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二字,在《六祖壇經》裏說得很明白:「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瞭成佛。」本來就清靜的心,不須透過學習、思考就已存在,隻要你相信它!放空它!用它!這個本能便會帶你發現生命的喜悅,指引你走上一條簡單的清靜之路。
王重陽說:「心為一身之主」。活佛恩師雲:「收得住心便可慎獨,放得下心便可做人。」又雲:「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心欲靜,首當迴心,迴心則主人當傢,不為外物所役。《清靜經》乃指引吾人迴心之道,全文近四百字,院長大人將之分成十五章,指明人人本有的清明本性,直剖迴歸清靜的妙竅。
首章開宗明義,道齣宇宙的實相及功用。第二、三章,論現象界的本末與相對性。第四章,說明清靜自性迷失的原因。第五、六章,講澄心遣慾的方法。第七、八章,講空無寂靜的真靜狀態。第九、十章,講常應常靜之道。第十一章,說明上中下三種人的差彆。第十二、十三、十四章,開示煩惱的根源。第十五章,總結不生不死的根本,在於得悟真常之道。
本書乃院長大人的演說,本社除瞭保留此書的原文外,另加「經名」的由來,及介紹「太上老君」,再加註本文中的「字解」,最後附加讀後的「省思」及仙佛慈語的「棒喝」,以幫助讀者體會院長大人演說此經的慈意。
末後修辦之路,亂象叢生,一不留神,放失本心,就掉入顛倒夢想的生死流中,永失真道。如何在渡人、操辦道務中常住清靜本心?如何於觀念不一、習性不同的人事中善守初衷?又如何於瞭願中瞭心?置身於修辦因緣中的我們,應為自己為大眾負起「自覺覺他」的責任,也唯有「迴歸清靜」,纔能生發這樣的「覺性」,引領彼此走嚮成佛之路。這是齣版本書的用意。
序
活佛師尊序
世道衰危,天下溺矣!日月來往,添有無窮之變幻;運數轉移,實現堪憐之景象。嘆哉!紅塵釀成處處之劫煞,眾生遭受種種之塗炭,斯是天為之歟?抑人為之歟?悲乎!潮流趨來,人人競尚維新,倫常拋棄,個個不知守禮。援救天下之至道,鮮有人行之矣!雖有三教遺人,多為形色所囿,矧是 天命鏇歸,真道捲隱,修持者僅得其皮毛而已。
屆此天開文運之際,道劫並倡,以劫收殺惡徒孽子,以道挽救善男信女;誠是玉石分班之期,激濁揚清之時。幸爾緣深,得與為師聚首,同助道盤,以期將來完成正果,立萬世不朽之基,成韆古不□之業。
爾諸弟子每嘆性道之不易參悟,經典之不易研究,常引為憾事。惟此次講論《清靜經》,猶難瞭解,深感 上帝慈憫,特遣茂田為契釋義然;亦係爾等誠心格之者也。得此非常之機緣,休自輕棄!能自永持,是師之厚望焉。
院長大人序
嘆蕓蕓眾生,終日沉醉於孽海,渡著無情的歲月;末劫收束的時候,遭受種種劫煞,真是悲痛萬分,慘不忍睹呢!推其原因,這都是因為人心不古,□滅天良所緻。孟子說:「天下溺,援之以道。」道為萬類生活的要素,《中庸》有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正是證明大道的尊貴。老子為道教之始祖,曆代以來救世的苦衷,非是筆下可以敘盡的。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聖母玄妙玉女於殷王陽申庚申歲,夢五色霞光擁太上老君,降至空隙,倏變為五色流珠,入口吞食之,遂凝聖胎。孕八十一年,至殷王武丁庚辰歲,三月十五日(即夏曆二月十五日)誕於楚、苦縣、賴鄉、麯仁裏。聖母見天開數丈,眾真捧日而齣,因手攀李樹,從左腋而生。生時,白首頂有光,生而能言動,周行九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即指李樹以為姓氏,事實已詳載於《道藏經》。周時稱為古隱君子,孔子又有猶龍之嘆。神道變化,實在不能測透!
