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性文学蓬勃发展之际,
中国女性作家却身陷革命文学的泥淖中不可自拔,
看两岸女性文学如何从单一的「集体意识」走向多元的「个人创作」,
为女性文学奠定最坚实稳固的根基。
一九八○年代前后,两岸文坛同时呈现了文学史上女作家大量崛起的辉煌局面。台湾女作家(如李昂、萧飒、廖辉英、苏伟贞、袁琼琼等)在一种相对稳定且具备丰富资源的环境之下,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中国女作家(如谌容、张洁、王安忆、池莉、方方等)则必须面对文化大革命所留下来的创伤,重新建立自我存在的价值。
本书分别探讨两岸女性文学在一九八○年代经历从「现实」到「写实」之特定过程,勾勒出当时女作家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自觉」,并相互对照,检视两岸女性小说中反映的文化意义,从中追溯并证实催化两岸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因素。
本书特色 ●跨越海崃比较两岸女作家创作,统整出不同环境下女性文学发展的同异之处。
●解析影响女性文学发展之环境因素。
●透视各知名女作家之创作风格、特色与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