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

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Christopher J. H. Wright
圖書標籤:
  • 倫理學
  • 舊約神學
  • 申命記
  • 恩典神學
  • 社會倫理
  • 聖經倫理
  • 舊約倫理
  • 上帝子民
  • 社會正義
  • 聖約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敬拜神的子民必注重公義與憐憫
關心弱勢與鄰捨,是摩西對以色列人最後的贈言

  閱讀申命記,發現恩典群體的社會倫理學!

  一直以來,閱讀申命記中的例律典章,
  總帶給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無限疑惑睏擾。
  為什麼要讀申命記?舊約律法適用於現今的教會嗎?
  怎麼適用?如何適用?潔淨的條例需要遵守嗎?
  種種懷疑,使我們幾乎喪失閱讀申命記的理由。

  著名舊約學者萊特告訴我們,
  其實申命記的經文和我們息息相關,
  因為整本書捲,其實是在闡明神深切的心意,
  要其子民活齣滿有恩典的群體生命。
  所有看似嚴格的倫理要求,貌似霸道的律法規條,
  都是在幫助當時的以色列社群體現社會公義,
  以此錶明他們所敬拜的,是怎樣的一位神。

  當申命記的律法展現上帝行公義、好憐憫的性情,
  我們看見經文所展現的社會型態可作為一種恩典的倫理模範,
  這倫理模範呈現動人的活力,能形塑我們的倫理和宣教宗旨,
  幫助我們活齣應有的生命素質,在列國麵前作雅巍的子民。

  如果說本書所陳述的內容有何新穎之處,那主要是著眼於探討申命記在宣教學方麵的適切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本聖經都與宣教相關——神在祂的世界宣教,神的子民在列邦中宣教。然而,申命記在以下幾方麵尤其蘊含豐富的含意,並有深入的反思:作神的子民有何意義?能夠認識永生的神有何意義?在萬民的注視之下,迎難而上,按著對神的認識行事為人,有何意義?當今文化充斥著偶像崇拜的風氣,凡希望在這樣的處境中持守獨特聖經信仰的人,都能從申命記中汲取到許多教訓。
--摘自作者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萊特


  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是「國際靈風閤作夥伴組織」(the 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的國際事工主管。曾擔任萬國宣教學院(All Nations Christian College)院長,也在印度普納(Pune)的聯閤聖經神學院(Union Biblical Seminary)任教。著有The Uniqueness of Jesus、《聖經信息係列:以西結書》(The Message of Ezekiel)、《基督教舊約倫理學》(Old Testament Ethics for the People of God)等書。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從申命記學宣教/蔡定邦        x
推薦序二:宣教眼光,整體視野/何世莉        xi
前言        xii
中譯本序        xiv
序言        xvi
簡寫錶    xviii
導論        xx
第1章    在邊界(申一1~5)   1
第2章    成長架構(申一6~18)     4
第3章    記住曾被糟蹋的機會(申一19~46)       9
第4章    記住過去的勝利(申二1~三29)    14
第5章    遵從並效忠以色列獨一的神(申四1~43)     25
第6章    以色列盟約憲法引言:十言(申四44~五6)        43
第7章    十誡(申五7~21)     50
第8章    摩西作中保(申五22~六3)    74
第9章    一主、一愛、一忠誠(申六4~25) 78
第10章  以色列濛揀選及其含義(申七1~26)     91
第11章  不是單靠食物(申八~20)        105
第12章  非因以色列的義(申九1~十11)    114
第13章  遵行神的道(申十12~22)       128
第14章  關鍵選擇:祝福或咒詛(申十一1~32) 137
第15章  超乎萬名之上的名(申十二1~32) 142
第16章  各種隨從彆神的試探(申十三1~18)     156
第17章  以色列的獨特性反映在傢裏和田間(申十四1~29)     164
第18章  豁免債項,釋放奴僕(申十五1~23)     172
第19章  以色列的慶典韻律:三個年度節期(申十六1~17)     184
第20章  以色列領袖:審判官和官長(申十六18~十七20)      189
第21章  以色列領袖:祭司和先知(申十八1~22)     199
第22章  誤殺、謀殺、惡意陷害(申十九1~21) 208
第23章  關於戰爭行為的政策和規限(申二十1~20) 213
第24章  糾正公眾和私人過犯(申二十一1~23) 218
第25章  尊重各種形式的生命(申二十二1~12) 225
第26章  婚姻和性關係的貞潔(申二十二13~30)       228
第27章  社群條例:界定及保護社群(申二十三1~25)     232
第28章  社群條例:描繪關愛的社會(申二十四1~22)     240
第29章  社群條例:結語(申二十五1~19) 249
第30章  慶典與委身的承諾(申二十六1~19)     255
第31章  更新盟約,宣告咒詛(申二十七1~26) 261
第32章  祝福與咒詛(申二十八1~68) 266
第33章  盟約的總結和更新(申二十九1~三十20)    270
第34章  未來之歌(申三十一1~三十二47)        281
第35章  最後一次登山:摩西的祝福(申三十二48~三十四12)      297
進階閱讀        305
主題索引        325
經文索引        337

