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时候读庄子:庄子的姿势、意识与感情

正是时候读庄子:庄子的姿势、意识与感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哲学
  • 庄子
  • 道家
  • 思想史
  • 文学
  • 古典
  • 自我
  • 人生
  • 意识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今日人心的浮躁与不安,无异于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古代经典《庄子》,正是现代人强化心灵的实用法则
让自己在艰难的处境中,仍能身心安适

  全新绘制漫画.逐字原典白话图文解说
  来自中医、武术世家,独树一帜的观点
  这堂两岸三地华人慕名而来,场场爆满的课程,现在你也能领会


  人的一生所悬念的,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心,而心,则影响我们的一生。
  要如何驾驭自己的心,为漫漫人生寻出一条清明澄澈的道路,庄子之道有解。

  世界总告诉我们人生要有追求,于是每个人都陷入被环境左右心思的循环中。
  我们追求顺境,面对逆境却手足无措;渴望快乐,却对伤心失了界限,任凭它往深渊里去;
  知道要去爱,却无法面对没有爱的痛苦,苦苦陷于失落的泥沼中。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经典《庄子》,正是现代人强化心灵的实用法则!

  若失去了一段爱情,庄子教你:「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大风一停,发出声音的树穴皆回复寂静。爱过了、努力了,就该放下,为什么要放任心情扰动不安?

  用尽全力却无法得到肯定,庄子说:「物莫之伤」。既然无法掌控外在,不如转而经营内心,让自己不再陷溺于世俗价值的网罗,任庞大压力将自己淹没。

  经常为负面情绪、忧郁与焦虑所缠扰,庄子教你:「莫若以明」。把视野提升到太阳和月亮的高度看事情,将会发现世界如此广大,使你有宽阔心胸驾驭人生百态。

  我们才是心的主人。心虽柔弱,但是只要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它也可以是护卫自己一生最有力量的武器!

  要为生命找道理,要安定惶惶不安的心灵——现在,正是时候读庄子!

特别收录:读庄有感

  不会受伤的能力

  我很敏感,也很会钻牛角尖,朋友的一句气话,常在我心中徘徊不去。总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容易沮丧,我的心非常容易受伤。遇到庄子,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心可以不受伤。庄子说「乘正御变」、「咸其自取」,外在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就像我们不能控制天气变化,但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不被影响。把每一次不如意的事情当作自然而然,接受它,慢慢有了「物莫之伤」的能力,才发现快乐原来这么简单!(王乐知/二十四岁)

  旦暮遇之的生命转捩点
  《庄子》给我的实难以用只字片语描述,因为那是淬鍊后的生命精华,更是撄而后宁的智慧。与其描述《庄子》教了我什么,倒不如说它带领我思考与体会更加贴切。不论是「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样深情但不滞于情的待人处事,「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如此尽力但不拚命的尽心,抑或是「形如藁木,心如死灰」的身心境界等,都是生命成长历程的点滴领会。《庄子》,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价值的选择,一个生命境界的实践。(夏培瑄/二十一岁)

  重新认识自己
  曾经十分迷惘,质疑自己为何不能符合主流价值的方向,融入社会普遍的竞争意识,找个稳定的工作,拥有稳定收入。原来《庄子》早已提供主流价值外的另一种观点,甚至是生活实践的方式。「无用之用」也许不符合资本主义的价值,但那是一种选择。曾经因为情感分合的内在拉扯、家人死亡而心身混乱。但《庄子》自我觉察并回应外在的观点,可以超越时空限制,让你我回归内在与外在的协调,重新认识自己。(张瑄卬/三十二岁)

  对人世的关怀与宽容
  当世上的残酷与悲痛俯拾皆是,庄子胸怀的,是怎样的温情大爱,想救世人于泥淖?过去两年我因布吉纳法索华语教学推广计划,在当地担任华语教师,想及更对书中超然无待的思想有另一种感激与敬佩。当在饥苦病穷、互憎互残的世界一角,看见那些令人动心的灿烂笑容与真诚的眼泪,那画面沉沉地震动在心底。人啊,多么渺小脆弱,可又有如此大的可能,与生命中的遭遇携手并进。脑海中常反覆思索着,感觉庄子的自由,是基于一种关怀的底蕴,敦厚的宽容,而不是独善其身的抽离,天马行空的超越。(许明竹/三十二岁)

