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文音字典

台语文音字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语
  • 闽南语
  • 方言
  • 字典
  • 语言学
  • 语音
  • 词汇
  • 台湾
  • 教育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反切音、罗马音、十五唿音
三法齐备 方便查阅
一本既简易又实用的台语文音字典

  台语汉字的发音分文言音(读书音)与白话音(口语音)。本字典仅收录文言音(即文音)汉字,含常用字、罕用字,共5630字,以部首及笔画顺序排列,以字寻音,另用字音音节顺序排列,以音寻字。

  本字典每字都并列三种拼音方法,即1.切音法,2.台湾罗马字拼音法,3.十五音唿音法,不论用哪一种拼音读法,都可发出正确字音,只要熟练,学习起来方便又实用。

  台语本有四声八调,但一般都说第六调(阳上调)发音同第二调(阴上调),其实不然。本字典找出520个第六调文音字,与第二调字绝不相同,忠实记录古汉语字的正确声调,这是本字典最大特色之一。

  吕理组多年专研古籍字书及康熙字典,精心将台语音记录,传承给后代学子,让学术资源更丰富,在精神上是为典范。
好的,以下是针对一本名为《台语文音字典》的图书内容进行详细描写的简介,但内容本身完全不涉及《台语文音字典》的任何信息: --- 《宋代士人心态与艺术流变》 导言:在转折点上审视文脉 本书深入剖析了宋代(960-1279年)中国社会,特别是士大夫阶层在政治、哲学、文化层面所经历的深刻转型。宋代常被视为一个文官政治成熟、市民文化兴起的时代,但其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心理张力与审美取向的微妙变化。我们不再仅仅关注“理学”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宋代文人在面对国家兴衰、自我定位、以及对传统儒家理想如何进行“内化”与“重构”时的真实心境。 第一章:士人的“避世”与“入世”辩证法 宋代的政治环境,尤其是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对峙的外部压力,使得文人的政治抱负时常受挫。本章探讨了在党争频仍、知人善任受限的背景下,士人如何调适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信条。我们通过分析如欧阳修、苏轼等大家的书信、奏折以及诗歌中的意象,揭示了他们如何在外在的压抑中,转向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开垦。这种“避世”并非完全的逃离,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退守,为的是在更纯粹的艺术和哲学领域寻求慰藉与建构新的价值高地。例如,对山水意境的偏爱,不仅仅是田园牧歌式的回归,更是对一个秩序稳定、可以自我掌控的精神疆域的追求。 第二章:宋词的“人曲”:从格律到心境的解放 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发展轨迹与士人的心绪变化紧密相关。本书力图摆脱将宋词简单归类为“婉约”或“豪放”的传统二元对立。我们认为,宋词的真正突破在于其对个人情感体验的深度挖掘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捕捉。 首先,从北宋初期的“体物写志”到苏轼的“以诗为词”,再到姜夔、周邦彦对音乐性与意境的极致追求,词的载体性愈发增强,使其能够承载更复杂的、甚至带有世俗气息的情感。我们详细考察了“词中之境”,如何从唐代花间派的脂粉香泽,转向对官场失意、人生易逝的哲学式叹息。特别关注词中对“闲”这一状态的描摹,这种“闲”并非无所事事,而是经过精心经营的精神自由。 第三章:书法艺术中的“性灵”表达 在宋代,书法不再仅仅是楷书的法度之争,而更侧重于“尚意”的哲学高度。米芾的潇洒不羁,黄庭坚的奇崛劲健,以及苏轼的丰腴蕴藉,都代表了书家将个人学识、修养和瞬间情感熔铸于笔墨之中的努力。 本书将宋代书法视为士人“性灵”外现的媒介。当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时,书写成为他们确立个人风格、对抗时代洪流的最后阵地。我们分析了“意在笔先”如何成为一种美学准则,以及宋人对“古意”的追寻,实际上是对一种更古老、更纯粹的文人精神的呼唤。对笔法的“不拘泥”并非草率,而是对法度融会贯通后的自觉超越。 第四章:审美转向:从“雄浑”到“清雅”的精致化 宋代的艺术审美呈现出明显的内敛化和精致化趋势。在绘画领域,山水画不再满足于气势磅礴的构图,而是更注重对具体物象的观察和描摹,这与宋代对格物致知的推崇息息相关。 我们考察了宋徽宗的院体画风,它体现了皇室对艺术的极致品味和技术要求,但也反映了士人审美趣味中对“雅”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雅”是建立在深厚学养基础上的克制之美,强调留白、意境和神韵,而非色彩的堆砌或线条的蛮力。这种审美转向,深刻地揭示了宋代士人对秩序感和可控性的内在渴望。 第五章:哲学思辨与日常生活的美学渗透 理学(性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士人的生活哲学,但其影响远超书斋和讲堂。本章探讨了如何将“格物致知”的求理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美学实践中。从宋代瓷器的单色釉(如哥窑的开片、汝窑的天青)对“自然之理”的追求,到茶道的兴盛(如点茶法),无不体现了一种将“天理”融入“人情”的努力。士人试图在日常的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四艺”)中,重建一个虽受外物侵扰却能保持内在和谐的精神宇宙。 结语:宋代文人的遗产与现代回响 宋代士人的复杂心态——既拥抱知识的进步,又深陷政治的泥淖;既追求哲学的高度,又沉湎于日常的雅趣——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坐标系。他们所构建的精致、内省、重内求的文化模式,对后世的文人阶层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本书旨在通过细致的文本和图像分析,重现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中的挣扎、坚守与最终的审美成就。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吕理组


