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游艺

台北游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水城台北》的姐妹篇,
七十年代台北文青的深刻写照。

  七十年代是何样的年代?七十年代的文艺人都在做些什么?
  武侠小说和台湾年轻人的成长究竟有何深沉的关系,
  而台北的诸般美学又有多少是肇始于六、七十年代?
  舒国治是怎么写作的?
  还有,台北的好,究竟好在哪里?答案全在这本书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舒国治


  散文家。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先习电影,后心思移注文学。七十年代末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获时报文学奖而深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二年写完《读金庸偶得》,有颇长时日搁笔。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迹美国。返台后所写,多及旅行,所写之一九九七第一届华航旅行文学奖首奖作品〈香港独游〉与一九九八第一届长荣旅行文学奖首奖作品〈遥远的公路〉,可见一斑。被誉为台湾旅行写作的重要奠基者。其所着《水城台北》又被誉为写「台北旧昔」最出色者。着有《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理想的下午》、《台北小吃札记》、《宜兰一瞥》等书。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七十年代台湾的文艺境氛     
 
七十年代,已过去三十多、四十年。我的二十啷当岁月,正值那时,不妨拉杂回忆一下当时文艺景况。
 
先 说京剧。七十年代看戏最是过瘾,乃那时已近京剧在台的黄金时代之尾声。像孙元彬犹能演《钟馗嫁妹》,不多几年之后,便要成绝响。而周正荣亦到了他艺术最富 意境之时,《打棍出箱》「我本是一穷儒太烈性……」的那个腐儒也非他诠释不可。另有一人,田士林,原是票友,竟然也很难得的登上舞台唱那一出少有人唱的 《和尚下山》。
 
中华日报出版了一本很绝的小书,叫《国剧歌唱艺术对话录》,由一个叫曾郁芬的留美学子,在纽约的咖啡馆侧耳听到邻桌两个高手畅谈京剧的唱唸做打等美学,日复一日以速记将之记下,竟成一书。简直不可思议。
 
七十年代初最畅销的一本小书,是中央日报社出的《一个小市民的心声》,作者叫孤影,自是笔名。是一个从未出过书的「市民」,却有感于六十年代世界各地青年之反叛与时局之波盪,抒发了深有见地的感想。
 
中 央副刊在六十年代,阅看者甚多,至七十年代,文艺喜好者渐渐倾向于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一来或许时代氛围已慢慢远离了「公营」味,想要探求某种奔腾开 放;二来人间副刊出了一个主编,叫高信疆,年轻喜创新,又勇于尝试新体例,一下子将副刊的高度激震到民国以来的最高点。
 
电影方面的杂 志,在六十年代《剧场》停办了几年后,七十年代出现了《影响》杂志。由王晓祥、汪莹等自美国学电影归国者发起创办,再由在台的一些爱电影的学子如但汉章、 李道明、卓伯棠、余为政、段钟沂等持续写稿、分担编务,将台湾许多不能看到的国外电影得以被认识,而渴望电影新知的青年,经由这本杂志而延展了他们的电影 梦。
 
七十年代,有一个国片导演,原本安安静静的,像是不求闻达于业界,然艺术电影青年早就注意上他,便是宋存寿。早在六十年代的「国联 」时期,即拍了朱西宁的小说《破晓时分》,很受注目。而他七十年代的名作是《母亲三十岁》(改编自于梨华的小说)。另有一部片,不准公映,然我们在试片室 看过,是他改编自琼瑶小说、林青霞第一次演出的《窗外》。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