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伴侣关系:不是普通朋友,也不是灵魂伴侣,适用于所有关系的疗癒新起点

灵性伴侣关系:不是普通朋友,也不是灵魂伴侣,适用于所有关系的疗癒新起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ary Zukav
图书标签:
  • 灵性伴侣关系
  • 关系疗愈
  • 亲密关系
  • 自我成长
  • 灵魂伴侣
  • 人际关系
  • 情感疗愈
  • 爱与连接
  • 疗癒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生,我们不一定能成为灵魂伴侣
却可以发展灵性伴侣关系
支持彼此疗癒人格中的恐惧部分

  媒体天后欧普拉 二十年来始终推崇的心灵导师、
  「美国科学图书大奖」(The American Book Award for Science)得主 盖瑞・祖卡夫
  另一本撼动时代鉅作


  你坐在一口井旁边,却在喊渴,
  水就在那里,你却看不见,一辈子都在喊渴吗?
  从寻觅「灵魂伴侣」的幻梦中,醒来吧!
  你内在的恐惧未获疗癒,再多的Mr.Right、百分百女孩,都无法使你感受爱。

  「灵性伴侣关系是人类集体意识里头一次出现,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关系原型。」

—盖瑞・祖卡夫

  灵性伴侣关系是因应新人类意识而生的「非典型」伴侣关系,为了共同的灵性成长而建立的平等关系。灵性伴侣的结合,不是为了各取所需、相濡以沫,纯粹是为了鼓励并支持彼此,去认识自我、释放恐惧、获得疗癒。

  创造灵性伴侣关系,有赖于三股深层动能:(1)承诺一起追求灵性成长;(2)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角色;(3)勇于说出最难启齿的实话。灵性伴侣关系,让人体验到真实无伪的亲密感,在相处中重建彼此真实的力量。

  作者盖瑞・祖卡夫,是美国知名心灵导师及畅销书作家,其着作总销量高达六百万册,共被译成三十二种语言。他在本书中,首度完整说明「灵性伴侣关系」的概念,并提出四个具体行动指南,及诸多步骤指引;其中,也分享了他与其灵性伴侣琳达.法兰西丝之间的真实互动经验,以便读者了解灵性伴侣关系的内涵,并能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我们需要「灵性伴侣关系」?

  在关系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带着许多恐惧:你害怕爱你的人不高兴,你害怕你最需要的人不开心,你害怕对方将他的意志强加于你,你害怕你所拥有的被别人夺去。你害怕自己得到的太少,又在得到越多之后,越害怕失去。

  传统的伴侣关系,往往建立在两个人对彼此内在恐惧的轮流安抚上,却无法根除恐惧之因。而灵性伴侣关系,则教我们放下改变对方的企图,放下用来操控对方的沟通技巧,只将焦点放在「自我的疗癒」上:觉察自己一贯的「情绪化反应」,并有意识地选择反其道而行,以慈爱的方式回应对方、看待自己。

  ◎什么是「灵性伴侣关系」?

  这是因应新人类意识而诞生,为了双方共同的灵性成长而建立的平等关系。灵性伴侣的结合,不是为了相互取暖、相濡以沫,更不是为了同仇敌忾;相反地,纯粹是为了鼓励并支持彼此释放恐惧,获得心灵的平静与真正的幸福。

  建立灵性伴侣关系,有赖于三股动能:(1)承诺一起追求灵性成长;(2)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角色;(3)勇于说出最难启齿的实话。

  ◎创造「灵性伴侣关系」的四个行动指南

  1、承诺
  ・许下愿心:永远把自己的疗癒排在第一优先。
  ・留意喉咙部位、胸腔、太阳神经丛等能量中心的身体感觉,辨识自己的情绪。
  ・觉察自己的念头:评断、分析、比较,或是感激、欣赏、对生命敞开。
  ・觉察自己的意图:怪罪对方、力争对错,或是合作、分享、一起创造。

  2、勇气
  ・为自己的情绪与经验负完全责任,不怪罪他人。
  ・挑战自己人格里的恐惧面向,例如:在因为不安而不敢发言时,开口说话;或在因为不安而想要说话时,暂时闭嘴。
  ・当对方人格中的恐惧部分开始活跃时,分享你所注意到的事,并说出难以启齿的实话。

