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

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書法
  • 蘭亭序
  • 柳公權
  • 楷書
  • 書法作品
  • 中國書法
  • 藝術
  • 文化
  • 字帖
  • 臨摹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世人不乏歌頌蘭亭序者,但蘭亭序有八個版本,俗稱「蘭亭八柱」,此書前言中多所講說其流變。史上有見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等名人摩刻蘭亭序者,唯柳公權摹蘭亭序為世所僅見,且聽藏傢細數緣由。

本書特色

  ★刻文精細,是明治七年官許摹刻本。
  ★柳公權書蘭亭序,此為首見之孤本!
  ★兩岸故宮博物院均未見收藏!
  ★柳公權以不摩、不仿態度書寫蘭亭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書者 柳公權


  柳公權是唐代書法大傢早被公認。他12歲就能辭賦,31歲(808年)登進士科,並首冠諸生。從此仕途大進,曾任翰林書詔學士,工部侍郎等要職。為官清正,敢於直言,在朝甚受皇室禮遇。他的書法,素為當代所尊,他的《玄秘塔碑》,久存於西安碑林,為人所敬仰,在書法界素有歐、柳、顔、趙四大傢之稱。

典藏者 齊濤

  1923年齣生,國立中山大學畢業。曾任高校教員,颱銀科長,日本「東京」雜誌編輯人,中央日報駐日特派員等職。

  曾獲中國文藝協會及亞洲作傢會議頒贈奬章奬牌。

  現任世界華文作傢協會日本分會長。

  著有:《今日東京散文集》、《日本深層》、《日本原形》、《美智子與雅子》等書,並有數百篇時論散見各大報刊雜誌。

圖書目錄

前言-─日刻《蘭亭序》的由來和流變
柳公權書

圖書序言

前言

─日刻《蘭亭序》的由來和流變

  
  世人不乏歌頌蘭亭序者,但蘭亭序有八個版本,俗稱「蘭亭八柱」。
  
  八柱第一是張金界奴本,他是張九思長子。父做過成宗時代的宰相(1294年),其子介奴也做過河南省右丞(1330年),所以在帖尾上有「臣張金界奴進上」之語。這是貢於元朝成宗皇帝者。董其昌說,此帖是虞世南臨本。實際是雙鈎填墨而成。而且諸研究傢認為它是湯普徹、馮承業等搨書人所製摩本傳下來的,大觀錄作者吳升即持此看法。
  
  第二是三希堂所藏第三冊,稱為蘭亭八柱第二。帖後有米芾所寫的「永和九年暮春雲雲」七言詩。又有十數跋文。《筆緣匯觀》作者安麓村說,跋文是後加的,但在前隔水題有「褚遂良摩王羲之蘭亭序」語。卻是字體沒有褚遂良風格。「俗說紛紛何有是」(米芾語),意思是說真僞不明。亂題和亂蓋圖章造成三希堂也有假貨──不但字體有瑕疵(字多賊毫)連間距也不對稱,讓人百思不解。問題發生在董其昌在題跋中說:「此本甚似虞世南所臨」;這就成為後來的金科玉律瞭。但是對此說批判者大有人在。(見《書道全集》第四捲),餘不多贅。
  
  蘭亭八柱第三,字甚浮俗,專傢說是第二等工匠翻製的。字劃尖鋒外露,文體沒有古意,可以說無一字筆力敦實,與右軍字相差太遠。但是上麵蓋有乾隆禦覽等七、八個名人的印章,所以,就印章論真僞是不可靠的──翁方綱說,諸印都是後人所加。
  
  王羲之書法在當時即受贊賞,不過在南朝時代仍有爭議,一般認為要到唐太宗(568-649)的極力推重,始定為書聖地位,並影響一兩韆年的中國書法流變。另方麵,在貞觀年間,唐太宗的搜羅民間所藏,並命魏徵(586-643)、虞世南(558-634)、褚遂良(596~658)等鑑定王書,可見那時就有魚目混珠,真僞難辨的事。
  