  减少身体紧张
  「缘督以为经」是读完《庄子》后的印象深刻,且至今仍然实用的一个想法。拿出一个硬币放在头顶上维持不掉下,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坐着的时候,整个屁股、嵴椎、脖子到头都是挺的,免于驼背和嵴椎侧弯的风险,同时训练后背的肌肉。身体习惯了这个动作后自然不会驼背,可以减少身体紧张的机会。另一个则是「其神凝」,把注意力专注在丹田或是眉心,借此转移注意力,在睡眠时能快速进入梦乡。(叶昂/二十岁)

  人身的使用手册
  我是在加拿大执业的中医师,《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带给我在实际针灸临床上的启发。初学针灸时,容易折针,疗效也不佳,因为总是执着于破开筋结点,如大刀砍骨,以硬制硬,兵败两伤。后来渐渐了解筋膜结构,知道筋膜互动的原理,就较懂在远处行针,「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层层以意传针,让筋膜自行解开。十多年前,《庄子》带给年轻我的,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十多年后,我才知道,这幻想是身心实践后的天地实象。它不只是文学或哲学,而是人身的使用手册。(管惠玲/三十五岁)

  守着一颗心
  「我对他那么好,没想到他竟然……」朋友忿忿地说。安慰她、劝她想开点,「如果不是他,我就不会心情不好了。」以前的我,也跟她一样。读完《庄子》,我知道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不伤心、不生气的。无论人事物怎么变动,我可以不再那么容易受伤。我们无法控制外在世界,但最起码,要把持好自己的心。《庄子》说:「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大风一停,原本发出各种声音的树穴孔窍尽皆回复原本的虚空寂静。既然事情过去了,我为什么还放任心情继续扰动不安呢?(刘孝圣/三十四岁)

  打开心中的结
  原本我是一个有点工作狂的人,工作加班、熬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压力而引发的自律神经失调也带给我很大的困扰,我难睡易醒,心口抽痛,看了医生也只说要放轻松就好。遇见庄子后,才发现压力源是我对各种事情的纠结,有时睡前,还会不停思考今天说了哪句话?做了哪件事?应该怎么做更好?然后抱着纠结入眠。庄子他指引我一条改变观点的路,事情过去了,就放下。以前会令我挂心的种种,现在只会拂过不会停留,身心变得更放松健康了,会有这样的影响实在是始料未及。(刘燕凌/三十岁)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蔡璧名


  台大中国文学系博士,台大中文系副教授,开课堂堂爆满,教学成果履受学生与校方肯定,曾六度获选台大优良教师,更荣获台大教学杰出奖,吸引两岸三地华人与她一同学习庄子、中医之道,甚至有华侨从纽西兰远道而来听讲。台大即将于OCW与国际线上教学平台Coursera推出她的线上课程。

  她的魅力,不仅是累积了十九余年解说《庄子》的独特观点,深入浅出,用中国经典的智慧,解答现代人普遍的心灵痛苦。并以独特的家学背景,将深奥的国学与医道相融合,独树一帜,因此吸引学生不断重返课堂,将她所诠释的庄子视作人生指引。

  蔡璧名成长于中医和武术世家,深受中国传统医学和东方修鍊薰陶进而研究庄子的身体观与身体工夫。这使她笔下的庄子超越哲学与文学所能形容的范畴,成为全人的身心法则。此观点对她或是所教授的学生都发生相当巨大的正面作用,她本人曾依循庄子精神强化心灵进而走出癌症,也有学生借此走出忧郁。

  为了要让庄子之道从纸面上站出来,成为帮助人强化心灵进而影响周身的实用法则,蔡璧名除亲自演绎与监修以外,更特别带领专业团队刘燕凌、林隽雅、山下一夫、林妙玲、蒋孟儒、刘璟翰、刘孝圣、林锋、王乐知与吴幸伦等横跨中日的专业绘者与文稿制作,费时近五年制作本书。以精辟且实用的角度解读《庄子》内篇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让此经典之作有了近三十年来前所未见的新面貌。

图书目录

自序&导读

〈逍遥游〉
北冥有鱼
尧让天下
大瓠之种

〈齐物论〉
南郭子綦
莫知所萌
莫若以明
恶乎知之
庄周梦蝶

〈养生主〉
生也有涯
庖丁解牛
恶乎介也
泽雉十步
帝之县解

特别收录:读庄有感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从庄子中找到立情之所


  一个午后,在台大校园偶然与蔡璧名重逢,她正和母亲在到校园泥土地一同习鍊太极拳的路上。这一幕在我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许是因同病相怜之故。