  3、慈悲
  ・将自己的念头从恐惧转为慈爱,从欣赏、感恩的角度看待自己与他人。
  ・当你与人保持「距离感」时,代表你人格里的某个恐惧部分正在活跃。
  ・听别人说话时要专注于当下,不要忙着盘算如何答话或评断他人。

  4、有意识的沟通与行动
  ・聆听直觉的指引。
  ・说话或行动之前,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意图(是出于爱,或出于恐惧)。
  ・依据自己人格里最健康的部分,来说话与行动。
  ・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信任宇宙的安排。

  ◎将重要关系转化为「灵性伴侣关系」

  ●亲子关系
  你可以远离原生家庭,但是你无法远离你人格里的恐惧部分。你可以拒绝和家人说话,但是你人格里的恐惧部分将会不断和你说话。没有一个家庭是毫无痛苦的,因为没有任何家人的人格中没有恐惧部分。亲子关系是最能为你带来灵性成长的契机。

  ●朋友关系
  将朋友关系蜕变为灵性伴侣关系并不需要改变他人,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灵性伴侣之间也和朋友之间一样,会彼此讨论孩子、健康、工作、教育、时尚与家庭等等问题,但是会从不同的观点来探讨。他们会期待更认识自己和对方人格里的恐惧部分,并对此付出慈爱。

  ●同事关系
  同事关系的本质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在职场中,有些人格中的恐惧部分会受到奖赏,例如:工作狂、完美主义;有些则会受到惩罚,例如:拖延、逃避退缩。那些一週五天挑战你人格里恐惧面向的人,就像是完美的镜子,可以映照出你内在的深层恐惧,像是:我不够好、我没价值、没有人会肯定我。

  ●伴侣关系
  一般的婚姻或恋情关系,大多渴望在对方身上找到自认缺乏的特质,恋人们会说:「你让我的生命变得完整。」事实上,那只是安慰自身无力感的手段。没有任何恋情或个人可以完整你,可以无止尽地满足你人格里的恐惧部分。即使起初浓情蜜意,假以时日,愤怒、嫉妒、怨尤等等情绪,终会逐一浮现在看似理想的关系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盖瑞・祖卡夫(Gary Zukav)


  一九四二年出生,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主修国际关系;于越战期间,担任美国特种兵绿扁帽军官。年轻时曾长期饱受易怒、性成瘾问题所苦,之后透过灵修自我疗癒,转而成为畅销心灵书作家和知名灵性导师。

  他是欧普拉谈话性节目的常客,受邀参与其电视访谈多达三十次以上;着有《物理之舞》、《新灵魂观》、《灵魂之心》等多本畅销书,其中《物理之舞》曾于一九七九年荣获「美国科学图书大奖」(The American Book Award for Science),首开跨心灵与物理学之先河。

  历年来,其着作销量高达六百万册,共被译成三十二种语言,深受他教导惠泽的人不计其数。现与其灵性伴侣琳达.法兰西丝(Linda Francis),定居于美国奥勒冈州。

译者简介

蔡孟璇


  自由译者,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加州州立大学语言学硕士,任职出版社编辑多年,曾获两届梁实秋文学奖译文组评审奖。译有:《告别娑婆3:爱不曾遗忘任何人》、《真正的静心》、《觉醒之后》、《在生命的盛放处》、《释放更自在的自己》、《静心的疗癒力量》、《空性之舞》、《心灵能量》等书。

  Email:windhorse7@gmail.com

图书目录

【自序】一种新的可能性正在发生  
【前言】彼此相伴、向内洞察的亲密新体验  

Part 1. 为什么我们需要「灵性伴侣关系」?  

第1章 新人类意识:地球学校的一门崭新课程  
第2章 灵魂视野:爱的三个宇宙法则  
第3章 无尽的痛苦:你误解了什么是爱  
第4章 蝴蝶效应:你的意图决定你的体验  
第5章 情绪囚笼:从觉察你的情绪反应开始解套  
第6章 无意识模式:导致破坏性结果的互动惯性 
第7章 幸福的障碍:你人格里的恐惧面向  
第8章 真实的力量:放下对外在事物的操控  

Part 2. 什么是「灵性伴侣关系」?