  第四該說「定武蘭亭序」,由於刻石在定武發現(今河北真定縣),因此以定武為名。鑑賞傢從筆法風格推測,可能是根據歐陽詢的臨摩上石的,故宮方麵說它是蘭亭序傳下來最好的本子。意外的是還有更好的一本在國外。
  
  一般而言,從石碑上墨拓下來的,字跡最差。因為年久石殘,石麵不平,刻字漫渙不清。但是在其他本子已經失去由母體做靠山情形下,石拓本還有原來的框架和真實老成的精神,雖然不無殘角殘筆之憾,它還是有些真傳意味─由唐太宗敕命歐陽詢榻後上石,奉獻於宮中。此後因改朝換代,在鹹寜年間,移至定武太守薛珦處。從此纔有墨拓未損本,以及多種亂拓派生本齣現。其中有一件,由明末唐荊川緻贈給日本已故元老政治傢曾任首相的犬養毅瞭(號稱木堂先生)。從各種角度來看,定武本較前述各版本為佳,頗有古人筆意。
  
  至於八柱中的其他,在故宮的特展中也未齣現,例如陸東之的《五言蘭亭詩》,鬱岡齋《墨抄帖》等或因沒有看頭,或因勉強湊數,未被重視,這裏從略。
  
  第五,此外要特彆介紹世間殊少見到的褚遂良臨摩的《蘭亭序》(用黃絹所寫)。帖有米芾的跋,因為在北宋時期他從丞相王隨的孫子王瓛手裏購得,時在1101年。這在米芾著書史中記載很清楚。又米芾在跋文中說:他臨王書,全是用的自己筆法。這點可佩。故帖中錶現瞭王書的雅韻、真髓、楷則。這本《蘭亭序》在米芾以後的明代,一度去嚮不明,後來知道由黃熊之手轉到王世貞的名下瞭。並有名人之跋可證。到瞭清代,有王鴻緒收藏記錄,後歸梁章钜,有翁方綱等跋文記其事。遺憾的是,最後由梁章钜賣給日本齋藤堇盦氏瞭。在博文堂影印時增有內藤湖南(已故京大教授、漢學泰鬥)的題跋,他說有力而縴細的筆法,有初唐書法傢筆意,足證其為真。由此可知《蘭亭序》,世有唯一唐代臨本尚在人間。
  
  最後說這本柳公權書蘭亭序。
  
  柳書蘭亭序,購得於日本古書店,從木闆封麵上看,有某博物館編號,這證明是在戰亂的非常時期流齣的。其次在封底上標明是明治七年官許摹刻。刻文精細,與原本無差。日本在明治初期還沿襲著江戶時代遺風,注重漢學,特彆是高級官吏莫不如此。所以,搜集中國古書古帖,不遺餘力。
  
  世有柳公權的蘭亭序,我是從這個本子齣現得知的,因颱北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未見藏此物,所以說它是孤本也不為過。
  
  柳公權是唐代書法大傢早被公認。他12歲就能辭賦,31歲(808年)登進士科,並首冠諸生。從此仕途大進,曾任翰林書詔學士,工部侍郎等要職。為官清正,敢於直言,在朝甚受皇室禮遇。他的書法,素為當代所尊,他的玄秘塔碑,久存於西安碑林,為人所仰。在書法界素有歐、柳、顔、趙四大傢之說,因他的字,風格獨竪,極其規整有力,入門者多以柳書為範本,因書法的正宗化,實由此起。
  
  在唐代他寫蘭亭序,一改其他書傢作風,完全以自己麵貌齣現,不摩、不仿,以真實的柳書來錶達王羲之蘭亭雅聚的風情和精神。我認為這是很偉大的。這次承颱灣商務印書館的厚意付梓發行,感謝之餘,尚請諸賢珍視,以補書法界之遺,尤為感幸。謹序。
  
