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云着作集‧金学卷(共十册)

魏子云着作集‧金学卷(共十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魏子云
  • 金学
  • 清代文献
  • 学术著作
  • 史学
  • 文化研究
  • 地方志
  • 家族史
  • 谱系
  • 文献汇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魏子云着作集》是以〈魏子云着作及相关研究论着目录〉作为出版基础。〈目录〉编辑,是以家属捐赠国图的手稿资料为基石,兼採各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收录先生一生论着。上编收录先生全部着作,类分专书、单篇和编辑三部份;下编收录他人评论及报导。各类均以时间先后的序列为之。资料蒐集初步估算有一五三一篇文章,包括古典小说研究二三八篇(《金瓶梅》研究二○三篇)、中国语文与教学讲论二二九篇、戏曲论评三六三篇、文艺论评二八七篇、书画六十六篇、创作及随笔三四四篇和翻译四篇。初步规划着作集分四卷:有〈金学卷〉、〈曲论卷〉、〈语文教学卷〉和〈创作卷〉,必要时还有〈外编〉。〈金学卷〉便是《魏子云着作集》的第一辑。
  
  〈金学卷〉全书概分为十册,以先生着作出版之时序为经,排列次序;辅以各书厚薄做纬,略为调整,併册而成。第一册收录《金瓶梅探原》、《金瓶梅编年纪事》、《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第二册收录《金瓶梅词话註释》;第三册收录《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上编》;第四册收录《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下编》、《金瓶梅散论》;第五册收录《金瓶梅审探》、《金瓶梅原貌探索》;第六册收录《金瓶梅札记》;第七册收录《小说金瓶梅》;第八册收录《金瓶梅的幽隐探照》、《明代金瓶梅史料诠释》;第九册收录《金瓶梅研究二十年》、《金瓶梅的作者是谁》;第十册收录《深耕金瓶梅逾三十年》、《金瓶梅余穗》。共收录先生十七部《金》学研究专着。
  
  〈金学卷〉最大特色就是可以清楚看到一位学人的问题意识,如何作研究准备,如何关注史料,如何集中焦点;借版本校勘,文本注释,编年,札记等外缘问题来回检索,探讨《金瓶梅》的十大问题。先生过世前,则期勉后进,盼早日将金学的问号变作句号。本卷的出版即提供后学研究取资之便。
《金石学探微:宋元以来金石学研究综述与经典文献导读》 本书简介 一、 立意与旨归 《金石学探微:宋元以来金石学研究综述与经典文献导读》并非专注于某一位特定学者的全部著作汇编,而是一部宏观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金石学发展脉络的专题研究合集。本书的撰写目的在于,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典籍与近现代学术成果中,提炼出金石学这一传统考据学分支的核心理论、重要流派、标志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的贡献,旨在为当代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批判精神的认知框架。我们力求超越简单的文献罗列,聚焦于金石学研究范式的演变、方法论的革新,以及其在史学、文字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交叉渗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全书共分为四个核心部分,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二、 第一部分:金石学源流与理论基石(约350字) 本部分追溯金石学的历史渊源,探讨其如何从早期对钟鼎彝器、碑刻题记的朴素认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严谨的学问。重点分析了先秦时期青铜器的礼制功能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的初步认识。随后,详细阐述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金石学的早期萌芽阶段,特别是对古文字和古器形制的研究积累了哪些基础。 理论基石的探讨部分,聚焦于宋代,这是金石学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代”。我们将详细梳理欧阳修的《集古录》、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奠基性著作的精神内涵。核心讨论点在于:宋代士大夫如何将金石考证融入经学、史学研究,确立了“以文证史,以形证史”的基本方法论。此外,本书还辨析了“钟鼎文”与“碑刻”在研究方法和材料侧重上的差异,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 第二部分:明清金石学的转型与地域性发展(约400字) 明清两代,金石学研究进入了精细化和普及化的新阶段。本部分着重分析了地域性金石学热点的兴起,如江南、福建等地因地方志和家族谱系修撰对碑刻的需求增加所带来的研究活力。 在研究方法上,明代中晚期开始注重对拓本的收集与整理,这一变化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拓本流传、收藏体系的建立过程。清代是考据学鼎盛时期,金石学融入乾嘉学派的“实学”精神,研究愈发严谨细密。我们集中探讨了如阮元、张廷济等大家在碑版校勘、释读疑难字词方面的重大贡献,并分析了他们如何尝试建立更为系统的金石学分类法和目录学体系。书中特别辟出一章,讨论清代中期碑刻在书法艺术价值被高度认同后,对金石学研究范围的拓展影响。同时,本书亦不避讳地指出,这一时期的金石研究在理论创新方面略显保守,多以汇编、考订为主。 四、 第三部分:近现代学术转向与金石学的现代转型(约450字) 进入近现代,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新兴学科的介入,金石学面临着重大的范式革命。本部分深入剖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 首先,本书分析了清末民初学者在面对甲骨文、战国秦汉简牍等新材料冲击时,如何对传统金石学的界限进行重新界定。重点阐述了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殷周制度融通》等著作中,如何成功地将青铜器铭文与甲骨文相结合,提升了金石学在断代史和制度史研究中的地位。随后,本书详述了抗日战争前后,考古发掘活动对金石学研究的直接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材料获取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从“隔拓”到“现场测绘”的转变。 在现代语境下,本书探讨了金石学如何融入现代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柱。我们考察了如陈寅恪、容庚、唐兰等学者在新兴学科背景下对传统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他们如何运用现代语言学、史学理论来解读金石资料,避免了旧有考据学的局限性。 五、 第四部分:经典文献导读与研究范例(约300字) 本部分的实践性最强,旨在为读者提供具体的阅读指南和研究路径。我们精选了十部跨越不同时代、代表不同研究侧重点的金石学核心文献,而非简单地罗列目录。 这些选入的经典文献涵盖了: 1. 基础目录学典范:如对宋代重要拓本著录的评介与校勘。 2. 文字学突破案例:分析某几件重要青铜器铭文的释读过程,展示古文字的演变脉络。 3. 制度史印证实例:选取若干体现礼器、兵器功能的重要铭文,论证其对周秦史研究的支撑作用。 4. 碑刻考证的范例:选取涉及地方史或人物传记的碑文,展示如何通过碑刻确立历史事实。 本书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剖析,使读者不仅了解了金石学的“是什么”,更能掌握其“怎么做”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最终,本书期望能激发新一代学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严谨的科学态度,参与到这项充满魅力与挑战的传统人文学科的未来发展之中。本书不侧重于对单一学者著作的系统整理,而是着眼于学科整体的演进逻辑和方法论的迭代升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总目次