第9章 非典型友谊:鼓励你检视人格里的恐惧面向  
第10章 非典型伴侣:支持你疗癒人格里的恐惧面向
第11章 平等心:不优越也不自卑的互动原则
第12章 灵性伴侣关系动能一:一起追求灵性成长
第13章 灵性伴侣关系动能二:有意识地选择角色
第14章 灵性伴侣关系动能三:说出最难启齿的话
第15章 体验真实无伪的亲密感 

Part 3. 如何创造「灵性伴侣关系」?

第16章 灵性伴侣关系指南:开启真实力量的四把钥匙
第17章 灵性伴侣关系指南(一):承诺  
第18章 承诺实作:自我疗癒永远是第一优先 
第19章 灵性伴侣关系指南(二):勇气  
第20章 勇气实作:去说或去做最困难的事 
第21章 灵性伴侣关系指南(三):慈悲 
第22章 慈悲实作:消弭你与对方的距离感
第23章 灵性伴侣关系指南(四):有意识的沟通与行动
第24章 有意识的沟通与行动实作:聆听直觉的指引
第25章 透过练习,让关系不断进化
第26章 实作范例(一):对谈的步骤与问句
第27章 实作案例(二):如何应对对方人格里的恐惧面向

Part 4. 谁是建立「灵性伴侣关系」的对象?

第28章 家人:家庭是你在地球学校的「固定教室」
第29章 朋友:只给你安慰剂,或真心为你好?
第30章 同事:一週五天挑战你人格里的恐惧面向  
第31章 伴侣:激发你最大灵性成长潜能的人

【后记】蜕变的时刻,你可以重新选择

【附录】盖瑞.祖卡夫「新灵魂观学院」相关资讯

【灵魂疗癒摘要索引】

摘要1:为什么我们需要「灵性伴侣关系」? 
摘要2:什么是「灵性伴侣关系」的内涵? 
摘要3:「灵性伴侣关系」能带来什么助益?
摘要4:「灵性伴侣关系」如何减少恐惧,培养慈悲? 
摘要5:如何将「灵性伴侣关系指南」付诸行动? 
摘要6:什么是运用「灵性伴侣关系指南」的最佳作法? 
摘要7:谁是发展「灵性伴侣关系」的重要伙伴? 

图书序言

前言

彼此相伴、向内洞察的亲密新体验


  人我关系的互动型态已然改变

  新型态的关系是从人类的经验形成的,它会取代其他所有型态的关系,这是一个好消息。过去的关系型态是为逐渐消亡的人类物种而设计的,而全新的人类物种正在诞生,我们就是其中一份子。这个新物种有它对关系的要求,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也有它自己的目标。相较于那个正在消失的物种,它的潜能远远高出许多,对人类做出建设性贡献的能力也远远超出许多。

  有数百万的人都是这个新物种的一份子,更有另外数百万的人正在成为它的一份子。它的数量逐日增加,因为拥有这些新能力的婴孩,每天都在诞生,而且有数百万的人已开始觉察到他们自己内在的这些能力。你就是这些人之一,否则你不会受到这本书的吸引,否则「灵性」这个词对你而言将只是个概念,或是一种宗教、一种信仰系统,你会以宗教、诗意或哲学的角度来看待灵性,或对它充满了关于天堂或超昇至高层次经验(或被贬入低层次经验)的想像,你会在圣坛或壁炉架上放一座十字架、供奉佛像,或摆上克里希纳(Krishna)的画像、放一颗水晶或任何能为你带来光明与灵感的图像。你会持咒念经,唱诵圣歌,享受那些和你发现相同真理的同行道友们的陪伴,从中寻求慰借。

  新型态的人类关系会将「灵性」与「宗教」分开看待。灵性非关因袭传统、遵守戒律、实践教导或接受他人的权威,它也和建筑物无关,和穿着方式、经典以及圣典无干,不过它的确是关乎理解并欣赏万事万物的神圣性,同时努力依此原则过生活。究竟而言,灵性非关对自己或他人的评断,它关系的是在你自己内在发现,并从内在转化那些导致痛苦经验与毁灭性行为的内在因素,而且在你内在发现,并从内在培养那些促成喜悦经验与建设性行为的内在因素。

