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经典中文小说评析

二十世纪经典中文小说评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说正是一个文本的世界、符号的世界,小说作者在意识表述中建构出来一个「人与人相处的所在」。现象学可以发现其中作者在符号中隐藏的深意,发现文本中主体和客体的构成与被构成,将表述符号还原为意识的体验。

  小说是作者的意识想像与意识构成,同时也是我们读者的意识想像。我希望能够透过现象学式的意识分析,能更理性、更纯粹发现我们和作者共同的想像,共同的世界。

本书特色

  1.评析多为知名作家作品,如:鲁迅〈狂人日记〉、吕赫若〈牛车〉、朱西甯〈铁浆〉、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郁达夫〈沉沦〉、白先勇〈花桥荣记〉、金庸〈白马啸西风〉、钟理和〈苍蝇〉等。

  2.研究论述多元并呈,以叙事学、符号学、现象学、空间理论及各式文化等研究概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益州


  笔名杨寒,创世纪诗社同仁,现任台中教育大学兼任助理教授,曾获青年优秀诗人、安高诗集整理奖、中县文学奖、创世纪五十週年诗创作奖等,出版诗集《我的心事不容许你参与》、《与诗对望》、《巫师的乐章》、《杨寒短诗选》(中英对照)以及小说集《大刀歌》、《巫师的乐章》。

图书目录

序/许又方
序 我们对表述与符号的世界想像/刘益州
注视的他者与他者的注视
──论鲁迅〈狂人日记〉中「互为主体」的表述结构
摘要
前言
奠基:注视是人对世界的好奇
当下注视的他者
回顾活动中注视的他者
前瞻活动中注视的他者
他者的注视
结论:读者的注视
参考文献
焦虑的两性:论吕赫若〈牛车〉中的现实表述
摘要
前言
「家」的结构表述
男性的焦虑
女性的悲哀
结语:焦虑与悲哀
生命现象的注视与开展:从朱西甯〈铁浆〉看生命时间经验的开展
摘要
前言:〈铁浆〉的主题与生命现象的表述
〈铁浆〉中火车铁道所开展的时间现象
孟昭有的生命注视与开展
孟宪贵的生命注视与开展
结语:时间流中生命的示现以及际遇性问题
参考书目
被注视的符号:论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中「奇特装扮」的现象
摘要
前言:人际场域与符号的示现
坤树自我对「奇特装扮」的身体符码的现象认知
在家庭场域中对「奇特装扮」的感知现象
在社会场域中对「奇特装扮」的几种反映
结语:「奇特装扮」的身体符号在被注视下的差异解读
参考文献
焦虑的视角:论郁达夫〈沉沦〉中存有的意识表述
摘要
前言:孤独、病态的意识表述
存有的意识意向性行为与特征
空间场域中的人际结构
存有的意识表述:人际关系、国族认同与性
性慾与自我的沉沦
结语:病态、焦虑与陌生化的视角
参考书目
空间场域的时间性:论白先勇〈花桥荣记〉的时间表述
摘要
前言:人是空间场域的时间征象
意向主体所意向的空间场域
意向主体与意向对象在空间场域中的位置与时间性
时间流中的际遇性──以卢先生的际遇为讨论中心
结语:人与空间的时间性
符号、象征与场域:论金庸〈白马啸西风〉中的符号意涵
前言
民族间的符号象征:民族背景、高昌地图
爱情的符号象征:天铃鸟、玉镯、毛皮
结语
情与眼:钟理和小说〈苍蝇〉中爱情意识的视觉与听觉感官
表述之现象学讨论
摘要
前言:注视中的注视
他的爱情意识与视觉意向活动
她以及眼波记号的示现
听觉意向活动的表述
爱情世界的他者
结语:两个方向的「意向活动」表述澄明爱情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焦虑的两性:论吕赫若〈牛车〉中的现实表述
 
吕赫若〈牛车〉是一篇以朴实语言反映农民面对社会变迁艰辛生活的小说,虽然小说是描写「人物」角色的故事,但吕赫若并不是仅用小说之笔来对人物的心理意识所写实刻划,而是以社会为对象来描写人在社会场域中,如何去应变时代的变迁以及人际权力的互动,因此本论文以人际场域中的「家」作为讨论的奠基,从家中成员的关系、互动、情绪表达以及活动,看见吕赫若在〈牛车〉小说中所欲开展的小说情节:从主角夫妇杨添丁、阿梅的心理与互动,开展出两人如何面对社会变迁与经济困境的情节。我们观察小说里家庭场域中「人-家」的两性结构反映出农民对社会时代变迁的种种困境,故「人-家」结本质上是对「人-社会」的问题意识,本论文即据此作为讨论的方向。
 
关键字:吕赫若、牛车、两性、人际场域
 
一、前言
 
吕赫若〈牛车〉是他于一九三五年于日本《文学评论》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这篇作品透过朴实的语言,深刻反映卑微的农民在生活的辛苦,如林明德所说:
 
〈牛车〉是典型的乡土小说,因此,小说语言非常素朴、真切,完全配合卑微人物的观点来叙述,粗而不野,声情合一,所以传神 。
 
〈牛车〉是典型反映乡土社会状况的小说,其语言笔调非常朴实地贴切贴近乡土的卑微人物,使小说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所描写的乡土社会状况亦仿若亲眼所见,透过素朴生动的描述,让吕赫若的小说能对社会现状深刻的批评,吕赫若其人的小说一贯是以反映社会为目的,他自言:
 
我并不是不会写以人的个性美为对象的小说。而是一直更想以社会为对象,描写人的命运的变迁 。
 
虽然小说是「人物」角色的故事,但吕赫若并不是用小说之笔来对人物的心理意识所写实刻划,而是以社会为对象来描写人在社会场域中,如何去应变时代的变迁以及人际权力的互动,也就是说吕赫若的小说虽然以社会为描述的主体,但却以人作为社会主体的表征,其实,巴赫金亦认为小说是以呈现社会为主 ,然社会如何描述?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