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韩愈的「文以载道」之说,我虽不是百分百赞成,但为文时还总是希望能有针对性目标,而不是仅有辞藻的堆砌或无病呻吟、无的放矢。百年来中国史无前例的变动,而笔者正生于战乱之时,经历流离颠沛的童年,叛逆的青、少年则在台度过。及长,负笈留美约四十年后,忽生莼鲈之思,移居上海,在眼见巨大的时代变迁后,就生出要写一本小说,至少能反映出部分的社会延革来。
八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开放留学生赴美进修,其境况与台湾早期留学生遭遇类似。多年来,笔者从留学生到在异邦成家立业,多有感触,留学生的成就、辛酸和酸甜苦辣,皆有品尝,成功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但三十年中,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几家欢乐几家愁,虽有许多人找到了人生新方向,却也有不少人在社会的浊流中迷失了。
本书讲的是六个中国女学生背负着家人及亲友的厚望远渡重洋,在纽约成为室友,各自在异域求生存、图发展,以及情感的悲欢离合。几番风雨几番情,在这里陈述的也许只是片鳞半爪,但代表了不少留学生的心路历程。笔者试着以人性的剖析,描述书中人物,对生存的需求,也因人而异,而当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因为生长环境、背景的不同,就会走上不同的命运。
笔者更多的是想表露出那一股浓厚乡愁。身处异域原是客,抛却乡愁便是家。中华儿女安身海外,但丢不掉、扯不断的是血脉的牵连,是融合在灵魂中的中华文化。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唐朝词人韦庄的〈菩萨蛮〉描述的是江南景色、人物之美,但游人(作者)怀着恐怕不能北归,要终老江南异乡的心思,虽是风流依旧,而且「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却仍化不开稠浓的乡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断肠是因少年子弟江湖老归来人不识?是因两鬓华发再见故人稀?是一事无成愧对江东父老?还是 了以前一段未了的情缘?就只有留下后人无边的想像了!
作为笔者每篇文章的第一个读者,苇婷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源泉,许多错别字也是经她指出修正的,仅以此书作为对她的献礼,也作为我们结婚四十三周年的一个纪念。而我的小学同学柯青华帮忙校正,让此书能以较为完善的面貌呈现,在此一併致谢。
二0一五年二月四日于上海待贾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