  新型态的关系、对灵性的全新理解、以及全新的人类物种这三件事,是一起诞生的,也是为彼此而设计的。灵性与宗教之间的区别对旧人类来说并不明显,但是对数以百万计的人而言,这两者的区别正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困惑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从旧人类到新人类的转化仍在进行当中且尚未完成,也是因为有许多宗教虔诚人士同时也是灵性人士,或是相反的情况,许多灵性人士同时也是宗教虔诚人士。这是个很重要的过渡期,旧的逐渐凋零,新的逐渐成型,在数个世代的时间里,这两者将会重叠──旧人类的影响力及其价值观会逐渐减弱,新人类及其大不相同的价值观与目标则会逐渐增强。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执着于旧人类型态及其目标不但完全无益,反而可能制造出痛苦的经验与后果。每天早晨为了太阳的昇起而哀伤,或为了潮起潮落而苦恼,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这么做除了制造个人的不幸之外,有任何建设性可言吗?人类历史上除了人类起源以外的最重大事件正在发生,无论我们是接受或拒绝、欢迎或排斥、拥抱或抗拒,我们依然是其中的一份子。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互动型态是这整个发生的必要部分,因此,无论我们是接受或拒绝,欢迎或摒弃,都无法忽视它,否则后果堪虑。人我关系是人类努力追求的领域中,难度最高的一项,既然人类关系的本质已经起了变化,那些忽略这种变化的人,他们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人们有各种不同的共同目标,因此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旧式关系。商业关系和恋爱关系不同,也和同侪之间的关系、邻居之间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大相径庭。你和你的修理工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你的医生和他的办公室经理之间的关系,不过那种关系与你和你的会计师或修理工人之间的关系较雷同。房东与房客有他们的关系,员工与同事和老板有他们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也有他们的关系。

  这些关系里的个体,努力想要达成一个共同目标。这些关系让关系里的个体有机会完成一些单靠自己无法完成的目标,例如竞选团队、大企业、社区合作等等,都是这类关系的产物。有一些关系相当非个人化,以致其中个体之间的连结皆互不相干,例如指挥交通的警察和接受指挥的汽车驾驶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所有的参与者皆共同创造了单独一人无法完成的事,这是一种顺畅的交流。有一些关系大多是非个人的,但是会有相互的欣赏感谢,例如你和店员之间的关系。在其他关系里,个人之间的连结变得更为重要,例如你和姻亲之间的关系,尽管那些关系不一定非常亲密或具有实质性。

  要达成建立一个健康家庭或相互支持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关系里个人之间的连结上,因为若是那份连结丧失了,或流于表面化,就无法达成目标。董事会成员可能互看不顺眼,这种事屡见不鲜;员工之间彼此竞争,这种情况也很普遍;政治盟友可能会彼此剥削,他们通常会这么做,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能完成共同的目标。这些关系既困难重重又令人痛苦,但是却能发挥功能。事实上,多数的关系都落入这个类别。有无数的婚姻和同居伴侣关系都是痛苦而煎熬的,然而,其中的个人依然维持着那样的关系,因为它们能提供一种每个伴侣都害怕失去的安全感,至少是熟悉感,而这么做能让伴侣们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让伴侣能专注于创造正面连结并完成共同目标的关系,是最富挑战性的关系。

  所有旧式关系的功能,姑且不论参与者之间的连结是微不足道或非常重要,都是为了操弄或控制环境(包括他人),以达成参与者的共同目标。换句话说,是为了改变外在世界,例如选出一位市长、筹组一项运动或创立一个事业等。这类型的关系能让其中的伙伴一起购买一栋房子、生养孩子、建立家庭,让彼此不再孤单,或满足他们彼此在情感、心理、身体或性方面的需求等等。他们的共同目标永远都是这份关系成立的理由。当目标达成,或当他们无法达成目标时,关系随即面临破裂。举例而言,一个竞选团队关系会在对手赢得选举之后结束,团队成员即各奔东西;一个事业若失败了,合作伙伴们会各奔前程,而若成功了,他们也可能会出售事业,各自发展。