  璧名刚拿到博士时,我曾邀她到台大哲学系演讲。那时只听传言说她是个才女,后来知道她因家学传承的缘故,深受中国传统医学和太极拳等东方修鍊的薰陶,而研究庄子的身体观与身体工夫。我过去也曾注意到〈外物〉篇中「静然可以补病,眦搣可以休老」是史上最早记载按摩的文献,但由于缺乏传统医学的背景,未能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请她来为我们谈谈。她婉拒了,理由是希望在有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后再来。后来果然于二○○六年到台大哲学系主办的道家经典研读会上,以「姿势与意识:《庄子》书中的专家与生手」为题做了一场演讲。

  那是她病前一年的事。

  老庄常言祸福相倚,殷海光先生在五十岁思想正成熟的时候罹癌病逝。殷先生没有冲过去,但蔡璧名冲过了,过程中庄子的精神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虽然没有这样的重病,但一生也经历了许多困顿。现实中的挫折、病痛,使我们走向庄子的世界,帮助我们慢慢走出各自的困境,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

  在那个限制思想的时代,我从中文系转入哲学系,却始终感到西方哲学传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注入过多的神学血液,多数的理论系统最后都要归结于上帝;第二是过于概念化、理性单一化思考,沦为尼采所说「概念的木乃伊」,缺乏生命的动力。后来读到尼采的生命哲学,引发我接触庄子。

  另一方面,庄子也为我疗伤。我一九六六年因思想问题被解聘,有三年时间找不到专职工作,三年后才在台大哲学系找到专任教职。一九七三年又因参与保钓运动发表的言论,导致台大哲学系事件,再度遭到解聘。往后约十年的时间,学术生涯被迫中断。一九七九年赴美,多年后转到北京大学,才又重新开启我的学术人生,仍是以《易经》、《老子》、《庄子》三玄为研究对象。离台十四年后,始得回到台湾,直到一九九七年平反复职,终能重返母校任教。思想言论被禁锢,所有的名声、利禄、权位在瞬间一无所有。在这段人生的困境中,我註译《老子》、《庄子》,将我追求自由民主的理念:反偶像主义、反造神运动、反绝对主义、反极端主义,寄託在註译中,透过古典说出心里的话。

  我读《庄子》,从年轻时的「任其性命之情」逐渐转入晚年的「安其性命之情」。早年初读《庄子》,对〈逍遥游〉中所表达思想自由与精神自由的主旨,产生极大的共鸣。庄子以浪漫主义的文风,借鲲鹏之高举,晓喻人需突破物质世界的羁锁,培养博大的心胸、开阔的视野及高远的境界。亦留意到〈逍遥游〉篇末一句「安所困苦哉」,透露出庄子之「逍遥」实是寄沉痛于悠闲,隐含了生命底层波涛汹涌的激愤之情。读〈齐物论〉,则将齐物的精神内化到个我心灵世界,读了「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开始能跳脱自己的观点,尽量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彼此的歧异与争执。读〈养生主〉、〈人间世〉,亦将当时的现实处境置入其中,看见牛身上的筋骨盘结,就像人间世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若能顺着人际关系的脉络去处理,刀便不易断折。而庖丁解牛运神时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契合,即是艺术创作的境界,将人从人与人、人与物的疏离、孤立感中解放出来,将现实人生点化为艺术人生,对主体心境产生安情的作用。

  璧名走向庄子的历程跟我颇不相同。她成长于一个中医和武术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中医,父亲则是郑曼青先生的高徒。但最初对她而言,这只是生命中一个自然而然的机缘,直到考上博士班时,忽觉这个文化快失传了,因此开始随父亲习拳。在阅读拳经的过程中,她偶然发现太极拳与庄子间,存在着六条完全一致的身体规训。但那时她仍以为太极拳与庄子间的相通,只存在于一部分身体规训与意欲通往的身体境界之间。

  直到璧名遭逢大病,化疗与电疗的后遗症本会纠缠半生,但于病中始真正发心鍊拳、勤打不辍,最终挽回了她的健康与人生,从此深切体悟到太极拳等东方修鍊对生命的帮助。后来在阅读清代黄元吉《乐育堂语录》时,注意到书中屡以「神凝」、「虚室生白」等庄子的语言说明修鍊工夫与境界,至此领悟太极拳与庄子的身心修鍊心法实浑然一体,这影响她对庄子的诠释,走向重视庄子身心工夫修鍊的方向。