  典藏者齊濤敬書二○一三年六月吉日二○一三年六月吉日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書法一直抱著一種“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態度,總覺得那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與我的生活似乎有些距離。但最近,我開始嘗試著去瞭解一些經典的書法作品,希望能從中汲取一些美學養分,陶冶情操。《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願望。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柳公權的書法,在我看來,有一種獨特的剛毅之美,而《蘭亭序》又是韆古傳頌的佳作。想象一下,將這兩種極緻的藝術融為一體,會是怎樣的一種視覺盛宴?翻閱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衝擊。柳公權的處理,既保留瞭《蘭亭序》原有的飄逸灑脫,又注入瞭自己獨有的瘦勁骨骼,使得整幅作品既有行雲流水般的舒展,又不失遒勁有力的高古之韻。

评分

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普通讀者,我購買《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的初衷,更多的是想通過這種具象化的方式,去走近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與審美。王羲之的《蘭亭序》早已是傢喻戶曉的文化符號,而柳公權的演繹,則為我們打開瞭另一扇窗。 初翻此書,就被其撲麵而來的文化氣息所震撼。雖然我無法像專業人士那樣去評判其技法的精妙,但從視覺上,我便能感受到一種渾然天成、大氣磅礴的力量。柳體字的嚴謹瘦勁,與《蘭亭序》的意境,在某種程度上形成瞭奇妙的互補,使得整篇作品在灑脫中又不失端莊,在靈動中又顯齣力量。

评分

這次入手《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主要還是齣於對王羲之《蘭亭序》的著迷。年少時,從模糊的字帖碎片中窺見的“天下第一行書”,總在腦海裏縈繞,留下無數想象。後來看瞭許多關於《蘭亭序》的版本介紹,纔瞭解到,除瞭真跡(雖已佚失)之外,曆代摹本、刻本都各有韆鞦,而柳公權的書法,以其獨特的“柳體”風格,為《蘭亭序》賦予瞭彆樣的風韻。 說實話,雖然市麵上關於《蘭亭序》的字帖不少,但真正能打動我的,卻不多。《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不一樣的《蘭亭序》。柳公權的筆法,在《蘭亭序》的溫潤流暢中,融入瞭他特有的挺拔與力度,仿佛在清泉流淌間,又點綴瞭幾分挺拔的竹節,顯得既有靈動之氣,又不失骨力,有一種彆樣的美感。

评分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越來越渴望尋找到一種能讓內心沉靜下來的方式。書法,作為一個古老而迷人的藝術形式,便逐漸走進瞭我的視野。《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這本書,正是我在探索書法世界時,被其深厚底蘊所吸引而選擇的。 打開書的那一刻,我便被其精緻的排版和清晰的墨跡所打動。雖然我並非書法傢,對筆法、結構等專業術語並不十分精通,但通過仔細的觀察,我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強大生命力。柳公權的“瘦勁”之美,在《蘭亭序》的溫文爾雅中,仿佛注入瞭一股清流,使得整體風格既有王羲之的文人氣質,又多瞭幾分剛健挺拔的筋骨。這種獨特的融閤,讓整幅作品在保持原有的流暢灑脫之餘,更顯齣一種不屈的意誌和深邃的內涵。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書法藝術懷揣著一份敬畏與好奇。小時候,父母總是在春節前寫春聯,那遒勁有力的筆畫,仿佛自帶生命力,在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瞭藝術的種子。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書籍也越來越多,纔漸漸明白,書法並非僅僅是簡單的筆墨揮灑,它承載著曆史的沉澱、文化的精髓,更是個人性情與學養的獨特體現。 翻開《柳公權書蘭亭序(二版)》,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精美的裝幀設計。紙張的質感溫潤而厚重,墨色的層次感在復印件上依舊清晰可見,讓人仿佛能感受到原件的古樸典雅。雖說我並非書法大傢,但作為一個愛好者,對於名傢名帖總是充滿瞭探求的欲望。柳公權的書法,以其瘦勁、險峻、骨力洞達著稱,而《蘭亭序》又是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將這兩者結閤,本身就充滿瞭藝術上的碰撞與張力,令人遐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