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整体研究

民间文学的整体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间文学的研究,是国学的一部分。科学的、诗学的研究各有所长,本书的最大特点,即在于透过系统而整体的研究,勾勒出中国民间文学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发展。

  全书分为四辑,从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角度对民间文学做出解析和论说:第一辑为「传说与故事」,主题涵盖众人耳熟能详的传说、神话、人物,如伏羲、牛郎织女、钟馗、八仙传说、曹娥传说、长城传说等。第二辑为「史诗与歌谣」,讨论了《亚鲁王》、《黑暗传》等史诗,并以地域与主题为分类,详细分析了如晋北、嘉善、吕家河等民歌。第三辑为「现代性与方法论」,在现代研究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现况。第四辑为「传承与传承人」,强调「传承」的传统及「传承人」的角色之重要性。

本书特色

  ★详尽介绍中国古老神话的流变与原型,如伏羲、崑崙与西王母、牛郎织女、钟馗、八仙传说、刘伯温、曹娥传说、端午传说...等民间神话与传说,史料丰富详实。

  ★系统化整理中国近百年来对于民间神话与民间文学传承与保护的历史演变,展望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钖诚


  中国山东昌乐人。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民间文化论坛》特约主编。着有《小说创作漫评》、《小说与现实》、《作家的爱与知》、《河边文谭》、《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原始艺术》、《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追寻生命遗韵——我眼中的文化史迹》、《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文坛旧事》、《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走出四合院》、《追寻生命遗韵》、《黄昏的眷恋》等。

图书目录

二十世纪中国神话学概观(代序)

第一辑 传说与故事
中国神话与中国文化─在中国神话学会首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伏羲神话的现代流变
神话崑崙与西王母原相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牵牛织女原是东夷部族的神话传说
钟馗论
漫话八仙传说
传说人物刘伯温
越系文化香榧传说群的若干思考
曹娥传说与孝德传统
端午:传说与习俗
北京传说与京派文化
前门传说:不是单纯的风物和名胜
天坛传说:圣与俗的统一
长城传说:中国式的智慧和幽默
从永定河传说看京西文化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第二辑 史诗与歌谣
《亚鲁王》:原始农耕文明时代的英雄史诗
秦风遗珠
关于民间叙事诗《黑暗传》
谈吕家河民歌
秦汉之风与江汉之化
传统情歌的社会意义
激越悲怆的晋北民歌
低吟浅唱的私情民歌
靡曼缠绵的水乡民歌─嘉善田歌
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清江流域土家族的歌谣

第三辑 现代性与方法论
整体研究要义
民间文学普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在「中国—芬兰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
对「后集成时代」民间文学的思考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理念和方法
「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

第四辑 传承与传承人
传承与传承人论
故事家及其研究的文化史地位
往事与新知─关于故事家和民歌手陆瑞英
故事家刘德方与下堡坪民间故事

图书序言

漫话八仙传说
 
八仙传说是中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最具传奇性、家喻户晓的人物传说之一。这八个传说人物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这些人物原本都是道教人物,因此我们说这些传说属于道教人物传说、仙人传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中搜集到的八仙传说所涉及到的流传地区有:辽宁、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浙江、福建、广东、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可以断言,这组传说在大半个中国都有流传。
 
一、发轫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八仙传说最早发轫于唐宋,而最终形成于元明,是一个渊源流长、在千多年历史途程中流传不衰的传说。它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
 
唐宋时代,封建王朝崇信道教,广诏天下,访求道经,编辑道藏,兴建宫观,道教一时兴盛起来。春秋战国以来的中国大地,一直处于乱世,战争频仍,民不聊生,民众没有出路。方术思想、求仙思潮勃然兴起。至唐宋时代,这种社会的记忆和现实社会状况,成为八仙传说应运而生的沃土。八仙这八个放荡不羁的仙人形象被民众塑造出来,给在苦闷中的社会和民众提供了一种幻想中的出路,于是,很快在民间被认可和接受。
 
元代道教中以王阳明及其弟子丘处机为代表的全真派异军突起,他们把儒、释、道融于一炉,修改道教的教义,既在民间发生了相当的影响,又深得皇帝金宣宗的赏识。八仙传说的意旨,与全真派的教义颇有吻合之点,为传说的流传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时代契机,故而传说得以在元、明两朝得到发展兴盛。
 
元、明两朝,特别是元代杂剧中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八仙形象,深入人心,对于八仙传说的流传和承递起了很多作用。如元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明代《列仙全传》中,都写了八仙,但这些作品中的八仙人物还没有定型。到明代吴元泰的小说《东游记》问世,我们现在认同的八位仙人才最终定型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