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健康

食品与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食品安全
  • 营养学
  • 健康饮食
  • 膳食结构
  • 食品成分
  • 健康生活
  • 疾病预防
  • 食品添加剂
  • 功能食品
  • 食疗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以食为天,本书从与人们最贴近的基本食物谈起,由十二位学者专家共同编撰,介绍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如何均衡饮食,怎样才能吃出健康,什么样的保健食品对人体真正有益,保健食品与防癌、增进记忆、减肥,食品安全管理等相关问题,相信读者借由此书不仅增加食品与健康的知识,并能轻易应用至日常生活中,达到吃得营养,活得健康、快乐的目标。

名人推荐

  本书对维护国民健康,增进保健知识及预防疾病应有所助益,值得一读。──台湾大学校长  杨泮池

  本书由食科所特聘教授、台湾大学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主任沈立言博士主编,邀集了最权威的学者专家写成,提供专业与正确的养生保健资讯,对于提升吾人健康快乐的生活品质有相当大的贡献,谨此强力推荐!──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院长  徐源泰

  台大食品营养权威与您分享,如何以中西医观点做好预防医学与养生,并过优质的好生活!──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所长  游若篍
好的,以下为您创作一本不涉及“食品与健康”主题的图书简介。这本书的书名为《星尘的回响:宇宙深处的文明遗迹》。 --- 星尘的回响:宇宙深处的文明遗迹 导言:寂静中的低语 自古以来,人类仰望星空,心中便充满了疑问:我们是孤独的吗?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否曾有其他智慧生命存在,并在时间的洪流中消逝?《星尘的回响:宇宙深处的文明遗迹》并非一本探讨生命化学或行星生态学的科普读物,它是一部深入“宇宙考古学”前沿的宏大叙事,一本追溯那些早已化为尘埃的星际文明留痕的深度探索之作。 本书的基调是沉静而富有哲思的。它聚焦于一个令人心寒又着迷的现实:即便在广阔的宇宙尺度下,文明的寿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短暂。我们所能探寻的,可能早已不是鲜活的生命,而是他们留下的、被时空扭曲的“回响”——那些跨越数百万光年,以引力波、暗物质扰动、甚至复杂结构残留形式存在的终极遗迹。 第一部:时间之沙的标记 第一章:超越无线电波的讯号 传统的搜寻地外文明(SETI)工作主要集中在电磁波段,寻找着如同人类早期通讯般暴露的信号。然而,一个先进文明在达到其技术巅峰后,很可能会转向更隐秘、更高效的通讯方式,抑或是,在文明崩溃前,他们留下的“防火墙”——那些故意被设计成极难被识别,只有在特定宇宙条件(如引力透镜效应达到极致时)才能被捕捉到的信息载体。 本章详尽分析了“戴森球”的次级效应,探讨了如何从恒星光谱中分离出文明活动造成的热力学异常,而非仅仅寻找缺失的光谱线。我们引入了“熵值逆转理论”的假说,即高级文明可能通过操控局部宇宙常数,以极低的熵增代价保存信息。这些痕迹,远比一串简单的二进制代码更难破解,它们是宇宙结构本身被刻意修改的证明。 第二章:遗迹的物理学:超密态结构与时空残余 如果一个文明在星系尺度上进行了工程改造,其遗留物将不再是可被识别的“建筑物”,而是对基础物理定律的微小、但系统性的修改。本书深入探讨了“宏观量子纠缠网络”的理论模型,假设先进文明可能利用黑洞视界或中子星表面作为信息处理节点。 我们将分析几个在观测中被误认为是自然现象的“怪异区域”:例如,星系团中心异常稳定的引力场波动,以及跨越数千光年保持完美几何结构的暗物质分布。作者提出,这些结构或许是早期文明为防止自我毁灭而设置的“保险库”,其运作机制基于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量子引力原理。我们并非在寻找废弃的飞船,而是在寻找被刻意扭曲的时空几何。 第二部:文明的终局与哲学反思 第三章:大过滤器的阴影:文明的自我剪枝 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活跃的星际文明?“大过滤器”理论是理解宇宙寂静的核心。本书并不止步于讨论生物学上的过滤器(如生命起源的困难),而是聚焦于“技术奇点”后的过滤器——即文明在掌握了颠覆自身存在的能力后,是如何走向终结的。 我们考察了三种主要的自我毁灭模型:失控的人工智能模型、跨代际的价值冲突模型(“价值漂移”导致的内部战争),以及对基础粒子物理学的错误操作模型(如真空衰变实验的意外后果)。通过模拟这些终局场景,我们试图重建那些可能促使一个星际文明在技术巅峰期,选择自我关闭或彻底消亡的内在驱动力。这些遗迹,因此成为对我们自身未来选择的无声警示。 第四章:信号的衰减与意义的重构 当一个文明的信号传播了数百万年,到达我们手中的信息已经面目全非。引力波的弥散、暗能量的拉伸,以及背景辐射的持续干扰,都使得任何残存的“回响”都充满了模糊性。 本章引入了“信息拓扑学”的概念,探讨如何从高度扭曲和噪声化的数据中,重建出文明的核心意图。我们分析了对现有天文数据进行“反向工程”的可能性——即假设存在一个极度复杂的信号源,其目标是确保信息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被某种形式的接收者识别。这涉及对数学基础、逻辑结构以及基础物理常数的“元信息”的解读。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块被磨损到只剩轮廓的宇宙化石。 第三部:宇宙回响的探索前沿 第五章:引力波天文学与遗迹的搜寻 引力波天文学的兴起为搜寻“非电磁遗迹”提供了新的窗口。本书详细介绍了下一代引力波探测器(如LISA、BEOV)的设计哲学,它们不仅是为了捕捉黑洞合并,更是为了搜寻那些由人工超级结构(如超巨型振荡器或超新星级能量提取装置)可能引发的、规律性的时空涟漪。 我们将重点讨论“异常周期性引力波源”的研究。这些信号的频率和振幅模式,如果不能用已知的双星系统或脉冲星模型解释,那么它们极有可能指向一种宏大工程的残余运动。本书将引导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些数据,将其视为宇宙图书馆中,被遗忘的、最古老的一批“书籍”。 结语:聆听不存在的声音 《星尘的回响》最终将我们带回到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我们所能发现的,是否就是文明留下的全部?或许,真正的遗迹并非是可见的残骸,而是宇宙定律中那些微妙的、难以察觉的“裂痕”——那些证明了曾经有某种力量试图超越宇宙既定规则的痕迹。 本书是一部献给未来学者的指南,它指导我们如何用最尖端的科学工具,去追问最古老的疑问。我们搜寻的,是星辰大海中,那些曾经闪耀,如今却已归于永恒寂静的智慧生命的最后低语。当我们聆听时,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宇宙的过去,更是我们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与风险。 --- 目标读者: 对天体物理学、基础物理学、哲学思辨以及宇宙社会学感兴趣的深度阅读爱好者。 本书特色: 理论深度与想象力的完美结合,从现有观测数据出发,构建对地外文明遗迹的全新搜寻范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锦枫/总校阅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