第一册
图版1
黄序 黄霖 1
吴序 吴敢 19
编序李寿菊 27
出版并言1
《金瓶梅探原》
罗序  罗宗涛 3
庄序  庄练 5
端引  9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  19
《金瓶梅词话》的成书年代  35
袁中郎与《金瓶梅》  49
袁小脩与《金瓶梅》  69
沈德符与《金瓶梅》  79
袁中郎《觞政》之作  97
论明代的《金瓶梅》史料  105
《水浒传》与《金瓶梅词话》  133
《玉娇李》─我国文学史上的幸运儿  143
论兰陵笑笑生  149
《金瓶梅》的叙跋  159
论〈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  167
补述  191
参考书目  203
《金瓶梅编年纪事》
政和二年壬辰(1112)  209
政和三年癸己(1113)  209
政和四年甲午(1114)  212
政和五年乙未(1115)  214
政和六年丙申(1116)  220
政和七年丁酉(1117)  229
重和元年戊戌(1118)  260
宣和元年己亥(1119)  270
宣和二年庚子(1120)  276
宣和三年辛丑(1121)  278
宣和四年壬寅(1122)  280
宣和五年癸卯(1123)  281
宣和六年甲辰(1124)  281
宣和七年乙巳(1125)  281
靖康元年丙午(1126)  281
建炎元年丁未(1127)  282
后记 285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
翁序  翁同文 289
苏序  苏同炳 297
弁言  301
上编
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传说  309
一 传说王世贞作《金瓶梅》的相关原因  309
二 传说王世贞作《金瓶梅》的各种故事  313
三 传说王世贞作《金瓶梅》的最早传说者  318
《金瓶梅》非王世贞作  323
一 清明上河图的沿革及其他  323
二 从《金瓶梅词话》寻出的四条证见  328
《金瓶梅》非万历中期作品  335
一 王世贞能否作《金瓶梅》  335
二 「《金瓶梅》是万历中期作品」的商榷  336
《金瓶梅》的传抄、付梓与流行  345
一 传抄  345
二 付梓  349
三 流行  349
形成《金瓶梅》与阻碍成书及梓行的重大原因  355
一 常洛太子的册立事件  356
二 「妖书」事件  360
三 福王常洵之国事件  362
四 「梃击」事件  364
五 「红丸」事件  366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
翁序  翁同文 289
苏序  苏同炳 297
弁言  301
上编
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传说  309
一 传说王世贞作《金瓶梅》的相关原因  309
二 传说王世贞作《金瓶梅》的各种故事  313
三 传说王世贞作《金瓶梅》的最早传说者  318
《金瓶梅》非王世贞作  323
一 清明上河图的沿革及其他  323
二 从《金瓶梅词话》寻出的四条证见  328
《金瓶梅》非万历中期作品  335
一 王世贞能否作《金瓶梅》  335
二 「《金瓶梅》是万历中期作品」的商榷  336
《金瓶梅》的传抄、付梓与流行  345
一 传抄  345
二 付梓  349
三 流行  349
形成《金瓶梅》与阻碍成书及梓行的重大原因  355
一 常洛太子的册立事件  356
二 「妖书」事件  360
三 福王常洵之国事件  362
四 「梃击」事件  364
五 「红丸」事件  366

