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人沒教,但你必須知道的60首唐詩宋詞

彆人沒教,但你必須知道的60首唐詩宋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唐詩
  • 宋詞
  • 詩詞鑒賞
  • 古典詩歌
  • 文化
  • 文學
  • 傳統文化
  • 經典詩詞
  • 詩詞解讀
  • 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詩與詞體現瞭中華文化之美
唐詩與宋詞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鑒、賞、悟
是認識、瞭解、體會唐詩與宋詞的三部麯

  《彆人沒教,但你必須知道的60首唐詩宋詞》是資深紅學傢、古典詩詞研究傢周汝昌先生撰寫的一部講解唐詩宋詞之作,分為:滿城春色宮牆柳、錦瑟年華誰與度、為君持酒勸斜陽、一上高城萬裏愁四大類。

  全書所選詩詞作品,並不遵循常見的「文學史模式」,而是完全以「個體鑒賞」為齣發點,考慮到一般讀者的接受水準、興趣及作品本身的淺深難易。作者的意圖,是引導讀者去發現與感悟古典詩詞的美,著重的是情思、筆緻的深層領略。這是一部既「引人入勝」、又「漸入佳境」的著作,引導讀者認識中國古典詩詞之美,並體驗與感悟詩詞中的真意。

  書中所選詩詞包括秦觀、陸遊、嶽飛、柳永、李清照、賈島、杜牧、李商隱、杜甫、王安石、蘇軾等人的名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汝昌


  1918-2012,天津人,燕京大學中文係研究院畢業,曾任四川大學外文係講師、人民文學齣版社古典部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等。為資深紅學傢、古典詩詞研究傢。著有《紅樓夢新證》、《書法藝術答問》、《曹雪芹小傳》、《獻芹集》、《紅樓小講》等多部學術論著、隨筆集,主編《紅樓夢辭典》,並編注《楊萬裏選集》、《範成大詩選》等。其中《紅樓夢新證》影響極大,被譽為「紅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奠定瞭周汝昌在紅學上的地位,周汝昌也是大陸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

  1986-1987年,周汝昌應美國魯斯基金會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身分赴美一年,在威斯康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及亞美文化協會講解《紅樓夢》。2008年,90歲的周汝昌又被央視《百傢講壇》邀請評點四大名著,提齣「求真」、「求誠」等新觀點。

圖書目錄

唐詩宋詞的鑒賞
凡例
 
之一  滿城春色宮牆柳
山抹微雲秦學士──說秦觀〈滿庭芳〉
滿城春色宮牆柳──說陸遊〈釵頭鳳〉
莫等閑白瞭少年頭──說嶽飛〈滿江紅〉
洛浦夢迴留珮客──說嶽珂〈滿江紅〉
花落水流紅──說王實甫〈賞花時〉
文采風流今尚存──說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感時思君不相見──說敦誠〈寄懷曹雪芹〉
桂華流瓦──說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眾裏尋他韆百度──說辛棄疾〈青玉案〉
夜涼河漢截天流──說夏竦〈喜遷鶯〉
不減唐人高處──說柳永〈八聲甘州〉
應是綠肥紅瘦──說李清照〈如夢令〉
火冷燈稀霜露下──說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梨花落後清明──說晏殊〈破陣子》
不知腐鼠成滋味──說李商隱〈安定城樓〉
 
之二  錦瑟年華誰與度
怕教徹膽寒光見懷抱──說吳文英〈繞佛閣‧與瀋野逸東皋天街盧樓追涼小飲〉
飛雲苒苒蘅皋暮──說賀鑄〈青玉案〉
重燃絳蠟──說韓疁〈高陽颱〉
永夜月同孤──說杜甫〈江漢〉
送亂鴉斜日落漁汀──說吳文英〈八聲甘州〉
人有悲歡離閤──說蘇軾〈水調歌頭‧中鞦〉
錦官城外柏森森──說杜甫〈蜀相〉
走月逆行雲──說賈島〈宿山寺〉
靚妝眉沁綠──說晏幾道〈臨江仙〉
路上行人欲斷魂──說杜牧〈清明〉
東風無力百花殘──說李商隱〈無題〉
遠天垂地外──說賈島〈鞦暮寄友人〉
塵香明日城南陌──說吳文英〈菩薩蠻〉
 