沈立言/主编

  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博士(含美国Rutgers University公费留学)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

江文章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

叶安义

  美国蒙大那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

孙璐西

  美国Rutgers University食品科学博士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誉教授

陈明汝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
  台湾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系教授

萧宁馨

  美国Cornell大学食品科技博士
  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教授

郑金宝

  辅仁大学食品营养系博士班
  台大医院营养室主任

罗翊祯

  英国爱丁堡大学临床生化研究所博士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

吴亮宜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
  中原大学生物科技学系助理教授

谢淑贞

  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

潘子明

  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博士
  台湾大学生化科技学系特聘教授

图书目录

李 序    i
沈 序    iii  

Part 1    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1  

Chapter 1    个人化的均衡饮食与健康的减重和     减肥方法    江文章    3

第一节 我国的食品营养教育现况    4
第二节 营养要均衡,更要吃对食物    6
第三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喝水要适量    10
第四节 健康的减重和减肥方法    14   

Chapter 2    五谷根茎类与健康    叶安义    21
第一节 五谷类与健康    23
第二节 根茎类与健康    27   

Chapter 3    油脂与健康    孙璐西    35
第一节 油脂的定义与功能    36
第二节 油脂的分类与来源    38
第三节 认识脂肪酸    40
第四节 油脂与健康    44   

Chapter 4    乳、肉、蛋与健康    陈明汝    49
第一节 乳品    50
第二节 肉品    60
第三节 蛋    66   

Chapter 5    蔬果饮食:健康长寿的秘诀    萧宁馨    73
第一节 多蔬果防治高血压──两週见效    74
第二节 蔬果是抗癌利器    77
第三节 蔬果的营养、保健成分与摄取分量    78   

Chapter 6    素食营养    郑金宝    85
第一节 素食的特殊营养考量    86
第二节 素食饮食指标    89  

Part 2    保健食品与医食同源    99  

Chapter 7    中医食疗与养生    沈立言    101
前言──中医食疗于日常生活中之应用无所不在    102
第一节 中医食疗重要的应用(预防胜于治疗)与典籍    103
第二节 应用中医食疗时所需的重要基础概念    105
第三节 应用中医食疗之基础理论进行「辨证施膳」    114
第四节 中医食疗方之分享    118   

