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的东亚论透过历史小说向下普及到一般民众?
面包、牛肉与中国餐馆是日治时期台湾人的西洋印象?
《台湾日日新报》、《风月报》、《三六九小报》等热门报刊上的历史小说,
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背后还隐藏了什么意涵?
本书以日治时期台湾报刊刊载的汉文历史小说为对象,观察其文类特色、叙事演进,并考察小说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书中以「历史诠释建构」的概念做为理解汉文历史小说意识形态建构的基础,分析在日本政府推行「东亚论」与「大东亚共荣圈」,如何透过媒体刊载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建构出属于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历史诠释」,甚至在战争小说中呈现「东亚论」的概念;并理解汉学如何转变成沟通东亚的工具;在东亚论的架构下,汉学如何过渡到新学?而台人又为何会接受新学和东亚论,进而接受日本的做法。
书中也探究汉文历史小说对东西洋作品的改写与翻译,借此解读时人受到东洋和西洋影响的情形;并经由小说中关于东、西洋日常生活的描绘,抽绎出当时的作者们如何透过特定阶级的饮食、居室、育乐等议题,传达其国族想像。
本书特色 借由日治时期台湾知名报刊《台湾日日新报》、《风月报》、《三六九小报》等刊载的汉文历史小说,考察小说撰写背景的意识形态及时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