                                      172
大花紫薇                               174
蓖麻                                      176
蔓乌头                                  178
兰屿肉豆蔻                           180
台湾马醉木                           182
相思树                                  184
车前草                                  186
水鸭脚                                  188
大头茶                                  190
盒果藤                                  192
老鹳草                                  194
倒地铃                                  196
山菜豆                                  198
三星果藤                               200
台湾赤杨                               202
野棉花                                  204
银叶树                                  206
毛果竹叶菜                           208
窃衣                                     210
水芫花                                  212

Chapter 9  黑色野果图鑑     213
山黄麻                                  214
壶花荚蒾                               216
灯称                                      218
三角叶西番莲                         220
白珠树                                  222
能高大山紫云英                     224
台湾青荚叶                           226
黑果深柱梦草                        228
鸡屎树                                 230
台湾马桑                              232
台湾海枣                              234
鳢肠                                    236
虎葛                                    238
樟树                                    240
火炭母草                             242
马蓝                                    244
厚叶石斑木                          246

学名索引                               248
英名索引                               250
中名索引                               253
参考书目                               255

图书序言

作者序

黄丽锦


  过去三年前后出版了『野花999』及『野果游乐园』两本书,分别介绍了花与果的观察主题,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鼓励与回响,但也有些朋友反映,主题式的编排检索不易,希望可以对于介绍的植物种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张蕙芬总编辑的建议之下,2013年中遂开始进行本书的撰写与拍摄工作。

  为了方便读者进行检索,本书以果实的颜色来做编排,有些果实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本书以其熟成的颜色为编排依据,部分具有二种以上颜色的果实,则以大体上呈现的色彩为主。书中所蒐罗的植物种类,则是以『野花999』及『野果游乐园』二书的基础之下,尽量选取各地常见并兼及不同类型的果实,内容的撰写则是以花、果的形态特征为主,兼及生态的观察介绍,希望能够增进大家对于植物的认识与了解。

  本书的学名主要以 Taibnet物种名录为依据,但因植物的分类系统近年依据分子亲缘关系的研究,做了一些调整,在此参考2009年农委员林务局所出版的『台湾种子植物科属志』所採用的新分类方式。

  和植物做朋友,其实并不难,只要多花点时间,蹲下来仔细看。借由本书的介绍去了解认识它们的形态及特征,再运用野花及野果二书所介绍的观察主题来欣赏与观察,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也期待借此让大家更加领略植物的奥秘与美好。

图书试读

Chapter 7 紫色野果图鑑
 
杜虹花
 
杜虹花又名台湾紫珠,广泛分布于低中海拔山区,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开阔地。全株密披褐色星状毛,又称为毛将军。每年三月开始,紫红色的花朵绽放于枝桠间,细长的花丝伸出花冠之外,搭配黄色的花药,甚为美观。平台式的聚繖花序,吸引许多昆虫流连访花,是典型的虫媒花。
 
秋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由绿转为紫色,簇生于叶腋间。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闪闪动人,宛如美丽的珠宝。不过相同的杜虹花到了海拔较高的山区,紫珠的颜色会更加浓郁而艳丽,这是为了抵御山区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因此增加了花青素来加强防护。
 
紫珠属的成员,果实都是圆球状紫色的,只有鬼紫珠与众不同,花药是紫色的,成熟果实则是白色的。全株密披着褐色的长毛,通常多毛或是多刺的植物会被冠以「鬼」字,以突显它们的与众不同。
 
小档案
【学名】Callicarp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
【科属】唇形科紫珠属
【英名】Formosan Beauty-berry
【型态】常绿灌木
【分布】原产于中国、日本、台湾,生长于低、中海拔山区。
【特征】单叶,对生,叶形变化大,卵形至椭圆形,具有锯齿缘。聚繖花序,6~10分枝,密披星状毛;花冠筒状,紫红色4裂,雄蕊4枚,花丝细长,花药黄色,花柱1。核果,圆球状,成熟为紫色。
【花期】3~9月
【果期】4~10月
【传播方式】动物取食传播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啊,我終於等到這本《台灣野果圖鑑》了!這幾年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深入了解台灣山林間那些不起眼卻又充滿生命力的野果的書。每次上山健行,看到路邊結著奇特果實的植物,總是很想知道牠們是什麼,能不能吃,又有哪些故事。之前看過一些零散的資料,或是請教長輩,但總覺得不夠系統,也缺乏足夠的圖像佐證,常常只能憑感覺猜測。這本圖鑑的出現,簡直就是為了解決我長久以來的困擾!光是翻開目錄,看到那些熟悉的、陌生的、甚至是我從未聽過的野果名稱,心裡就充滿了期待。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本圖鑑,更像是一把鑰匙,能帶我打開認識台灣自然這扇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描繪這些野果的生態習性,牠們生長的環境,以及最重要的,是否有關於牠們的民間傳說或是傳統用途。我尤其好奇,對於那些口感獨特、味道難忘的野果,書中是否會有細膩的描述,讓我即使不能親自品嚐,也能透過文字來感受那份大自然的饋贈。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豐富我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認識,讓我在往後的山林探險中,能有更多驚喜和發現。

