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以了解代替误解以事实粉碎流言 ◎石永贵 伊斯兰教,一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为世界古老亦为今日昌盛宗教。伊斯兰教不易为国人所接受,其原因固然有许多因素,不但与国人生活习惯有关,更由于国人对伊斯兰缺乏了解有关,乃至产生误解。
其实,伊斯兰是很平实的宗教,它与每个人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它是全人类的宗教、中庸的宗教、优越其他的宗教,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出于缺乏了解。这也是宣教者的责任。
摆在各位眼前的《仰望星月―伊斯兰文化精要》,是闪耀武先生的第二本大作。第一册着作《伊斯兰文化精要》,问世于2001年。
闪先生是当代吾国伊斯兰学者后起之秀,学术菁英。他出生于缅甸华人家庭,受伊斯兰教及儒家文化薰陶,精通中、英、阿、缅等多国语言,缅甸伊斯兰高中毕业后第一批荣选入埃及阿资哈尔大学。阿资哈尔大学创校至今已逾千年,为阿拉伯世界知名之宗教学府,培养无数中东回教世界知名的宗教政治家。闪耀武先生于1995年荣获阿资哈尔大学伊斯兰法学系学位,这是华裔留学生难得的殊荣。1996年闪先生受聘来台,为台中清真寺教长。同时来台传教、受沙乌地阿拉伯宗教方面保举的还有两位华裔青年。
闪先生宗教修养极深,不只是一位优秀的传教家,对人生哲理、健康长寿之道,基于伊斯兰的信仰,有深入浅出的分析,无论对于伊斯兰信仰者或非伊斯兰者,均会获益。
任何宗教,都会探讨今生今世,生生死死,伊斯兰也不例外。
信仰伊斯兰者为穆斯林,闪先生在本书中指出:「真主喜欢二类穆斯林,第一类就是穆罕默德圣人所指的:『真主喜欢有职业的穆民。』另类,是真主喜欢认真做事的穆民。」
因此,伊斯兰很重视职业与知识。人类的生活社会,无论小社会或大社会,均依靠职业,提供知识,以求奉献。穆圣的一生,就是极佳的例证。他少年时以牧羊为生,成年则以经商为生,为自己、为无数的穆斯林弟兄,创造了丰富而繁盛的大社会。
伊斯兰的人生,并非短短的数十载,有三件永恆的事业,绵延不绝,千秋万世:其一为川流不息之施散,其二为人类有益的知识,其三为清廉之嗣为其之祈祷。
人忙碌一生,匆匆数十载,所为何事?只求行善。行善乃一点一滴积成,日积月累,而成为一生之伟业,正如中国古人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人生最终行善之锦丽,即在天堂乐园之享乐。
有关天堂之景象,本书作者根据古兰经有以下之描述:「天堂是人类最高之享受,能享有眼睛未曾看过之美,耳从未曾听过之美妙音乐,人类未曾想过之高级享乐,人们将享有长生不老之特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在中东建国,以阿纷争几乎成常态,在西方控制下的新闻媒体,阿拉伯国家成为众怒百罪难恕的暴力来源,积非成是,伊斯兰教成为暴力。
真相如何?用心与有心的读者,自可在本书得到答案。
同时,巧合的是,在本书完成时,旅美华人军事学者林中斌教授,在台北联合报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专文〈伊斯兰教真的很暴力吗?〉(2015/2/12 民意论坛,A15)引经据典,告诉世人真相,免得为以讹传讹所误导。
林教授惊人地指出:「如果我们穿越长达1500年的伊斯兰教历史,并检视横跨世界各大洲的伊斯兰教信徒,所见到的整体图像会令人意外。」
「全球有十六亿伊斯兰教徒,其中极端激进的只有百分之一。」根据美国柏克莱大学政治系教授费雪研究,伊斯兰教国家每十万人每年平均发生2.4 件谋杀案,远低于非伊斯兰教国家的7.5件。
「整体来说,以伊斯兰为主的社会里,暴力比较少。」
我们所居住的台湾社会,信仰伊斯兰教人数,在整体「人多地寡」的人口中,比原住民还少,简直不成比例。但在中华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期家庭教育薰陶下,犯罪的青少年,几乎是零。
这是当今世界的奇蹟。
的确,正如林中斌教授的结语:「了解伊斯兰是首要的希望。」这也是本人拜读闪耀武教长的大作的心得与希望。
推荐序
感想 ◎赵钖麟 感赞造化万物的阿拉,祂教导我们用笔,学习知识。祈求阿拉赐福祂的使者,我们的圣人穆罕默德与追随他的人们。
阿拉首次颁降的古兰经文是第96章的前五节,今天我们诵读这些经文,可以了解到伊斯兰重视知识、学习,这五节经文里面没有立即要求先知穆罕默德去传达伊斯兰信仰,没有命令人们立即皈依阿拉,奉行教规。这五节经文只是扼要地阐明几件最重要的讯息:阿拉是造物主,祂造化了人类与万物;人类从血块(胚胎)成长到完整的胎儿,人类当思考与体认造化的神奇;阿拉教导人类用笔,人类必须透过学习与记录成长。
