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红学
  • 清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学研究
  • 历史研究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化
  • 学术著作
  • 跨学科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黄一农院士自2010年起从事了一场奇特的学术探险,他以初学者身分进入传统深厚的红学领域,并「穿越」至清朝,希望能探究他所揭举的「e考据」,可否在大数据 (Big Data) 时代建立文史研究的新典范。对这本学习笔记的学术史定位,许多人有较深的期许……。

  纳兰家六姊妹是本书最大发现之一,长女嫁曹雪芹的二表哥福秀,次女嫁干隆朝孝贤皇后之亲弟傅恒,另女所嫁弘庆的祖母密妃王氏,更是干隆初年首位获允回家省亲的嫔妃,并曾在康熙南巡时于苏州寻获断绝音信二十年之父母,她应就是贾元春的原型……。

  在细究曹寅及曹荃两房复杂的过继关系后,本书新推断曹雪芹的生父乃曹頫,其生年上限为康熙五十三年 (1714),抄家时不超过十五岁,此书之出版可能正值这位旷世奇才的三百週年冥诞!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部特定著作的评析,也避开了对经典名著的逐一解读。它是一次深层次的、跨学科的对话,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红学与清史研究——置于同一广阔的学术场域中进行审视与碰撞。全书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探讨了历史叙事、文化阐释以及时代精神的相互影响,旨在揭示隐藏在不同研究范式背后的共同逻辑与差异性。 本书的核心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思想的桥梁,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力求超越传统红学或清史研究中常见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从更宏大的历史观和文化史的维度,审视二者如何相互映照、彼此成就。 第一部分:范式构建与研究语境 本部分首先对红学与清史研究的基本范式进行梳理与辨析。我们不直接讨论《红楼梦》的具体情节或某位皇帝的功过,而是关注“红学”作为一种研究现象,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生产机制是如何运作的。这包括对早期索隐派、后期考证派,乃至当代文化批评流派的学术脉络进行非线性的勾勒。 同时,本部分也将清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抽象出来,例如: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满汉关系的张力、晚清社会的转型压力等。重点在于分析清史研究中史料依赖的边界以及解释框架的选择如何影响最终的历史图景。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探讨了“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在面对同一个时代背景时,其话语权力的分配与解释权力的渗透问题。例如,一个文学文本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如何反过来挑战或佐证历史学家对特定社会阶层的判断。 第二部分:历史的“在场”与文学的“幽灵”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清史”的历史在场性与“红楼梦”所代表的文化幽灵之间的复杂关系。历史叙事试图重建“真实”的过去,而文学作品则在不经意间捕捉了那个时代无法被档案记录的情绪肌理和日常生活断片。 书中分析了清代社会中礼仪制度与人情世故的交织。清史研究提供了宏大的政治与经济框架,而红学则提供了微观的、浸润在家族伦理、婚姻政治乃至审美趣味中的细节。我们审视的是,当这些微观细节被放大时,它们如何挑战或丰富了我们对清代社会结构的理解。例如,对某一特定器物、服饰或园林风格的描述,其背后的清代审美哲学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里,研究的焦点在于“缺席”——历史文献中往往被忽略或淡化的个体经验、女性视角以及非主流的社会心理,恰恰是文学作品所重点呈现的。这种“在场”与“缺席”的对比,构成了理解清代全貌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 第三部分:跨界对话中的知识重构 最后的综合部分,旨在展示如何通过跨学科的对话来重构我们对清代历史与文化的认知。本书主张,纯粹的清史研究可能因为过于强调宏大叙事而失却鲜活的社会脉动;而脱离了严谨史料支撑的红学研究,则有沦为纯粹文本游戏的风险。 我们探讨了“文化史”的介入如何成为调和二者的媒介。文化史的视野要求研究者不仅关注“发生了什么”(历史学),也不仅关注“写了什么”(纯文学批评),更要关注“人们如何理解和再现世界”(文化阐释)。 书中引入了关于权力话语的批判性视角,分析了在清史研究中如何解读“正统性”的构建,以及在红学解读中如何识别“审美化”的陷阱。这种反思性的研究姿态,旨在培养研究者对自身学科局限性的清醒认识。 最终,本书提出的“二重奏”并非指简单的并列呈现,而是一种相互激活、相互修正的动态过程。它邀请读者,跳出单一学科的藩篱,以一种更加立体、更具生命力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本书为所有对中国近世文化与社会变迁抱有浓厚兴趣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的智力地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一农


