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

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學
  • 現代主義
  • 當代文學
  • 文學史
  • 文化研究
  • 文學批評
  • 颱灣文化
  • 典範研究
  • 文學軌跡
  • 20世紀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文係、曆史係、颱文係、電影戲劇係、藝術係所師生必讀!

  從白先勇、王文興,到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
  從導演楊德昌、侯孝賢,到蔡明亮的颱灣新電影浪潮
  討論現代文學、鄉土文學,到颱灣新電影的崛起與興盛
  「文學體製」、「場域觀」、「文學生態」在颱灣當代文學的生成與發展
  颱灣文學研究者張誦聖《現代主義‧當代颱灣》完全解讀


  《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是美國德州大學亞洲研究學係及比較文學研究所張誦聖教授的第二本專著,討論颱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文學、鄉土文學,以及戒嚴前後颱灣新電影的崛起與發展。

  本書共分上下兩編。上編「現代主義與鄉土對峙:當代颱灣小說」譯自作者第一本英文專著Modernism and the Nativist Resist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是英語世界第一本討論颱灣文學的專著。下編「曆史脈絡中的颱灣現代主義」所收的九篇專文,仍然以颱灣現代主義小說為核心,勾勒它和整體颱灣文學生態、副刊、新電影、冷戰、全球化、東亞現代性之間的關係,試圖朝著更為係統化的理論敘述邁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誦聖


  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其後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史丹福大學文學碩士、博士學位,1984年起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亞洲研究學係及比較文學研究所。曾任美國「中文及比較文學學會」(Association of Chinese & Comparative Literature)會長、執行委員等職。著有《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颱灣小說論》、Modernism and the Nativist Resist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Literary Culture in Taiwan: Martial Law to Market Law,編有Bamboo Shoots After the Rain: Contemporary Stories by Women Writers of Taiwan(Ann C. Carver閤編),The Columbia Sourcebook of Literary Taiwan(奚密、範銘如閤編)。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編 現代主義與二十世紀五○—八○年代的颱灣小說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崛起
第三章 文學現代主義的移植
第四章 臻於成熟的現代派作傢──文化批判與文本策略
第五章 鄉土文學對現代主義的抗拒
第六章 結語:步入新紀元

第二編 颱灣文化場域中的現代主義
第一章 現代主義文學在颱灣當代文學生産場域裏的位置
第二章 「文學體製」、「場域觀」、「文學生態」──颱灣文學史書寫的幾個新觀念架構
第三章 《恐怖分子》和當代颱灣文化發展中的大分水嶺
第四章 颱灣文學裏的「都會想像」、「現代性震撼」,與「資産階級異議文化」
第五章 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主義和全球化現代性──颱灣新電影的三位作者導演
第六章 現代主義、颱灣文學,和全球化趨勢對文學體製的衝擊
第七章 試談幾個研究「東亞現代主義文學」的新框架──以颱灣為例
第八章 颱灣冷戰年代的「非常態」文學生産
第九章 重訪現代主義──王文興和魯迅
引用書目

圖書序言



  如果把一九四九年作為現、當代的分界點,盛行於上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對當代颱灣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不錯,它所追求的菁英典範如今已經過時,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在颱灣當代文學、電影、藝術領域裏最傲人的成就背後,往往都有它龐大的身影─即便是作為反叛的對象、影響焦慮的來源。擴大視野來看,二十世紀大部分非西方社會,尤其是颱灣的東亞鄰居,也都有它們各自以不同方式銘刻的現代主義迴憶,以及尚未擺脫的菁英文化情結。況且精練、世故、標榜高品味的現代主義美學素養也無疑是當今全球文化體係重組之際,非西方社會的文藝創作者尋求新定位的重要資源。

  上世紀六、七○年代之交我在颱大外文係受到的現代主義啓濛跟隨我至今,籠罩瞭我在美國數十年來的學術生涯。這本集子的上編〈現代主義與二十世紀五○—八○年代的颱灣小說〉譯自Modernism and the Nativist Resistance: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from Taiwan(Duke University Press)。這本書一九九三年齣版時,是英語世界裏第一本以颱灣文學為對象的個人專書。當時颱灣文學研究在英、美東亞學術圈裏正氣勢如虹,儼然是個亟待開展的年輕學術領域,潛力無窮,榮景可期。然而事實卻未能完全符閤預期。緊接下來的十年,適值另外幾個研究領域驟然勃興:颱灣解嚴後社會政治文化思想的激變與翻轉、幾個華人社會的新潮電影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中國(大陸)當代研究」逐步朝日後的顯學地位醞釀成形—這些高分貝題材在後現代、後殖民、後結構主義激發的動能支撐下,吸收瞭大部分西方學界裏原本就頗為有限的東亞(尤其是人力)資源。以文學創作為關注的颱灣研究遭池魚之殃,陷入瞭低榖。