第二册
《金瓶梅词话註释》
自序  3
第一回 景阳岗武松打虎 潘金莲嫌夫卖风月  5
第二回 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王婆贪贿说风情  15
第三回 王婆定十件挨光计 西门庆茶房戏金莲  23
第四回 淫妇背武大偷姦 郓哥不愤闹茶肆  29
第五回 郓哥帮捉骂王婆 淫妇药酖武大郎  33
第六回 西门庆买嘱何九 王婆打酒遇大雨  37
第七回 薛嫂儿说娶孟玉楼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  41
第八回 潘金莲永夜盼门庆 烧夫灵和尚听淫声  49
第九回 西门庆计娶潘金莲 武都头误打李外传  53
第十回 武松充配孟州道 妻妾宴赏芙蓉亭  59
第十一回 潘金莲激打孙雪娥 西门庆梳笼李桂姐  65
第十二回 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贪财  71
第十三回 李瓶儿隔墻密约 迎春女窥隙偷光  77
第十四回 花子虚因气丧身 李瓶儿送奸赴会  81
第十五回 佳人笑赏翫月楼 狎客封闝丽春院  87
第十六回 西门庆谋财娶妇 应伯爵喜庆追欢  91
第十七回 宇给事劾倒杨提督 李瓶儿招赘蒋竹山  97
第十八回 来保上东京干事 陈经济花园管工  103
第十九回 草里蛇逻打蒋竹山 李瓶儿情感西门庆  109
第二十回 孟玉楼义劝吴月娘 西门庆大闹丽春院  117
第二十一回 吴月娘扫雪烹茶 应伯爵替花勾使  123
第二十二回 西门庆私淫来旺妇 春梅正色骂李铭  129
第二十三回 玉箫观风赛月房 金莲窃听藏春坞  133
第二十四回 经济元夜戏娇姿 惠祥怒骂来旺妇  139
第二十五回 雪娥透露蝶蜂情 来旺醉谤西门庆  143
第二十六回 来旺儿递解徐州 宋惠莲含羞自缢  149
第二十七回 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155
第二十八回 陈经济因鞋戏金莲 西门庆怒打铁棍儿  161
第二十九回 吴神仙贵贱相人 潘金莲兰汤午战  167
第三十回 来保押送生辰担 西门庆生子喜加官  171
第三十一回 琴童藏壶觑玉箫 门庆开宴吃喜酒  179
第三十二回 李桂姐拜娘认女 应伯爵打浑趋时  185
第三十三回 陈经济失钥罸唱 韩道国纵妇争风  191
第三十四回 书童儿因宠揽事 平安儿含愤戳舌  197
第三十五回 西门庆挟恨责平安 书童儿粧旦劝狎客  201
第三十六回 翟谦寄书寻女子 西门庆结交蔡状元  209
第三十七回 冯妈妈说嫁韩氏女 西门庆包占王六儿  213
第三十八回 西门庆夹打二捣鬼 潘金莲雪夜弄琵琶  217
第三十九回 西门庆玉皇庙打醮 吴月娘听尼僧说经  221
第四十回 抱孩童瓶儿希宠 装丫鬟金莲市爱  227
第四十一回 西门庆与乔大户结亲 潘金莲共李瓶儿鬪气  231
第四十二回 豪家拦门翫烟火 贵客高楼醉赏灯  237
第四十三回 为失金西门庆骂金莲 因结亲月娘会乔太太  243
第四十四回 吴月娘留宿李桂姐 西门庆醉挽夏景儿  249
第四十五回 桂姐央留夏花儿 月娘含怒骂玳安  253
第四十六回 元夜游行遇雪雨 妻妾笑卜龟儿卦  257
第四十七回 王六儿说事图财 西门庆受賍枉法  263
第四十八回 曾御史参劾提刑官 蔡太师奏行七件事  267
第四十九回 西门庆迎请宋巡按 永福寺饯行遇胡僧  279
第五十回 琴童潜听燕莺欢 玳安嬉游蝴蝶巷  285
第五十一回 月娘听演金刚科 桂姐躲住西门宅  289
第五十二回 应伯爵山洞戏春娇 潘金莲花园看莫菇  295
第五十三回 吴月娘承欢求子媳 李瓶儿酬愿保儿童  301
第五十四回 应伯爵郊园会诸友 任医官豪家看病症  309
第五十五回 西门庆东京庆寿旦 苗员外扬州送歌童  313
第五十六回 西门庆周济常时节 应伯爵举荐水秀才  321
第五十七回 道长老募修永福寺 薛姑子劝舍陀罗经  327
第五十八回 怀妒忌金莲打秋菊 乞臈肉磨镜叟诉冤  335
第五十九回 西门庆摔死雪狮子 李瓶儿痛哭官哥儿  341
第六十回 李瓶儿因暗气惹病 西门庆立叚舖开张  347
第六十一回 韩道国延请西门庆 李瓶儿带病宴重阳  351
第六十二回 潘道士解祭灯坛 西门庆大哭李瓶儿  357
第六十三回 亲朋祭奠开筵宴 西门庆观戏感李瓶  363
第六十四回 玉箫跪央潘金莲 合卫官祭富室娘  367
第六十五回 吴道官迎殡颁真容 宋御史结豪请六黄  373
第六十六回 翟管家寄书致赙 黄真人度荐亡  379
第六十七回 西门庆书房赏雪 李瓶儿梦断幽情  383
第六十八回 郑月儿卖俏透密意 玳安慇懃寻文嫂  389
第六十九回 文嫂通情林太太 王三官中诈求奸  395
第七十回 西门庆工完陞级 羣寮庭参朱太尉  401
第七十一回 李瓶儿何千户家託梦 提刑官引奏朝仪  409
第七十二回 王三官拜西门为义父 应伯爵替李铭释冤  413
第七十三回 潘金莲不愤忆吹箫 郁大姐夜唱闹五更  421
第七十四回 宋御史索求八仙 吴月娘听宣王氏卷  427
第七十五回 春梅毁骂申二姐 玉箫愬言潘金莲  433
第七十六回 孟玉楼解愠吴月娘 西门庆斥逐温葵轩  443
第七十七回 西门庆踏雪访爱月 贲四嫂倚牖盼佳期  451
第七十八回 西门庆两战林太太 吴月娘翫灯请黄氏  455
第七十九回 西门庆贪慾得病 吴月娘墓生产子  461
第八十回 陈经济窃玉偷香 李娇儿盗财归院  467
第八十一回 韩道国拐财倚势 汤来保欺主背恩  473
第八十二回 潘金莲月夜偷期 陈经济画楼双美  477
第八十三回 秋菊含恨泄幽情 春梅寄柬谐佳会  481
第八十四回 吴月娘大闹碧霞宫 宋公明义释清风寨  487
第八十五回 月娘识破金莲奸情 薛嫂月夜卖春梅  493
第八十六回 雪娥唆打陈经济 王婆售利嫁金莲  499
第八十七回 王婆子贪财受报 武都头杀嫂祭兄  507
第八十八回 潘金莲托梦守御府 吴月娘布福募缘僧  513
第八十九回 清明节寡妇上新坟 吴月娘误入永福寺  519
第九十回 来旺盗拐孙雪娥 雪娥官卖守备府  523
第九十一回 孟玉楼爱嫁李衙内 李衙内怒打玉簪儿  529
第九十二回 陈经济被陷严州府 吴月娘大闹授官厅  537
第九十三回 王杏菴仗义赒贫 任道士因财惹祸  543
第九十四回 刘二醉殴陈经济 酒家店雪娥为娼  547
第九十五回 平安偷盗假当物 薛嫂乔计说人情  553
第九十六回 春梅游玩旧家池馆 守备使张胜寻经济  557
第九十七回 经济守御府用事 薛嫂买卖说姻亲  561
第九十八回 陈经济临清开大店 韩爱姐翠馆遇情郎  565
第九十九回 刘二醉骂王六儿 张胜忿杀陈经济  571
第一百回 韩爱姐湖州寻父 静师荐拔羣冤  575
后记  583

