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解析中国称霸天下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政治系荣誉教授,目前是「台湾政经战略基金会」执行长,曾任四届立委、国安会副秘书长,及驻巴林王国代表。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所着《二〇四九百年马拉松》是一本少见的好书,值得郑重推介。白邦瑞对美/中关系解冻、和解及北京千方百计争取和利用美国经济、科技、军事与外交援助而走向富国强兵之路,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本书主旨直接明了指出中共领导人隐藏野心,企图在二〇四九年前打败美国,称霸世界。
如果习近平所标榜的中国梦在二〇四九年实现,白邦瑞担心中国将独霸天下,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强。届时中国将向全世界推销其污染地球的开发模式,中国国营垄断企业和中国经济盟友将主宰全球经济市场,北京也可能控制一个全球最强大的军事联盟。经中国重塑的世界将滋养专制政府,把现有国际组织边缘化,限制其规范国际秩序的角色与功能。
本书不是政治小说。白邦瑞是一流的中国通,他综合三十年的学术研究、政策分析与政府工作的经验而提出他的论述,可读性甚高。白邦瑞是笔者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弟,以往在学术界曾有甚多互动。笔者担任立委任内曾邀请他到立法院参加听证会和与我政府官员切磋台/美及美/中关系。
白邦瑞曾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担任分析工作,和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教。他更长时间是在国会,尤其是五角大厦和中央情报局从事政策分析和建议,对美国的外交策略产生实际的影响力。
一九七五年春天白邦瑞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发表的一篇文章主张美国给中国军援曾引起美国媒体和外交界广泛的讨论。《新闻周刊》(Newsweek)并刊载一长文〈给北京枪砲?〉(“Guns for Peking?”)讨论美国提供武器给北京的得失。白邦瑞不讳言美/中建立军事关系以制衡苏联的主意来自中共驻联合国鹰派武官的建议。
前加州州长雷根读过白邦瑞的文章,并与这位年轻的中国通长谈。一九七六年五月雷根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公开赞成军售中国牵制苏联,但对美国可能弃台的方案表示保留。一九八〇年雷根角逐总统,聘白邦瑞为顾问,协助他起草第一次外交政策讲稿。
雷根当选后指派白邦瑞为总统交接小组成员,嗣后正式任命他为政府官员,参赞机要。白邦瑞在雷根阵营中有不少「志同道合」官员,都支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牵制苏联。出身国防部,曾在国安会担任季辛吉副手的国务卿海格(Alexander Haig)就是最突出的,他在一九八一年访问北京时公开倡议军售中国。
雷根一九八一年所签署的第十一号「国家安全决定指示」(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Directive 11)准许国防部出售先进的空中、地面、海上和飞弹技术给中国以改造人民解放军为世界级的作战部队。次年雷根的第十二号「国家安全决定指示」启动美中核子合作与开放扩大中国军事及民用核子计画。
一九八五年雷根政府军售六大武器系统给中国,总价超过十亿美元,目标是要强化中国的陆、海、空军,甚至协助扩张中国的海军陆战队。翌年雷根政府并提供高科技援助,协助中国发展八个国家研究中心,包括基因工程、智慧机器人、雷射、超级电脑和太空科技的高深研究。
雷根一九八四年第一四〇号「国家安全决定指示」的战略论述指出,「协助中国现代化是基于强大安全和稳定的中国可以是增进亚州及世界和平的力量。」雷根团队视中国为一完全战略伙伴,和误信中国正朝向自由化迈进,却未能洞悉养虎为患的危险。
尽管北京与美国合作,但决不放弃其核心利益,并且对雷根政府强力施压,要求美国断绝对台军售,甚至威胁召回驻美大使及降低双方外交层级,以迫美就范。抗压力不强,一面倒亲北京的国务卿海格无奈做出重大让步,在美/中「八一七公报」同意减少对台军售和限制军售的质与量。
雷根对此非常生气,把海格罢官,并对台湾提出「六大保证」以平衡和淡化该公报的冲击。为规避该公报的限制,雷根政府并採取各种补偿措施,包括透过技术转移协助台湾生产「经国号」战机,和利用租借方式提供台湾战舰以强化台湾海防。很遗憾的,白邦瑞在书中对海格被罢官及「八一七公报」这一段台/美/中斗智、斗力的插曲只字未提,不知是疏忽或刻意不谈。
