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

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鉴赏
  • 文学评论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文化随笔
  • 向明
  • 诗思辨证
  • 阅读方法
  • 诗学理论
  • 文学普及
  • 思想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右手写诗、左手撰评的向明,长期在各大报刊发表读诗与评诗心得,多年下来累积了数量惊人的「新诗话」。《人间福报》、《台湾新闻报》、《中华日报》、《青年日报》皆曾以专栏刊载这些诗话,发表后广受读者与爱诗人欢迎,《新诗一百问》更成为多所大专院校指定用书。

  本书为诗人向明集结过去几年发表过或未发表的诗评与观察文集,全书共六十四篇,主题多元丰富,从辛波丝卡到卡夫卡,从李白到洛夫,既论现代诗的美感与发展,兼谈诗人之自处与创作。读者若能按图索骥,自会发现诗人痖弦称赞向明的诗话「钩稽沉珠,辟旧阐新」,绝非过誉。

本书特色

  ★ 为现代诗说话──从台湾诗坛出发,放眼两岸与国际诗坛,回归诗性本质,点评新诗发展。

  ★ 诗人前辈向明,曾任蓝星诗社主编,见证台湾诗坛演进流程,本身获奖无数,包括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向明


  本名董平,男, 一九二八年生,湖南长沙人。蓝星诗社资深同仁。曾任蓝星诗刊主编,台湾诗学季刊社社长,年度诗选主编,文协及新诗学会理事,国际笔会(INTERNATIONAL P.E.N.)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主席团委员。曾获文艺奖章、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中国当代诗魂金奖、世界艺术与文化学院于一九八八年授予荣誉文学博士。作品诗及散文被选入国内外各大诗选文选,并为报纸专栏作家。出版有诗集十四册,诗话及诗随笔六册、散文及童话各两册、译诗集一册、合编选集三册。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比、日、韩、斯洛伐克、马来西亚等国文字。

图书目录

诗是一股软实力
但肯寻诗便有诗──为鼎公《有诗》作序
谁是诗性人物
我的诗 你的梦──胡适谈做诗的经验
寻找诗的美感
纯诗难求
诗人要对自己负责
谈发展中的诗的越界表现──大家一起来玩诗
鼎公平的记忆
由诗而魔‧由魔而禅──读洛夫新诗集《禅魔共舞》
为啥会〈变坏〉
我是一只令人难以置信的鸟──卡夫卡眼中的诗人
为《青田七六》解密──在亮轩新书发表会上说的话
诗人与圣人
深化抑淡化
繁殖一首没有结尾的长诗
诗人的偏见
小诗之尺寸──兼读张国治的诗
回声引来的风暴──欣赏白桦的一首诗
美国诗百分之八十三是垃圾
小心狮子掉了下来──读童子写的《铅笔童话》
不期而遇──读辛波斯卡的诗
爱沙尼亚诗人 何索‧库尔──读他的几首「哲学诗」
怀念高歌二三事
《雨天书》的故事──诗集封面是诗与艺的巧配
给小数点台湾──怀念「数学诗」诗人曹开
诗,无障碍展出
睁眼与闭眼
写不写诗都荒谬──为绿蒂《冬雪冰青》诗集说点话 
托尔斯泰也要平反
不堪春解手──谈几首「逐臭之诗」
她贴光而行──另类女诗人柔之
完成一座雕像──读女诗人刘小梅的诗
可怕的诗的空隙
现代诗与高速公路
存在主义不存在了──回忆诗人周鼎
小病微恙的诗趣
导师之言──有感于读网路文章会变笨
郁达夫轶事三则
诗的粗坏也值钱
突破与自律──追求具台湾特色的现代诗
书中之书──介绍鲁蛟的《书註》
我在粉碎「一切」障碍──想起巴尔扎克的这句豪语
我为诗人,纯属意外
诗人须与时间较劲──读蓝云的《日志诗》
你看紫鹃在写诗
张爱玲诗写《落叶的爱》
旧景观,新变异──谈李笠和刘川的写景诗
庞德论诗人
有人问这也是诗吗
读方艮《三十「躬命」尘与土》
魔方中的诗质──须文蔚诗集《魔术方块》赏析
乐活在当下
新诗品种层出不穷── 介绍「小说诗」、「日志诗」、「鬼扯诗」、「废话诗」……
诗的想像力弔诡
耳叟和周公诗与艺的巧配──怀念两位诗艺全能的老人
【KUSO李白】之一:李白出生地悬案
【KUSO李白】之二:李白的死也有问题
【KUSO李白】之三:李白一生诗酒惹事
【KUSO李白】之四:古今诗人对李白的观感
【KUSO李白】之五:现代诗人对李白的评价
【KUSO李白】之六:洛夫登峨眉寻李白不遇
【KUSO李白】之七:后现代状况下,饮李白月光
【KUSO李白】之八:李白的「床」出问题
【KUSO李白】之九:李白竟然是古惑仔
【KUSO李白】之十:后现代状况下都来解构诗人李白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谈发展中的诗的越界表现―大家一起来玩诗

玩诗的时代来临了,诗已正式挣脱一切枷锁,大摇大摆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圈,以各种熟悉却又不同的姿态出现。诗人们再也不会正襟危坐,手握鸡狼毫,或鹅毛笔,低头苦思。会玩的现代新诗人正将诗把玩得不亦乐乎,玩得使古板而又保守的锁国诗坛大老瞠目结舌,大唿这群诗的叛徒,逼得我们不得不走进历史。

