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红楼(综论卷)

大观红楼(综论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欧丽娟教授在台大MOOCS开设的「红楼梦」,
荣登 Coursera华人最受欢迎课程的前四名。
本书汇集欧丽娟老师十余年红学研究菁华,内容比线上课程更丰富,
不仅没上过课的读者该读,上过课的同学更应一读。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为中国伟大的古典小说,经数百年的流传,衍生出无数精彩的话题与讨论,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始终未曾停歇,对于这部经典的研读与探究,甚至独立成为一门学问――「红学」。

   鲁迅曾说,经学家在《红楼梦》里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 每个《红楼梦》的读者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尽十余年心血写成本书,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 音,读出《红楼梦》的真滋味。

  欧丽娟教授在本书提醒我们,人们往往以既有的成见理解他们所看见的事物,如同黑格尔所言,「人们总是很 容易把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今日阅读《红楼梦》,也不能以今人的眼光读之,而必须放在过去的时空脉络下理解。既然《红楼梦》是 一部描写满清贵族世家的小说,因此理解《红楼梦》,必须先理解满清贵族世家及其思想、信仰、价值观、心理感受;读者必须回到传统之中,才能理解这部在传统 中诞生的经典。

  《红楼梦》是一阕宏大的悲剧交响曲,所有的美好人事物都註定是要幻灭的,乐园的命运就是崩坏。这部作品的本质是对繁华 往事的眷恋与追悼,以及对于失落的悲恸与自我谴责,它的主旋律也就是对青春生命、尘世人生的輓歌,以及贵族世家之輓歌。世家大族在小说中由盛转衰,贾宝玉 由眷恋人间而远离红尘,但欧丽娟老师指出,宝玉的出家不是受到打击后的灰心绝望,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与抗议,而是大彻大悟,是抵达圆善之后的超离与了 结。于是悲剧也就不仅只是悲剧,而能化为饱含沧桑之后的豁达与慈悲,再回首往事,还可以绽放出一朵含泪的微笑。

  本书「综论卷」作为欧 丽娟老师《大观红楼》系列的第一部,带有总论的性质,全书从作品主旨、版本研究、神话主题、爱情观、才子佳人模式、度脱模式等各个不同层面析论《红楼 梦》;不仅只是对文本的解读、对作品的赏析,还有更多对人生、对有情世界的感悟,是品读《红楼梦》经典的极佳良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欧丽娟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多年来致力于唐代诗歌、《红楼梦》之研究,成果丰硕。着有《唐诗选注》、《杜诗意象论》、《唐诗的乐园意识》、《诗论红楼梦》、《李商隐诗歌》、《红楼梦 人物立体论》、《唐代诗歌与性别研究──以杜甫为中心》等书,并编着《大唐诗魁──李商隐诗选》、合编《历代诗选注》。

图书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总论:经典的阅读与诠释原则
 一、「手稿不发光」:读者的重要性
 二、读者之难Ⅰ:直觉反应的常识性意见
 三、读者之难Ⅱ:忽略细节
 四、读者之难Ⅲ:时代价值观
  (一)清末民初以来的反传统思想
  (二)现代的个人主义
 五、读者之难Ⅳ:好恶褒贬
  (一)阅读心理:现实的补偿
  (二)人性弱点:同情弱者
  (三)阅读心理:投射与认同
 六、「创作」与「评析」的混淆:文学批评的独立性
 七、读者之境界

第二章 满清贵族世家的回眸与定格
 一、满清贵族世家的阶级特性
 二、作者曹雪芹:没落贵族的落魄王孙
  (一)内务府世家:内三旗
  (二)曹雪芹:生平与才性
 三、满清贵族世家的阶级反映
  (一)世袭爵位
  (二)经济财务
  (三)诗书礼法
  (四)生活运作

第三章 作品的主旨:追忆与忏悔
 一、青春生命之輓歌
 二、贵族家庭之輓歌
 三、尘世人生之輓歌

第四章 评阅的小众世界:版本与批点
 一、脂砚斋及其评点批语
 二、脂批的价值
  (一)反映与曹雪芹近似的生活背景与意识形态
  (二)个人经历的提点
  (三)提供八十回之后的线索
  (四)艺术手法的揭示