  因共同目标而聚拢的旧式关系,已成为一种妨碍

  这个主题有无数的变化方式:婚姻里的伴侣会在了解到配偶无法或不愿意满足自己在心理、身体、情感或性方面的需求时,诉请离婚。一个人若成为素食者,他可能彷彿「重生」一般,开始静坐,或开始信仰另一种宗教,而对于那些没有经历类似改变的人,他便不再追求或接受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让人在信仰、外貌上出现变化,或产生不同价值观、不同目标的转变,都将终结一段旧式关系,因为关系底下作为基础的共同目标已经不复存在了。无论那个共同目标是同质性所带来的安全感,例如相同的肤色、信仰或语言,或是日益增加的市占率、一个新的公司监事会或一个快乐的家庭等等,它们都是关系成立的理由,也是让关系维持凝聚力的黏胶。若缺乏了共同目标,关系便不再有意义,参与者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将会消退,关系亦随之瓦解,或是会有其他更相关的人前来取而代之。

  无论目标为何,它都将决定谁的吸引力足以成为潜在的伙伴,谁又不能,以及谁是受欢迎的,谁是遭到排斥的。同质性是被接受的,多元性却是遭排斥的。比方说,如果共同的目标被接受了,那么那些无法在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或信仰上符合该关系要求的人,就没有资格成为会员;想要一个未来能养家的伴侣的人,就不会考虑某个失业或拒绝工作的人;一个戏剧导演不会考虑聘用一个不会演戏的人;一个需要行销总监的企业老板,也不会考虑一个缺乏这方面能力或资质的人,依此类推。

  共同的目标决定了关系里的参与者是谁,而那些参与者都是可取代的。一位木匠可以被另一位取代,一位竞选总监可以由另一位取代,一位义工也可以由另一位取代,而且正如许多人已经发现的,配偶也是可以被另一位取代的。

  这类型的关系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它们随处可见,我们也不断在亲身体验着这样的关系。它们对逐渐消亡的人类物种有其用处,但是现在,它们再也无法给予我们支持了,因为新物种有着与旧物种截然不同的知觉与价值观。随着越来越多人体验到新人类物种的新知觉与新价值观,我们也开始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看待这个世界与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与他人在一起的理由改变了,因此,我们彼此之间所创造的关系型态也随之转变。旧式关系是我们物种用来求生存、扩张一己势力至整个地球的一种手段,但是它们已经妨碍了我们的灵性成长。

  迈向灵性成长的旅程

  这相当重要,因为我们当前正在借着灵性成长而进化。灵性成长之于我们,犹如太阳之于植物,是绝对必要的。我们要寻找的伙伴是能让我们获得灵性成长的人,而不是让我们完成共同目标的人。求生存已经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对我们也已经不再足够了。我们渴望更多东西,而在我们努力寻求满足的同时,我们也重新定义了灵性、关系以及进化这些事。

  旧人类、由求生存获得进化、为改变环境而设计的关系型态,以及宗教等,都是由同一本质的结构所组成。它们一起孕育而成,也正一起被另一种本质的结构所取代,这种新结构将构成新人类、由灵性成长获得进化、为灵性成长而设计的关系型态,以及灵性。旧式结构正在瓦解,新式结构的轮廓则已经渐渐清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见。

  灵性关乎的是灵魂,它要求你必须与人类经验中最高贵的驱策力产生共鸣,例如和谐、合作、分享、对生命怀抱敬意等。这个目标却无法由一个人,甚或一群他人为另一个人实现,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灵性成长负起完全的责任。灵性是一趟迈向自我觉察与自我负责的旅程。旧式关系让参与者的注意力焦点转向外在环境与人,进而改变它们,以此帮助了旧人类生存下来。新式关系则让我们将注意力焦点转向内在那些造成痛苦经验与破坏性行为的内在原因,进而改变这些因素,也转向内在那些造成我们幸福经验与建设性行为的内在源头,进而培养这些因素。