  黄一农院士是学术界的传奇人物,他曾经在美国一流大学担任职业天文学家,并于Nature和Science等权威期刊发表过论文,但1987年他突然改行任职于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至今,而先前却从不曾修习过史学。他所从事的领域涵盖科学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清史、术数史、军事史等,并在2006年以自学的成果被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他也曾获得荷兰Leiden大学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北京中科院名誉研究员、台北艺术大学关渡讲座等荣誉。

图书目录

自序  ............................................................................................    1

第一章    e考据时代的红学研究  ............................................    5

第二章 曹家开基祖曹振彦的生平事迹  ................................    15

一、丰润曹家及其与曹雪芹家族之关系  ...............................    16
二、曹振彦入关前的发展  .......................................................    24
三、曹振彦入关后的发展  .......................................................    49
四、曹家之旗籍及其所属佐领  ...............................................    53
五、小结  ...................................................................................    59

第三章 曹寅的旗人好友张纯修与成德  ................................    61
一、张自德家族事迹考  ...........................................................    62
二、禹之鼎绘〈张纯修像〉新探  ...........................................    68
三、张纯修、曹寅与成德之交游网络  ...................................    85
四、小结  ...................................................................................    90

第四章 曹寅家的血缘世系  ....................................................    91
一、曹寅生母顾氏考  ...............................................................    92
二、曹寅的兄弟、子姪与孙辈考  ...........................................    109
三、小结  ...................................................................................    147

第五章 曹寅家族的姻亲网络  ................................................    155
一、诰命中所见曹家之戚族  ...................................................     156
二、曹家与其他江南织造家族之结姻  ...................................     178
三、曹寅家与富察氏之关系  ...................................................     196
四、小结  ...................................................................................     210

第六章 纳兰与傅恒家事说  ....................................................    211
一、红学中的家事说  ……………...........................................     211
二、明珠家的汉化情形  ...........................................................     218
三、明珠家之世系与生平  .......................................................     227
四、宁琇及其六姊妹之生平  ...................................................     241
五、小说中所反映的傅恒家事  ...............................................     259
六、小结  ...................................................................................     271

第七章 大观园「元妃省亲」本事考  ....................................    275
一、元妃省亲之原型  ...............................................................     277
二、元妃省亲时的排场  ...........................................................     284
三、顺懿密太妃的家世生平  ...................................................     288
四、康熙南巡及其汉人宫眷  ...................................................     299
五、小结  ...................................................................................     308

第八章 袁枚《随园诗话》中的涉红记事  ............................     313
一、《诗话》的编选与刊传  ...................................................     314
二、《诗话》的涉红记事与胡适的「新红学」  ...................     323
三、袁枚编选涉红记事的背景与方式  ...................................     334
四、《随园诗话原稿》小探  ...................................................     344
五、袁枚涉红记事对后世的影响  ...........................................     347

第九章 曹雪芹与《春柳堂诗稿》的作者宜泉  ....................    351
一、《诗稿》之体例及用语考  ...............................................     358
二、宜泉生平事迹勾稽  ...........................................................     369
三、宜泉滇游时之交游  ...........................................................     378
四、宜泉其他友人考  ...............................................................     383
五、小结  ...................................................................................     394

第十章 曹雪芹在干隆朝书画界的人际网络  ........................    405
一、《李谷斋墨山水、陈紫澜字合册》之文本研究  ...........     408
二、李世倬之人脉网络  ...........................................................     414
三、曹雪芹之人际网络  ...........................................................     427
四、《种芹人曹霑画册》小考  ...............................................     430
五、小结  ...................................................................................     435

第十一章  《红楼梦》与清初政争中的悲剧身影  ................    437
一、小说背后的史事与家事  ...................................................     438
二、曹家亲友与阿济格兄弟的特殊关系  ...............................     449
三、《红楼梦》的早期读者与康熙朝夺嫡风波  ...................     473