第三册
《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上编—序跋‧论评‧插图》
汇编缘起及体例 朱传誉 3
前置辞  5
第一辑 序跋
甲 明代  9
金瓶梅词话序 欣欣子  9
金瓶梅序 东吴弄珠客  20
金瓶梅跋 廿公  24
金瓶梅跋 谢肇淛  26
平妖传序(一) 张誉  29
平妖传序(二) 张无咎  35
乙 清代  41
第一奇书序 谢颐  41
第一奇书钟情传序 半痴生  47
续金瓶梅序 爱月老人  49
续金瓶梅集序 西湖钓叟  55
续金瓶梅序 烟云洞隐  63
续金瓶梅凡例 紫阳道人  69
满文译本金瓶梅序 哈斯宝  73
绘图真本金瓶梅序 蒋敦艮  74
第二辑 论评
甲 明代  77
与董思白(书牍) 袁宏道  77
觞政(节文附酒评) 袁宏道  77
与谢在杭(书牍) 袁宏道  78
山林经济籍(觞政跋) 屠本畯  79
游居柿录 袁中道  79
味水轩日记 李日华  80
野获编 沈德符  80
天爵堂笔余卷二 薛冈  81
陶庵梦忆.不系园 张岱  82
乙 清代  83
续金瓶梅第三十一回 (丁耀亢)紫阳道人  83
幽梦影(附:江含征评语) 张潮  84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评语 脂砚斋  84
歧路灯自序 李禄园  84
阅红楼梦随笔 周春  86
袁石公遗事录 袁照  86
销夏闲记 顾公爕  86
新译红楼梦总录 哈斯宝  87
妙复轩评石头记.读法 张新之  88
红楼梦评 诸联  89
春雨草堂别集金瓶梅条 官伟缪  89
茶香室丛钞 俞樾  89
桃花圣解庵日记 李慈铭  90
茶余客话(节录) 阮葵生  90
杂说 吴趼人  92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王钟麟  93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 王钟麟  94
劝戒四录 梁恭辰  95
新译红楼梦回批 哈斯宝  95
金瓶梅考证 王仲翟  95
第三辑 插图
甲 明代 崇祯本木刻图二百页  99
乙 清代 第一奇书本手绘图二百页  299

第四册
《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下编—《金瓶梅》
第五十二回至五十八回之比勘与解说》
代序 明清传播媒介研究—以《金瓶梅》为例 朱传誉 3
自序  37
论《金瓶梅》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  41
第五十二回比勘蠡说  85
第五十三回比勘蠡说  111
第五十四回比勘蠡说  143
第五十五回比勘蠡说  171
第五十六回比勘蠡说  195
第五十七回比勘蠡说  215
第五十八回比勘蠡说  233
《金瓶梅散论》
代序 《金瓶梅》十大问题  263
第一辑 版本与作者
《金瓶梅》的传抄底本  271
论《金瓶梅》两种刻本  275
《金瓶梅》全校本  293
《金瓶梅》的传抄付刻与作者─寄陈毓罴先生  297
冯梦龙的化名─从《三遂平妖传》序文说起  311
一衲道人的关键  317
明代论《金瓶梅》各家的暗示  321
《金瓶梅》大辞典弁言  325
第二辑 《金瓶梅》相关问题
《绣谷春容》的版本  331
《水浒传》的「致语」与《三遂平妖传》  337
冯梦龙与《金瓶梅》  353
江花入梦山木成歌─谈汤显祖的诗  391
近年来亚洲各国研究《金瓶梅》现况  405
附:韩国李相翊教授函告韩国译介《金瓶梅》目录  416
第三辑 人物刍论
西门庆的人生与他的那个社会  419
潘金莲的淫妇典型  435
甘为淫欲牺牲的李瓶儿  443
ㄚ头坯子庞春梅  451
难得的管家婆吴月娘  459
背时一生的孙雪娥  467
李娇儿下了这一手  475
孟玉楼处世有道  483
潘金莲之死  491
武大郎的悲剧  497
第四辑 专论
《金瓶梅》这五回  505
后记  551
余语  555

第五册
《金瓶梅审探》编按1
黄序  黄庆萱 3
自序  7
论沈德符说「有陋儒补以入刻」之《金瓶梅》五回  15
引录韩南研究沈德符说的《金瓶梅》这五回是陋儒补写的问题 37
一 引言  37
二 我的结论  51
论袁宏道给谢肇淛的这封信  55
审探《金瓶梅》十题  69
一 《金瓶梅》引词与证事的讽喻  69
二 《金瓶梅》的故事结构  73
三 吴月娘大闹碧霞宫  76
四 西门庆及其妻妾的干支生属  79
五 《金瓶梅》的人名  82
六 《金瓶梅》的人物  86
七 《金瓶梅》秽书也  89
八 一年两冬至的隐喻  92
九 三十三回中的白塔  95
十 那位不曾豋场的张二官  98
论《金瓶梅》的版本  101
一 《金瓶梅》版本杂说  101
编按1 原书目次有〈关于金瓶梅编年纪事〉一文,乃《金瓶梅编年纪事》之〈后记〉,因重复收录,本处删之。
二 再论《金瓶梅》版本  105
三 《第一奇书》的版本  108
四 李开先不可能写定《金瓶梅》  112
论《金瓶梅考证》  115
《隔帘花影》的书名  119
与法国波都大学雷威安教授论《金瓶梅》  123
一 我的《金瓶梅》研究等等  123
二 马仲良时榷吴关  127
关于《金瓶梅词话註释》  131
一 难解的市诨人语  131
二 不易理解歇后语  132
三 疑设词的肯定词  133
四 有关《金瓶梅》研究种种  134
关于《金瓶梅》这部书  137
一 《金瓶梅》的淫秽问题  137
二 《金瓶梅》的版本  139
三 《金瓶梅》的作者  142
四 《金瓶梅》的故事背景  145
五 《金瓶梅》的人物  147
六 《金瓶梅》的小说艺术  149
七 如何研读《金瓶梅》  152
论孙述宇着《金瓶梅的艺术》  159
与高阳先生讨论《金瓶梅》  181
一 为《金瓶梅探原》作答  181
二 《觞政》与《万历野获编》  196
《金瓶梅原貌探索》
翁序  翁同文 207
叶序  叶庆炳 211
自序  213
欣欣子、东吴弄珠客、廿公  219
词曰、四贪词、眼儿媚  235
武松、武大、李外传  251
贾廉、贾庆、西门庆  271
宋人名、明职官、隐喻义  283
王三官、林太太、六黄太尉  305
李三、黄四、应伯爵  323
苗青、苗员外、苗小湖  353
清河、东京、严州  375
因果、宿命、改写问题  389
附录编按1  411
附录一 屠隆是《金瓶梅》作者  411
附录二 论屠隆罢官及其雕虫罪尤
—屠隆可能写作《金瓶梅》的动机  415
附录三 关于《金瓶梅》中的酒与马桶
—答郑培凯先生 445
附录四 巡按御史称柱下史的问题
—屠隆是《金瓶梅》作者补说  449
编按1 此书附录为先生自行编辑,原附录中共有六篇文章,第六篇是日本学者荒木勐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内阁文库藏本)出版书肆之研探〉,属他人之作,本处删之,移入《外编》。
附录五 《金瓶梅》的新史料探索  455
后记  465

