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

「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名人推荐

  我相信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肯认「诗的新批评」确是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它通过把现代诗歌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中,为促进中国诗学的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由此留下了大批值得认真分析和学习的诗学遗产,而陈越此书作为该领域的第一本系统性的研究专着,其原创之功、搜求之劳和开掘之深,委实值得嘉许。──解志熙.北京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英美新批评在一九二○年代后期就已传进中国,新批评的首创者之一瑞恰慈,以及瑞恰慈的学生燕卜荪都来中国讲过学,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也在那时译介到中国。新批评的研究方法在三、四○年代影响了朱自清和俞平伯,也影响了当时不少年轻诗人,如吴兴华和袁可嘉,这一段历史很少人知道,本书都有非常详实的考察和评论。本书可以说是一部详实的英美新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史。──吕正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越


  男,1978年生于湖北黄陂,201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已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励耘学刊》、《现代中文学刊》、《新诗评论》、《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多篇,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译有《《资本论》传》(中央编译出版社),编有《清华映像》(合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目录

「诗的新批评」之重温(序)/解志熙
 
第一章  「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
第一节  现代诗学与文本批评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第三节  问题意识与论述框架
 
第二章  英美新批评诗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第一节  瑞恰慈文艺理论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反应
第二节  艾略特诗论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第三节  燕卜荪、朱利安.贝尔及奥登一派诗人的诗论
 
第三章  诗的经验及其传达:「诗的新批评」之理论基础
第一节  瑞恰慈与诗的经验说之确立:「诗的新批评」之创作本体论
第二节  经验的传达与象征、晦涩:「诗的新批评」之分析话语
第三节  从关注诗人到关注诗:「诗的新批评」之核心方法论
 
第四章  文学教学与「诗的新批评」之展开
     ──以朱自清和一个杂志及一个副刊为中心
第一节  朱自清的现代文学批评观念
第二节  客观地分析语义:朱自清新批评的核心
第三节  《国文月刊》、《新生报》与「诗的新批评」之展开
 
第五章  现代「词的新批评」三大家
第一节  俞平伯词释思想
第二节  浦江清与〈词的讲解〉
第三节  吴世昌词学批评思想述略
 
第六章  现代「诗的新批评」之后起之秀
第一节  邢光祖与比较诗学
第二节  吴兴华与重审古典
第三节  袁可嘉与「戏剧主义」
 
第七章 现代「诗的新批评」之核心观念例说
    ──以语音、肌理与含浑为中心
第一节  诗的新批评之「诗与语音」问题
第二节  诗的新批评之「肌理」说
第三节  诗的新批评之「含浑」说
 
第八章  现代「诗的新批评」之典型作品例说
第一节  重审古典世界:古诗新诠例说
第二节  揭开词的神祕:现代词释的代表作
第三节  开辟新诗空间:白话新诗探幽例说
第四节  引入他山之石:西洋诗的译释例说
 
第九章  结语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