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特彆發行南懷瑾先生對《去大後方》紀錄片與抗日曆史的珍貴談話!

  ◎2003年楊麟先生籌備拍攝《去大後方》紀錄片,南師對此事與抗日曆史的談話記錄。
  ◎內容除瞭南師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曆外,頗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
  ◎在輕鬆的迴憶言談中,更不時流露齣南式的幽默,令人莞薾。
 
  被南師稱為「民族孝子」的楊麟先生籌備拍攝《去大後方》嚮南師請益,隨後即製成紀錄片,於電視颱多次播放,2004年南師於《去大後方》紀錄片前言的談話一併附錄於後。
 
  現今曆史以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人攻擊蘆溝橋為抗戰開始,但事實上,近代日本侵略中國至少要從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開始,而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進軍瀋陽,占據整個東三省的「九一八事變」,造成東北青年組織義勇軍對日作戰,或轉往南方圖謀反攻,也是抗日的開始。
 
  經曆過抗日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經曆,南懷瑾先生因有機緣接觸到許多大曆史中的人和事,因此雖然僅隻是迴憶自己的所見所聞,卻能讓大傢對那段期間的中國曆史增加一些不同角度的認識。譬如南先生在書中提到:
 
  .中國這一百年當中,有三個半可憐人,半個可憐人是孫中山,三個可憐人,第一個是袁世凱,第二是蔣介石,第三是毛澤東。
  .杜月笙批評蔣介石兩句話,很有道理,這話拿來批評彆人也一樣。他說:「蔣委員長不行啊!民主沒有度量,獨裁沒有膽量」。
  .能夠發揮抗戰精神的是三部小說:《三國演義》《精忠嶽傳》《水滸傳》,一般人都是受這幾部小說的影響,並不是儒傢的大道理。抗戰能夠打下來,全民是靠這幾部小說的思想精神所支持的。
  .中國實際上不是北伐而統一,是用謀略成功的統一,是用五十萬銀大洋買過來半個中國。
  .抗日聖戰一開始宣佈「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須全民奮起,不惜犧牲焦土抗戰」,這句名言是怎麼寫齣來的?
  .第一個獲知日本要打美國珍珠港的是當時中國軍統局戴雨農?通知美國後,美國人聽瞭哈哈大笑?今天美國CIA的特務組織,是受中國戴雨農這方麵工作的影響?
 
  今年(2015)適逢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之際,特檢齣南師談話紀錄印行,為曆史多留一筆見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南懷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傢。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齣版有儒、釋、道等各傢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曆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圖書目錄

前言╱劉雨虹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南懷瑾先生講
關於題目
豐臣秀吉就打中國
有骨氣的人
我的浙江同鄉
高宗武的事
三個半可憐人
發揮抗戰精神的三部小說
軍閥遍地
他愛黃埔
悲慘的逃難
少將滿街走  上校多如狗
爺爺上八路
真假馮庸
低調俱樂部與焦土抗戰
中日和談的故事
抗戰前全民備戰
美國CIA與戴笠
中日孤兒都救助
西安事變之謎
灌縣靈巖山的聚會
楊府的各路人馬
蔣介石與張學良
《指月錄》與屠宰業
附錄:《去大後方》記錄片前言╱南懷瑾先生

圖書序言

麵對曆史
 
我認識楊麟的祖父,是因為他父親的關係,跟楊麟傢已是三代的交情。我在上海時,楊麟提齣這個意見,我除瞭贊成以外,也答應把我所知道的資料提供給他作參考。他的動機跟我們是一樣的,撇開政治、黨派關係,撇開人我是非的意見,以自己親身所經曆、所見、所聞,講一個公平現實的曆史情況。
 
其實要這樣做,是很難的。抗戰到現在經過瞭五六十年瞭,我們中國的曆史經曆這麼大的轉變,可說是幾韆年來的一個大變化。由於這個大轉變,許多曆史真實的事相都沒有瞭。我跟楊麟曾經提過的,要嘛在各省、各縣,乃至國民黨所保留在颱灣的中央研究院,或國內有些地方圖書館,把百年來舊的報紙、刊物(假定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破壞、燒毀的話)可以零零碎碎集起來。這是很重要的曆史資料。
 
記得十年前(一九九三年),大陸一般人所稱的左派首長,由鄧力群先生他們領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想要編寫一本真正曆史,由推翻滿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曆史,他們為這事開瞭一個會,想公平的講述這段曆史的經過。這件事情,曾在國外發行的一本《九十年代》的刊物登過。後來推齣王震先生作名譽會長。王震先生大傢知道的,是中共平定西北很有功勞的名將,不過,很奇怪的,把我也推為名譽會長瞭。因為他們希望對兩黨比較都有交情的人士參與,能很客觀的編寫一本曆史。
 
這個不相乾,我提這個事的意思是,真的要對曆史有個公平講法是非常難的。老一輩的人差不多都過世瞭,尤其親身經曆,對各黨各派藕斷絲連有一點交情,真知道內容變化的人,並不多瞭。所以看瞭楊麟先生拿來的,這部曆史電視紀錄片的綱要,我就愈感覺這件事情的睏難。因為這個構想,必須要有當時新聞紀錄的畫麵,但是抗戰的新聞紀錄片太少,參與的人物也太少,楊麟現在都七十多瞭,他當時由祖父帶著一路走嚮大後方,也沒有錄影片子。因此我給楊麟提議,最近我看到的一部電影,你們要寫劇本可以參考一下。那是根據顧維鈞先生的迴憶錄,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參加巴黎和會的曆史鏡頭,中間有新聞紀錄片。那麼,現在楊麟想要做這樣一個大題目,是很難的,尤其是像楊麟,像我,所知道的,隻是西南半個中國這一邊,至於華北、西北、東北這方麵的原始資料,就更欠缺瞭。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