老子遺留的經捲很多,《清靜經》也是其中的一部。全書宗旨,是讓人皈依清靜的意思;但是舊本的註解偏重於後天功夫,依著修持欲想道成天上是難的一件事。今時特奉命闡釋真意,註為白話解說,以便容易研究,然而研究之後應當如何?俗雲:「唸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依經行。」善男信女果能體意實踐,纔閤俺 呆叟的希望呢!
作為一名在學術界摸爬滾打多年的研究者,我對經典的註解有著極高的要求。我一直認為,優秀的註解不僅要忠於原文,更要能夠發前人所未發,提齣獨到的見解。《清靜經:院長大人註解》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院長大人在註解中,展現瞭他對道傢經典深刻的理解,以及對不同學派思想的融會貫通。他不僅引用瞭曆代重要的註解,更在此基礎上,提齣瞭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他對於《清靜經》中一些模糊不清、容易引起歧義的地方,進行瞭深入的辨析,並給齣瞭自己嚴謹的論證。這種學術上的嚴謹態度,讓我對這本書的信任度倍增。而且,他的註解並非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能夠將深奧的哲學道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既有學術價值,又有實踐意義。我將會把這本書作為我研究道傢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
评分這本書的受眾群體非常廣泛,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生命意義、內心平靜有追求的人。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佛道基礎的人,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院長大人在註解時,充分考慮到瞭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對於初學者,他提供瞭清晰易懂的入門指引;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他則深入挖掘瞭經文的深層含義,並提齣瞭獨特的見解。我特彆喜歡他在處理一些易引起爭議的觀點時所錶現齣的包容和開放的態度,他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而不是盲從。這種開放式的註解方式,為讀者留下瞭廣闊的思考空間。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清靜經》,更是關於如何活齣生命的真諦,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它是一本能夠陪伴你一生,並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給你帶來啓迪的寶藏。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靜”有著特彆的嚮往。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焦慮和不安,渴望能夠找到一處內心的棲息地。《清靜經》恰恰提供瞭一種迴歸內心的途徑,而院長大人的註解,則為我們鋪就瞭一條通往這片寜靜之地的康莊大道。書中的註解,不僅僅是文字的解讀,更是一種心靈的引導。院長大人通過對經文的深刻闡釋,引導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寜靜並非源於外界的安逸,而是源於內心的平和與清明。他教導我們如何放下執念,如何減少欲望,如何在嘈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我發現,當我按照書中的指引去實踐時,內心的煩躁感確實減輕瞭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淡的喜悅和滿足。這本書,就像一位心靈的導師,在我迷失方嚮時,為我指點迷津,讓我重新找迴內心的方嚮。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令人稱道,字體大小適中,紙張質感良好,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産生視覺疲勞。在註解的結構上,院長大人采用瞭層層遞進的方式,先是整體的概括,然後是分段的詳細解讀,再到具體的詞句分析,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即使是對《清靜經》一無所知的人,也能循著他的思路,逐步理解經文的精髓。我特彆欣賞他之處,在於他對《清靜經》的原文進行瞭高度的概括和提煉,並用現代人的語言進行瞭流暢的轉述,使得原有的古樸典雅的意境得到瞭很好的保留,同時又充滿瞭時代感。這種處理方式,既尊重瞭經典,又適應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可謂是匠心獨運。每讀完一段註解,我都忍不住停下來思考,將書中的道理與自己的生活經曆對照,常常會發現新的感悟。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升華。
评分終於拿到這本《清靜經:院長大人註解》瞭,激動的心情難以言錶。一直以來,我對道傢思想,尤其是《清靜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原著意境高遠,晦澀難懂,需要有明師指引纔能窺其堂奧。這次有幸得見院長大人的註解,簡直是如獲至寶。書的裝幀就透露齣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翻開扉頁,娟秀的字體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流淌著智慧的光芒。我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盡管還未深入,但從開篇的序言和導讀部分,就能感受到院長大人深厚的學養和慈悲的胸懷。他並非僅僅是對經文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而是將《清靜經》置於更廣闊的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結閤曆史、哲學、甚至心理學等多個角度進行闡釋,力求讓讀者在理解經文本身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其背後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註解方式,無疑為初學者掃清瞭不少障礙,也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有瞭新的啓發。我尤其期待院長大人如何解讀“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這幾句經文,相信定有令人醍醐灌頂之處。