Chapter 8    健康食品与保健素材    罗翊祯    121
前 言    122
第一节 保健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122
第二节 保健食品的起源    123
第三节 保健食品发展现况及未来趋势    128   

Chapter 9    保健食品与癌症防治    沈立言    141
前 言    142
第一节 食品和癌症预防的关系    143
第二节 癌症形成的原因与进展    148
第三节 预防癌症重要的营养素    150
第四节 预防癌症重要的食物或保健食品    152   

Chapter 10    保健食品与代谢症候群    吴亮宜    157
第一节 代谢症候群    158
第二节 代谢症候群与相关疾病    163
第三节 代谢症候群的治疗    167
第四节 预防代谢症候群之保健食品    170  

Chapter 11    保健食品与记忆增进    谢淑贞    181
第一节 脑与记忆力的关系    182
第二节 爱吃糖的大脑    184
第三节 注意补充大脑运作所需之物质    185
第四节 分辨伪科学与真研究    186
第五节 常用以研究大脑记忆力的动物模式    187
第六节 减缓大脑老化的食物    189
第七节 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    193
第八节 饮食与失智相关疾病的预防    196
总 结    199  

Part 3    食品安全与管理    201  

Chapter 12    从微生物与基因转殖观点谈食品安全    潘子明    203
第一节 微生物与健康    204
第二节 微生物与食品中毒    214
第三节 基因改造食品    219
第四节 基因转殖方法    222
第五节 基因改造食品之生产    225
第六节 台湾基因改造食品之管制    226

附录 菇类的机能性    李锦枫    229

图书序言

沈 序

  「民以食为天,如何正确吃出健康,是一件生活大事。没有健康身体,一切均为空谈,要拥有快乐的人生,怎能不注重饮食呢?」 本书的内容为台大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食品与健康」为基础所撰写的一本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的好书。在台大目前每学期约有1,600位学生预选,通常在第一堂课进行课程介绍与加签时,课堂上人山人海的情景(如图),真是令人感动有那么多的莘莘学子重视自己的健康!然而因学校课堂座位的限制,老师们也只好割爱,实际仅有250位左右的学生有幸能修到此课程,由此可知此课程在台大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为了弥补此一缺憾,并能嘉惠更多广大的民众对自己健康的了解与照顾,所以才有此书的问世!

  因此本书籍内容安排,从与人们最贴近的基本食物谈起,笔者们也依自己多年的学术经验与亲身经历来跟读者分享,让读者可以在书籍中也轻松得到正确与错误饮食的宝贵经验谈。

  本书编排分成三个主要单元:第一单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第二单元:保健食品与医食同源;第三单元:食品安全与管理。

  第一单元:如何均衡饮食?怎样才能吃出健康?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大营养素,醣类、脂质、蛋白质分别各由此三领域的专家来帮读者们介绍。从古至今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有多少人真正在意、真正了解这三种主要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尤其现今大家追求窈窕身材,如何在食用时简单找到正确的方针,在此即可由作者跟大家讲解,让读者都能轻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另外,要如何满足自己每天的饮食营养需求呢?在五大营养素中,蔬菜、水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介绍主要营养与热量来源后,即提醒大家尤其是在外打拚工作的人群要摄食足够量的蔬菜水果。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指出,多吃蔬菜水果对人体之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远离疾病很重要的方式之一;而在大家提倡节能减碳的同时,提倡素食主义者越来越多,但长期吃素对人体是否会有身体上之危害出现、是否会有营养不均衡的现象产生?在此书中可教导读者配合其他食物的食用来克服大家所担心的问题。

  第二单元:何谓保健食品?何谓健康食品?大家一窝蜂的抢购,也不管是否对自己真的有所帮助,或带着有吃一定比没吃好的心态,这样的情形大有人在。而本单元让笔者详细解说,尤其让非食品科系的读者们,也能轻易的了解、快速的知道,什么样的保健食品对人体真正有益,当然也针对保健食品对一些疾病的预防或是改善来简单介绍,如大家最害怕的癌症问题,该如何来预防?大家都想要的增进记忆能力,是否可以借由饮食有所帮助?不管男女都想知道的减重、减肥、美容问题,该如何正确的饮食及需要搭配其他方式的辅助,来轻易达成目标,则让笔者们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让读此书之民众轻而一举的学习与应用。

