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話•颱詞》,我的「限製級」照片

《鏡話•颱詞》,我的「限製級」照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照片中有文字,對攝影的人而言是兵傢大忌,
但這本書將讓攝影愛好者大開眼界。

 
  這是一件文字型的「觀念藝術」攝影作品。以攝影藝術中比較不為人所重視的語言現象為創作主題;將颱灣人(尤其是常民),在廣告招牌、私人布告等公開場域裏的生活用語,做為影像實體的內容,外貌上,混搭瞭單張和並置的照片,以一種類似用字來造詞、再形成句子的「僞話語」形式,調侃自己對時下社會幾個現象的感觸。

  書中藉由隨處可得的「文字風景」影像,錶達作者對颱灣當下政治、情色、生活的觀照;並以文字論述「觀念攝影」的藝術,此外,書的整體設計也呈現瞭日常生活的限製感。

  本書刻意將文字、圖象同置在一個畫麵,在創作意念上有意衝撞「影像論述」在藝術化中議題的意涵。

  書中的影像文字內容包括瞭:流行的俚語式「水颱語」、在地商用的「好颱詞」,加上小部分媒體中的「颱灣人」形象。最後,透過並置方式來彰顯圖象時空的交錯,試著帶齣「立體派」畫作的青春力動氣息。

  為瞭讓每件作品都能錶現在地族群對於語言方麵的片段記憶,雖然照片有並置,但個彆影像都仍保有自身完整的單獨性。

  一張一張的「颱詞」照片,都是作者對大環境期待的落空、滿意度不足的寫照,一種對搖晃社會眾象嘲諷的藝術包裝。

本書特色

  ◎本書以內三摺拉頁的特殊形式設計來呼應「限製級」的創作主題,是一個充滿設計與藝術感的攝影書。
  ◎以攝影藝術中比較不為人所重視的語言現象為主題混搭瞭單張和並置的照片,調侃自己對時下社會幾個現象的感觸。
  ◎本書還深度論述瞭主觀意識、自我限製、認知以及製約問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遊本寬


  1956年生,美國Ohio University「美術攝影」碩士(MFA)、藝術教育碩士(MA),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係」專任教授,颱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以及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1981年起,以日常顯現的颱灣景觀、建築及其相關的文化産物為內容,持續發錶「閱讀颱灣」係列的影像。

  代錶作品有:

  《真假之間》係列,動物篇、肖像篇、信仰篇;
  《法國椅子在颱灣,觀光旅遊》係列;
  《颱灣房子》係列,民捨、商傢、宗教建物專題;
  《永續寶島》係列;
  《颱灣公共藝術》係列,地標篇;
  《遮公掩音》係列;
  《鏡話‧颱詞》,我的「限製級」照片。

  近年的著作:

  1990《遊本寬影像構成》、1995《論超現實攝影》、2001《真假之間》、2002《颱灣新郎》、2003《美術攝影論思》、2009《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書、2011《颱灣公共藝術――地標篇》,2012《遊潛兼行露――「攝影鏡像」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2014《鏡話‧颱詞》,我的「限製級」照片。

  被典藏或館藏的代錶機構:

  颱北市立美術館、國立颱灣美術館、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第六、第七屆《CEPA藝廊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德國柏林Forderkoje藝術空間、上海師範大學;福建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郎靜山攝影藝術館」;私人收藏部分如:<有紅綫的風景>、<芝加哥地圖C-5>、《遮公掩音》係列3件等。

  遊本寬的攝影藝術,以傳統照片、「藝術書」和多元影像裝置形式在颱灣、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地舉辦過近九十次展覽;也多次通過國科會補助,從事中、美攝影教育研究,以及颱灣當代攝影傢和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2009年,首次接受「颱灣美館」委托,就該館攝影類典藏品進行研究,並據此策劃瞭《「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專題展。

圖書目錄

一、文字論述篇

從圖文的糾纏中齣發
影像之外的省思
難言的情懷
文字型的「觀念藝術」
用鏡頭見證「由嘴巴講齣來的話」
無法躲躲閃閃的「照像文字」
拔辣!這不是颱語火星文的創作
動感「颱詞」的閱讀趣
被鏇轉的文字世界
無厘頭影像的靜與動
分離對象的「限製級」作者
無法盡興的自我「限製級」
再論「限製級」的照片
「攝影照句」下的在地文化
將鏡頭對準在地的「街坊詞」
「英文嘸你ㄟ死」文化
傢長不放心文化
難以相信的「色政」文化
鏡中有語
畫中有話
結語

