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知识分子与台湾民主化

大学之道:知识分子与台湾民主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民主化
  • 知识分子
  • 大学
  • 政治思想
  • 社会运动
  • 文化研究
  • 转型正义
  • 公共知识分子
  • 台湾史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学之道:知识分子与台湾民主化》一书,收录「2013政大数位史料与研究论坛」所发表之论文。以《大学杂志》为文本,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该杂志于七○年代所掀起之民主思潮,及对台湾民主化所造成的影响。作者来自政大、台大、世新及大陆华中师范等校,并邀请当事人莅临分享当时之体验,其意义非凡,故乃予集结成册出版。既为数位典藏资料库学术研究利用成果之纪录,并展现史料利用之学术价值而推广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国立政治大学数位典藏组


  政大图书馆数位典藏组近年来致力于史料数位保存,及促进数位人文学术发展,搭建史料与学术研究结合之平台为期许。「政大数位史料与研究论坛」即是落实此目标之具体行动,每年定期举行,提供研究者利用图书馆所建置之数位典藏之史料,进行研究成果发表与意见交流之平台。为让更多关心者能参与,特将论坛之文集集结成册出版系列专书,协助推动史料研究之创新学术发展。

图书目录


‧台湾社会中的历史意识
‧大学图书馆的人文守护

专题演讲
‧对《大学杂志》我见我思

综合座谈
‧《大学杂志》的回顾与前瞻

反思与回应
‧越是郁卒的时代

论文
‧文人论政再思考
‧回归现实与创造历史
‧从《大学杂志》看一九七○年代改革派知识分子集团的「知识分子观」与「中西文化观」
‧《大学杂志》与国民党的文化政策之分析
‧竞逐真实:析论《大学杂志》中的保钓论述
‧颜元叔与《大学杂志》

文献选辑
‧给 蒋经国先生的信
‧国是诤言
‧开放学生运动

口述历史
‧陈鼓应与《大学杂志》

附录
《大学杂志》第三十七至六○期提要

图书序言



  《大学杂志》产生于台湾的一个特殊年代。

  一九四九年国府退守台湾,同年五月宣佈岛内进入戒严状态,随即颁布严苛的《惩治叛乱条例》。一九五○年,韩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横守台湾海崃,麦卡钖主义的白色恐怖散播到台湾,蒋氏政权获得CIA的技术支援,在岛内进行地毯式的大逮捕。自此以后,戒严时期延续三十八年之久,史称台湾的「白色恐怖时代」。一九六○年九月四日,《自由中国》杂志创办人雷震因刊物内批评时政的言论而遭逮捕、杂志也被查封。自此,言论界噤若寒蝉,整个六十年代笼罩于政治的高压阴霾中,时人称其为「哑巴的一代」。直至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国际局势的调整加上岛内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提升,战后成长的青年乃结群而出,于一九七一年元月改组《大学杂志》,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作「《大学杂志》集团」。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三年间,台湾社会接连发生三个重大事件:《大学杂志》改组、「保钓」运动兴起于台大、政大各校园,以及「台大哲学系事件」。事实上,后两个事件的进展都与《大学杂志》的言论传播密切相关。

  七十年代初期,在革新浪潮的推动下,《大学杂志》交织着民主到民族、人权到主权的言论主轴。直至《夏潮》杂志出现,可以说这一主轴或显或隐地贯穿于整个七十年代的思想言论界。八十年代以后,虽然台湾政治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党外刊物蜂拥而出,但在理论层次与思想内涵上,却十分单调,所触及的议题多属新闻相关的政论性质。在理论层次和思想内涵上远不及《大学杂志》与《夏潮》,更不如五十年代《自由中国》杂志来得激盪人心。 ~~ 陈鼓应

图书试读

陈玲玉女士:我现在是个律师,我们律师业常常讲的一句话叫做「权力是争取来的」,实际上我要讲的是:民主也是争取来的,民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是当我们做一个学生知道我要去争取民主的时候,其前提是我知道民主,我知道我欠缺民主,我才知道我要争取它,我如何争取它?
 
记得在高中以前,唯一的目标就是考第一名,考上台大法律系第一志愿。进了台大杜鹃花城,我的心里是开放的,因为我觉得我以后不用再考试了。才开始发现原来有雷震、胡适先生的《自由中国》,还有《文星杂志》。我第一次在台大,刘福增老师跟我讲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你看台大,建筑物一栋一栋的盖,台大的精神在哪里?」这句话从那个时候打击了我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除了物质之外,人是有精神面的。
 
看了雷震他们的《自由中国》、《文星杂志》,甚至到牯岭街,很冒险、很好奇地去看了很多禁书之后,我们从杂志里面,看到真正的很多知识分子。从书中,从杂志中,我才知道甚么叫做民主?甚么叫做自由?我们才知道戒严中,我们是欠缺这些东西的。很幸运的是一九七一年发生了保钓运动,那时洪三雄他是大三,他是法代会主席,我是他的秘书长。当时我们第一次举办示威游行,是为了这群保钓学生。从台大校园走到美国大使馆,洪三雄是三位代表台大学生去递美国抗议国书之一。
 
那个暑假之后,我们想,我们就这样子了吗?我们还能做甚么?所以洪三雄鼓动我当法代会主席,就可以继续鼓动民主自由的工作。那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同学—钱永祥,他是台大哲学系的,还有王杏庆、王晓波。因为钱永祥,我们认识了陈鼓应老师,因为他是哲学系的。我跟陈鼓应老师真是一拍即合,因为话都是我们在讲,洪三雄文章写得很好,话都是我们两个人在讲,而且我们两个是非常激动的。于是我决定要当法代会主席之后,就跟洪三雄事先规划好,十月要办「言论自由在台大」;十一月要办「民主生活在台大」;十二月是要办「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
 
今天想起来很轻松,其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那是很恐怖的事情。我们其实要谈言论自由,可是为了护身符我们加了在台大。然后我们说我们要谈台大的审稿制度,为什么是教官来审稿,我们希望教授来审稿,其实是不应该审稿的。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