圖書序言

序言

  在印度和英國用瞭七年左右的時間教導申命記後,我更深入地領會到此書的適切性和它帶來的挑戰,於是滿懷熱忱地答應艾默丁(Carl Armerding)的邀請,為「新國際舊約聖經註釋」(NIBCOT)執筆,撰寫此書。與宣講和授課這兩個較為閤意的媒介相比,文字顯得專製無情,我偶然會陷入掙紮,幸好那股熱忱至今還保持得完好。申命記本身是由宣講的話語瀋澱而成的,所以我努力讓那活潑的聲音能夠讓人聽見,不緻被學術的慣性風格所扼殺。

  註釋書和聖經不同,需要證明它存在的理由。如果說本書所陳述的內容有何新穎之處,那主要是著眼於探討申命記在宣教學方麵的適切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本聖經都與宣教相關——神在祂的世界宣教,神的子民在列邦中宣教。然而,申命記在以下幾方麵尤其蘊含豐富的含意,並有深入的反思:作神的子民有何意義?能夠認識永生的神有何意義?在萬民的注視之下,迎難而上,按著對神的認識行事為人,有何意義?當今文化充斥著偶像崇拜的風氣,凡希望在這樣的處境中持守獨特聖經信仰的人,都能從申命記中汲取到許多教訓。

  本書附註的內容足以說明,許多學者的著作都使我大大受惠。書籍和專文,一律以簡寫形式註明,詳細資料會放進參考書目。為瞭針對叢書讀者對象的需要,書中引用的材料大多是英文,或英語譯文。作者名字後麵加上聖經捲名,乃錶示註釋書。

  在申命記中心的第十五章,經文記下豁免債務和釋放奴僕的條例。能夠寫成此書,也全賴我享有的幾項「豁免」,謹此錶達謝意。感謝萬國基督教學院(All Nations Christian College)的教職員同仁,給我一九九三年夏天的安息學期。感謝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年導修小組的學生釋放他們的導師,他們的愛護和支持卻一直沒有停止。那個學期,我在劍橋的丁道爾學院(Tyndale House)渡過,謹此嚮院長溫特(Bruce Winter)、財務主管霍金斯(Iain Hodgins)、圖書館長剋拉剋(Andrew Clark)緻以溫暖的謝意,他們令我的日子過得舒適寫意,成果美滿。

  若沒有愛妻麗茲的樂意幫忙,一切都歸於徒然。她豁免瞭我在這段期間的許多傢務責任。像我耐心對待申命記那樣,她也耐心對待我,我倆一起再次證明「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申三十三27)是何等寶貴。謹以更新復興的愛和感謝,將此書呈獻給她。

英格蘭伊斯奈(Easneye)韋爾(Ware)

圖書試讀

宣教學的重要含意
 
申命記的對象是一群移動中的人。所謂移動,首先是按字麵意思來理解,隨之也是按靈性和道德方麵而言。根據申命記所設置的背景,以色列處於那地的邊界上,但眼光也超越這邊界,展望他們與神一同步入未來時的景象。申命記也奉一位移動中的神之名字發言——這位神就是雅巍,祂一直在以色列過去的流動遷徙中積極參與,而且也在列國的流動遷徙中參與,在曆史的棋局中運籌帷幄。因此,申命記描繪一位在普世掌權的神,也描繪一群領受瞭清晰的屬靈誡律和道德議題的民眾。兩下結閤,形成一股動態的因素,更進一步說明聖經如何理解那群自稱是屬神(即聖經所描述的神)子民的使命。從這個角度探究申命記的主旨,就不至於走「列舉主題」那種較為「靜態」方法的寃枉路。申命記融閤各種修辭、文學、感情和道德的技巧,以期裝備和鼓舞神的子民,世世代代都要按著神的心意而活。這個宣教學(missiological)的尖銳論調,可從以下幾方麵感受到。至於每一個要點,會留待相關經文的註解部分詳盡討論。
 
以色列作列國的榜樣。神呼召亞伯拉罕,有明確的終極目的,就是要使萬民得福(創十二1~3)。以色列濛揀選,是以神宣教的心意為基礎。這個宣教的心意,幾乎在每個層麵上都得到舊約聖經的呼應。27以色列的存在本身有個普世性的目標。神在以色列當中、為著以色列、藉著以色列做成的工作,最終都是要使萬民得益。
 
就申命記而言,神嚮以色列發齣的倫理要求,也是以同樣的普世宣教目的為依歸。創世記十八章19節很清楚地錶達瞭這個聯係。在第18節,神再次提齣祂的意嚮:「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然後在接下來的一節繼續說道:
 
我揀選瞭他,是要他吩咐子孫,和他的傢屬,遵守我耶和華的道,秉公行義,好叫我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可實現。
 
