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邪魔,爱神的质地!当代台湾文学最独特的风景──舞鹤及其创作!
中国社科院年轻优秀的研究者──李娜
从彼岸到此岸──细读舞鹤作品,走访小说场景;精辟剖析,感性呈现!
远方,李娜幽幽唱一首歌……
诉说她在彼岸遇过一个反人的人,一个去知识的知识分子;
一个放下一切自觉不自觉包袱,在文字上舍准确而取乱迷的作家──舞鹤
特别推荐 柳书琴(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许俊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梅家玲(台湾大学台湾文学所与中文系特聘教授)
黎湘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
舞鹤,孤绝的作家,孤高的文学。李娜,狼奔鹰旋的追摄者。她捕捉狼自由而不主义的姿态,沖洗鹰怀抱乡土而无视正确的血统。她见到其瞳里腾飞敛卧无时不在的母土伤痕,以及因此左冲右突的个体自由之路。一个作家质疑自己人生、质疑当代社会意识、质疑历史,如果他还质疑了作家的存在、时代的创作惯习、台湾文坛生态,那么他是如何独独成就文学的呢?舞鹤颓废的报废的美学,没完没了的反叛,没一次躲过李娜的镜头。也因此,读者有了一起凝望的机会,孤独的邪魔,能有爱神的质地?否定理性、否定体制、否定文化政治,在玩世不恭、颓废已甚的小说背后,真有一个严肃而更胜于严肃的答覆?是的,李娜说,是的。是的,李娜。此岸,鸢飞戾天!──柳书琴(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舞鹤的创作是公认的复杂与难以读解,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涉及到不同的社会领域和历史现象,对大陆青年学者来说,其困难不言可喻。多年来李娜往返海崃两岸,甚而走入原住民部落、走入白色恐怖民众史,走入台湾社会历史的内部……再重回舞鹤,才有了这部有深度的书稿。──许俊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李娜透过舞鹤的书写去眺望台湾的文学现象与思潮,也经由对台湾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深入体察,细致地论析舞鹤的书写。《舞鹤创作与现代台湾》是中国大陆新一代台湾文学研究者的重要成果之一,值得学界参考。──梅家玲(台湾大学台湾文学所与中文系特聘教授)
舞鹤如何书写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台湾?舞鹤作品为什么被认为是「烂中文、好文章」?李娜不仅用了她训练有素的细读功夫和灵心善感来做字面上的分析,而且用了近十年的田野调查功夫,对舞鹤小说文本和舞鹤所处的现代台湾,做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本书的问世,昭告了一个新的研究世代的诞生。──黎湘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
光复后的儒家教化、反共教育,以及深入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的「美援」文化,催生了一种保守的现代化意识形态,这是舞鹤成长的环境,也是他不断叛逆、逃离的对象。移民传统、乡土社会中未被收编的率性、真气乃至「邪魔」之力,则是他在现代荒原上左冲右突的依靠。但他追寻的「绝对自由」和「乱迷」美学,并不能打破这一「现代台湾」对人的深刻限定,难以开展更切实的社会进步的想像。小说中的舞鹤与泰雅姑娘溯溪而上,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美善的唿唤,停留于(最本土的)祖灵乌托邦。或可以说,以个人反抗为旨归的「舞鹤台湾」,在文学美学上独树一帜;在社会历史的思考上,提供了一个激进版的务虚文本。「最具诺贝尔奖之姿」的舞鹤,是台湾作家融汇「本土经验」和「现代主义」所臻致的高度和难度的象征。 ──李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