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爱的设计,只为了让你从容的体验,然后完成 当我收到邀请,为这本《什么样的业力轮回,造就现在的你》写推荐序时,我正在深圳,带领一班回溯催眠的证照班。中国深圳,是一个充满生生不息、力争上游氛围的城市,它不像天子脚下的北京充塞着尊贵人文背景的优越,也不像上海那般十里洋场的风华。有的,只是一如数十年前,孜孜不倦勤恳上进的台湾一般,允许着愿意努力、把握机会的新贵们一一的冒出头来。
而这样的环境里,在「唯物论」的引导下成长,在「无神论」的信奉下滋养的学员们,却在触及到自己的前世时,展现了令人惊艳的了然,于是「前世轮回」以及「因果业力」在这个年轻城市里的这一群人里面,开始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诠释。
「灵性成长」之所以成为一种抽象状态的形容词,人们赋予的神祕色彩要肩负绝大部分的责任。在台湾的社会里,「业力」和「轮回」这些字眼的出现,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因果循环」的「债权人VS债务人」的联想,而让人们感受到滞闷的,大抵是离不开宗教用着警世的角度来诠释的关系。
于是在前世回溯的领域里浸淫超过万小时的我,渐渐舍弃了「业力」这样的名词,转而用其他的形容来替代。也让我渐渐淡用「轮回」这样的字眼,只担心被宗教带来的刻板印象给制约了。
但是,翻开书稿,一边看一边画着些让我深有同感的字句和观点时,我发现自己画出的重点愈来愈多,读的愈来愈投入,最后,几乎每一篇、每一段落,都有那种深得我心、击掌叹息的地方。
这样的发现让我惊讶且不解。
谁可以把「业力」,形容成它是基于「爱」的一种设计?只因为它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人。「业力始终是设计来帮助你茁壮」,这是一句多么有力又明亮的形容!没有自责,没有暗喻你要用自我惩罚来了结前世的负债,只有明亮的、有力的、充满希望而理直气壮的「帮助你茁壮」这样的角度。我爱这样的形容,既贴切又充满力量!
至于「轮回」,自从两千多年来,宗教带给我们因果轮回的观念之后,这两个字就充满了神祕的色彩,似乎代表了希望与补偿、恐惧与受苦的一种生命型态──这辈子你犯了错,下辈子就会受苦;这辈子你为善了,下辈子就会富足。尽管在道德观点上,这虽然是极有效率的教育着自我约束之方式,但无形中也给人们带来了戒慎恐惧、步步为营的紧绷,给人们带来如累积红利点数般行善可以积德的期待。
但是,书里是这么形容轮回的:「倘若上帝给了我们如此珍贵的礼物,却给我们少得可怜的时间去运用它,那么就毫无意义了。轮回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这样的形容,让我们从容了。没有急迫,没有戒慎恐惧,没有有目的性的释出善意只为了累积来世福德,而只有从容与享用。彷彿,有一个慈爱的声音在提醒着我们:「不要急,不要怕,这不是竞赛,也没有输赢谴责,只有学习与体验,你永远有时间可以完成你未完成的……」唿,让人松了好大的一口气啊。
全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前世今生以及业力轮回的运作模式。鲜明的场景描绘搭配着作者亲身经历的娓娓道来,整个阅读充满着美好与温暖,清晰与了然。
除了自己的生命经验之外,关系的课题也是许多人们倍感困扰的一环。针对这部分,作者也做了极详细的分类说明,不仅从个人灵性成长扩展到关系处理,进而延伸到前世肉体的细胞记忆以及大自然的往来与互动,甚至扩大到国家以及全球。
人生,是一段美妙的旅程,充满了许多我们无法预期的惊险,同时也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美好。透过这本书,我相信会让你对整个绵长的生命经验有着更清晰的观点,让你的灵性成长学习历程更丰盈。祝福各位朋友们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之流中,活得更开心、更丰盛。
张淑瑶
心语身心灵推广中心主持人
引言 身为灵性导师,我自然熟谙于业力与轮回的法则,在指引学生们走上他们的灵性旅程时,这些法则是必要的协助工具。每个来到尘世的灵魂,都受到业力法则的约束,因此,清楚地理解轮回和业力如何运作,是让你的灵性显现及发展的重要关键。