  轉機在二○○三年之後開始漸漸浮現。過去十年間令人振奮的跡象不隻一端。首先,英語世界裏專攻與颱灣文學有關議題(同誌、市場、二二八、曆史創傷記憶、與其他文化類型之間的共棲關係等)的學術著作數量倍增,且多由重要齣版社印行。其次,愈來愈多泛以「中國」為標題的文學專書中開始以颱灣作品為其主要分析內容,或至少是參考樣本。最後,相應於全球化趨勢,近些年齣現瞭幾本令人矚目的東亞文學專題研究,其中颱灣更是被適當地賦予瞭它應得的地位。

  與這些趨勢平行的是,從現實層麵上來說,颱灣夾在自我定位和兩岸關係之間的處境愈來愈錯綜難解;而在學術領域裏,則是更多的研究者得以擺脫舊有的框限,把颱灣放置在依不同軸綫所劃定的係譜脈絡中來思考─下編〈颱灣文化場域中的現代主義〉所收的九篇文章,便是記錄瞭我自己這方麵的探索。仍然以現代主義小說為核心,勾勒它和整體颱灣文學生態、文學史書寫、新電影、冷戰、全球化、東亞啓濛現代性之間的關係,試圖朝著更為係統化的理論敘述邁進。撰寫時間正好跨越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在颱灣以文字發錶過的隻有三篇。

  上編〈現代主義與二十世紀五○—八○年代的颱灣小說〉第一、二章也曾在颱灣的學術期刊發錶過4。作為完整的全書中譯,距英文原著齣版已經整整二十年。這其間颱灣文學經曆的滄桑無數,學術批評典範也幾度更迭。但願這些遲到的齣土舊物能為有心的讀者提供一些迴味曆史的材料。記得應鳳凰介紹我和林載爵先生見麵,初次談齣版《現代主義》中譯的事,是一九九○年代末;延宕瞭這麼許久皆因我自己疏懶。隻是對於當初熱心參與翻譯初稿的友人、學生—除瞭居功厥偉的應鳳凰,還有唐維敏、宋偉傑、羅曉芳、陳綾琪……如今他們多已是資深教授瞭—一直深感過意不去。對於聯經的林載爵發行人和鬍金倫總編輯無邊的耐心和儒雅的君子風度自然更是感念在心。

圖書試讀

第一章

緒論


一九八八年,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先生去世,標誌著颱灣戰後一個曆史世代的結束。這個世代肇始於一九四九年;當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在內戰中失利,從中國大陸撤退到海角一隅的颱灣。四十年來,在蔣氏父子威權統治下,颱灣在社會、政治、文化的各個領域裏都呈現齣相當程度的連續性和同質性。直至一九八○年代中期,蔣經國在去世前兩年間陸續推動瞭幾項重大的政治改革—包括解除戒嚴、承認反對黨、開放報禁,以及恢復與中國大陸的民間交流—社會上各層麵纔開始産生急劇的結構性轉變。新的文化藝術思潮一波波湧現,多半針對當時既存社會秩序,直接或間接地提齣重新檢視的訴求。目前這個時刻,是我們將颱灣戒嚴時期視為一整體曆史時段,對活動於其間的作傢的文學成果做一番重新評估的大好時機。

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國分裂成兩個政治實體,各自施行不同的社會政治製度後,「中國新文學傳統」也隨之在這兩個不同的華人社會裏分道揚鑣。一方麵,四九年後的颱灣作傢所承襲的新文學傳統是經過刻意篩選的:富有革命意涵的「批判寫實主義」受到壓製,而新文學傳統中不具抗議色彩的「感性抒情」(lyrical-sentimentalism)流派則相對地大為風行。另一方麵,從一九五○年代冷戰時期的反共宣傳,曆經六○年代和七○年代的現代、鄉土文學運動,直至今天的多元主義和市場取嚮的大眾文化,颱灣的文學潮流在在呼應著大環境裏社會政治變遷的走嚮。

藉用英國文化研究先驅雷濛.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理論架構,我們或許可將颱灣一九六○年代受西潮影響、具菁英主義特質的現代主義文學運動,和七○年代傾嚮於民粹、民族主義的鄉土文學運動視為戒嚴時期的「另類」(alternative)和「反對」(oppositional)文化形構。颱灣的現代派作傢在吸納由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所孕育的文學理念的同時,也冀望達到轉化意識形態的目的—亦即藉由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及理性主義等資産階級社會價值,來矯正當代承襲自傳統價值體係、具有壓迫性的社會倫理規範。因此,現代派作傢對當前颱灣主導文化中的「新傳統主義」論述,基本上是抱持著一種質疑的態度,這在運動的晚期更加充分錶露,無疑具有相當程度的潛在顛覆性。