之三  為君持酒勸斜陽
東城漸覺風光好──說宋祁〈木蘭花〉
簌簌衣巾落棗花──說蘇軾〈浣溪沙〉
背西風酒旗斜矗──說王安石〈桂枝香〉
雁橫南浦人倚西樓──說張耒〈風流子〉
風和聞馬嘶──說歐陽修〈阮郎歸〉
小樓西角斷虹明──說歐陽修〈臨江仙〉
夢繞神州路──說張元乾〈賀新郎〉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說辛棄疾〈念奴嬌〉
酒旗風颭村煙淡──說秦觀〈踏莎行〉
新晴錦綉文──說杜甫〈晴〉
硃門柳細風斜──說歐陽修〈越溪春〉
惜春常怕花開早──說辛棄疾〈摸魚兒〉
落日塞塵起──說辛棄疾〈水調歌頭〉
搖斷吟鞭碧玉梢──說辛棄疾《鷓鴣天〉
菡萏香銷翠葉殘──說李璟〈浣溪沙〉
胭脂淚留人醉──說李煜《相見歡〉
輕送年華如羽──說吳文英〈喜遷鶯‧福山蕭寺歲除〉
殘紅幾點明朝知在否──說張擴〈殢人嬌〉
 
之四  一上高城萬裏愁
寫意濺波傳愁蹙岫──說吳文英〈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遊人〉
相失萬重雲──說杜甫〈孤雁〉
亂入紅樓低飛綠岸──說陳堯佐〈踏莎行〉
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說李煜〈虞美人〉
照花前後鏡──說溫庭筠〈菩薩蠻〉
隻是當時已惘然──說李商隱〈錦瑟〉
鹹陽古道音塵絕──說佚名氏〈憶秦娥〉
夕陽無限好──說李商隱〈樂遊原〉
隔葉黃鸝空好音──說杜甫〈蜀相〉
一上高城萬裏愁──說許渾〈鹹陽城西樓晚眺〉
鶯語亂春拍岸──說錢惟演〈木蘭花〉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說蘇軾〈洞仙歌〉
風流儒雅亦吾師──說杜甫〈詠懷古跡〉
依約是湘靈──說蘇軾〈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熏齣一顆詩心(劉心武)
新版自序
作者小傳(周宜臻)

圖書序言

新版序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詩在我們的文化上是「無所不在」的──不是指詩的格律形式,而是說她的質素和境界以及錶現手法。例如,一部《紅樓夢》在體裁上是章迴小說,然而作者雪芹卻是以詩的心靈和筆法而寫成的。再如,京劇的劇本、錶演、音樂、服裝……無一不是用「詩」的「辦法」來進行的。其餘可以類推,不待煩言而自明。

  至於錶現為有正式規格形式的詩,則是用漢語文字寫成的,古稱「篇什」。傳統詩手法貴乎簡捷而含蓄,不喜歡「大嚼無復餘味」,講究迴味無窮,餘音不盡──有待吟誦、涵泳、感受、領會。她不是一切擺在「字麵」上,或如吃糖,入口就是一個「甜」,甜外也就再沒有很多彆的瞭。中華詩不是那樣的「食品」。

  因此,好詩也不一定入目便「令人喝彩、叫絕」,而需要講解。白居易的詩以「老嫗都解」而自負和知名,但這聽起來似乎「群眾化」、「通俗化」,是好事;實則問題很多,講中華詩是不宜採用這種主張和「原則」的。例如,他有一首七律寫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嚮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這說得很明白好懂,然而這實質是「議論」,與「詩」的質素並無多大乾涉──不過是藉用瞭簡單的格律形式罷瞭。同樣是不尚艱深晦澀的陸遊詩,就比白居易手法高明。他有一首七絕,卻是這樣寫的:「紛紛紅紫已成塵,布榖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我小時候讀瞭,異常地喜愛,覺得寫「太平景象」多麼意到筆到而又簡明暢快。後來,方悟自己太幼稚可笑瞭!陸詩是尖銳而又沉痛地諷刺南宋小朝廷,不思收拾舊山河,雪傢國之大恥奇辱,而一味安逸享樂,把人民麻醉得全忘瞭中原故土,誤以為身在幸福之中,追隨瞭醉生夢死之輩!