在句法和神學上,這節經文都把神的揀選、倫理道德和宣教使命結閤在一起,而倫理道德恰好在中間。亞伯拉罕的子孫遵行雅巍的道,秉公行義,使萬國得福;而正是他們的道德本質,使得神能夠實現祂揀選亞伯拉罕之目的。這節經文帶有一種提綱挈領的性質,而這話直接齣自神的口,則越發加強瞭這句話的力量。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一聽就很有分量,而且“恩典社會”這個詞很有意思,讓我聯想到一種理想的社群生活。我一直對舊約聖經的律法和其中的倫理教導很感興趣,特彆是申命記,它不僅僅是重復律法,更是充滿瞭愛和關懷的勸勉。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申命記中關於如何構建一個基於恩典和互助的社會,那一定很有啓發性。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申命記中的具體條例,例如關於弱勢群體的保護、債務的豁免、土地的歸還等等,這些在古代以色列社會中是如何實踐“恩典”的,又如何在今天的社會中找到應用的可能。颱灣社會也麵臨著貧富差距、社會信任度下降等問題,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古老智慧的現代解讀,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方嚮。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挖掘申命記背後深刻的神學意義,理解為何“恩典”是構建一個健康社群的基石,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影響我們對“倫理”的看法。對於那些渴望在信仰生活中實踐愛與公義的基督徒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讀的著作。

评分

看到《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這個書名,我內心湧起一股期待,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恩典”在構建一個健康、公義的社群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強調個人權利和義務,但“恩典”作為一種超越性的、無條件的關愛和赦免,似乎在很多時候被邊緣化瞭。申命記作為一個充滿愛的教導的書捲,如果能夠被重新解讀,挖掘齣其中關於“恩典社會”的深刻內涵,這對於我們理解和實踐基督教倫理將是極有價值的。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申命記的文本中找到構建“恩典社會”的具體原則的,例如,那些關於照顧窮人、接待客旅、公平審判的教導,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恩典”邏輯是什麼?又如何在今天被轉化為實際的社會實踐?在颱灣,我們常常麵臨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等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以“恩典”為核心的倫理框架,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具同情心、更富有關懷精神的社群,那將是一份寶貴的禮物。

评分

《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這個書名,立即吸引瞭我的注意力,因為它提齣的“恩典社會”概念,與我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許多現象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我們生活的社會,似乎更多地關注效率、競爭和個人成就,而“恩典”——那種不求迴報、齣於愛的接納與寬恕——在其中顯得尤為稀缺。申命記,作為摩西對以色列民臨終前的告彆訓誡,它不僅僅是律法的重申,更蘊含著上帝對祂子民深厚的愛與期盼。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如何從申命記的語境齣發,重新點燃“恩典社會”的理想。作者是否能夠深入剖析申命記中那些關於愛鄰捨、公平待人、以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的律例,並將它們置於“恩典”的框架下進行理解?我尤其期待作者能提供具體的論證,說明為何“恩典”是構建一個真正健康、有活力的社群的基石,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影響我們對“倫理”的認知。在颱灣,我們常常渴望看到一個更有人情味、更溫暖的社會,這本書或許能夠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可行的藍圖。

评分

《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觸及瞭一個非常核心的議題。我們常常在討論基督教倫理,但往往容易落入一種“憑己之力”的道德要求,而忽略瞭“恩典”這個至關重要的基礎。這本書如果能明確地將“恩典”置於倫理學的中心,並以申命記作為齣發點,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創見的視角。我一直認為,申命記中摩西對以色列人的教導,充滿瞭對他們軟弱的理解和對上帝慈愛的強調,這與純粹的律法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彆。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申命記中關於上帝與祂子民之間恩典之約的敘事,轉化為構建一個“恩典社會”的倫理藍圖的。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套規則,更是關於一種人際關係,一種社會氛圍,一種生命的姿態。在颱灣這個充滿活力但也麵臨諸多挑戰的社會裏,我們是否能夠從申命記的“恩典社會”中汲取力量,去建立一個更有人情味、更具包容性、更能體現上帝大愛的社群?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寶貴的洞見。

评分

我是在一次教會的讀書分享會上聽說瞭《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重現申命記中的恩典社會》這本書,當時聽到“恩典社會”這個概念,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不同於我們當下許多社會運作模式的畫麵。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似乎更多的是建立在規則、競爭甚至某種程度的冷漠之上,而“恩典”則意味著一種超越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這本書如果能從申命記齣發,細緻地勾勒齣這樣一個“恩典社會”的輪廓,那將是一場思想上的洗禮。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申命記中那些看似遙遠的律法,轉化為適用於我們現代人生活中的倫理原則的。例如,申命記中關於節期、安息年、禧年的規定,它們不僅僅是宗教儀式,更承載著對社群成員的關懷和對社會公平的追求。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古老製度背後蘊含的“恩典”精神,並且提齣切實可行的方法,讓這種精神在我們今日的傢庭、教會、職場,甚至更廣泛的社會層麵得以體現,那就太有意義瞭。我個人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踐指南,讓我們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齣“恩典”的樣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