  因此她读〈逍遥游〉,看出姑射神人的「其神凝」,是凝聚精神,使身形与心神一同昇进的具体工夫。她读〈养生主〉,以心灵诠释解牛之刀,庖丁逐渐掌握解牛之道的过程即是修鍊心灵的过程,要使心灵避免与外在的事物强行砍噼、碰撞,游刃有余地不受损伤。若不能掌握此一心法,便会如〈齐物论〉描述心灵「与物相刃相靡」,在种种遭遇中感到难过痛苦。

  这回璧名向我邀序,是我们第三次相逢。走进她的寓所,彷彿走进唐宋隐者的居所。一席茶谈,谈我们的生命是如何遇见庄子、走向庄子,造就彼此对庄子的体会与诠释。

  我读《庄子》,由任情走向安情。璧名同样也在庄子中找到立情之所。从重病中走出来,她诠释下的庄子,是要让在现实夹缝中苦苦挣扎的人,仍有身心安适,甚至成艺达道、开花结果的可能。

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

推荐序

生命中的重要成就——心灵与身体


  初与璧名结缘时,知道她的父亲是太极拳宗师,那时我想找到真正的太极,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太极,因此想请璧名的父亲到教室来教导我们,许是机缘未到,一直没有机会。

  早年读《老子》、《庄子》,他们开阔的哲学带给我相当大的撞击。古代的哲人早已道尽生命的过程,解答人生的疑惑,只是我们仍迷惑于现实的虚荣,无法放下,所以焦虑不堪。我感觉《庄子》就是心灵的太极拳,能打开我们的心,使人豁然开朗。

  我不是专业的庄子研究者,而是在从事舞蹈、剧场的生活中,逐渐体悟、印证《庄子》的道理。练舞的时候,一旦太在乎,就会贪心,而贪心则是源于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一定要做得更多更好,因此容易被一点小小的挫折打败。所以练舞的时候一定不能贪心,从基础一点一点慢慢累积,每天认真地、无心地练,五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最后能很自然、很轻松地完成你的身体,这时候舞跟生活整合在一起,而不是被刻意要求的。就像我年轻时想做剧场却办不到,休息十年后不再想做,却好像有股力量推着我走。如今从事舞蹈和剧场多年,我深刻感受到周遭的人事、环境一直在改变,并非我们所能控制,觉得能够控制,只是恰巧因缘俱足,就如同《庄子》中的大鹏,必须仰赖深海、巨风,才能飞向万里南冥。外在的机缘,正同庄子所说,像气候一样多变,我们无法预期天气会如何变化,只能凭借当下的外在条件,尽力完成。所以老庄说功成不居,剧场、舞蹈,都不是要让别人看到自己有多么出色,而是要与所有人共享、为所有的灵魂服务。

  庄子说「无成与毁」,年轻的时候在意输赢,被输赢的想法束缚,如今已无所谓输赢。别人问我关于舞蹈,我答:「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不是什么。」捡纸屑也好、跳舞也好,都是一种工作,认真地去做,都会在过程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到我教室来学舞的孩子,不论他原本念什么、做什么,第一件功课就是擦地板,让他们在擦地板的过程中学习珍惜、爱护每天乘载、帮助我们的地板。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不大愿意,但慢慢就懂了,于是擦的时候态度就与原先大不相同,舞才跳得好。我有一位学生,十三岁开始跟着我,今年五十四岁了,大家都唤她「姐姐」。二○○九年做《观》的时候,她担任总排练,但后来缺人拉布,她就去拉,台下观众只看见河流,但她才是那条河真正的灵魂。练舞的时候一缺人,不论是多小的角色,她便去递补。她其实跳得非常好,但她却乐意去做那别人不要做的事。我让孩子们平均分摊教课,姐姐是主教,但其他孩子教课的时候她一样去上课学习。所以今年重跳《花神祭》,我就一定要她跳春芽,那天排练的时候,我看着她跳,掉下眼泪,这是多么不容易,五十四岁的人,心灵还是这么的纯净,如此动人。

  这么多年,身为一位身体工作者,我了解到生命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成就,而是身体。身体是灵魂的家,照顾好、调整好自己的身体,是我这些年很重要的实践与体会。而我也发现《庄子》所强调的身体原则与我在实践中所印证的是如此契合。

