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2版)

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女性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记忆
  • 性别研究
  • 口述历史
  • 社会文化史
  • 女性主义
  • 历史学
  • 传记
  • 中国女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女性口述历史与一般的口述历史有何不同?
  访谈女性受访者一定要是女性吗?
  访问女性通常会偏重哪些内容?
  要如何运用访谈稿?
  访谈稿可以建构历史吗?
  
  在历史中,女性的角色虽重要但却不受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史料记载本身的限制,历史的书写向来着重于政治与社会,对于生活的描述鲜少;而民间的一般文字记录也多偏向男性观点,女性的样貌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模煳不清。

  口述历史透过访谈的方式,纪录了上一个世代经历的生活,同时也替近现代史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由于其性质的特殊,往往比一般史料更能贴近女性的生活及经历。故,女性口述历史在妇女史研究中,佔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游鑑明


  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学历: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

  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妇女史、近代教育史、台湾史;参与并主导多项口述历史的计划

图书目录

再版序
自序
图像说明

第一部分 女性口述历史的方法与省思
  从事女性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
  口述历史面面观:以女性口述历史为例
  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女性口述历史的虚与实

第二部分 女性口述史料的运用
  口述历史与台湾妇女史研究
  日治时期台湾女性的「满洲国」经验:以口述历史为例
  改写人生之外:从三位女性的口述战争经验说起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口述历史中的性别形象
     口述历史与性别:从建构到运用

征引书目
图像来源
附 录
附录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的部份访问纪录分类表
附录二:「倾听她们的声音──谈女性口述历史」座谈会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口述历史与性别:从建构到运用*
 
一、前言

 
在缺乏女性声音的历史舞台,女性的日记、自传、传记、回忆录或口述历史,让我们听到女性的声音,也提供史家撰写女性历史的素材;但不可否认的,这些呈现女性生命故事的史料多半经过选择而产生;只不过,与其他文类相较,口述历史不是一个人的独白,是主访人与受访人的结晶,经过主访人的提醒与挖掘,早已被受访人遗忘或是刻意隐藏的陈年往事,才有机会浮现。最有意思的是,受访人与主访人往往相隔一代或数代,在跨时代的对话中,除了受访人不断和过去的我对话,主访人更是随着受访人游移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此外,与记主或传主自我表述的文类相较,女性口述历史有特殊价值,因为访谈为无法书写自己历史的女性,提供发声的舞台,相较于女性自我书写的文类,口述历史更加世俗化,贴近常民的生命。
 
他们的口述史料不但具补充历史的功能,还有改写历史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欧美学者或留学欧美的研究者,运用口述历史撰写论文或专书,特别是与女性或性别有关的体裁,而且这群学者不限于人类学或社会学界,历史学界也逐渐重视口述史料。就贺萧(GailHershatter)近着TheGenderofMemory:RuralWomenandChina’sCollectivePast为例,这是贺萧与中国大陆学者高小贤合作访问而完成的书,并于2012年荣获JoanKellyMemorialPrize。这本书虽然是以72位女性的口述历史为主要史材,但该书能得到这项荣耀,充分说明在史料运用上,口述史料也是不能被轻忽的一种,它和其他史料一样的重要,而且运用得当,将对史学研究带来贡献。
 
贺萧的访问是以女性为主轴,但在同一历史事件中,加入男性的访问,将让研究更加饱满。张玉法曾说:
 
既要访问女性,也要访问男性;既要访问女学生,也要访问女学生的老师;既要访问女老板,也要访问女老板的属下。访问的角度愈多,愈容易接近历史的真相。
 
而早在访问刘安祺时,张玉法就採用这个概念访问刘安祺的弟弟、女儿,以及与刘安祺相关的人物。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这本书的名称,我隐约感觉到它可能触及了一些关于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历史进程。近代中国,是一个思想解放、社会变革异常活跃的时期,西方思想的传入、新式教育的兴起,都对女性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很好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是如何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的?她们是如何摆脱传统的束缚,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诉求的?这其中一定涉及了教育、婚姻、职业等诸多方面。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女性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所面临的独特困境和机遇?她们的声音,是汇聚成一股洪流,还是分散在无数细微的角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近代中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生动案例,展示她们在争取平等权利、追求个人解放过程中的努力与成就。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分析这些“声音”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以及它们对当下女性研究的启示意义。这本书的“2版”字样,让我相信其内容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学界的关注,这无疑是对其学术价值的有力证明。

评分

“她们的声音: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谈起(2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探索意味。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可能会呈现出一些 hitherto unknown 或者被忽视的女性历史片段。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而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女性故事,可能是某个家庭主妇的日常琐事,也可能是某个女学生在学潮中的呐喊,或者是某个早期女性主义者的思考。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严谨的学术方法,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温度,将这些零散的“声音”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近代中国女性群体生存状态的全景图。这本书的“2版”标志着其内容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学术的沉淀,这让我对它所提供的观点和论据充满了信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近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思想观念以及她们在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近代史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打破宏大叙事,聚焦个体命运的视角。这本书的题目,“她们的声音”,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女性群体,比如未曾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妇女,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默默付出,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她们是如何在那个充满限制的时代里,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表达方式的。也可能涵盖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女性,她们接受新思想,投身社会运动,挑战传统观念,她们的声音或许更加响亮,但其背后的艰辛和牺牲也同样不容忽视。历史的宏大叙事常常会掩盖个体的情感和经历,而“声音”这个词,恰恰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情感。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细腻、感性的笔触,去还原这些女性的真实生活,让她们的声音不再沉寂,而是能够穿越历史的尘埃,与我们今天的读者产生共鸣。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所关注的群体,都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我,整体色调沉静而富有力量,字体选择了端庄又不失现代感的风格,让我一眼就觉得它是一本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书名“她们的声音”更是直击人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声音所淹没,而这本书似乎承诺了要为那些历史上可能被忽视的女性声音提供一个平台,这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从“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记忆”这个副标题可以看出,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时光,去探寻那些在近代中国历史洪流中留下的女性足迹。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构建这些“声音”的叙事,是侧重于口述史的鲜活细节,还是对史料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近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的地位、角色、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其中的故事一定极其丰富和复杂。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展现出这些女性在时代变迁中所经历的挣扎、抗争、以及她们所发出的独特的声音。这本书的第二版,也暗示了其内容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补充,这让我对阅读内容更加充满期待。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种追溯感,仿佛作者是一位考古学家,正在一点点地挖掘被遗忘的珍贵遗迹——那些属于女性的历史记忆。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转型的时期,传统与现代交织,保守与激进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命运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令人唏摸的部分。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来展现近代中国女性所经历的时代洪流。比如,那些在辛亥革命前后投身革命的女性,她们的理想与现实,她们的牺牲与奉献;又比如,那些在五四运动中高呼“女权”的女性,她们的思想有多么前卫,她们的斗争有多么艰难。本书的“2版”意味着它已经有了一定的传播度和认可度,这让我更加确信它能够提供一些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期望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近代中国女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让她们的声音不再只是点缀,而是历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