第十二章  《红楼梦》在清代的禁毁与流传  ........................     481
一、裕瑞《枣窗闲笔》中的《红楼梦》  ...............................     481
二、从赵烈文日记略窥禁红的历史片段  ...............................     508
三、从宋翔凤溯探《红楼梦》的流传网络  ...........................     518
四、嘉庆癸酉之变与曹雪芹家族  ...........................................     527
五、小结  ...................................................................................     541

第十三章 红学的未完成交响曲  ............................................     545

参考文献  ........................................................................................ 55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我最近对历史题材和一些文化探讨类的书籍特别着迷,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一直是我想深入了解的。我对清朝的历史,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也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个时代的繁华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故事。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就觉得它可能正好能够将我对这两者的热爱结合起来。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从清朝的历史发展脉络出发,去解读《红楼梦》中那些看似是虚构的描写,比如人物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甚至是官场的运作和家族的兴衰。反过来,它也可能通过《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为我们展现出那个时代更细腻、更生动的一面,填补一些官方史书可能忽略的细节。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将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就像听一场精心编排的二重奏,时而激昂,时而婉转,却又浑然天成,引人入胜。

评分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这个书名,立刻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尤其对《红楼梦》这样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的作品,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更是令人着迷。我最近一直在阅读一些关于清朝社会经济史的专著,对那个时代的财富分配、阶层流动以及家族观念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家族兴衰与清朝的宏观历史背景相结合。我设想,作者很可能会从清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思潮等多个维度,来解读《红楼梦》中那些看似纯属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例如,贾府的衰败,是否可以与清朝后期某些贵族家族的没落进行对比分析?小说中描写的那些精致的服饰、宴会和园林,是否在清朝的史料中有原型可寻?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红楼梦》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清朝的历史进程又是如何影响了这部文学巨著的创作。这种“对话”式的研究,无疑能为我们理解《红楼梦》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刻的视角。

评分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跨界解读方式。我一直觉得,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土壤上去审视,往往能发现更深层次的意味。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红学”这个已经有非常多研究成果的领域,并将其与“清史”这一更为宏大的历史叙事进行对话。我设想,作者可能不会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会选取清朝历史上那些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家族变迁、甚至是某些情节设置有着微妙联系的节点。比如,是不是《红楼梦》中某个贵族家庭的衰落,能够从当时的政治斗争或经济状况中找到某种映射?又或者,小说中描写的某些生活细节,在清朝的史料中有没有得到印证?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空白”之处,也就是《红楼梦》中语焉不详,但又对故事走向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否可以通过清史的研究来填补?这种“对话”的形式,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让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在两扇窗户之间穿梭,一扇是文学的精巧,一扇是历史的厚重,从而勾勒出一幅更完整、更立体的人物与时代图景。

评分

光看《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这个书名,就觉得它一定是一本非常有野心和深度的书。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清代宫廷生活的历史著作,对那段时期的皇权斗争、官场生态以及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而《红楼梦》又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文学作品。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是侧重于从清史的角度去“考据”《红楼梦》的真实性,还是更侧重于从《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视角去“反观”清史的某些侧面?我设想,作者很可能是在《红楼梦》描绘的荣宁二府的兴衰中,看到了清朝历史上某些更普遍的现象,比如官场的腐败、家族的世袭以及女性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反过来,作者也可能是在清朝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了《红楼梦》中某些人物原型或情节设定的影子。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具体的“对话”案例,比如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是如何在《红楼梦》中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的?或者,某个在《红楼梦》中被描写的社会现象,在清朝的史料中是否有所佐证?这种跨学科的碰撞,无疑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思考。

评分

《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这个书名,瞬间就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我一直认为,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包罗万象的作品,离不开对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清朝历史的书籍,对那个时期的政治格局、社会文化、以及民族关系都有了一些基本认识,但总觉得这些历史叙事还不够“鲜活”。而《红楼梦》,恰恰是描绘那个时代贵族生活最生动、最细腻的画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真正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拼贴。我设想,作者可能会选取清朝历史上的某个重要时期或某个关键事件,然后将其与《红楼梦》中的某个情节、人物或场景进行对照分析。比如,书中的黛玉的敏感和多愁善感,是否与清朝时期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的生存困境有关?又或者,宝玉对世俗功名的疏离,是否与当时一些士大夫的隐逸思想有所关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证,而不是空泛的议论,通过这种“二重奏”的方式,让我们既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也能更生动地感受清朝历史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