第六册
《金瓶梅札记》
何序  何欣 3
李序  李殿魁 9
杜序  杜松柏 17
自序  21
序跋  29
第一回 景阳岗武松打虎 潘金莲嫌夫卖风月  33
第二回 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王婆贪贿说风情  37
第三回 王婆定十件挨光计 西门庆茶房戏金莲  39
第四回 淫妇背武大偷姦 郓哥不愤闹茶肆  41
第五回 郓哥帮捉骂王婆 淫妇鸩杀武大郎  43
第六回 西门庆买嘱何九 王婆打酒遇大雨  45
第七回 薛嫂儿说娶孟玉楼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  47
第八回 潘金莲永夜盼门庆 烧夫灵和尚听淫声  49
第九回 西门庆计娶潘金莲 武都头悞打李外传  51
第十回 武松充配孟州道 妻妾翫赏芙蓉亭  55
第十一回 金莲激打孙雪娥 门庆梳笼李桂姐  59
第十二回 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贪财  63
第十三回 李瓶儿隔墻密约 迎春女窥隙偷光  67
第十四回 花子虚因气丧身 李瓶儿送奸赴会  69
第十五回 佳人笑赏翫灯楼 狎客帮嫖丽春院  73
第十六回 西门庆谋财娶妇 应伯爵喜庆追欢  77
第十七回 宇给事劾倒杨提督 李瓶儿招赘蒋竹山  81
第十八回 来保上东京干事 陈经济花园管工  85
第十九回 草里蛇逻打蒋竹山 李瓶儿情感西门庆  89
第二十回 孟玉楼义劝吴月娘 西门庆大闹丽春院  93
第二十一回 吴月娘扫雪烹茶 应伯爵替花勾使  97
第二十二回 西门庆私淫来旺妇 春梅正色骂李铭  101
第二十三回 玉箫观风赛月房 金莲窃听藏春坞  103
第二十四回 陈经济元夜戏娇姿 惠祥怒骂来旺妇  107
第二十五回 雪娥透露蝶蜂情 来旺醉谤西门庆  111
第二十六回 来旺儿递解徐州 宋惠连含羞自缢  115
第二十七回 李瓶儿私语翡翠轩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  121
第二十八回 陈经济因鞋戏金莲 西门庆怒打铁棍儿  125
第二十九回 吴神仙贵贱相人 潘金莲兰汤午战  129
第三十回 来保押送生辰担 西门庆生子嘉官  133
第三十一回 琴童藏壶戏玉箫 西门庆开宴吃喜酒  137
第三十二回 李桂姐拜娘认女 应伯爵打浑趋时  143
第三十三回 陈经济失钥罚唱 韩道国纵妇争风  147
第三十四回 书童儿因宠揽事 平安儿含愤戳舌  151
第三十五回 西门庆挟恨责平安 书童儿粧旦劝狎客  155
第三十六回 翟谦寄书寻女子 西门庆结交蔡状元  161
第三十七回 冯妈妈说嫁韩氏女 西门庆包占王六儿  165
第三十八回 西门庆夹打二捣鬼 潘金莲雪夜弄琵琶  169
第三十九回 西门庆玉皇庙打醮 吴月娘听尼姑说经  173
第四十回 抱孩儿瓶儿希宠 装丫鬟金莲市爱  177
第四十一回 西门庆与乔大户结亲 潘金莲共李瓶儿鬭气  181
第四十二回 豪家拦门翫烟火 贵客高楼醉赏灯  185
第四十三回 为失金西门庆骂金莲 因结亲月娘会乔太太  189
第四十四回 吴月娘留宿李桂姐 西门庆醉打夏景(花)儿 193
第四十五回 桂姐央留夏景(花)儿 月娘含怒骂玳安  197
第四十六回 元夜游行遇雨雪 妻妾笑卜龟儿卦  201
第四十七回 王六儿说事图财 西门庆受賍枉法  205
第四十八回 曾御史参劾提刑官 蔡太师奏行七件事  209
第四十九回 西门庆迎请宋巡按 永福饯行遇胡僧  215
第五十回 琴童潜听燕莺欢 玳安嬉游蝴蝶巷  221
第五十一回 月娘听演金刚科 桂姐躲住西门宅  225
第五十二回 应伯爵山洞戏春娇 潘金莲花园看莫菇  231
第五十三回 吴月娘承欢求子息 李瓶儿酧愿保儿童  237
第五十四回 应伯爵郊园会诸友 任医官豪家看病症  243
第五十五回 西门庆东京庆寿旦 苗员外扬州送歌童  247
第五十六回 西门庆赒济常时节 应伯爵举荐水秀才  253
第五十七回 道长老募修永福寺 薛姑子劝舍陀罗经  257
第五十八回 怀妒忌金莲打秋菊 乞臈肉磨镜叟诉冤  261
第五十九回 西门庆摔死雪狮子 李瓶儿痛哭官哥儿  267
第六十回 李瓶儿因暗气惹病 西门庆立叚舖开张  273
第六十一回 韩道国延请西门庆 李瓶儿带病宴重阳  277
第六十二回 潘道士解祭登坛 西门庆大哭李瓶儿  283
第六十三回 亲朋宿伴玉箫记 西门庆观戏感李瓶  289
第六十四回 玉箫跪央潘金莲 金卫官祭富室娘  293
第六十五回 吴道迎殡送真容 宋御史结豪请六黄  297
第六十六回 翟管家寄书致赌赙 黄真人度荐亡  305
第六十七回 西门庆书房赏雪 李瓶儿梦述幽情  307
第六十八回 郑月儿卖俏透密意 玳安慇懃寻文嫂  311
第六十九回 文嫂通情林太太 王三官中诈求奸  317
第七十回 西门庆工完陞级 羣僚廷参朱太尉  323
第七十一回 李瓶儿何千户家托梦 提刑官引奏朝仪  329
第七十二回 王三官拜西门为义父 应伯爵替李铭解冤  333
第七十三回 潘金莲不愤忆吹箫 郁大姐夜唱闹五更  337
第七十四回 朱御史索求八仙寿 吴月娘听宣黄氏卷  341
第七十五回 春梅毁骂申二姐 玉箫愬言潘金莲  345
第七十六回 孟玉楼解腽吴月娘 西门庆斥逐温葵轩  349
第七十七回 西门庆踏雪访郑月 贲四嫂倚牖盼佳期  355
第七十八回 西门庆两战林太太 吴月娘翫灯请蓝氏  365
第七十九回 西门庆贪慾得病 吴月娘墓生产子  371
第八十回 陈经济窃玉偷香 李娇儿盗财归院  377
第八十一回 韩道国拐财倚势 汤来保欺主背恩  381
第八十二回 潘金莲月下偷期 陈经济画楼双美  385
第八十三回 秋菊含恨泄幽情 春梅寄柬谐佳会  389
第八十四回 吴月娘大闹碧霞宫 宋公明义释清风寨  393
第八十五回 月娘识破金莲奸情 薛嫂月下卖春梅  395
第八十六回 孙雪娥唆打陈经济 王婆子售利嫁金莲  399
第八十七回 王婆子贪财受报 武都头杀嫂祭兄  403
第八十八回 潘金莲托梦守备府 吴月娘布施募缘僧  407
第八十九回 清明节寡妇上新坟 吴月娘误入永福寺  411
第九十回 来旺儿盗拐孙雪娥 雪娥官卖守备府  415
第九十一回 孟玉楼爱嫁李衙内 衙内怒打玉簪儿  419
第九十二回 陈经济被陷严州府 吴月娘大闹授官亭  423
第九十三回 王杏菴仗义赒贫 任道士因财惹祸  427
第九十四回 刘二醉殴陈经济 酒家店雪娥为娼  431
第九十五回 平安偷盗解当物 薛嫂乔计说人情  435
第九十六回 春梅游旧家池馆 守备使张胜寻经济  439
第九十七回 陈经济守备府用事 薛嫂卖花说姻亲  443
第九十八回 陈经济临清开大店 韩爱姐翠馆遇情郎  447
第九十九回 刘二醉骂王六儿 张胜怒杀陈经济  451
第一百回 韩爱姐湖州寻父母 普静师荐拔羣冤  455
附录一 贾廉、贾庆、西门庆
—《金瓶梅》的问题  461
附录二 〈残红水上飘〉衍说
—论《金瓶梅词话》非李开先作  465
后记  477