用戶評價

评分

拿到《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之後,我首先被它的研究深度所吸引。我猜想這本書會詳細梳理現代主義文學在颱灣生根發芽,並最終形成獨樹一幟的“典範”的過程。我對“典範”的定義尤其感興趣,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評論界的演變而不斷被重新審視。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在颱灣特殊的曆史文化背景下,“現代主義”是如何被解讀和實踐的?它是否吸收瞭中國古典文學的某些精髓,又如何迴應瞭西方的現代主義思潮?書名中的“軌跡”二字,讓我聯想到一種時間的流動感,我想象書中會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展示不同時期具有代錶性的作傢及其作品,分析他們如何在文學形式、主題錶達上有所創新,如何構建起獨特的文學美學。例如,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解讀那些在特定曆史時期具有象徵意義的作品,以及這些作品是如何影響瞭後續的文學創作,甚至塑造瞭我們對颱灣文學的普遍認知。

评分

《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引人遐想。它承諾的不僅僅是對文學史的迴顧,更是一種對文學“意義”如何被構建和傳承的探索。我最期待的是書中對“典範”的討論。在我看來,文學典範的形成往往是多方力量角力的結果,它既有作者本身的創造力,也有評論傢的推崇,還有時代的選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呈現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典範”生成過程。它如何定義“現代主義”在颱灣的特質?是否與西方現代主義存在差異,又如何體現瞭颱灣獨特的文化基因?“軌跡”一詞,則讓我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期待書中能展現一條清晰的文學發展綫索,讓我們看到不同代際的作傢如何傳承、發展,又或是在何種程度上對前代典範進行挑戰。或許,書中會提及一些我曾經讀過但未能完全理解其深層意義的作品,通過這本書的解讀,能夠幫助我打開新的理解視角,重新認識它們在颱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评分

拿到《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這本書,我第一時間被它厚實的體積和沉靜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這種厚重感讓我預感它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和深刻的見解。我最期待的部分是它如何處理“現代主義”這個概念在颱灣的特殊語境下的演變。畢竟,現代主義在西方的發展曆程與在颱灣的實踐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我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那些曾經被奉為圭臬的“現代主義”作品,它們在颱灣本土化的過程中,是否吸收瞭獨特的東方哲學、民間信仰,或是融閤瞭在地的情感體驗?書中對“典範”的探討也讓我倍感興趣。文學典範的形成往往是復雜且充滿爭議的,它不僅關乎作傢個人的纔華,更與時代的選擇、評論界的推介,甚至是讀者群體的接受度息息相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這些文學典範是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漸被確立,又如何在新的思潮湧現後,被重新評估和解讀。或許,書中會提及一些我耳熟能詳但對其文學史意義未曾深究的作傢,讓我有機會藉此深入瞭解他們的貢獻。

评分

《現代主義‧現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這本書,乍看之下,似乎是對颱灣文學發展脈絡的一種梳理。然而,“軌跡”這個詞,又讓我聯想到更深層的意義,它不僅僅是時間的綫索,更是思想的足跡,是情感的印記。我非常期待書中對於“現代主義”在颱灣的“本土化”過程的深入挖掘。我想象作者會引用大量的文本分析,去呈現那些作傢如何藉鑒西方的現代主義手法,但又巧妙地融入瞭對颱灣在地經驗的體認。例如,在處理身份認同、殖民曆史、社會變遷等議題時,颱灣的現代主義作傢是如何運用意識流、象徵、碎片化敘事等技巧,來錶達他們獨特的憂傷、迷惘與反抗?“文學典範”的形成,我認為是曆史的産物,也可能帶有某種程度的“造神”色彩。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剖析,哪些作品和作傢被“塑造成”瞭典範,其背後的推手是誰?是否存在被忽視或被低估的“非典範”但同樣重要的聲音?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更具批判性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定格”在曆史上的文學成就。

评分

這本《現代主義‧當代颱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光是書名就足以讓人心生好奇,仿佛一扇通往颱灣文學史重要轉摺點的門扉。我尤其期待它如何描繪“現代主義”在颱灣文學土壤中紮根、生長,以及如何與“當代”思潮交織,最終形成獨特的“文學典範”。在閱讀前,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在兩岸文學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作傢們,他們的作品如何跨越時代,如何在不同的曆史背景下摺射齣相同的生命體驗。我想象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不同時期的文學流派,比如戒嚴時期的鄉愁書寫,或是解嚴後多元文化湧現的時代。它應該會細緻梳理那些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思想深度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同時,“軌跡”二字也暗示瞭一種連續性與演進,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文學典範如何在時間的河流中不斷被重新定義、挑戰甚至顛覆。我想,它不僅是對文學史的迴顧,更是一種對颱灣文化身份認同的探索,以及對語言、敘事、美學等層麵的深刻反思。能夠讀到這樣一本著作,感覺就像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偉大的靈魂交流,感受他們如何用文字塑造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