玩诗的最早征兆,出现于杜十三于一九八八年举辨的「贫穷诗展」。那次诗展是为响应一九六七年义大利艺评家所提出的所谓「贫穷美学」,鼓励大家运用极普通的日常生活物资,树枝,报纸等来创作物体艺术。诗人则尽量抛弃传统纸本的媒介,用身边所有可以利用之物来表现诗,让诗从各种可能的空间,缝罅中解放出来,似乎是比早年的「视觉诗」更前卫一些。那时正值两岸开放交往,旅行社都会为我们提供一个精致的旅行手提袋。我为参展,特别将一只鹅黄色,上面无任何文字图案的包包拿来设计。我去买来黑色油漆,用粗毛笔在其一面写上「百无一用是诗囊」这几个字。台语的「人」亦读成「郎」,意即此「诗囊」亦即「诗人」的谐音,诗人百无一用,岂会不贫穷。记得这个鹅黄色带黑字的旅行袋就挂在「春之艺廊」展场的入口处,结果这只袋子在那次义卖中,以最高标价卖出。

最近这几年的台北国际诗歌节,诗玩得最凶,最疯狂。二○○二年的诗歌节手册上,印有这么几行醒目的文字:「你曾经被这么多美丽、机智、疯狂、温暖、深情、深刻且出人意表的文字所围绕吗?跟着这些文字走,你将听见不一样的声音,看见不一样的风景。」结果那年我们经历了「方块字的化装舞会:读诗的九十九种方法」,「炼金术士的降临会:诗人之夜」。其实那是一次诗的最大胆的革命性实验,诗从文字出走,像狂欢节似的,诗人与歌手、剧场人、插画家、戏曲表演者、舞蹈家联手结合,让诗不单是文字的想像表现,而是立体的、活动的、有机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记得那晚的演出,爆满的年轻观众,无不大唿过瘾,原来也可这样快乐的享受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这本书,我必须说,它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我对“诗歌评论”的认知。以往读到的很多关于诗歌的书籍,要么过于学院派,充斥着晦涩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白,流于俗套,缺乏深度。而向明先生的这本书,却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他用一种极其自然、流畅,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化”的语言,来谈论诗歌,谈论思考。仿佛他在与老友围炉夜话,一边吟诵着动人的诗句,一边又分享着他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感悟。书中的“寻思”部分,更是让我拍案叫绝,那些关于时间、关于存在、关于意义的探讨,虽然借由诗歌而发,却有着普适性的力量,能够触及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也有“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的共鸣。它不是在教导你如何去“理解”诗歌,而是在引导你如何去“感受”诗歌,如何通过诗歌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评分

不得不说,《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场久违的“质变”。我之前总觉得,诗歌评论离我的生活有点远,而哲学探讨又有些过于深奥,总是难以找到一个能让我真正沉浸其中的入口。然而,向明先生在这本书中,恰好找到了这个关键的连接点。他并非高高在上地传授知识,而是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与我们分享他对诗歌的热情,以及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我发现,书中对一些经典诗歌的解读,都巧妙地融入了对当下社会现象、人生困境的观察。这种“古今呼应”的写法,让我觉得诗歌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它能够穿越时空,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而“寻思”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呼过瘾,那些关于孤独、关于爱、关于希望的篇章,都让我深陷其中,反思自己的过往,也展望自己的未来。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诗歌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它教会我如何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如何用深刻的思考去体味人生。

评分

初读《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回响的古老庭院,向明先生的声音,时而如溪水潺潺,温婉地诉说着古往今来的诗篇;时而又如钟声洪亮,敲击着我沉睡已久的思考。书中对诗歌的解读,并非停留在字面上的技巧分析,而是深入到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以及诗歌所承载的时代背景与情感洪流。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看似晦涩的意象的阐释所打动,仿佛我一直以来隔着一层薄雾难以窥见的画面,在向明先生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清晰而生动。更让我惊喜的是,每一次对诗歌的“寻诗”,都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寻思”的探讨。他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去体味,去琢磨,去感受诗句背后那千丝万缕的人生况味。这种对话式的写作风格,让我感觉自己并非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着一场深度的思想交流。

评分

《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这本书,还没翻开,光是书名就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寻诗”二字,自然是关于诗歌的探索,关于文字的韵律,关于情感的抒发。而“寻思”,则似乎多了一层哲学的意味,关于思考,关于理解,关于人生。这“v.s.”(versus)的连接,更是暗示了一种碰撞、一种辩论,甚至是一种融会贯通。我期待向明先生能够在这场“寻诗”与“寻思”的交锋中,为我们揭示诗歌的真谛,以及诗歌如何与我们的生命经验、思想世界产生深刻的连接。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并行实则交织的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是借由对具体诗歌的解读来引申出人生哲理?还是在谈论人生思考时,又恰到好处地融入诗意的表达?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向明先生的笔触,会为我打开怎样一扇理解诗歌与思想的新窗口。这种充满张力的书名,预示着这本书不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一同进行的智慧之旅,一次对心灵深处的回响的探寻。

评分

《寻诗v.s.寻思:向明谈诗》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慢读”之书。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节奏明快的读物,你可以在短时间内一目十行地读完。相反,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一页、一节之后,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句子,去体会那种绵长的韵味。向明先生的文字,具有一种独特的韧性,能够将宏大的哲学命题,化解为一段段触手可及的诗意。他对“寻诗”的探讨,充满了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每一次对诗句的剖析,都像是在为一幅精美的画作描绘细节,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而随之而来的“寻思”,则更是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风景。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不是为了得到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激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去质疑,去探索,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体系。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载体,是连接我们与内心最深处声音的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