第七册
《小说金瓶梅》
自序  3
第一辑 小说《金瓶梅》
《金瓶梅词话》的故事─情节系要  17
《金瓶梅词话》的人物─情节穿插与性格塑造  37
《金瓶梅词话》的语言问题
─读〈金瓶梅用的是山东话吗?〉  51
《金瓶梅词话》的政治讽喻  59
《金瓶梅》的色情问题  65
《金瓶梅》妇女的感情世界  73
《金瓶梅》小说中的现实社会  83
第二辑 学术研究与批评
学术研究与批评─请教大陆学人徐朔方先生  101
麻城刘大金吾─寄大陆学人徐朔方先生  113
论文之创意与立说─寄在美大陆学人吴晓铃先生  121
关于《金瓶梅》的方言─寄大陆学人朱德熙先生  127
屠本畯的〈金瓶梅跋〉─请教大陆学人刘辉先生  145
怎能忽略历史因素?─从大陆学人研究《金瓶梅》说起  157
我的《金瓶梅词话註释》─答大陆张远芬先生  165
读夏志清着〈论金瓶梅〉  201
第三辑 由小见大篇
沈德符论《金瓶梅》一文中的丘工部问题  217
《开卷一笑》的版本问题  229
《开卷一笑》的编者  235
《五色石》与《八洞天》─说版本与成书  243
关于崇本的问题  247
由小见大篇  253
读书须疑篇  269
研究《金瓶梅》的正确方向  285
错了就认错─答大陆学人徐朔方先生  305
第四辑 附录—论评与答辩编按1
校后记  311