  當然,詩有各式各樣奇情異采,焉能如同日常白話。詩(包括詞麯……)有時是要講一講的,講講可以幫助理解,啓發意趣,交流情感,不妨就說是一種「詩的網路」,讓我們共同欣賞這些佳句名篇吧。

  其實所謂「詩的網路」,也不過還是人的心靈的網路:詩者(通稱詩人)的心,講者的心,讀者的心,此「三心」的交感互通,構成瞭中華詩道的「韆鞦一寸心」。中華詩的特色,源於中華漢字本身的極大特點:四聲平仄、音義對仗,曆史文化典故的奇妙作用與運用……這些,卻被所謂的「文學改良」給「改」掉瞭,即取消瞭。於是剩下的就是我此刻寫的這種乏味的白話文瞭。拿這種取消瞭「詩」的質素的「白話文」來講詩,這事本身就富有諷刺意味。可是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本書講詩考慮用什麼樣的「白話文」來「進行」呢?煞費苦心,萬不得已,我還是沒有完全遵從那種主張,不想全用「白話文」。半文半白,或為識者譏為不古不今,不倫不類──不足為訓,然而終於這麼做瞭,請讀者多多見諒。姑且如此讀讀吧。

  中華詩,講究有性靈,有神韻,有境界;假如沒有這種特色,就不會成為好詩──甚至夠不上真詩。而這種特色,單靠講解又是不夠的。講解是語言文字,它無法傳達「意思」、「道理」、「評論」、「說明」等等以外的精確含義,所以還需要讀詩者自身的領悟和感受。所謂「可意會不可言傳」者,不是故弄玄虛,實在是真有此事、此理、此境的。問題也許會落到:究竟什麼是性靈?什麼是神韻?又什麼是境界……

  簡而言之,粗陳大概,可以這麼迴答:性靈是靈心慧性,能在世俗通常的「哲思邏輯」、「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對萬事萬物的「價值觀」之「外」,另具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感受領悟能力,能說齣常人所不能、不會錶達的目境和心境──詩的境界,即精神活動感受領悟的高低深淺的「層次」,不是「環境」、「境遇」的那個「境」,也不是等同於「景色」的實境。  神,是精神之不滅而長存的「力量」和「狀態」。韻,是悠揚飄渺而綿綿不盡的「音聲」之魂──它能「繞梁三日」,「裊裊不絕」,總在耳際、心際縈迴往復。大約人類以語言文字而創造的藝術作品中,當以本身具有特定詩質而産生瞭上述諸般魅力的漢字語文為之最。

  中華詩與中華漢字特點是不可分割的,而漢字聯綿詞語是具有獨特音律美和節奏美的。不懂這些,以為「大白話」排成「分行」的句子也會具有音樂美的說法是否真理?我自愧體會不到,不敢妄加評議,所以本書選入的詩篇,也都注意到音樂美。

  我們的文學理論傳統上有兩句話,值得深思:一曰「辭,達而已矣」,一曰「詩無達詁」。辭,是言辭、文辭,最要緊的是要能「達」,達,即把意思錶達清楚明白,要把意旨說「透」瞭,全部傳達於聽者受者。而詩呢,卻沒有可以真夠個「達」的講解可以奉為「極則」的。那麼,詩是否根本不要「達」?或不可「達」呢?這就十分耐人尋味瞭。然而這一點正是詩與文的不同之處。

  詩,不是不要「達」,而是如何「達」、「達」得更深婉有味的問題。「單層直綫邏輯」的思維方式是讀不懂真正的詩的。因此,「文章韆古事,得失寸心知」。文有「文心」,詩有「詩心」,二者又各自有得有失,得失之間,如何權衡評論?都須那個「寸心」。隻是這個「寸心」,一半要有天賦,一半兼有文化學養,培養自己的高層次接受能力和批評能力。

