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女性文學蓬勃發展之際,
中國女性作傢卻身陷革命文學的泥淖中不可自拔,
看兩岸女性文學如何從單一的「集體意識」走嚮多元的「個人創作」,
為女性文學奠定最堅實穩固的根基。
一九八○年代前後,兩岸文壇同時呈現瞭文學史上女作傢大量崛起的輝煌局麵。颱灣女作傢(如李昂、蕭颯、廖輝英、蘇偉貞、袁瓊瓊等)在一種相對穩定且具備豐富資源的環境之下,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纔華;中國女作傢(如諶容、張潔、王安憶、池莉、方方等)則必須麵對文化大革命所留下來的創傷,重新建立自我存在的價值。
本書分彆探討兩岸女性文學在一九八○年代經曆從「現實」到「寫實」之特定過程,勾勒齣當時女作傢在作品中所展現的「女性自覺」,並相互對照,檢視兩岸女性小說中反映的文化意義,從中追溯並證實催化兩岸女性文學發展的曆史因素。
本書特色 ●跨越海峽比較兩岸女作傢創作,統整齣不同環境下女性文學發展的同異之處。
●解析影響女性文學發展之環境因素。
●透視各知名女作傢之創作風格、特色與演變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