第八册编按2
《金瓶梅的幽隐探照》
自序  3
艳段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金瓶梅解说 」 11
一 《觞政》与《金瓶梅》  11
二 《金瓶梅》全本在谁家  12
三 袁氏兄弟有《金瓶梅》全本乎  13
四 有陋儒补以入刻,未几时而吴中悬之国门矣!  15
五 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  17
六 《玉娇李》的问题  18
七 此书不知落何所  19
《金瓶梅》的抄本  21
一 初期抄本  22
二 后期抄本  24
编按1 原书附录共录九篇文章,有马泰来着〈麻城刘家与金瓶梅〉、〈诸城丘家与金瓶梅〉;徐朔方着〈评魏着《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朱德熙着〈汉语方言中的两种反覆问句(节)〉;刘辉着〈北图馆藏山林经济籍〉;黄霖着〈论金瓶梅词话的政治性〉;张惠英着〈金瓶梅用的是山东话吗?〉;徐朔方着〈答台湾魏子云先生〉;郑永晓着〈魏子云的金瓶梅研究〉均为他人之作,全数移入《外编》。
编按2 原书的目次多达五层纲目,《金学卷》基于统一原则,呈现两大纲目,保留「艳段」、「放对词」形式。
《金瓶梅》的刻本  29
一 十卷本与二十卷本的问题  30
二 二十卷本何以无〈欣欣子序文〉  50
《金瓶梅》的成书年代  59
一 抄本的成书年代  60
二 刻本成书年代的实证  72
《金瓶梅》的作者  115
一 一衲道人与〈别头巾文〉  115
二 屠隆可能写作《金瓶梅》的动机  120
三 推敲汤显祖这两题诗篇的寓意  139
放队词 冯梦龙与《金瓶梅》  157
一 冯梦龙的文学生涯  159
二 冯梦龙与《金瓶梅》  169
附录  187
《明代金瓶梅史料诠释》
绪说  197
上编
袁宏道(中郎)  203
屠本畯(田叔)  217
袁中道  229
谢肇淛(在杭)  233
李日华(君实)  241
下编
〈欣欣子序〉  247
〈东吴弄珠客序〉  259
〈廿公跋〉  263
《万历野获编》  265
《天爵堂笔余》  273
附编
《三遂平妖传》  279
〈韩湘子(十二郎)渡韩昌黎全传序〉  281
《幽怪诗谭》  283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285
《陶庵梦忆》  287
〈今古奇观序〉  289
续语  293

第九册
《金瓶梅研究二十年》
绪论  3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一九七○至一九七二年)  7
《金瓶梅探原》(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  11
《金瓶梅编年纪事》(一九七五至一九七八年)  29
〈一月皇帝的悲剧〉(一九七五至一九七九年)  31
《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一九七八至一九七九年)  33
《金瓶梅词话註释》(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一年)  41
《金瓶梅审探》(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一年)  61
《金瓶梅札记》(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三年)  75
《金瓶梅》作者是屠隆说(一九八三年六月)  105
屠隆是《金瓶梅》作者(一九八三年八月)  107
关于《金瓶梅》中的酒与马桶(一九八三年九月)  109
《金瓶梅》作者新探
—屠隆与《金瓶梅》的关系我见(一九八三年八月)  111
论屠隆罢官及其雕虫罪尤
—屠隆作《金瓶梅》之可能动机(一九八四年十月)  113
论四十卷本冯氏平妖传的序文(一九八三年一月)  115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补说(一九八三年九月)  117
《金瓶梅》的新史料探索(一九八四年七月)  121
《金瓶梅原貌探索》(一九八四至一九八五年)  123
《小说金瓶梅》(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七年)  149
《金瓶梅的幽隐探照》(一九八七至一九八八年)  175
《金瓶梅》第五十二回至五十八回之比勘与解说
—《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下编)(一九八八)  193
《金瓶梅散论》(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九年)  211
《金瓶梅淘真》(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一年)  217
《潘金莲》—(小说)金瓶梅中的娘儿们
(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五年)  227
吴月娘(一九八八至一九八九年)  229
附录一 屠隆是《金瓶梅》作者
—首先响应上海复旦大学黄霖先生(一九八三年九月)  231
附录二 关于《金瓶梅》中的酒与马桶
—敬答郑培凯先生(一九八三年九月)  235
附录三 吴稼《玄盖副草》与屠隆—屠隆罢官的主因  239
后记  243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
自序  249
上辑 研究《金瓶梅》的文史诠释与社会认知
《金瓶梅》作者问题的治学之道  257
研究《金瓶梅》的十大问题  263
屠本畯《觞政》跋的启示  269
薛冈笔下的文吉士  287
证见《金瓶梅》乃南方人所作
—从「词话本」中的「儿化」音作比求证  303
欣欣子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是谁?  323
中辑 证言《金瓶梅》的作者是屠隆
《金瓶梅》的作者是屠隆
—屠隆与《金瓶梅》的关系之我见  339
《金瓶梅》的作者是屠隆补证  355
《金瓶梅》的作者是屠隆再补证  375
《金瓶梅》的作者是屠隆再三补证
—从蒋星煜的《西厢记考证》说起  401
研究《金瓶梅》作者是屠隆的新史料  407
传世之《金瓶梅》非原作  411
下辑 关于《金瓶梅词话》中的几个实质问题
关于〈祭头巾文〉(涉及成书问题)  431
一衲道人是屠隆别号(涉及成书问题)  435
《金瓶梅词话》中的「新河」(涉及成书问题)  439
凌云翼是万历时人(涉及成书问题)  441
《金瓶梅词话》中的诗、词、曲问题  445
《金瓶梅》流传在《觞政》之后
—斯乃研究《金瓶梅》者不应忽略的问题  447
屠隆得罪万历宫闱争储君而罢官—《玄盖副草》的证言  451
《花营锦阵》的图咏作者与书者  455
后记  461