  1938年出生于桃园芦竹乡农家,求学自南崁国小,台北成功中学初、高中,毕业(1963)于台湾师范大学,现(2014)攻读开南大学应用华语系所硕士班。历经公立初、国中自然科教师,高职电、农科教师,主任退休。

  退休后积极投入台语文用字之研究,迄今18载,是桃园县台语文化学会创会会长,桃园市长青学苑汉文班教师,曾任社区大学汉文讲师,赴纽西兰在台湾侨民协会教授台语,于2012年应芝加哥台湾中文学校及俄亥俄州哥伦布斯短期讲授台语课程。

  着有:
  《吕姓万春衍派台湾家谱》(1975)
  《目目聂斡头一甲子》(1999)
  《台语文字之误写合正书》(2007)
  《吕姓孔赐大族谱》(2010)
  《台湾民间俗语韵集上册》(2011)
  《台湾民间俗语韵集中册》(2012)
  《台湾民间俗语韵集下册》(2013)
  《台语文音字典》(本书)(2014)

图书目录

林 序
编者序
难字检索表
目 录
壹.笔画数序(字寻音)
1 画
2 画
3 画
4 画
5 画
6 画
7 画
8 画
9 画
10 画
11 画
12 画
13 画
14 画
15 画
16 画
17 画
18 画
19 画
20 画
21 画
22 画
23 画
24 画
25 画
26 画
依音节顺序目录

图书序言

编者序

  本字典取名《台语文音字典》,编排顺序,壹.前半部依笔画数序收录5595 个汉文单字,在此部易于寻获一字多音的假借(假破kau-phuà)字;贰.后半部依音节顺序收录5627 个汉文单字,按a、b、e、g、h、i、j、k、kh、l、o、p、ph、s、t、th、ts、tsh、u 等19 部首1346 音节顺序排列,在此部可寻获同一音节的许多同音字。

  台语汉字的发音含文音(读书音)与白话音(口语音)两部分。本典仅收录文音,是根据古籍字书(广韵、集韵…)及康熙字典的反切音而来。本字典除保留「反切法」一组切音得一音外,并以之译成「台罗拼音」及「十五唿音」。

  「十五唿音法」由三个汉字组成:前为韵母(有26 字),后为声母(有15 字),中为声调(如唿音法3.所示)。昔日学过汉文的前辈,熟谙使用此法。

  「台罗拼音法」,类似ㄅ、ㄆ、ㄇ注音符号的拼法,2002 年起,台湾小学生的闽南语课程,就已开始教学此法。

  至于「反切法」,据说是东汉末孙炎创设。各朝代字书,如唐朝的广韵,宋朝的集韵,金朝的五音集韵,元朝的韵会,明朝的洪武正韵以及清朝的康熙字典,都使用「反切法」表音。此法仅用二个汉字,就可知晓生字的音与调;即前字取声 母并决定声调的阴或阳,后字取韵母并定声调的四声之一(平、上、去、入);既科学,又方便。但,使用起来并不容易,因前字加后字,字数总合超过2000 个汉字;又前字辨阴阳,后字断四声,也有难处。尤其北京话已缺入声,更无法使用切音法。如果能够掌握做为切音前后2000 多字的台语读音、阴阳及四声,切音法不失为科学、简易,又准确的方式。

  目前坊间已出版的台语字典或闽南语字/词/辞典,多称台语仅有 七调,认为第6 调(阳上)同第2 调(阴上),但事实不然!本字典收录第6 调(阳上)有520 字,把它们当切音前字时,不能当「阴」定调。如:腻,女利切,是lī,不是lì;又把它们当切音后字时,不能当「去」声看待,如:俎,侧吕切,是tsú, 不是tsù。本字典掌握阳上字的存在,保持了文音声调八调的正确与完整。

  本字典收录1346 音节中,同音同调字依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罕见字、俗体字、异体字、简体字等均垫后。