坊间有许多关于轮回与业力的书籍,但教授这些主题多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这些至关紧要主题的了解,仍存在着相当的落差和误解,同时,对于重点的强调并不足够。我的目的,是清楚地告诉你轮回与业力的详细过程,以及它们在你的生命及灵性的发展中,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
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你做出与你的灵性目的一致的更好选择。我希望能帮助你更加了解,是什么原因会让你面对某些情况、试验及磨练;让你领悟自己是这不可思议神圣计画中的一部分;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之中,以及面对和解决业力的重要性为何。
在专业上,我主要是因为对于气场的研究而为人所知。从三岁起我就能看见能量场,从此,我毕生都在研究并教授这个令人着迷的主题。气场扮演着消除业力的重要角色,因为业力能量会非常清楚地呈现在气场上。
身为一个成熟的灵视者,除了看见气场之外,我也乐于接受其他的经验。为了解轮回与业力的内部运作,我得召唤其他的灵性天赋,其中之一,就是与另一边的神圣灵体沟通的能力。
我们接下来会陆续探讨,轮回的过程与业力的法则并非自行运作,而是在上帝的指示下,由神圣灵体组成的一个极为完善的网络,小心地管理着。倘无这些神圣灵体的联系与合作,就不会有对于轮回与业力真正深奥的、完整的理解。在本书中所分享的许多知识,都是来自这些发光的灵体直接给我的内在训练。我提到他们的时候会用各种不同的名称,像是神圣者、神圣灵体、至高无上者、灵性导师,然而这些用语虽有不同,他们都是上帝神圣计画的管理者。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察觉到这些奇妙的存在体,他们会在我面前展现,所以我对他们愈来愈熟悉。我对他们的经验与日俱增的同时,也认识到神圣灵体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各自有着独特的天赋与才能。
早期与神圣灵体接触的经验之一,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我家住在俄亥俄州的马丁斯‧费里,当时我正参加学校举办的百年纪念庆祝活动,打扮成一位荷兰小女孩去参加一场游行。我的家人无法一起参加,因为我父亲刚好得参加隔壁斯维尔镇的一场宗教活动;我的活动预计会在他们返家前结束,因此他们在前门的门垫下留了一把钥匙,让我可以自己先进门。因为游行的地点离我家很近,而且学校老师也跟我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安全。
游行结束后,到我换回便服、走回家时,天色已经变黑了;当我走到前门,查看门垫下头,却没有钥匙!门是锁着的,我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进得了门,只好坐在前门门廊,等待家人回来。
夜色逐渐逼近,我也愈来愈担心。在转角处,我听到有个喝醉的人在大街上唱着歌,朝我这边走过来,我吓坏了,跑到隔壁的教堂,躲进灌木丛中。我看着他走过去,突然想到厨房的窗户可能是开着的,我可以从那里进到屋内。我走到屋后,果然看到窗子是开的,于是我迅速攀上窗前那一堵墙,爬进了屋内。
我一爬进屋内,就在厨房桌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害怕得直发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害怕,事实上,那个男人并不危险,他甚至没看到我;我把他想像得过度夸张地可怕了。
当我坐在那儿试着平静下来时,突然看见厨房里充满了白色的光芒,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在房间的正中央、就在我身旁,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天使般形体,我可以看得出它的外形,但很难分辨出样貌,因为它散发出来的光芒太过耀眼。它并没有任何翅膀或像是翅膀的东西,但它的出现让我激动不已,虽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想当然耳,它一定是个天使。之后我才知道,它就是我的守护天使。
这个美丽的形体以光为我祝福,我很快地平静了下来。它透过心灵传送讯息给我:「别怕,你安全了。」我雀跃不已,竟然有天使来帮忙!这让我领悟,我必须相信上帝而无须惧怕。