第十册
《深耕金瓶梅逾三十年》
代序 深耕《金瓶梅》逾卅年矣 3
第一辑 史说部份编按1
中国小说史的认知  7
《金瓶梅词话》的小说体式  21
从《金瓶梅》例说小说的史地问题  37
我说《金瓶梅》的历史—给所有研究《金瓶梅》的朋友们  59
附录:「丘诸城」是丘志充  64
第二辑 版本问题编按2
《金瓶梅》刻本  69
编按1 原书于第一辑史说部份中共有七篇文章,第五篇〈研究金瓶梅应走的正确方向〉、第六篇〈研究金瓶梅不能忽略历史因素〉已收录《小说金瓶梅》中;第七篇〈关于金瓶梅〉收录在《金瓶梅审探》,本处均删之。
编按2 原书于第二辑版本问题中共有六篇文章,第五篇〈关于崇祯本的问题〉,收录在《金瓶梅散论》;第六篇〈梅节先生的金瓶梅清校本〉属他人之文,本处均删之。他人之文移入《外编》。
再说《金瓶梅》的刻本  79
论《金瓶梅》两种明代刻本  83
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  103
第三辑 研讨问题
今年吉林大学的《金瓶梅》研究会  109
《金瓶梅》的问答题—为宁波举行之国际《金瓶梅》会议作  113
梅在瓶下而金其上乎?  125
《金瓶梅》的作者问题—寄所有研究《金瓶梅》的朋友们  139
李瓶儿葬礼上的坛场与法事—《金瓶梅》的宗教观  145
第四辑 特殊人物编按1
西门庆这个人物  161
潘金莲这个女人  165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  177
春梅以淫死  185
吴月娘的这顿牢骚—《金瓶梅》的语言  195
《金瓶梅余穗》
出版前言  203
校对说明  205
编按1 原书于第四辑特殊人物,共有八篇(两篇附录),第六篇〈武大郎的悲剧〉收录在《金瓶梅散论》,此处不重复收录。附录中的〈莫把俗学充「金学」〉及〈关于金瓶梅初刻本的考证〉两篇文章乃他人之作,本处删之。移入《外编》。
上编编按1
《金瓶梅》编年说  209
《金瓶梅》的艺术论—敬呈周中明先生  225
《金瓶梅》的这五回
—读潘承玉作〈金瓶梅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真伪考〉  229
关于《金瓶梅词话》的卷帙—与叶桂桐先生的商榷  237
序张金兰:《金瓶梅的女性服饰》  241
董其昌的一封信—伪造史料的问题  249
武大郎翻案文章—大陆上的一篇文章说起的  253
下编
食色性也  259
《金瓶梅》中的茶食  267
馉饳、水面、春饼—读《食髓知味》说《金瓶梅》饮食  277
蚫螺、衣梅、烧猪头—《金瓶梅》中的吃喝  281
《金瓶梅》中的癞卜萄  287
「苦了子咸」及其穿着口语  289
武大郎的「炊饼」—非今日的「烧饼」也  297
浓粥与鸡尖汤—《金瓶梅》中的家常吃喝  301
编后记  307
附录 魏子云先生与《金瓶梅》研究  李寿菊 311
编按1 原书上编共收录十三篇文章,有六篇重复收录他册,故删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只需要“读”它,更需要“懂”它。而这套《魏子云著作集·金学卷》恰恰为读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懂”的途径。我在这套书中看到的,并非是对金庸小说的简单复述或情节梳理,而是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分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字里行间,挖掘出那些隐藏的情感、理念和时代印记。我看到有评论在讨论金庸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弧光,有评论在分析不同门派的武功设定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还有评论在探讨金庸小说如何体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这些内容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也让我对金庸小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套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金庸武侠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我从中不仅看到了精彩的故事,更看到了作者对人类情感、社会变迁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这是一种阅读的升华,也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评分

这套《魏子云著作集·金学卷》简直是金庸迷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精美的装帧深深吸引了。厚厚的十册,沉甸甸的,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对金庸小说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小时候就沉浸在他的武侠世界里,长大后更是对其中蕴含的侠义精神、家国情怀、人性刻画等深思熟虑。当我知道有这样一套集合了魏子云先生对金庸武侠小说深度研究的著作时,简直是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看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我特别期待能从中看到对金庸小说艺术手法、思想内涵、人物塑造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地位的深入探讨。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我重温那些熟悉角色的经典旅程,是对我心中永远的武侠梦的一次致敬。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翻开其中一册,沉醉在魏子云先生的笔触下,重新品味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会有多么惬意。

评分

这套《魏子云著作集·金学卷》最令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它的“体系化”和“全面性”。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如此庞大而复杂的文学体系,单打独斗式的研究很难触及到其精髓。而这套书,从不同的维度、以不同的视角,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深入的金庸武侠研究框架。我注意到它涵盖了从金庸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到具体作品的人物分析、情节设置,再到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我尤其期待阅读关于金庸小说艺术手法和叙事技巧的部分,因为这是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我相信,通过魏子云先生的专业解读,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金庸是如何通过文字营造出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那独特的武侠意境。这套书不仅仅是满足了我作为一个读者对金庸武侠世界的“求知欲”,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对文学欣赏和解读的能力,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走进金庸先生所创造的那个精彩纷呈的江湖。

评分

我通常不是那种会买“系列丛书”的人,总觉得有些内容会比较重复,或者为了凑数而显得不够精炼。但是这套《魏子云著作集·金学卷》却让我改变了看法。虽然名字叫“金学卷”,但它显然不是简单的“金庸学术研究”的堆砌,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和整理,围绕着金庸武侠小说的核心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文学趣味性的笔调。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长者对话,听他娓娓道来金庸笔下那些波澜壮阔的江湖恩怨,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哲理。这套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在分析作品,更是在解读时代,解读人心。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以为已经了如指掌的角色和情节,发现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对于一个长期热爱金庸小说的读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金学”这个概念并不太熟悉,总觉得研究金庸小说是不是有点“学院派”的味道,会比较枯燥。但当我偶然翻开这套《魏子云著作集·金学卷》时,我完全被颠覆了认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流畅、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金庸武侠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看到其中有章节在讨论不同版本金庸小说的差异,有章节在分析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还有章节在探讨金庸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养成和命运走向。每一个话题都让我感到新鲜有趣,并且能够引发我更进一步的思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几篇文章竟然能够将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看到了武侠小说背后更广阔的文化底蕴。这套书让我觉得,研究金庸小说,也可以是一件非常富有启发性和乐趣的事情,它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