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
【史景迁作品‧十週年纪念版】
恪守史料,布局奇绝,叙事精妙,文笔流畅
史景迁独特历史书写风格滥觞之作
蒙太奇笔法大胆重建康熙内心世界 ◆ 「三藩之乱」的动盪如何对康熙的治理思想起到重大影响?
◆ 求知不辍的康熙如何适应汉人政治环境,并吸收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
◆ 康熙如何意识到肉体的孱弱,进而追求饮食、医学和追忆?
◆ 「九子夺嫡」的连番争斗如何让康熙晚年身心俱疲、深陷绝望?
◆ 康熙的「临终谕旨」如何体现出他的真挚情感和晚年速写?
《康熙》分别从六个不同的领域(游、治、思、寿、阿哥、谕),「戏仿」康熙的语气,揭露他的统治思维、用人原则,乃至于生活态度、嗜好、教养子女与养生之道。透过第一人称叙述,史料中的细节似乎活了起来:举凡他在面对死亡、立储引发的争斗时的执着与淡然,为政兼顾理、义、情,凡事亲力亲为、谨慎求实,展现决断力,又不时反躬自省。这些「原料」,经过史景迁的巧手重新剪裁、拼贴、缝制后,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人物像。开卷读来,彷彿亲眼观摩这幅画像的绘制过程,而这临场感正源自材料与技法的相辅相成,抛磨出一个事实与想像互不干扰的奇异氛围。
不同于历史小说所创造的场景,可就着历史的骨架空隙自由发挥,《康熙》处理的史料有凭有据,但处理的方式有别于一般学术着述:假康熙之手,一手揣着一只镜子,自我端详,一手拿着一枝看不见丝线所牵引的笔,自我描绘。这只镜子、这条丝线代表什么,牵涉到历史的追求,读者定各有体会。重要的是,康熙的语气与性情的再现,让这位古代君王走下龙椅,褪去厚重的历史感,呈现生活化与人性的一面。
史景迁,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闻名国际汉学界。他的学术成就无须赘言,他的着作以生花妙笔与独特的叙事手法,跨出学界。他写康熙,不採线性的论述规则,反而大胆重构了他的内心世界,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其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繁体中文版的最大特色,在于译者付出庞大心力,费心查索,一字一句皆细细推敲,还原成古雅精鍊的文体。这多添上的几笔,将史景迁白话英文所描绘的康熙轮廓,勾勒得更为清晰,让人彷彿穿越时空,踏入三百年前的紫禁城内,来到御书房这位仁厚的皇帝跟前,亲耳听他娓娓道出他生命中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