白邦瑞在美/中秘密合作对付苏联的政策制定和实际执行过程扮演关键角色。从一九八四年后,他已被调升为相当于三颗星将军的文官职位,在五角大厦主管政策规划和秘密行动。他负责推动秘密与中国合作,提供武器和军需物资给反苏联的阿富汗反抗军,武装五万赤色高棉游击队对抗佔领柬埔寨的越南军队(苏联傀儡),和军援安哥拉游击队对抗古巴占领军。
白邦瑞最突出和关键的角色是,倡议使用可打败苏联占领军的杀手锏,并居间说服美国各政府部门和获得北京同意,由美国提供阿富汗游击队刺针飞弹(Stinger Missile),击落了数百架苏联直升机和军机,扭转了阿富汗战局,最后把苏军赶出阿富汗。
中国也积极协助反苏阿富汗游击队,其提供的第一批武器包括AK-47攻击步枪、机关枪、反坦克火箭弹和地雷。在美/中秘密合作期间,中国提供武器总价超过二十亿美元,由美国买单,但迄今中方仍不承认他们供应了武器。
中国为何竭力与美国合作?白邦瑞指出这是北京马拉松策略的一部分,首先是利用美国的力量和先进技术强化中国。其次是「借力使力」,借助美国的援助达成反包围,打破苏联包围中国的两把「钳子」――阿富汗和越南。一九八九年二月邓小平在北京与老布希总统的谈话中承认苏联包围中国曾是致命的威胁。
本书的一大突出重要贡献是指出美国各界被中方误导而一厢情愿,犯了五大错误的假设:
(一)美中交往能带来完全的合作;
(二)中国会走向民主之路;
(三)中国是脆弱的小花;
(四)中国希望和美国一样,而且正如美国一样;
(五)中国的鹰派力量薄弱;
中国领导人从毛泽东以降都具有民族复兴和取代美国为世界超强的雄心壮志。为实现此一大国梦,他们活用孙子兵法「诡道」的欺敌策略「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投其所好,指鹿为马,把美国人骗得团团转;作者并列举许多实例为佐证。
白邦瑞自认,和许多美国官员与学者一样,曾是一群亲中的「拥抱猫熊」(Panda-Huggers)人士,强烈主张和积极推动援助中国及美/中合作的政策。有别于过去和目前这些中国通的是,白邦瑞觉醒了,承认被高明的中国领导人欺瞒,痛悟前非,也认清了「养虎为患」的错失,对美国、台湾和日本等盟友造成危害。他的深入调查研究得到中央情报局「杰出贡献局长奖」――本书许多章节就是出自该研究报告。
二十多年前冷战结束,苏联共产党阵营的崩溃表示美国打败了另一世界超强的挑战。为赢得与中国「百年马拉松」的竞赛,白邦瑞在本书最后一章提出对美国本身、中国及国际社会共十二个因应步骤。他建议美国必须诚实面对问题,知己知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操控中国政局,支持改革派制约鹰派,和师法战国策,在国际间合纵连横围堵中国。
近年美国正竭力执行重返亚太(再平衡)策略,加强与盟友伙伴如日、菲、越的军事合作。这个策略最大的缺憾是华府忽视台湾的战略重要性及其可扮演的促进区域安全的角色。某些智库人士曾有「弃台」谬论,或主张为安抚北京,未来民进党政府应寻求与中国和解。
吾人认为美国政府应正视太阳花运动、九合一选举、反课纲,和民意所呈现的台湾社会强烈自主意识。一个民主、自由、独立,不受北京控制的台湾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也是亚太的和平与安全的柱石。吾人建议美国应根据《台湾关系法》的条文和精神,表达防卫台湾的决心;国会应考虑,如一九五五年的「福尔摩沙决议」,通过协防台湾的决议,授权总统动用包括武力的各种力量,防卫民主和自由的台湾,以吓阻中共併吞台湾的野心。
白邦瑞的杰作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性,是未来总统与国安团队必读的兵书。我也推荐给政府负责处理国安、国防和外交的官员,及所有想了解国际关系、美国和中国政治与军事的知识份子、学者及学生。
本书译者林添贵,是专业的翻译高手。他所翻译的美/中/台关系书籍八十九册,包括《李洁明回忆录》,卜睿哲《台湾的未来》,名记者孟捷慕《转向》,崔普烈《买通白宫》。他不但熟悉外交政治和经济事务,而且文字优美,译笔生花,值得称赞。
张旭成
推荐序(二)
观察中国的警钟 顾名思义,这本书试图从中国历史的深度,综览过去六十年的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发展,并以中国的典故和概念提纲挈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发展关系的战略,而企图成为一家之言。
作者白邦瑞认为,过去六十年美国完全被中国欺骗了。之所以被骗是因为美国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文化,更不要说中国复杂难懂的文字。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基本假设完全错误。
作者指出美国错误的假设包括:和中国交往带来中国完全和美国的合作;中国发展起来后会走向民主之路;中国是脆弱的小花,不必担心中国会挑战美国;中国希望和美国一样;及中国的鹰派力量薄弱,温和派才是中国主张的主流。作者明确指出,自一九四九建立政权以后,中国始终是被企图中国强大,以民族主义为号召的鹰派所控制。
