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旅居欧洲时: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历程

写在旅居欧洲时: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历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欧华作家
  • 旅居欧洲
  • 华人文学
  • 生命历程
  • 文化交流
  • 欧洲文化
  • 个人回忆
  • 历史
  • 传记
  • 文学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介绍「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三十位作家,其中包括获得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赵淑侠;散文名家吕大明;华文世界推理小说翘楚朱文辉;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杨允达;国际问题评论家俞力工;双语作家、文化先锋池元莲以及才艺双全的元老作家祖慰等。透过详栩细腻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幅文字耕耘者的画像,折射出每位作家的心灵世界,反映她/他们笔下的人文景观,并传述欧洲华人的文史演进与发展。

本书特色    

  欧华作家协会,三十位文坛资深作家,透过第三人的侧写,生动描述每位作家在欧洲为华文创作努力耕耘的生命故事。从这三十位作家的人生,看欧华作协的发展历程,如何从一棵小树,茁壮至今日,成就欧洲华文创作的盛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高关中


  德国华文作家,1950年生于陕西西安,1980年移居德国,现住德国汉堡。为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兼秘书处公关(负责与欧华作家的联络)、欧华作协会员、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文心社会员兼文心社德国分社副社长。德国三大华文报纸《欧洲新报》、《欧华导报》和德国《华商报》特约记者。多年来笔耕不辍,总计问世着述约500万字。作品以列国风土、游记、人物传记与西方文化介绍为主。

图书目录

赵淑侠序言 
朱文辉的心语 
莫索尔序言 一段难忘的记忆 
俞力工序言 
郭凤西序言 
赵淑侠 欧华文坛的拓荒者 
朱文辉 推理小说翘楚 欧华作协中坚 
吕大明 字字珠玑散文美 
祖 慰 华欧名作家 世博设计师 
杨允达 世界诗人大会主席的多彩人生 
郭凤西/黄志鹏 将门眷村才女 欧华作协会长 
麦胜梅/许家结 越南来的德华作家 
王双秀 写作编书办文会 
俞力工 国际问题评论家 
池元莲 双语作家 文化先锋 
谭绿屏 画坛文坛常青树 
莫索尔 资深记者 西华侨领 
谢盛友 参政破冰者 当选市议员 
张筱云 《德国侨报》顶樑柱 
黄雨欣 作家校长影评家 
黄鹤升 欧华文坛的哲人 
高丽娟 土华文化桥樑 
林凯瑜 波兰的中华文化使者 
李永华 自强不息的思想者 
杨翠屏 学贯中西 法华作家 
穆紫荆 复旦才女 德华作家 
高蓓明 探索茫茫人生路 
张 琴 「高尔基」似的女作家 
刘 瑛 德华文坛的热心人 
常 晖 奥国媒体的多面手 
呢 喃 记者作家一肩挑 
区曼玲 酷爱戏剧勤写作 
高关中自述 走百国写世界 
附录 欧华作协历史回顾与年会 
后记

图书序言

序    

  编写文友小传的想法萌生于去年10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华作家代表大会期间。那次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欧华作协的创会会长、着名作家赵淑侠大姐。大姐平易近人,早餐时与几位文友一起聊天。她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欧华作协成立二十多年了,运作得不错,最好能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如写成欧华文学史,给后人留下一些资料,这是很有意义的。

  当我听到赵大姐的这番叮嘱时,很有感触。自己作为会员,应该为协会出力做点什么,加砖添瓦也好。我自己偏重于史地和人物写作,原来写过《台湾名人传》,也採访过一些文化人,写过纪实报导,如《译坛巨匠荣获歌德金质奖章―杨武能教授传奇》、《巧遇国际郑和学会会长陈达生》等等,可以从写小传开始啊!先写比较熟悉的文友,谭绿屏大姐是我的入会介绍人,我知道她是作家兼美术家,加上马来西亚文会的鲜活材料,写成《画坛文坛常青树》,发往《欧洲新报》,去年11月1日刊登了。这就是小传系列的第一篇。