   罗马音标第6 调标在母音上方标「ˇ」形号外,另加「ノ」于后,表明俗读二调,加「一」于后,表明俗读七调。唿音法,如;五 孤二语俗读二调、吕 痀七柳俗读七调,加外框示意原都是六调。本字典所标文音,方便朗读古文、古诗、词;又可以供作寻找各地方音文字的重要依据。

  如下所述的白话音节,请不要期望在本字典中寻获。

  1.以m、n 或ng 为声母的音节。
  2.以b、g、j、l 为声母且属阴调(1-4 调)的音节。
  3.以ph、kh、th、tsh 为声母,且属阳调(5-8 调)的音节。
  4.韵尾是io、ang、ak、iak 的各音节。
  5.舒音尾(a、e、i、o、u)加nn 或h 的各音节。
  6.任一声母(含零声母)与尾音ng 之间无i、o 等母音的音节。

   感谢台大国家文学博士林政华教授的指教及赐序,使本字典增益良多,书名由桃园市清雅堂书法大师陈家璋老师挥毫赐予墨宝;以超印象派画家杨国斌老师名画为 封面,都极珍惜且感激。而桃园县台语文化学会研究小组:吴雅雯、吴汉江、吕新兴、李正香、李和香、林淑慎、倪佳裕、徐金莲、郭先城、郭辰定、游琼娜、黄淑 华、邹荣进、刘贞夫、刘朝清等诸君的校对辛劳,于此一并致谢。

  本字典虽经多人多次反覆校对,仍不免有失误处,冀方家匡正,俟再版时更正以求完美。

吕理组 谨识于桃园 2014.12.01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台湾生活工作的外国人,我对台语的接触是比较零散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候还是用国语交流,但偶尔听到地道的台语,总会让我感到一种亲切和好奇。过去我也尝试过通过一些零散的资源学习,但总觉得抓不住重点,尤其是台语的发音,我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听到的和说出的到底有多大的差别。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发音指南,能够帮助我区分那些细微的声调和韵母。我非常看重字典的实用性,希望它收录的词汇能够涵盖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达,而不是那些过于生僻或古老的词汇。如果能有详细的词源解释,或是与国语、其他方言的比较,那更是锦上添花了。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不再仅仅是“听懂”一部分台语,而是能够“说出”地道的台语,真正融入台湾的文化生活。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想找,因为我是个对台语非常有兴趣的初学者。平时看台湾的电影、电视剧,听到那些熟悉的闽南语发音,总觉得很想学会。可是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性的、真正能帮助我入门的工具书。市面上虽然有一些台语的学习材料,但很多要么太学术化,要么就是零散的教学片段,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我希望能有一本字典,不只是收录词汇,更能清楚地解释每个词的发音,最好还能有对应的注音系统,让我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例句,因为我觉得光是知道一个词的意思和发音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它在实际语境中是如何运用的。如果有机会能听到标准的发音示范,那就更完美了。毕竟,语言的学习,尤其是方言,声音的模仿和辨别是关键。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符合我的需求,台语文音字典,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功能。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学习台语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流利地开口说台语。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想到了我童年时使用过的一本国语字典,那本字典是我学习国语的启蒙老师,它清晰的解释、准确的发音标注,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我希望这本《台语文音字典》也能达到同样的高度。我期待它能提供详尽的词汇解释,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要包含词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引申义和用法。在发音方面,我尤其看重它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我希望它能有一个科学的发音标注系统,最好能够结合国际音标或者台语特有的发音符号,让使用者能够准确掌握每个音节的读法。此外,如果能在每个词条下提供一些相关的成语、俗语,甚至是一个简短的例句,那就更加实用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台语的“百科全书”,让我能够深入地理解台语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浅层。

评分

作为一个对台湾民间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对台语的认知非常有限,但又渴望深入了解。我听过一些台语歌曲,看过一些地方戏曲,总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然而,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资源,让我很难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我听说《台语文音字典》的出版,这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词汇量,覆盖到台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台语表达。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够提供精确的发音指导,这对于我理解和分析台语文本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历史文献、歌谣、谚语中出现的台语词汇,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音韵和语义分析,那将对我的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解读那些古老的文字,更深入地理解台湾传统文化的精髓。

评分

我是一位老一辈的台语使用者,从小耳濡目染,对台语有着深厚的感情。但随着时代变迁,很多老一辈的词汇和发音习惯正在逐渐流失,甚至连一些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记录和传承的载体。我期待它能够收录那些逐渐被遗忘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台语词汇,并且详细解释它们的用法和文化背景。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准确地记录下这些词汇的标准发音,尤其是那些可能因为地域差异而略有不同的发音方式。在我看来,台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承载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这本书如果能帮助后辈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台语,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它能唤起大家对台语的重视,让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