  庄子谈「缘督以为经」,强调身体中心线的笔直,将轴心维持在正中的稳定状态,身体就能达到平衡,所以我们练舞,有右就有左,有前就有后,有往内就有往外,并不是只有单一的方向。在做走路的训练时,我遵守的也是《庄子》「天之生是使独也」,重心放在一只脚上,核心位在正中的位置,脚很轻柔、很缓地走。一开始,身体有些地方是紧的、没有被解开,后来慢慢地,我发觉我的身体是松的,这与《庄子》书中的另一个境界「形如藁木」不谋而合。当重心保持下沉,身体的根基能扎得很稳时,上半身就能像树枝一样,很轻松地随风飘舞。身体越能松开,就越舒服,但这是要花很长时间练习的,常常听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字,但就是要练一辈子,有的人这辈子还练不出来,那就下辈子再继续练,而我对《庄子》「形如藁木」的「松」境追求,就是抱着永无止境的学习态度的。

  身体的变化也会让情感、心灵产生变化。当你有美好、舒服的身体,看待周遭的一切,就开了。事实上,每个行业都在修行,人是要往光明的地方走,还是一直往阴暗里钻,如庄子所说,都是自己可以选择、可以决定的。年轻时,脾气不好,看事情很简单,以为自己是强者、能做很多事,实际上却面临很多问题,于是变得容易沮丧,开始有很多抱怨,结果甚么都办不到。后来结婚生子,面对生活以后,我再回到了剧场──这段时间我很感谢遇到庄子,帮我解惑、伴我走过很多自认不如意的岁月。剧场里,大家都可以有情绪,但身为领导者的我不可以。反省过去、做出调整,不断修鍊、再修鍊。庄子说「心如死灰」,不让心有任何的负面情绪。以前我只看到人的缺点,现在看所有人,都会看见美好的部分。尽管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然已从无法承担,只能逃避、抱怨,渐渐鍊就乘御的工夫。我发现能够承担也是一种幸福。

  我是用情很深的人,可是我不能要求别人要相同地对我,因为这是每一个人的个性,就如庄子谈感情「深情而不滞于情」。跳舞,要真心,当我们真心、内心开始拥有,才能享受真心的痛快。不真心的时候,身体和心就不舒服、卡住了。所以我特别珍惜相处时信任的感觉,但如果有天失去信任,我就退离,不再想、不让事情留在心底。

  曾经有朋友问我,人生有什么目标?我说,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死亡。这不是悲观,而是我清楚庄子所说的「不化以待尽」,将死亡当作如春夏秋冬般,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我活着的时候要过得丰富,然后心里能够有所准备,最后什么东西都会走,想通了,想开了,也就不执着于一定要拥有,走时才能用一颗恭敬而宁静的心,离开这个空间。我爱跳舞,没有目标、企图,只是每一次表演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每一次都像由生到死的历程。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因为面对死亡,他开阔了。

  看到现在的孩子,尤其用功的孩子,因为跟书桌比较靠近,容易有姿势不良的问题,加上压力让人烦恼、烦躁,身体也跟着紧绷,于是气血循环产生问题,慢慢衍生成疾病,因此,我希望孩子们能借由阅读《庄子》,就此打开他们的身心。我想将璧名出版的漫画《庄子》送给我的孩子,对大多数人而言,直接阅读《老子》、《庄子》或许太过吃力、有隔阂,但透过一幅幅的图画、一句句的白话翻译,就能让人慢慢地读懂、接受《庄子》精彩深刻的道理。

  我一直以来是顺其自然地在舞蹈、剧场这条路上走,能有这个机会让我把生命经验和《庄子》作出交会,真的非常难得,我很感谢璧名的用心。每回读《庄子》,我的心情都是很好的,希望这次璧名出版的漫画《庄子》,也能打开所有人的身心,带给你相同的鼓舞和感动。

无垢舞蹈剧场艺术总监 林丽珍

推荐序

漫画南华老仙


  一部书可以不断地再诠释而仍有新义出现,通常只有严格的经典才会有这样的法力。《庄子》正是这种等级的经典。在众多的经典中,《庄子》一书可能提供了最少的理智可掌握的知识讯息,但却可以引发最大的生命能量。因为庄子的语言不是理智的语言,不是正经的制式语言,不是引人下坠的日常八卦。他用的是神话的隐喻,是诗歌的比兴,是与生命同时兴起的涡旋之语。经典和读者的关系不是一次性的,读完即完,它与读者的生命一齐成长,悠悠涉长道。

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杨儒宾

推荐序

「道」,行之方显


  与失意的朋友对谈时我常提到「有心求,无心得。」与陷于歧路的学生相聚时总要他们「放松,学走路;读书,认真过生活。」璧名教授的大作包含了这些光明。犹如庄子,犹如古典中医。阅读本书,彷彿看到一个有心之人、做着无惧之事。因为真正感受过生命的无价,所以有心;因为实在透彻了人生的流转,所以无惧。在已过度追求快速、效率、潮流、名利的现世,请让慌乱不安的心遇上「庄子」,重新安养,以平为期。