  第三单元:塑化剂与起云剂相同吗?三聚氰胺真的不得检出吗?肉毒桿菌是什么?可怕吗?近来食品安全案件频传,所以让各位读者简单了解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如果遇到此等食品安全问题时,该如何着手处理,由笔者们来教导大家,不要因为记者的夸张报导,而误信及感到害怕与忧郁;笔者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教导读者,让大家具有简单判断的能力。

  综合上述之文章内容,虽由不同笔者专家来共同编撰,但内容编排上却是环环相扣,且每位笔者更是对文章内容都有非常专业的了解且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介绍;笔者们更在各领域皆有许多重要的相关实验结果已被国际专业的学术期刊接受,所以很高兴能邀请到各位学有专精的笔者共同为「食品与健康」此书籍编撰,是非常荣幸与恰当的。相信读者们能借由此书不仅增加食品与健康的知识,并能轻易应用至日常生活中,达到提高读者的生活品质,且能在预防医学上有所贡献!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讲述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史的书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勾勒出了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动脉如何塑造了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丝绸、香料、金属器皿等主要贸易商品的流向,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贸活动,以及由此催生的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令我惊叹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出土文物、古代文献和旅行者的游记,使得文字生动而可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民族商队如何克服艰险,在戈壁荒漠、崇山峻岭中穿行,将各自的物产和文化传递到远方的细节描述。作者还特别分析了沿途设立的驿站、商馆等基础设施对贸易繁荣的支撑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聚落和商业文化。从罗马帝国的金币,到中国的瓷器,再到中亚的宝石,这本书就像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古代世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故事性,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着不同文明碰撞交融的魅力。

评分

最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关于古籍修复技艺的书,感觉像是窥见了历史的另一面。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书籍是如何被保存和修复的,从纸张的年代、墨迹的成分,到虫蛀、霉变的成因,再到各种修复材料和工具的使用,都写得细致入微。作者并没有把修复过程写成冰冷的流程,而是融入了很多关于古籍背后故事的讲述,比如某一本残破的书籍,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易主,又如何被后人小心翼翼地珍藏和修复。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粘叶”、“托裱”等传统修复技艺的描述,作者用了大量的图解和生动的文字,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工匠们对手中脆弱古籍的敬畏之心和精湛技艺。书中还探讨了在现代技术辅助下,古籍修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在新旧技艺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让我对“物”的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对那些默默守护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师们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它不仅仅是一本技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传承、关于历史、关于匠人精神的感人故事。

评分

我刚刚看完一本关于天文学入门的书籍,简直是为我对宇宙的好奇心量身定制的。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即使是完全没有天文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作者从最基础的恒星、行星概念讲起,然后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星系的形成、黑洞的奥秘、宇宙的膨胀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天文现象的生动比喻,比如用“宇宙尘埃”来形容星云,用“宇宙大爆炸”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些都让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有趣。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著名天文学家及其发现的故事,比如伽利略的望远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都让我对科学探索的历程充满了敬意。书中丰富的插图和精美的星空照片,更是为阅读增添了视觉的享受,让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感受着它的壮丽与神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天文学的知识普及,更是一种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的引导,让我对我们所处的宇宙有了更宏大的视角和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城市绿化与生态修复的书,感触良多。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实,从欧洲的老牌城市如何平衡历史风貌与现代绿化需求,到亚洲新兴城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垂直森林,都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视角。书中对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壤条件下植物选择的考量,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化策略,都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公众参与在城市绿化项目中的重要性,提到了不少通过社区花园、市民认养树木等方式,成功激发居民爱护环境热情的故事。书中还探讨了城市绿地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说明绿色空间如何有效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当然,书中也涉及了城市规划与绿化如何相互促进,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最大化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虽然书中对具体植物品种的介绍不是重点,但其背后蕴含的生态学原理和设计理念,让我对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城市更有“生命力”的思想指南,让我对未来居住的城市环境充满了新的期待。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摄影艺术理论的书,它对我理解摄影的本质和创作过程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书中不仅仅是罗列各种摄影技巧,而是深入剖析了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的独特性,以及摄影师在捕捉瞬间、表达思想时所扮演的角色。作者以大量经典摄影作品为例,从光影的运用、构图的巧思,到对焦点的选择、景深的控制,一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摄影作品背后隐藏的丰富含义。书中还探讨了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等不同门类在理念和实践上的区别与联系,让我对摄影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令我着迷的是,作者关于“观看”与“被观看”关系的讨论,以及摄影如何成为记录者、表达者和思考者的工具。书中还触及了摄影的伦理问题,比如如何平衡真实与虚构,以及摄影师的责任和立场。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但并不晦涩,作者的语言非常富有启发性,让我在欣赏摄影作品时,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美感,而是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