当我年纪再大一些,这些奇妙的灵体开始训练我,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天赋;而灵性训练的一部分,就是按部就班地学习轮回与业力的法则。这项训练在我十五岁之后开始,而在我二十岁之前,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
他们让我看前世的若干景象,我看到自己曾经是英国的孤儿、中国的士兵、古希腊神祕仪式的新加入者。这是个惊人的经验。他们也让我看到我和家人的业力关系:我在前世是如何认识我的父亲、母亲及兄弟姐妹。他们帮助我釐清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我被带往另一边的若干壮丽宏伟之处,亲眼目睹不可思议的轮回过程是如何运作的。这项训练持续了数年之久。
这些经验甚至延续进入我每天的生活。有次,我在洛杉矶地区参加一个爱德加‧凯西(Edgar Cayce)的週末研讨会,由他的儿子休林‧凯西(Hugh Lynn Cayce)所教授。在某次的中场休息时间,我返回房间去小憩,没由来的感觉异常困倦,于是躺了下来。就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看到一幅美妙的景象:我看到自己身处王权时代的法国宫廷,在一个充满假发与华丽礼服的宴会厅,一座美丽的宫殿,耳边可以听到正在演奏的乐音。那是一场非常欢乐的活动,我玩得很开心;大厅挤满了人,我很自在地周旋谈笑于人群之中。几分钟后,幻象逐渐消失了,我发现自己在洛杉矶西尔马的房间里。
这项教育训练的第二个阶段,在我二十五岁之后开始。至高无上者特别训练我对于轮回与业力的理解,为我即将成为一名导师做好准备。身为灵性导师需背负相当大的责任,不能误导任何学生;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误导,都负有业力上的责任。我极为认真地看待这项责任,因此我一开始并不确定自己想当一位灵性导师。然而,至高无上者指引我一步步地往这条路走。当我决定收某个学生时,至高无上者会让我看到他们的业力表中,我所需要知道的必要事项,让我更加了解他们的课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我个人不涉入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消除自己的业力。
当我在撰写这本书时,深受好友及灵性导师伊内兹‧赫德(Inez Hurd)的启发,书中亦包含了许多她的故事。伊内兹总是鼓励我将她的所知与他人分享。就是伊内兹告诉我,有一天我会教授气场;但是这在当时看来,像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无论是对我自己的能力,或是对他人展现我的才能,她都灌输给我相当的信心。毫无疑问,没有她的指引,今日的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位导师。
能成为一位宇宙哲学的导师,是恩典也是殊荣。这是一个惊人的过程,我也还在学习中。教授课程多年以来,我仍然不断地为伴随而来的新启发及新知识感到惊异和欣喜。
我所有教学中所分享的教材,都是基于直接亲眼所见的洞悉、观察和经验。诚然,这些教导和经验是经由我个人意识的筛选过泸,因此不可避免会有诠释的成份存在;然而,没有两个人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一个共同分享的经验,因此,我极为鼓励你将书中所呈现的资讯,带入你自己的检测以及正确和真实的最高标准之中,加以验证。业力的法则错综复杂又精巧无比,没有一本书能够涵盖其全貌;然而,这是未来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的起点。
在此,我想对共同执笔者狄米崔‧莫瑞提斯的绝佳配合,表达最深沉的感谢之意。这是一本特别需要加以仔细整理的复杂书籍,狄米崔又一次地完成了杰出的工作,条理分明地吸收、组织并结合这些材料,不但贡献良多,更提出许多建议,为这项工作增添了极高的价值。这本书不但是我的书,也是他的书。
在个人的生活中,我尽力与业力及轮回法则和平共处。这并不总是一个简单的选择,然而它的回报之丰厚,却是无法计量的。
在神圣的爱及光中
芭芭拉‧马丁(BARBARA Y.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