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猪」、「飞鼠」、「部落」、「山林」?! 除此以外,原住民文学其实很多样!
深入剖析多部打破原住民文学刻板印象的着作,
重新揭示原住民族文学特有的文学性与其创作的多元面貌!
原住民族文学中「山猪」、「飞鼠」、「部落」等,就如同象征性的关键符号,涵盖了多数人对原住民文学的印象,且多数原住民文学皆伴随着土地感怀与文明抗争等内容。本书用不同以往的角度,观察原住民族文学书写的各种面向。如达德拉凡‧伊苞透过《老鹰,再见》思考个人生死的命题以及与社会对话的位置;董恕明《纪念品》与《缠来缠去》两本诗歌,颠覆了作者自身传统中文的训练,超越了原住民族创作上的限制,并透过书写达到了展现自我的可能性;阿绮骨《安娜‧禁忌‧门》中,身分的枷锁被远抛在创作之后,从「我族」与「我群」的思考,转向到普世性的个人议题。
本书借由上述作品验证了原住民文学并非只能有传统神话、弱势抗议、山林海洋等命题,而是能以其特殊之背景、语言文化等条件,展现多样的内容思想,进而开创既定文学形式的新格局。
本书特色 1.透过文学表现丰富原住民文学的样貌,在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借由文学书写,展现当代原住民的生活情境以及图像。
2.最真切的原住民文学研究:作者拥有二分之一的阿美族血统,面对原住民文学的研究,格外贴近原住民生活且用心、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