中国医药大学 学士后中医学系副教授 林伯欣
 
作者序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逍遥游〉


  这是庄子笔下的神人。外物伤害不了他,漫天洪水也淹不死他,即使旱灾严重到让金属、石头都熔化,焦灼了土地和丘陵,他也不觉烦热。

  负责教授庄子乘御之道的工作,刚巧跟庄子笔下的「庖丁」一样,已经十九年了。

  十九年届满前,我适时对一大班学生说了:「我教《庄子》,常觉愧赧,因为此生过得太顺遂,总不知大好天气里的逍遥喜乐,果真同于庄子逆境人生里的逍遥喜乐?好像得要有更重大、无常的巨石落下,挡住我顺行千里的去路。假使还能乘御得了,那逍遥才真。」

  天,于是就送给我一个,我要的礼物。当晚,还是当月?当年?癌症第三期,恶性肿瘤九公分。第一位看诊的西医师抚着冒汗的额头,用英语对身边的助理说:「我从来没有碰见过,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啊!」──西医说癌细胞从零增生到一亿个、构形一立方公分的肿瘤,只需时一月。那么推算起来,从医生手中领取诊断书,已是罹癌九个月后的事。

  学生在我「最后一週」的课堂上,帮我举办了动人的惜别会。礼物、吉他与歌。还有多得惊人的泪水。人能活着亲眼目睹自己的追悼会,是很幸福的。后来才知,教室坐满、站满在校、不在校生的原因,是BBS上谁贴了「如果你要上蔡璧名的最后一堂课」这样的讯息。

  妇癌病房中,书法家好友託人送来一幅墨宝,正是健康的日子里我没能讨得的那幅。包装卷轴的浅褐色宣纸上,有意无意斜斜草草地题着开头的那段文字。想书法家好友以为我将死,才忍割昨日难割之爱(那真是好字哪!)。却又在外包装上题字提醒执教庄子的我:大难当前,庄子说,可以不死。

  持庄子之道,可以不死。

  《庄子》一书,就是要教会读者如何转危为安、如何驾御人生遭逢的任何处境──尤其逆境。就在得知死亡率百分之七十五、健保卡烙印「重大伤病」的那刻,我意识到:庄子所说的异常天候来了!

  生命的伤痛随处可拾,但重症病房可以把伤痛的级数拉高到极至。从胴体的底端到子宫、胃肠到淋巴,病位有多广,受辐射治疗、化疗而破裂的黏膜、伤口,就可以有多长。

  一个必须紧跟着我四十二小时的化疗点滴帮浦,不时传来哔哔的声音,并不理会金属离子一滴一滴注入、流淌于血管中那既冰凉又刺痛的骇人节奏。

  「明天的辐射疗程剂量较大,一旦肠子爆裂,我们会当场帮你开腹、动缝合手术。」医师是这么说的。

  当看护请辞,一身伤口无法自清的我只得向外求援。「大家都很忙,如果没事,就不要一直打来。」电话那端无比熟悉的声音,是这么回应的。

  这是癌症病房里,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声音。当我向外倾听,伤痛的心、混乱的气血、衰败的身体,加乘着、搅扰着,就要一起下地狱去了。

  我的心,必须终结负面情绪。

  我的念头,必须关机。

  我必须入睡,才能停止痛苦。

  当身体的衰败到一定程度,竟可以如此明确地发现,我的慌张、心痛、愤怒……,情绪的伤痛只要加重一分,身体原本缺乏津液、有伤口的黏膜,便会出血难止、伤口加剧,同步恶化!

  如何终结负面情绪?

  念头如何关机?

  如何从滴滴蚀心的剧痛中速速睡去?

  照之于天。看见今天,还有无数的昨天。想当下这么回应的她曾经那么爱我的昨天,谢谢她。念头离开伤痛的此刻。

  其神凝。注意力集中在心窝、在眉心、在丹田,专一凝注。专注里只剩下平静的心情与唿吸。情绪不再起伏,念头不再扰动。

  未睡身,先睡心。心睡了,知觉的痛苦自然消失。醒没多久,此次疗程结束了。

  枪林弹雨。是的,唯有我的心能成为这具身体的理想君王,才可能带领、护卫身体各部将领士卒,从枪林弹雨中全身而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