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個長期在塵世中奔波,內心時常被瑣事紛擾的凡夫俗子來說,無疑是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院長大人在註解中,並沒有刻意迴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反而巧妙地將《清靜經》的教誨融入其中,指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清明。他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例子和貼心的勸慰。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的迷茫和睏惑,也看到瞭通往解脫的道路。書中的一些註解,比如關於如何看待名利、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平和心態的論述,都深深地觸動瞭我。院長大人用他豐富的閱世經驗和深邃的智慧,為我們一一剖析瞭那些睏擾我們的心結,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化解之道。我發現,原來《清靜經》並非遙不可及的玄學,而是可以切實指導我們如何活得更舒心、更自在的智慧之學。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註解,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與我對話,耐心解答我內心深處的疑問。
评分我最近在學習《清靜經》,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偶然看到瞭這本書的推薦。我買來後,發現它果然名不虛傳。院長大人在註解《清靜經》時,非常注重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緊密結閤。他並沒有將《清靜經》僅僅看作是一部古籍,而是將其視為指導我們如何應對現代社會生活挑戰的寶典。例如,在解釋“不思善,不思惡”時,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一種麻木不仁,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信息爆炸、情緒泛濫的現代社會,如何做到不被外界的善惡觀念所裹挾,保持內心的獨立判斷。他提齣的“超然於善惡之上,迴歸本真”的觀點,對我觸動很大。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清靜經》的註解,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超然。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於如何運用古老的教誨,去解決當下的問題,去活齣更有意義的人生。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隻能用“如沐春風”來形容。院長大人在註解《清靜經》時,並沒有使用那些佶屈聱牙的文言文,而是以一種非常親切、平和的語氣,娓娓道來。他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耐心地引導著讀者去體悟經文的意境。他的文字中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卻又不失溫情。在解讀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時,他會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讓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例如,他將“無為”解釋為順應自然,如同水流一樣,不爭不搶,卻能滋養萬物。這種貼切的比喻,讓我對“無為”有瞭全新的認識。而且,他還會適時地插入一些自己的感悟和體會,使得註解更加鮮活,充滿瞭生命力。讀這本書,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覺迴甘。
评分從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到內容編排,都散發著一種精心打磨的痕跡。書的封麵采用瞭素雅的色彩,配以沉靜的字體,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其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書中的插圖雖然不多,但都恰到好處,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進一步烘托瞭經文的意境。在註解的篇幅上,院長大人把握得十分得當,既不會過於冗長,又能夠將要點闡釋清楚。他善於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得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解釋“道”的時候,用瞭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將“道”比作空氣,無形無相,卻又無處不在,支撐著萬物的生命。這種註解方式,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充滿瞭藝術的美感。這本書,讓我對《清靜經》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麵意思,而是能夠深入到其背後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智慧。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通過一位老朋友的推薦,纔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處於人生的一個低榖期,對一切都感到迷茫和無力。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購入瞭這本《清靜經:院長大人註解》。說來也巧,書中的內容似乎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院長大人用充滿智慧和力量的語言,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平靜的窗戶。他講到,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往往是因為我們執著於外在的事物,而忽略瞭內心的力量。他教導我們,要學會放手,學會接納,學會與自己和解。讀著讀著,我感覺壓在心頭的大石漸漸卸下,內心湧起一股久違的寜靜與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授《清靜經》,更是在傳遞一種積極嚮上的人生態度,一種麵對睏難的勇氣和智慧。我現在每天都會抽齣時間來閱讀,並且嘗試將書中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我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