白邦瑞表示,许多美国人低估中国鹰派的影响力,以为他们是疯子。毛泽东于白一九六九年召集高阶将领讨论对付苏联的战略,他们向毛提出打「美国牌」以牵制苏联的建议,陈毅甚至建议台湾问题暂时搁置,以后在高层谈判中慢慢解决。北京因此秘密传达讯息给尼克森及季辛吉,欢迎他们访问北京,但当时中国仍视美国为霸权,内部文件甚至将美国与希特勒相比,与美国交往纯粹是把美国当工具。
白邦瑞说,从尼克森以降,美国历任政府在科技、教育、研发、军事和经济等层面,对中国提供援助的质和量都十分惊人,美国不肯给的,中国就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掌权前似乎以改革派自居,但掌权后又与鹰派的思路相近。习近平基本上也是延续毛泽东的百年马拉松路线,要实现「超英赶美」的中国梦,只是现在更愿意公然表达而已。
作者指出,从双方建交起美国完全被中国骗了。白邦瑞强调,「和平崛起」的中国其实一直运用欺敌战术,利用美国的科技、财经实力和各项援助来壮大自己,期待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强权。二〇四九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时,中国预期可收回台湾,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就像当年美国取代英国一样。
这本书有几项特点,反应出本书对于吾人了解中国的价值和贡献。最大的是有关中国韧性强大的民族主义。作者明确指出鹰派(民族主义派?)在诸多决策过程里的角色。作者强调,鹰派的影响力历久而不衰;我们不要被温和的声音所蒙蔽,以致对中国做出错误的判断。
作者的观察对中国大陆观察者而言是警钟。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深入,及越来越整合到国际体系,我们对之期待越来越高。我们可能希望中国经济发展促成中产阶级兴起,从而,越来越走向民主化。甚至,对台湾的发展越来越能容忍。
然而,事实的发展是相反的。习近平统治下的中国在政治上越来越紧缩,中国共产党的统治者对中国整体的发展越来越不安。对外方面则是越来越坚持己见,越来越没有妥协、反省的空间。
这本书最足以凸显作者充分掌握中文能力的是,在每一章的开头,作者都挑选古籍或兵法中的计策,言简意赅说明该章的宗旨。例如,第一章标题是中国梦,作者以孔子的「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做为子标题;第二章标题是战国时代,作者以《春秋》里的「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总结;其后分别是:「联吴制曹」;趁火打劫;无中生有;移花接木;顺手牵羊;反客为主;百闻不如一见;和釜底抽薪。
透过这本书,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第一,透过陈述亲身处理过的案件,作者似乎想让读者知道,他是很重要的人,因为他处理过这么多美国和中国关系发展的诸多重要案件。
第二,凸显作者的独特性。作者自己承认,他和诸多的中国专家一样,过去都被中国欺骗了。但透过近乎忏悔式的分析和陈述,作者表现出反省,进而间接表达其他的人还没有反省。所以,作者的能力是比同行者都高。
第三,表示作者掌握中文能力是第一流的。这特别是作者在每一章都有引自中国古籍或兵书里一句话,以彰显每一章的内容。这是所有美国,甚至,西方分析中国战略的作者都不曾做过的。透过这样的安排,作者表达出他比同行者都懂中国。甚至,作者有向同行人士示威的意味。
作者是美国培养的菁英,也曾在行政部门担任重要的职位。只是,以近乎忏悔方式陈述美国被中国欺骗,说明中国拟取代美国成为霸权,这种分析令人觉得怪异。第一,这岂不是说明美国教育的失败。然而,全世界仍有数以万计的人士,包括当今中国政治菁英人士的子女,千方百计想到美国受高等教育。这岂不矛盾。
第二,国家间的权力关系是西方有历史以来认识和分析国际政治/关系的主流思想,所以发展出例如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等的理论以解析国家间的竞争。因此,作者似乎没有必要对中国的行为,特别是习近平统治下的中国,感到惊讶,因为,过去近四十年的发展已为中国累积大量财富,使得他得以大力推动他的强权道路计画。
丁树范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推荐序(三)
国强必霸的规律? 二〇一四年六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说:「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习式血脉基因的观点与中国崛起的实践将否反证芝加哥大学米夏摩(大陆译为米尔斯海默)教授「攻势现实主义」之命题?
