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礼仪师更是诗人,有关生死的思索,爱的追问 每日每日为乡亲办理身后之事 死亡从来不是轻松二字 要说的要表达的太多,要爱的要留住的太难 入火或入土均安,死者已矣,而我们在失落中坚强着 这个世界让人流泪,人类必死的命运让人心如刀割 这本书,是全体丧葬业者、礼仪师,以及你我的生死研习 「身兼礼仪师与诗人角色的作者,告诉活着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有关死亡的功课,并将生与死的讨论昇华成艺术性的语言。」 「办丧事,仪式引领死者回归天地,一切平静;这仪式性行为则平抚生者,熨贴我们失落无着的灵魂,乃至送走隐隐深藏于心的愧疚自责。」 ‧ 本散文集共分12篇,以第一人称,贯穿全书书写。 ‧ 作者汤玛斯‧林区以其殡葬业葬仪师兼诗人的角色,以介乎生者与死者桥梁的身分,以自己亲身其中的经验娓娓道出对死亡的深刻思考,笔法冷凝,却又不失温暖与幽默。 ‧ 作者汤玛斯‧林区并且深刻地思考、关心活着的人如何去「活」,如何面对信仰,如何面对纷呈的人际关系……他没有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关于人生,谁会有呢?),他只是真诚地书写着,写下一篇篇略带悲伤、诗意深沉的散文。 ‧ 本书有个重要命题,那就是「爱与死亡,或说性与死亡」,它们既是同义字,也是反义字,甚至有某种推进的意味──「爱→性→死亡」。 ‧ 因为爱与被爱,我们百感交集地感受着,扎实饱满地活着;每日每日地见证死亡,作者汤玛斯‧林区其实更是在说人与人、人与信仰之间有关「爱」的故事。 奖项肯定 ●本书获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前线》(FRONTLINE)节目取材,制作成同名的六十分钟影片《The Undertaking》,并荣获2008年「艾美奖 新闻及纪录片奖」之「杰出艺术文化专题节目」奖项(Outstanding Arts & Culture Programming of 29th ANNUAL NEWS & DOCUMENTARY EMMY AWARDS)。 ●本书为1997年「美国国家书卷奖」(National Book Award)决选之作 ●本书荣获1997年《芝加哥论坛报》「中心地带文学奖」(Heartland Prize) ●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图书奖」(American Book Award) 各界动容推荐 文学界──诗人、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 陈芳明 文学界──诗人、新锐历史作家、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班 廖彦博 殡葬界──万安生命事业集团董事长 吴赐辉 学术界──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谘商系副教授 吴庶深 医学界──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缓和医疗科主任 周希諴 医学界──《亲爱的,我不想太早离开》作者、台北荣民总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 周昌德 各界赞誉 「当初规画《六呎风云》影集时, 要数阅读汤玛斯‧林区的《死亡大事》帮助最大, 是它给了我为这部影集定调的灵感。」──《美国心玫瑰情》《噬血真爱》《六呎风云》编导艾伦‧鲍尔(Alan Ball) 「……林区让人想起爱尔兰诗人叶慈……他的文字如此强劲有力、充满原创性,并深具精神层次与美感上的纯净。」──《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书评 「林区这些下笔生动、情感强烈的散文,不仅揭露人类社会的隐蔽之境,也揭开了我们内在的隐密心情。」──《今日美国报》(USA TODAY) 「林区的散文充满了对人的关切,并对生活中的悲伤、幽默,和偶尔让人吃惊的那种不可捉摸,带有非常细腻的观察……强烈推荐此书,给那些对诗怀有特别情感的人、对爱尔兰以及对丧葬与文化传统有兴趣的人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不只是他身为殡葬业者的生活点滴,更是长久以来,丧葬所带给人类意义的观察心得。」──《底特律自由报》(Detroit Free Press) 「林区近乎撼动人心地带我们一窥殡葬这门行业的点滴,真实感受其中的血和泪,也阅览了人生的最后诗篇,抚慰了读者的心……这是一本细致、感性而充满智慧的书。」──《波士顿週日环球报》(Boston Sunday Globe) 「林区用了极大篇幅描写自己所爱的人,他以生花妙笔表现出他们从容的幽默感,以及毫不掩饰的深情……这是一本让人印象深刻、节奏明快的散文集。」──《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这本引人深思的书,不会太煽情、也不至于太冷情,它恰如其分诉说了,死亡(以及身为殡葬业礼仪师的作者)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科克斯评论杂志》(Kirkus Reviews) 「非常激励人心、非常特别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充满各式各样的人性、不以为然的嘲讽,以及再健康不过的坦白直率。」──《国家杂志》(The Nation)书评 「本年度的文学作品大概找不出比这本书首章〈入土为安〉更好的开头──『每年,我都要埋葬好几百位乡亲』,而接下来的内容也没有辜负这惊天动地的开场白……即使在这以第一人称观点记录文字的盛产年代,这也是一本独树一帜的作品。」──《君子杂志》(Esquire) 「一本非比寻常又动人心弦的书。林区的文字优美动人……书里每个章节都让人沉迷其中,林区以他身为殡葬业者的观点,引导读者重新认识生、死,以及最重要的爱。」──《她杂志》(Elle) 「林区赋予了死亡课题生命,更将生命与死亡化成艺术。」──《闲暇杂志》(Time Out)纽约版 「太精采了……辛辣中带着亲切的文风,让人卸下心房畅快地读着。」──《优涅读者杂志》(Utne Reader) 「林区是个十分特别的作家,他从身为殡葬业礼仪师的角度出发,将自己对生命的深思、道德的复杂扣问都写进了这本散文集……他让我们不禁深思起死亡的意义──为何我们总是迫不及待摆脱死去之人,然后才在回忆里永远惦念着……」──纽约大学医学院文艺暨医学资料库(Th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Literature, Arts & Medicine Database)选书 网友好评 ●亚马逊网路书店(Amazon),4.5颗星推荐 ●邦诺网路书店(Barnes & Noble),4颗星推荐 ●鲍威尔网路书店(Powell's Books),5颗星推荐 ●好读网站(Goodreads),4颗星推荐 ●电影资料库IMDB,爱尔兰电视电影《Learning Gravity》 (aka the Undertaking) ,8.3分推荐 ●电影资料库IMDB,美国公共电视制播影集《Frontline : the Undertaking》,6.8分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汤玛斯‧林区(Thomas Lynch,1948~)
爱尔兰裔美国人。散文作家、诗人、讲师,并在密西根州密尔福市经营「林区与子葬仪社」(Lynch & Sons funeral home)。他从事礼仪师工作已超过四十年,此为家族事业,已传承至其子姪辈第三代。
很难说他先是一名诗人,或是一名礼仪师,毕竟死亡与诗作之间,互文性如此深厚密切。林区长期为人文艺术类型杂志、质报供稿,如《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伦敦书评杂志》(London Review of Books)、《巴黎评论杂志》(The Paris Review)、《哈泼杂志》(Harper's)、《亚特兰大杂志》(The Atlantic)、《基督教世纪杂志》(The Christian Century)《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以及《泰晤士报》(The Times)等刊物,文体包括诗作与散文。
林区创作了《与海瑟•葛雷斯一同滑冰》(Skating with Heather Grace)等五本诗集、《The Undertaking》等三本散文集、一本短篇故事集,以及与一位牧师合着有关丧礼的书《The Good Funeral》,目前仍创作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