评分

說實話,我對《台灣野果圖鑑》的期待,更多是來自於它所承載的「懷舊」與「在地」的情感。小時候,住在鄉下的阿嬤常常會帶我去山上採一些野果,那時候的山林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天然的寶庫。紅色的、紫色的、黃色的,酸酸甜甜的,每一種都充滿了童年的回憶。長大離家到都市打拼後,就很少有機會再接觸這些東西了。這次看到這本圖鑑,彷彿勾起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重新認識那些我曾經吃過的、但早已模糊不清的野果,了解牠們的名字,知道牠們的來源。更希望這本書能記錄下一些關於這些野果的在地知識,例如我們家鄉長輩們常說的一些關於野果的禁忌,或是哪些野果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如果書中還能附上一些手繪的插畫,那種充滿人情味的手繪感,比起冰冷的照片,更能喚起我對過往的溫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文化記憶的保存,讓更多像我一樣的都市人,能夠重新連結起那份屬於台灣土地的樸實與美好。

评分

對於《台灣野果圖鑑》,我最感興趣的點在於它能否提供實用的戶外活動指導。我是一個熱愛登山和露營的戶外玩家,每次在山林中穿梭,總是對那些掛在樹上的、藏在草叢裡的各種野果充滿好奇。然而,野外環境複雜,很多野果看起來很誘人,但可能是有毒的,或是根本無法食用。這本圖鑑如果能清晰地標示出哪些野果是可食用的,並且提供詳細的辨識技巧,例如有哪些明顯的特徵可以幫助我們區分,那對我來說就太有用了!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採集野果的注意事項,例如什麼季節最適合採集,採集時要注意哪些事項,以及採集後如何處理才能安全食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強調對環境的保護,教導我們如何在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不破壞生態。如果書中還能分享一些關於野果的趣味知識,比如它們在原住民文化中的地位,或是如何利用它們製作飲品或料理,那將會讓我的戶外體驗更加豐富有趣。

评分

對於《台灣野果圖鑑》這本書,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極其紮實的內容和極具價值的參考性。我平常就是一個對植物生態很有興趣的人,尤其喜歡研究台灣本土的特色物種。野果在我眼中,不僅是自然的產物,更是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牠們是鳥類、昆蟲、甚至是某些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承載著植物繁衍後代的希望。這本圖鑑的出版,對於我這樣想要更深入了解植物與環境互動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別在意的是,書中對於每種野果的描述是否足夠科學嚴謹,例如牠們的學名、分類、地理分佈、開花結果的時間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辨識上的重點,讓我在野外能夠更準確地分辨出不同的野果,避免混淆。此外,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這些野果在不同季節的形態變化,或是它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那就更完美了。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成為我戶外探索時的得力助手,讓我對台灣的野果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我一直以來對植物學都抱持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台灣特有種植物。《台灣野果圖鑑》這本書的出現,對於我這樣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一份重要的參考資料。在進行田野調查時,準確地辨識植物的形態特徵至關重要,而野果的特徵往往是辨識許多植物的重要依據之一。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詳細的圖片,並輔以精確的文字描述,包含果實的顏色、大小、形狀、質地、種子結構等,這些都是科學研究中非常關鍵的細節。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探討不同野果的食用價值和潛在的毒性,這對於生態研究和民俗學研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了解哪些野果是被特定動物所食用,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食物鏈的結構;而了解哪些野果具有毒性,則能提醒我們在野外活動時的注意事項。如果書中還能涵蓋一些關於野果的演化、地理分佈的相關學術討論,那將會大大提升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成為我案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