这是我去年给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硕士班学生,所出的学科考试题目。白邦瑞博士可能认为,习近平的讲法其实是中国对西方的「瞒天过海」策略之一。
在一九七〇年代东西方冷战高峰期,美国大学中无不以苏联研究为显学。以白邦瑞出身良好、就读常春藤名校、且又聪明绝顶的年轻人,愿意走入政府情报体系,却是探讨中国、学习中国语文,并愿意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来研究政策意图,实属凤毛麟角。或许也可就此观察和理解,多年来白邦瑞在美国政学界所展现出的特殊性格与论述。
东西方长达四十年的冷战,将国际安全研究者聚焦在苏联研究,而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不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权力结构形成巨大冲击,也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固有典范造成根本性的挑战。超过一个世代的国际安全(苏联)研究专家们,突然有如自由球员被释出,而需要找寻出路。一九九〇年代,中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崛起,使得原本仅限于少数美国政府与情报机关的中国问题专家,以及在学校智库研究中国的学者,出现了天外飞来的竞争对手。
美国少数看的懂中文、会说中国话,被称为「中国研究者」(sinologist)的学者专家们,遇到了原本研究国际安全,但聚焦美苏对抗,不谙中文的一大群被归类为「战略研究者」(strategist),加入了研究中国的行列。两组学术背景与政策分析有出入的学者专家,会以如何不同的思考基础与角度来观察、诠释以及应对中国的政策意图与行为,不难想见。
诚如白邦瑞在书中所揭示,许多美国政府与民间专家认为,中国不同于苏联,因此美国的外交政策自然应有区隔。对苏联採取围堵政策,不让苏联向外扩张,而将它锁住(fence in)在一定范围内,以长期的、结合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实力竞赛,拖垮一党专政的共产政体。对中国则另採取交往政策,利用邓小平推动的对外开放,将中国拉出(pull out)封闭的政经制度,诱导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接受以西方为首的政经与安全规范,并透过类似和平演变的手段,期待中国自我转型成为自由民主的国家。
即使是在美国「中国研究者」本身的群组内,也有因学派师承、出身际遇、工作性质、中文程度、以及个人理念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分析角度与立场。部分学者专家倾向认为,美国必须先深入了解中国才有可能改变中国,因此需要採取扩大交流,不能切断联系;这些强调交流的学者专家们,往往被冠以「熊猫拥抱者」(panda hugger)带有贬损意味的头衔,从而引发许多我个人认为无谓或非善意的争执。另有部分学者专家倾向认为中国与美国立国价值与政体迥异,不可能成为像西欧或亚太盟邦一样,因此基于料敌从宽的原则,美国与中国的交往必须坚守原则、锱铢必较、步步防范,有人称他们为「示警者」(alarmist)。白邦瑞的这本书,显然叙述了他个人长达近四十年的观察心得,也跨越了上述的两者的界线。
白邦瑞在书中提醒我们,中国存在着一批「鹰派」民族主义者,这些「解放军的将官和政府中的强硬派份子」的影响力其实不容小觑,却被许多外界分析家所忽视。这些被漠视的事实,以白邦瑞的分析,可能出于不谙中文、学艺不精、或被中国人传统的「欺敌」策略所误导,或基于对中国长期积弱的一厢情愿看法。其实世界各国、无论大小,也都存在着追求民族主义倾向、具有强国强种意识的鹰派。白邦瑞博士长期与中国交流,尤其喜爱与他认定的中国鹰派人士来往,我不会认为他是「熊猫拥抱者」,也不认为他属于美国鹰派,但是这本书确是美国以及所有中国周边国家的鹰派人士必读的大作。
「百年屈辱」与「百年马拉松」是白邦瑞这本书的主调。从二〇〇九年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旗队,步行一百六十九步,到达升旗台的设计,到习近平多次正式谈话中,强调一百七十余年的「深刻总结」,我们观察到这个晋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头号军事强权,还没有从心理上走出鸦片战争的阴影。如果以白邦瑞博士转引,所谓中国(或习近平)想要在第二个一百年(建国百年)击败美国,跑赢马拉松,不是没有机会,但时间仅剩下卅四年,确实有些急迫。
不过好在本书是以「百年马拉松」为题,田径赛与擂台赛毕竟不同。擂台赛是两者面对面决战,田径赛是许多人一起,且朝同一个方向跑;擂台赛必须将对手击倒在地,田径赛只需要比其他人超前百分之一秒;擂台赛只有最赢的选手独得奖牌,田径赛则至少前三名都能获奖并一同受到表扬喝采。以此观之,中国的马拉松提法很高段,白邦瑞也满聪明。
白邦瑞博士在美国政府与学界,是个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植基于他的天纵聪颖与勤恳治学,也归因于他广蒐武林秘笈、闭门练功、极少亮剑、却偶露锋芒的一贯作风。白博士具备从中国人传统战略文化与思维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能力,是中国鹰派人士最强劲也是可敬的对手之一;其实,以我的长期观察,白邦瑞自己就是最会灵活运用「三十六计」的美国人,他会想到(或故意)要写这本书即为明证。
在与他相识、交流、争吵、辩论廿余年却不伤彼此友谊,了解也容忍他的思维逻辑与性格特色,再阅读此本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肯定的大作之后,我真的很想看看,在北京的「习办」会写出什么样的书评?
黄介正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