事实上,这五节经文已经明确告知人类:阅读与了解正确知识的重要性、人类与造物主的关系、人类必须终身学习,才能够享受生活。这些也是伊斯兰信仰的重点,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前途奋斗努力,不断学习与改善、修订自己的计画,处理好自己与造物主阿拉的关系,自己与周边人群、社团的关系。这些原则与我们中华文化儒家的思想是相近的,请看大学之道里面提出的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道理,就可以找出许多共通之处。
伊斯兰教在中土发展已经历了1400余年,在这段历史的长河里,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相互交流,「清真」这个专有名词就代表了伊斯兰,而「天方」则成为了麦加与阿拉伯的中译名词。这两个文明至今仍然持续茁壮并且相互交流,并且证明了这两种文化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包容多元,接受了伊斯兰的文化,许多人皈依清真,并且继续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繁衍。虽然中间历经政治或军事的动盪影响,中国的穆斯林被迫迁离战乱,前往邻近的安定国家或地区谋生。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清代的云南穆斯林领袖杜文秀,被迫率领众多的教亲背井离乡,从云南迁往缅甸。这些迁往缅甸的教亲们,在定居缅甸数代以后,至今继续在缅甸使用中文,坚持他们的伊斯兰信仰,保存了伊斯兰的经堂教育,我最近数十年来在海内外遇见或认识许多泰缅华裔教胞们的认真、纯朴与亲切,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他们对信仰的坚持确实令人敬佩。
闪教长耀武就是在海外成长的穆斯林学者,早年即在缅甸接受传统的伊斯兰经堂教育,后来留学着名的埃及阿资哈尔大学―伊斯兰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学府,毕业后被台湾的教亲先进们延揽到台中清真寺主持教务。闪阿訇在台中清真寺戮力推展教务之余,孜孜不倦地钻研学术,克服语言困难,将阿拉伯文着述与伊斯兰教义相关的学术文章译成中文,作为每週讲课或研讨的题材,更不时撰述一些供大众解释疑惑的小品,促进社会大众了解伊斯兰教义的真谛。
今天欣见闪阿訇的作品即将集结成册刊印专书,可以供更多人阅读,无限欢喜。
闪阿訇的成功,除去感谢阿拉的宏恩以外,还应该归功于他的持续努力与贤内助钱女士的支持。我们经常接触清真寺的人都知道闪教长伉俪积极热心的贡献。见到这些作品,感到我们在台湾的教胞们都需要更加努力,推出更多的中文着作,与社会大众分享。承蒙闪教长嘱託为序,特书感想以志其盛。
祈求大能的阿拉,让我们在台湾的多元软实力继续发扬光大,更接近伊斯兰人生的真善美。
2015年春季敬书于台北
自序 感赞化育世人之主,祂为慈悯世人而差派穆圣,以便把真理传达给世人,祈主慈悯穆圣及其弟子、妻室及家属们。
光阴似箭,于2001年出版《伊斯兰文化精要第一册》,转眼已是13载,其间把每星期五聚礼(Jum`ah)或应邀至大专院校零星讲义集结成册,命名为《仰望星月―伊斯兰文化精要》,以飨对伊斯兰文化热爱之读者。
伊斯兰教属国际性宗教,信徒者众,目前约15.7亿,大多分布于东南亚、中东(22个阿拉伯语系国家)、北非及欧美等国家,伊斯兰会议组织(Organisation Islamic Conference)共有57个国家。
伊斯兰自唐朝传入中国至今已逾1000多年,证明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能兼容并蓄。在大陆各县市,人口之分布属大分散小集中之社群,人口最密集之社群属西北一带,甘肃宁夏及新疆回族自治区等。至于伊斯兰传入至台湾分两个梯次:第一梯次,清朝末年郑成功为驱逐荷兰人,军队中有一些骁勇善战之穆斯林驻扎至鹿港,因未建寺宣扬教义及兴办教育,很遗憾已失传。第二梯次于公元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当时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任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开始兴建台北清真大寺,遂兴建龙冈寺,台中寺,高雄寺,台南寺及兴办伊斯兰教育,让伊斯兰在台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日趋地球村的今日,国人与穆斯林往来,不论商务和观光日趋密切,如对伊斯兰文化有所了解,在社交上会更顺畅。
此书出版时感谢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张明峻先生鼎力支持;前中国回教文教基金会石永贵董事长及前台北清真大寺教长赵钖麟博士赐序;亚瑟兰小姐推介远景出版社出版。
鉴于笔者学浅识疏,未免有不足之处,抛砖引玉,敬请饱学之士斧正,以期再版时更正。
2014/12/30 台中清真寺教长 阿佈顿拉─闪耀武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