  寻求灵性成长的旧人类,会透过避居寺院道场来跳脱外在环境与人事物的干扰,遁入隐居生活。在小密室或山洞里只身一人的静修者,俨然成为追求灵性成长的最着名象征,他们追求的是超越五官感觉的限制、超越文化习俗的束缚,进入生命中一种不受恐惧所缠扰的自由境界。然而,随着新人类的诞生,遗世独立反而造成反效果,因为它会阻碍我们灵性发展所必要的互动。过去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对灵性成长感兴趣,而且每一份关系都是围绕着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如今却有数百万的人都深受和谐、合作、分享、对生命怀抱敬意等概念所吸引。在几个世代之内,所有的人类都将努力追求灵性成长。我们已经创造出与旧型态十分不同的关系了,它们的目的是支持我们的灵性发展。

  人我关系对旧人类物种的进化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们的进化亦同样不能缺少,只是其中的理由有着显着的差异。关系能帮助旧物种生存下来,帮助我们在灵性上成长,但是随着新物种的知觉与价值观在数百万人身上出现,旧式关系也随之越来越无法满足我们了,我们对自我探索、自我觉察与如何自主,越来越感兴趣。自我实现、内在的满足、意义、目的、爱,以及为生命做出贡献的喜悦,变成了比职业生涯、生活方式与金钱更重要的优先选项。

  我们发觉,为了自己的痛苦经验而怪罪他人的这种作法,越来越令人不满(无论我们多想这么做)。与其这样,不如往自己内在找出造成痛苦经验的原因,并且着手改变。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及其理由,我们开始认知到情绪与意图的重要性。我们在寻找一己的选择与经验之间的关联,以此改变自己的选择,进而改变我们的经验。我们努力成为我们想要他人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努力去改变他人;同时,我们也正逐渐改变自己在家庭、工作与玩乐上的关系,将它们转变为新的型态。

  关系正以令人惊讶的方式出现在每一个地方。这种在关系之功能、本质与经验上的转变,规模巨大无比,而它背后的原因甚至更加强大。

图书试读

PART1为什么我们需要「灵性伴侣关系」?

第3章 无尽的痛苦:你误解了什么是爱


认清「爱」与「需要」的不同

「爱」是所有字汇里面,一个受到最多误解与滥用的字。爱,现在是我们进化的引擎,但是它的运作方式却令人意外而苦恼。多官人类的进化需要学习去爱,探索爱的每一个面向,并且享受爱的每一种可能性。因此,我们现在唯一能进化的方式其实是简单明了的:去发现、体验,然后疗癒我们身上不懂爱的那一部分,然后再发现、体验、培养懂得爱的那一部分。

「无条件的爱」是一种累赘的描述,好比在说「湿的水」。爱是包含,条件则是排除。无论痛苦或喜悦,成功或失败,健康或疾病,年轻或衰老,爱只是如其所是。爱不可能失望,因为它没有任何期待。爱、宇宙、意识和光皆然。宇宙是万事万物──星星与浩瀚的太空、身体里的细胞、街边的人行道、种子、土壤、我们所有人,以及更多、更多的事物。万事万物都是一种生命、意识、光和爱的形式,因此不可能不被爱,也不可能没有归属──万事万物绝不可能不是那光的、爱的、意识的宇宙之一部分。然而,每个人内在最深沉的痛苦仍是需要被爱、觉得不被爱、渴望去爱、觉得无法去爱,以及想要有所归属并觉得有价值。

学习去爱能带给你无尽的慈悲,让你能亲密接触到自己人格中不懂爱的部分、不想爱的部分与不在乎爱的部分,这些都是有待疗癒的范畴。它们会想要报复、评断、批评、指责等等,而爱会宽恕并且接受一切,不管是仁慈或残酷、自私或无私、有爱或无爱的人,皆一视同仁。

「无条件的爱」会将需要与爱混为一谈。「爱」本身就是至福,不要求任何事情;「需要」却是痛苦而有条件的,而且永远要求更多。比方说,你买了一部自己渴望已久的新车(或新房子、新西装、新脚踏车),你对那部车的需求(痛苦的)就被你要保护它的需求(痛苦的)取代了。当你终于创造出一段关系,能为自己带来你梦寐以求的安全感、性生活或家庭,你害怕找不到这段关系的恐惧(痛苦的),将会被害怕失去这段关系的恐惧所取代(痛苦的)。这些都不是爱的体验,而是需要的体验。对那些有需要的人而言,他们可能会看起来或感觉起来像是爱,但是执着的体验总是揭露出其他东西,执着的体验就是有所需要的体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