  马来西亚文会结束后,我们十几位欧华文友又参加了世界诗人大会,两週时间,朝夕相处,比较熟悉了。感谢麦胜梅、许家结夫妇和黄鹤升文友的支持,又写出两篇。这样总共有了三篇样稿,以「抛砖引玉的想法」为题,发到协会公共信箱里。写小传的想法得到了更多文友的回应。很多人发来了资料、照片和作品。池元莲大姐还把为族谱所写的资料都发过来。赵大姐也发来邮件鼓励。

  文友们信任我,我也决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撰写的时候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历史的大环境联系起来,介绍人生的主要轨迹,文学道路和成就,在欧华协会的活动,突出每个人的亮点。写好后一定要经过本人审阅修改,才能发表。

  就这样一路走来,完成了三十人的小传,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合作的结果。试想一下,没有文友支援提供材料,敞开心扉交流,写小传就是无米之炊,不可能做下去。

  现将三十位作家的传记编辑成书,每篇平均六七千字,总共约二十万字。目录基本按照传主参加欧华年会和入会的先后安排,这样从头阅读起来,比较容易了解欧华作协乃至欧华文坛的发展历史。全书完成后由欧华作协会长写序。

  这本书实际上是欧华作家们集体创作的,由高关中主编执笔而已。

  它具有史料性,可读性,也有励志的作用。

  在此我要感谢欧华文友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欧华作协历任会长作序,感谢世华作家交流协会心水秘书长的推荐,还要感谢秀威黄姣洁主编和段松秀编辑的热心帮助。

高关中 2014年7月17日 德国汉堡

图书试读

赵淑侠
 
欧华文坛的拓荒者
 
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九届世华作协大会(2013)上,我第一次见到敬仰已久的赵淑侠大姐。赵大姐是着作等身的文学大家,又是欧华作协的创会会长和永久荣誉会长。如今虽移居美国,仍然非常关心欧华作协的发展。正是受到她关于重视欧华文学史谈话的启发,我才萌生了撰写欧华文友小传的想法。尽管已经写过不少文友的小传,可是当我开始写赵大姐时,仍然迟迟不敢落笔。赵大姐对我们这些文坛后进来说,真是「高山仰止」,她的事迹太丰富了,她的成就早已列入华文文学史。
 
这里就用《海外华文文学史》的主编,原汕头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主任陈贤茂教授的一段评语作为本文的开篇:「赵淑侠,一位在海外华文文坛上驰骋数十年的独行侠,在两岸文学界原无任何渊源,既非文学院系的科班出身,又没有文坛显赫人物给与提携吹捧,也不属于文学界的任何圈子,仅凭自己的毅力、努力和打拼,独闯出了一片天地,并且成为欧洲华文文坛的盟主,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异数……」
 
大陆岁月
 
赵淑侠的祖籍是黑龙江省松花江畔的肇东县,远祖世居山东齐河,清末黄河泛滥和旱灾,迫使她身为佃农的祖宗闯关东,在那片黑土地上扎下根来。经过数代人的开垦耕耘,到她爷爷时代成为富裕的农耕之家,还在哈尔滨经商。祖父读过私塾,刻意培养她父亲,要他好好读书,学法律,为小老百姓主持公道。他父亲不负家族厚望,考上北京政法大学(1927年归入北大法学院)。毕业时才二十二虚岁,返乡服务于政界,少年得志,二十八岁就做军法处长。他同就读于哈尔滨医专、出身于旗人官宦之家的女子结婚。
 
他自视甚高,志气远大。但这一切都被日本侵略者给破坏了。九一八事变后,他们逃到北京,不久,生下长女赵淑侠。
 
赵淑侠的母亲典雅、清纯,知书达理,懂音律,善丹青,有着不凡的绘画和音乐之才,精心传给了赵淑侠。母亲教子有方,赵淑侠三四岁后,就要每日描红、写大字、认字、背唐诗,如果功课做得好,还有奖励―「奖品就是母亲的画,多半是猫、马、猴子和画眉鸟;我非常珍视这些画,每得一张就挂在我床旁边的墙上,挂得一面墙满满的。」这是赵淑侠留在记忆里最初的故事。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