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你的双眼,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好的故事让世界因此与众不同
伊本.巴杜达:「能够在大地上游历探索就是我今世所求。」
趣味盎然的冒险旅程,以穆斯林之眼记录世界的脉动与吐息 十四世纪的传奇旅人伊本‧巴杜达,最初为实践伊斯兰信仰前往麦加朝圣,二十一岁时从家乡摩洛哥的丹吉尔启程。他仅靠步行、马匹、骆驼和船筏旅行二十九年,足迹遍及阿拉伯半岛、印度、苏门答腊、中国、非洲、欧洲等地。
这本游记由伊本‧巴杜达口述而成,涵纳他饱览的奇观美景与遭遇的历险故事。这是一趟波折不断的旅程,他曾因法学家身分而受重用,享尽统治者赠与的金银华衣,但也曾在海上被盗贼洗劫一空,只剩一条裤子可穿。
他踏遍繁荣大城与荒芜沙漠,亲眼见证奇人异事,品尝各地的美食佳果,以穆斯林的身分和异文化互动、交流。伊本‧巴杜达的抄写员保留他饶富人性的语句,写成中世纪世界各隅珍贵的风俗纪录。
引进西方世界后引发热潮,行脚里程数长达马可.波罗的三倍 《伊本‧巴杜达游记》在十四世纪成书后,就在穆斯林世界广受欢迎,但直到十九世纪初才被引进西方。法文版上市后,西方学术界开始投入游记内容的研究与考证,发觉其真实性与正确率超越马可‧波罗游记,里程数更是马可‧波罗的三倍。
本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另有许多相关研究或旅行文学的着作出版,更被制成儿童读物,伊本‧巴杜达的旅程成为精彩的床边故事,世代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与冒险精神。
此简明版本的编者提姆‧麦金塔‧史密斯长年旅居叶门,热爱旅行与世界文化,他去除全本中庞杂、零碎的段落,辑成这本完整呈现伊本‧巴杜达重要旅行见闻,又不失个性与温度的游记。
「所有的异乡人都流着同样的血液。」
尽管《伊本‧巴杜达游记》距今已近七百年,书中所描绘的景物或消逝、或留存,旅行的样貌却从未改变。在旅途中,伊本‧巴杜达曾加入热闹非凡的商队或行军队伍,也曾咀嚼着寂寞独自前行。他满怀热忱地追寻信仰,探索未知的土地,却又时时惦记家乡。他接触与自身背景大相迳庭的文化习俗,却又在其中看见认同的价值观。
所有旅人都在异地面临拉扯,都共享近似的情感,而正是这份相同,将我们与这位真诚的旅行家连接起来,使他有如你我的挚友。他历久弥新的迷人旅程,每次阅读,都是一趟心灵的出走。
本书特色 ★作者行脚里程数是马可.波罗三倍之多;真实性与正确率更胜马可‧波罗游记。
★十四世纪旅人书代表作,一部浪迹天涯二十九年、行脚四十多个城市、7,500英哩的游记,深入伊斯兰世界的最佳捷径。
★前台湾伊斯兰研究学会理事长林长宽教授,专业导读、审订。
国际媒体推荐 「前所未有,既宏观又详尽地呈现中世纪文明样貌……穆斯林地理巨着的极佳入门」──《卫报》
「奇特地揉杂传说、幻想、历史与神学,转瞬让读者置身于骆驼之路走入从中国至坦尚尼亚的宫廷与华殿」──《大志》
「毫无疑问,伊本‧巴杜达至今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旅行家。」──《纽约时报》
「西方读者长久以来对伊本‧巴杜达的关注程度不足,而麦金塔‧密斯正是他最佳的拥护者。」──《泰晤士报》
「一本十四世纪的游记对现代读者来说可能稍嫌过时,但已在叶门活余十八年、阿拉伯文流利的渊博学者麦金塔‧史密斯,让它变得易近人。」──《旁观者週刊》
从迪姆亚特城出发,我顺着尼罗河而行直至众城之母、残暴的法老之居所、广阔省份和丰饶土地之主:开罗(Misr,Cairo)。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建筑,散发无与伦比的光辉和美丽。这里是往来商旅的必经之地,也是强人与弱者的驻足之处。在这里,你能同时看见博学与愚钝之人、忧郁与喜悦之人、干练与笨拙之人、卑贱与高贵之人并存,还有权贵与百姓、名声广播与默默无闻之人。那里的人群如海浪般涌动,以其境遇与不绝的力量也几乎难以容纳所有人。即便历经漫长的时日,她仍永保朝气,其占卜之星也从未离开好运的寓所。她以胜利之城(al-Qahirah)的美誉慑服所有民族,她的君王统治着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之首。她拥有尼罗河这一得天独厚的资产,使她的域土免于渴求净化雨水之苦。加快脚步的旅人也得于此停留一个月的光景,这里土壤丰沃,对异乡人竭尽友善的款待。
据说在开罗,用骆驼运水的工人有一万两千人,并有三万名赶骡和赶驴人。在尼罗河上,有三万六千条船供苏丹和其下属使用,这些船载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往上流航行可以到上埃及,若是顺流直下则可到亚历山卓和迪姆亚特。在尼罗河的对岸有个地方叫做「劳达」(al-Rawdah),那是一处可供散步的休闲公园,附带大大小小的美丽庭院在其中。开罗人爱好游乐,我有次在那里参加一个为马立克‧纳席尔苏丹手部骨折痊癒而举行的庆祝活动。所有商人都在市集(bazzar)里张灯结綵,摆上华美的装饰,挂上丝绸布料达数日之久。
阿姆尔‧宾‧阿斯(Amr b. al-As)清真寺、学院、医院以及修道中心
阿姆尔‧宾‧阿斯清真寺是座高贵、盛名远播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举行週五的聚礼,有条东西向的大街贯穿其中。清真寺西边的房间是教长阿布‧阿布杜拉‧夏菲仪(Abu Abdullah al-Shafi’i)曾经讲学的地方。在开罗,有数不尽的经学院(madrasah),而那间位于「两座城堡之间」、近马立克‧满素尔‧嘎拉温(al-Malik al-Mansur al-Qala’un)陵墓的医院,其优点与美好之处是难以描述完全的,医院里的设施和药品无以计数,且据说其经费每天有一千迪纳尔币之多。至于修道中心,数量也是多到数不清,开罗的权贵都争相建造修道中心。
开罗每一个修道中心的特色都受不同道团的灵修者影响,他们多数是受过良好教育、熟知苏非灵性之道的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