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真言

修道真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道教教派始創於中國金代初年,創始人王喆,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陝西鹹陽人。據說,因他喜歡陶淵明,便改名「知明」,又因與陶淵明一樣喜愛菊花,而菊花在重陽節開放,便給自己起瞭個號叫「重陽子」。

  王重陽齣身於一個「傢業豐厚」的富裕傢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青年時期的他,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曾於天春年間應過文、武試,得中文、武雙舉人,有誌於拯救民族危難。但由於南宋政權孱弱,捨棄廣大北方人民不顧,王重陽的抱負沒能施展,後辭職還傢。

  正隆四年(一一五九),自稱在甘河鎮遇異人授以真訣,自此棄傢入終南山南時村,掘一地穴,稱之為「活死人墓」,並在一方牌上寫上「王害瘋」(自稱瘋子),掛在穴上,然後躲在穴中隱居修煉,稱此穴為「活死人墓」。大定七年(一一六七),放火燒掉所住的茅庵,雲遊至山東半島,正式亮齣全真旗號,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位為嫡傳弟子。因其對全真道的傳播和發展作過貢獻,被尊為「北宋真人」,號稱「全真七子」,並得到元世祖的詔封。七位弟子大多齣身世傢大族,師承王重陽「三教閤一」思想。

  大定九年(一一六九)鞦,王重陽留王處一、郝大通在昆崳山修煉,自己攜邱、劉、譚、馬四大弟子返關中,抵開封而逝。繼王重陽之後,大弟子馬鈺繼任掌教,其餘六真在山東、河北、陝西、河南等地傳教,在民間逐漸擴大瞭影響。

  當金元時期全真道在北方發展時,南宋地區亦有專主內丹修煉的道派,稱作金丹派南宗。該派以張伯端為創始人,其特點是修煉時主張先修命後修性。元朝統一江南後,南宗與全真道(北宗)閤併,共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五祖,下設北七真(全真七子)、南七真(張伯端、劉永年、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閤併後,仍稱全真道,為封建社會後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

  本書雖以後東方第七代祖師白玉蟾的《修道真言》為書名,實則另收納瞭《曆代修真語錄》馬丹陽、譚長真、劉長生等真人的修行語錄。摘錄其中精華修行語句,對現今忙於外功、承擔道務的我們,有彌足觀照、提昇的作用。亦唯有修不離辦、辦不離修,不斷參照曆代祖師、師尊師母、前人輩的修辦行誼,方能於修辦中迴歸自性本源,不離修辦宗旨,照見自傢老,更不枉修辦一生。是為齣版本書之盼。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師語錄∕15

曆代修真語錄
馬丹陽真人語錄∕40
譚長真祖師語錄∕51
劉長生真人語錄∕59
郝太古真人語錄∕68
邱長春真人語錄∕77
王棲雲真人語錄∕88
尹清和真人語錄∕123

圖書序言

白玉蟾祖師語錄

凡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錯行路徑,如書空尋跡,披水覓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古人章句之中,隱隱存焉。天不言而四時行,人身陰陽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處。凡聞道者,宜領此意求之。凝神得竅,則勢如破竹,節節應手。不則,麵牆而立,一步不能進。

學道之人,需要海闊天空,方可進德。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

學道之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邪說亂道久矣!採戰、燒汞、搬運�,皆邪道也。年少者、不篤信者、遑遑趨利者,皆未易言此道。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關,全在用功夫。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則兔縱,稍緊則兔死;須於空虛中覓之,否則,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內守,則氣自散;若能時時內觀,則氣自斂;調養髒腑,久之神氣充足。古雲:「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滿榖神存。」靜時煉氣,動時煉心,下學之功畢矣。

須節慾,先天必須後天足。動時茫茫,不知此心久不在「腔子」裏!學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靜功。欲學玄功,須先時時「瞑目」。一日間靜坐幾刻,再來問道。

聰明智慧不如愚,學人隻因「伶俐」二字,生齣意見,做齣許多壞事。今欲收拾身心,先從一個「愚」字起。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於穆不已�也。人若無此「不已」,則氣絕矣!故天地以氣機存,人亦以氣機生;能煉住氣機,便與天地同壽,便不息瞭。不息則久,中庸言之矣。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關,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不但靜中能靜,必須動中能靜,方見功夫之力。神定,內一著也;事來心應,事去心止。氣定,外一著也;語謹形正,語端氣峻。下學要緊處,全在「正氣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修道原從苦中來,但得清閑處便清閑,此即是道。且更須忙裏偷閑,故人能偷閑便有閑,不然,則終身無寜晷�矣!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時時在傢;一時不在,則百骸亂矣!所以學道貴恆!始勤終怠,或作或輟,則自廢也。

四大威儀皆是假,一點靈光纔是真;晦藏靈明無多照,方現真如不二身。則此一點,如劍上鋒,如石中火,一現即去。故修養傢要養聖胎、孕嬰兒者,此也。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乾血枯,屈麯蒲團,有何益哉!

今人慕道者,多矣!俗網牽人,是以道心不進!至人非不憫世,奈世人自轇轕�何?今為學子脫此苦惱,略敷數言。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