第五章 神话的操演与破译
 一、女娲补天:石头神话(贾宝玉)
  (一)女娲:母神的崇拜心理
  (二)玉石:贵族血统的隐喻
  (三)末世:畸零弃石的自忏
  (四)神瑛侍者
 二、娥皇女英与绛珠仙草(林黛玉)
  (一)娥皇女英
  (二)绛珠仙草
  (三)「女性意识」的正与反

第六章 作者的塔罗牌:「谶」的制作与运用
 一、历史中隐谶的主要类型
  (一)「谶谣」
  (二)「谶纬」
  (三)「诗谶」
 二、谶谣:个别人物悲剧的预言
  (一)图谶
  (二)灯谜
 三、诗谶:个别人物悲剧的预言
  (一)传统「诗谶」及其看待方式
  (二)「诗谶」的创新:冰山一角式的引诗法
 四、戏谶:贾府集体命运的暗示
  (一)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二)第十八回:元妃点戏
  (三)第二十二回:宝钗庆生
  (四)第二十九回:神前拈戏
 五、物谶:两性婚姻关系的缔结
  (一)联姻
  (二)关情
  (三)涉淫
  (四)对「才子佳人」小说婚恋模式的悖逆

第七章 《红楼梦》与才子佳人模式
 一、「戏曲」与「小说」之别:传播途径与闺阁接受的双重性
 二、结构缺陷:「千部共出一套」
 三、情理缺陷:「庄农进京」式的伪富贵想像
  (一)「终不能不涉于淫滥」:「淫滥」的意义
  (二)边缘文人的创作心理:「妒富」与「欲望满足」
  (三)不合情理的逻辑安排:「红娘」的重估
  (四)阅读反应的受众影响
 四、贾母的批判权力∕权利
 五、「佳人」的真正典范:「心身自主」的学识才女

第八章 《红楼梦》的爱情观:人格与意志的展现
 一、「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
 二、「怎样的」爱情:深度、厚度与长度
  (一)爱情的发生:「日久生情」—对「一见钟情」的反拨
  (二)爱情的发展:「日常生活」的累积深化
  (三)当爱已残缺:「两尽其道」的「痴理」观
 三、超越爱情霸权:广度与高度

第九章 度脱模式:贾宝玉的启蒙历程
 一、传统「度脱模式」的挪借与超越
 二、度人者:一僧一道
  (一)同中之异:性别、方式与成效
  (二)异中之同:形象上的神俗变化
 三、启悟经历
  (一)性启蒙:兼美云雨
  (二)出世思想启蒙:宝钗说戏
  (三)情缘分定观启蒙:龄官画蔷
  (四)婚姻观启蒙:藕官烧纸

第十章 总结

附录:《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表

图书序言

第三章 作品的主旨:追忆与忏悔(摘录)
 
从读者的接受心理而言,对《红楼梦》是人人各取所需而各有所见,如明斋主人(诸联)所云:
 
《石头记》一书,脍炙人口,而阅者各有所得:或爱其繁华富丽,或爱其缠緜悲恻,或爱其描写口吻一一逼肖,或爱其随时随地各有景象,或谓其一肚牢骚,或谓其盛衰循环提蒙觉聩,或谓因色悟空回头见道,或谓章法句法本诸盲左腐迁。亦见浅见深,随人所近耳。
 
更如鲁迅所说道:「《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套用西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经典现象,在中华文化圈中同样也产生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的缤纷情景。
 
但值得思考的是,固然在「作者已死」的思维下,「读者接受反应理论」使这些主张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从历史的长远时间来说,可以形成「接受史」的重要一环,表现出不同时代的不同视野。不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红楼梦》」只能说明人心不同,所见自然有别,并不等于这一千个读者的所见都是等价的;并且,当「读者接受反应」一旦失去了当代的时空条件与文化语境,他们所提出的解释也就容易显出「过度移情」或「过度诠释」,而失去对《红楼梦》本身的参考意义。且容我们再次引述苏联学者科恩(Igor S. Kon, 1928-2011)所说的那段话:
 
一知半解者读古代希腊悲剧,天真地以为古代希腊人的思想感受方式和我们完全一样,……可是专家们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古人回答的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专家通过精密分析原文、词源学和语义学来寻找理解这些问题的钥匙。这确实很重要。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