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真言

修道真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创始人王喆,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陕西咸阳人。据说,因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

  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期的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王重阳的抱负没能施展,后辞职还家。

  正隆四年(一一五九),自称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真诀,自此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掘一地穴,称之为「活死人墓」,并在一方牌上写上「王害疯」(自称疯子),挂在穴上,然后躲在穴中隐居修炼,称此穴为「活死人墓」。大定七年(一一六七),放火烧掉所住的茅庵,云游至山东半岛,正式亮出全真旗号,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位为嫡传弟子。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号称「全真七子」,并得到元世祖的诏封。七位弟子大多出身世家大族,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

  大定九年(一一六九)秋,王重阳留王处一、郝大通在昆嵛山修炼,自己携邱、刘、谭、马四大弟子返关中,抵开封而逝。继王重阳之后,大弟子马钰继任掌教,其余六真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地传教,在民间逐渐扩大了影响。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併,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併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

  本书虽以后东方第七代祖师白玉蟾的《修道真言》为书名,实则另收纳了《历代修真语录》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等真人的修行语录。摘录其中精华修行语句,对现今忙于外功、承担道务的我们,有弥足观照、提昇的作用。亦唯有修不离办、办不离修,不断参照历代祖师、师尊师母、前人辈的修办行谊,方能于修办中回归自性本源,不离修办宗旨,照见自家老,更不枉修办一生。是为出版本书之盼。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师语录∕15

历代修真语录
马丹阳真人语录∕40
谭长真祖师语录∕51
刘长生真人语录∕59
郝太古真人语录∕68
邱长春真人语录∕77
王栖云真人语录∕88
尹清和真人语录∕123

图书序言

白玉蟾祖师语录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存焉。天不言而四时行,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不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需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邪说乱道久矣!採战、烧汞、搬运�,皆邪道也。年少者、不笃信者、遑遑趋利者,皆未易言此道。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关,全在用功夫。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则兔纵,稍紧则兔死;须于空虚中觅之,否则,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静时炼气,动时炼心,下学之功毕矣。

须节慾,先天必须后天足。动时茫茫,不知此心久不在「腔子」里!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静功。欲学玄功,须先时时「瞑目」。一日间静坐几刻,再来问道。

聪明智慧不如愚,学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见,做出许多坏事。今欲收拾身心,先从一个「愚」字起。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于穆不已�也。人若无此「不已」,则气绝矣!故天地以气机存,人亦以气机生;能炼住气机,便与天地同寿,便不息了。不息则久,中庸言之矣。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中能静,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神定,内一着也;事来心应,事去心止。气定,外一着也;语谨形正,语端气峻。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且更须忙里偷闲,故人能偷闲便有闲,不然,则终身无宁晷�矣!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时时在家;一时不在,则百骸乱矣!所以学道贵恆!始勤终怠,或作或辍,则自废也。

四大威仪皆是假,一点灵光才是真;晦藏灵明无多照,方现真如不二身。则此一点,如剑上锋,如石中火,一现即去。故修养家要养圣胎、孕婴儿者,此也。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干血枯,屈曲蒲团,有何益哉!

今人慕道者,多矣!俗网牵人,是以道心不进!至人非不悯世,奈世人自轇轕�何?今为学子脱此苦恼,略敷数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