  詩須有「境」,此境似畫非畫,似夢非夢,似音樂而有文字,似「電影」而無「銀幕」。

  境,不是一個「意思」,一個「論點」;它從現實而生,卻已超越瞭「實境」。它似有「象」而實無「象」可求,自古就無法形容它、「界定」它。不得已者,有的說是「空靈」。然而什麼是「空靈」?不拘執,不死闆,不迂腐,不庸俗,不一般,不「八股」……倒還是有句大俗話可以藉用:「活靈活現」!讀詩,要有詩的心活、筆活。宋代詩人楊誠齋(萬裏)喜歡講詩有「活法」。他看中瞭一個「活」字,用它來代錶詩的生命本質。

  還有一個繁體字在講讀詩詞時所發生的「額外」而無聊的麻煩,今不在此多論。隻記得當年聽到傳達周總理的一句話:簡化漢字的方案,並不是為整理研究古典文學而設的。本書個彆地方必須以繁代簡的地方,就不再一一交代瞭。

  在這小序裏,特彆提齣這幾點,隻是為瞭提醒讀者在這幾個方麵多多留意一下,或許對賞會古人佳作有些幫助。謝謝讀者的耐心和體諒的情懷。

圖書試讀

唐詩宋詞的鑒賞
 
我們今天是如此一個盛會,諸位來賓朋友,破費瞭假日寶貴的時間,坐在這裏聽我講,我非常感謝。但是,我們今天定的這個題目,是「唐詩宋詞的鑒賞」,這個題目不太好講。如果讓我講紅樓,我會心裏有點兒譜。我說的都是老實話,不是客套,我能夠講到什麼地步,能夠使大傢比較地滿意,還不虛此行,我就太榮幸瞭。
 
我的本行,數十年來是弄詩詞的,紅學是我的業餘,帶點玩兒票的性質,可是後來,涉足於紅學後就不能夠拔齣腳來瞭,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喜歡唐詩宋詞,但是唐詩宋詞講起來是很睏難的,我們首先要實事求是地認識這一點。這個睏難存在幾方麵,比如說,你不但要有教材課本,甚至還要有一塊黑闆,你光聽不行,遇見睏難的、關鍵的地方,寫一寫,看一看,遇到是哪個字、什麼詞,就比較好辦。現在完全憑我講就受到限製。同時我是天津人,盡管我在北京住瞭幾十年,我的天津口音還是很濃重的,諸位聽起來可能也不大習慣。再一個睏難也不是題外話,我們講鑒賞,什麼叫鑒賞?因為現在這個詞通用瞭。自從上海辭書齣版社開始編著瞭《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各類鑒賞集子就多得不得瞭。但是什麼是真正的鑒賞?先說這個「鑒」字,什麼叫「鑒」?我們要鑒賞唐詩宋詞,首先要學會咬文嚼字。書畫、古玩、文物,是真是假,是好是壞,皆由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鑒定傢來鑒定,他們有如此的權威性。而我們對古人的唐詩宋詞能夠這樣嗎?太狂妄瞭!我們能懂幾分呀?所以這個「鑒」字用起來,我覺得需要慎重一點。
 
講一講「鑒」
 
諸位不要忙著聽我找一篇名作講給大傢聽,那是一個很有限的小的形式。我今天講的不是那個重點,我希望能夠提齣幾點鑒賞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請大傢彼此交流、體會,這是我的目標,這一點請大傢先給予理解。所以我認為,講一講「鑒」,也不是題外。
 
「鑒」字的本身為「監」,它的篆字非常有趣,如果從我這裏說,左邊一個大眼睛,像個新月形,當中有一個大圓圈,眼珠子;右邊一個彎著腰的小胳膊,就是一個人的側影,兩筆就是一個人的側影。我們的象形不是真的像標本畫一樣連細節都畫齣來,象形是我們漢字的一個創造,先民的智慧。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