二、影像篇

1.<非黑白>──說色情
<上來吧小閹雞> <正軟骨王後> <祕密基地計次> <龜大安春飛>
<精割小雞> <新片炒米粉> <阿珠茶沒煙> <抓酸痛99>
<傢長放心咬我> <哇下蛋多粒> <星期五刨兵團> <姿色五摺>
<隆隆來雞小點> <真渴巴士> <白肉槽雞> <C罩杯健保>
<脫光光檢骨> <包皮有春> <歐馬尬點穴> <鳥地方送鹵蛋>
<大砲自己養> <祝您性韻>

2.<天雷地火>──話政治
<英文嘸你A死> <颱語吵翻天> <恭敬烏糞> <草繩女人徵信>
<上下溝通謝絕參觀><離婚斬飛蛇> <大人物答謝金> <嘴8開進來>
<地方發院齣口> <前有喜宴慢行> <初二要拜拜> <呷茶見麵談>
<左側補財庫> <固湯頭444> <日大壯陽成功> <齣口往左邊沒錯>
<樹木不可通上帝> <靠左靠右> <牛朝機車不通> <火燒店強強滾>
<本地羊請下馬>

3.<喫飯煮茶>──道鬆活
<上帝瓦片價> <洋早餐上車> <初衣食午浮蛋> <陳農可以居>
<凸床路凹臭老闆> <崩山下收魂> <一字棺木> <十點十分牽亡魂>
<雞緣媒人公> <豬屠口刀療> <神秘國度到瞭>

3.<半聲照片>──說不清、講不白
<照起工> <入來坐呷巧> <叫我第一名> <吃蛋改運>
<中午吃冰> <木型30> <玉裏傢婦> <大胖脫光光>
<拔辣> <不破嘴> <水27.19> <肉圓位>
<買菜> <早至晚> <泡菜> <在此練跳舞><學校校友會> <南門打鐵根> <皮包請右背> <鴨片飯>
<祭送處> <售本地> <在部落> <公德心>
<花往前> <勿拿走> <操> <撿到大便>
<水素水> <莓大莓小> <萬主> <土虱>
<老香公廁> <歹吃免錢> <公告> <仙A搬傢> <前有路>

圖書序言

「攝影照句」下的在地文化
嘴巴、聲音; 耳朵、語言; 眼睛、符號。

 
過往,我們是否已太習慣於音調的無形,對它的認知隻會靠記憶;相對的,我們又太自信於文字的有形,雖然在辨知方麵還是得常常藉用比對的模式。曾幾何時,當代日新月異的傳播媒介,早已不管閱聽眾想用哪種官能去接收訊息,反正總是自動串流在我們身旁,無時無刻堆疊著虛擬的經驗、招呼著人們去接收。新的傳播媒介有科技、有速度,但是,無償和便利之中不見得必有當代的文化。
 
或許,文化兩個字看起來總是個沉重的課題,然而一旦它能隨風飄散,時而能聞到、聽到、感覺得到時,就能減輕生活中的重量感。媒體裏,不三五時就喜歡錶露外人如何談論颱灣好的諸多現象,其實也不外乎,有人圍著吃的內容,有人繞著在地的人情味等等,但是,就是還沒有人會把麵嚮海、小丘上壯觀的靈骨塔,和在颱灣的生命文化做串連。對此,相信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覺,颱灣的文化並不僅僅如此;(好)文化不是等著讓外人來發現,應該是自己會先看得到、感覺得到,並生活在其間纔對吧!
 
分離對象的「限製級」作者
 
撇開颱灣對「限製級」的刻闆印象,走在小街上或公共場域裏,有時候也會看到一些形貌上像是商業招牌,但又很臨時性沒什麼正式感,資訊的內容也隻是手機號碼、特定的聯絡方式,或單純的方嚮標誌等等。這些讓人沒有辦法判讀的「文字商店」,彷彿是某種秘密結社的活動正在你眼前進行;更精確的說,看得懂的人便是VIP,有機會參與這個小族群的活動,反之,則被排除在外。顯然,颱灣的商傢對自己的客人已公開的進行篩選──我們隻歡迎「限製級的客人」。
 
畫中有話
 
有關「颱詞」影像創作的動機,最深遠的徵象是有感於自己長期以來,都身處在一個,白的不夠、黑的不足的灰色沉悶世代;心裏天際老是糾結於──
 
颱灣在國際之間的地位實情,總是老人避而不談、大人講不清楚,至於小孩子則是一片空白。我們雖然自認有麵國旗,但是,卻經常都得像<齣口往左邊沒錯>、<牛朝機車不通>、<初二要拜拜>作品中的情形──國旗是遮遮掩掩的。我們真有如此必要嗎?變形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對國父孫中山而言又是於心何忍?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