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灵性开悟的六堂课:解密灵修者与灵乩

启动灵性开悟的六堂课:解密灵修者与灵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灵性成长
  • 灵性开悟
  • 灵修
  • 灵乩
  • 意识探索
  • 内在转化
  • 能量疗愈
  • 神秘学
  • 身心灵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让未曾接触灵修者,深入理解灵修内涵与途程并予以客观评价。
  ☆让已接触灵修者对照其所知、所识,重新审视自我灵修的目标。
  ☆让已深入灵修者验证其所学、所习,逐步建构自我的灵修体系。


  灵修应顺心随缘,灵修者也应适情、适性。
  顺心是依我心之自然,不生急躁,不起烦恼。
  随缘是沉静以对,得失自若,来去自如,绝不强求。
  而适情则是心情愉悦,身心保持平衡,工作、家庭兼筹并顾,
  适性又是随遇而安,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潇洒不羁。
  唯有如此,灵修道途始可长可久,灵修之心才现喜悦。
《觉醒之路:重塑内在秩序与生命蓝图》 书籍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许多人感到心灵的迷失、目标感的模糊,以及与真实自我的疏离。我们被外界的喧嚣、既定的社会脚本和无休止的责任感所裹挟,忘记了生命深处那份对意义、连接和宁静的原始渴望。《觉醒之路:重塑内在秩序与生命蓝图》正是为那些渴望从惯性生活中跳脱出来,寻求更深层次生命理解和个人转化的探索者们而准备的。 本书并非探讨特定的宗教教义或固定的灵性实践,而是一套系统化、实践导向的内在导航工具,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稳固的个人心智结构、激活内在潜能,并清晰地绘制出符合其高我意图的生命蓝图。我们将聚焦于人类意识的多个核心维度,从基础的心智清理到高阶的创造力显化,引导读者稳健前行。 第一部分:心智的炼金术——清理旧有模式与重建认知基石 现代人的心智往往像一个堆满了陈旧杂物的阁楼,过去的创伤、未被处理的情绪、根深蒂固的限制性信念如同灰尘和蜘蛛网,阻碍了光线的射入。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内在大扫除”。 情绪的解剖学与释放技术: 我们将深入探讨情绪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投射机制。重点在于区分“感受”与“自我身份”,教授如何不被强烈的情绪风暴所吞噬,而是将其视为需要观察和理解的能量信号。内容涵盖了如何识别“阴影能量”的来源,并提供了一套非评判性的观察与转化练习,旨在将情绪能量转化为内在的智慧之流。 限制性信念的溯源与重构: 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那些在童年或关键经历中被植入的“内部宪法”。本章将提供精确的方法来追踪这些信念的起源——它们是如何在神经通路中固化下来的。随后,我们将运用认知重塑和意象引导技术,逐步瓦解这些阻碍,代之以支持个人成长的、更具赋能性的核心信念。这不是简单的“积极思考”,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神经连接重排。 时间的线性陷阱与当下锚定: 人类的焦虑大多源于对过去的反刍和对未来的担忧。本书将解析“时间感”在心智中的构造方式,并提供实用的“深度在场”练习。这些练习超越了简单的呼吸法,而是通过激活特定的感官输入和意识焦点,将个体强有力地拉回“此时此刻”,从而发现内在的宁静源泉和无限的创造力空间。 第二部分:能量的掌控与身体智慧的激活 意识的转化必须体现在能量场域的清晰与身体的健康之上。本部分着重于将抽象的内在工作转化为可感知的、可操作的能量管理技能。 个人能量场的界限与维护: 在高频连接的时代,区分“我的”能量与“外界的”能量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阐述“能量界限”的必要性,它并非是建立隔绝,而是为了保持清晰的自我定义。内容包括如何识别能量吸取者(Energy Vampires)的运作模式,以及在人际互动中保持能量完整性的日常策略。 “身体扫描”的高级应用: 身体是意识的终极载体。本部分摒弃了表面的放松练习,转而教授深度倾听身体信号的技巧。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身体在压力、喜悦或疾病前发出的微妙“前兆信号”,将身体视为一台高度敏感的生命监测仪,从而在问题扩大化之前进行主动的调校。 直觉力的校准与命名: 许多人声称拥有直觉,但缺乏分辨的框架。我们将区分“直觉”(来自高我或集体潜意识的清晰信息)和“恐惧投射”(来自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杂音)。通过特定的“意图聚焦”练习,引导读者建立一个可信赖的直觉验证系统,使直觉成为决策过程中的可靠参谋而非随机的猜测。 第三部分:生命蓝图的构建与显化动力学 当内在秩序建立,清理完成,真正的创造性工作方能开始。这部分是关于如何清晰地设计并启动符合个体最高潜能的生命轨迹。 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 真正的“目标”并非是外部设定的成就,而是个人核心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我们将使用一系列结构化的反思工具,帮助读者穿透社会期望的外衣,直达驱动其灵魂的五至七个核心价值(如:自由、深度、连接、创新等)。 “高我意图”的解码与桥接: 如何确定“我到底应该做什么?”本书提供了一种从“愿望清单”到“内在召唤”的转变路径。我们探讨如何通过冥想和内在对话,捕捉到高我层次对人生剧本的宏观设定,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具有内在驱动力的日常行动计划。 结构化显化:意图、频率与反馈循环: 显化并非简单的许愿。本章系统地整合了清晰的意图设定(Intention Setting)、与之匹配的内在振动频率(Vibrational Alignment)以及建立可测量的反馈机制。我们探讨“延迟的奥秘”,理解宇宙在整合能量时需要时间,并教授如何在等待期保持高频率的专注,而不是陷入怀疑的泥潭。 服务与共振的整合: 最终,个体的觉醒必须与集体福祉相连接。本书最后一部分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个人天赋与清晰的生命蓝图,转化为对社群和世界的独特贡献,实现个人圆满与外部影响力的和谐统一,让觉醒之路不仅是自我解脱,更是对更宏大生命的负责。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严谨、深刻,同时保持极高的实践可操作性。它避免了空泛的术语堆砌,而是将复杂的心理和能量学原理,转化为读者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即应用和验证的工具箱。阅读本书,你将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套完整的、用于重塑你内在秩序和外部现实的操作系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生辰


  赐教电话:0931-087-001

  出生:1956年

  学历:
  (1)1975-79年(国立政治大学/大学部)
  (2)1979-81年(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

  经历:1983-2002年/任职政治作战学校

  虽然无形无象,一般人也未必能体会其存在,但是灵性对成就个人生命却至关重要。人只有在启动灵性开悟,并且进行质修炼后,才能深刻领会和感受自我灵性的具体作用。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侍从明师学习,务实地展开自我灵性修炼的历程和体悟。全书计分六章,为灵性修炼建构了完备、详尽理论,也充分述说、验证了自我灵性修炼的实益。个人自我灵性修炼的效能毋庸置疑,只在所从。

图书目录

自序002
绪论010

第一章 灵魂与生死论
一、穿梭生死间019
平心静气看生死019
生死相隔在一线026
灵魂岂只在人间033
二、灵界探索041
灵界的内涵042
灵界的景象053
灵界的规律060
三、生死之对策069
「佛」 070
「道」 073
「儒」 080

第二章 灵修的识别、内涵、机转
一、灵修的识别088
以神观论088
以体制论091
以师承论096
二、灵修的内涵101
修心102
修性105
炼命108
练气113
三、灵修的机转119
灵修悟死生119
灵修的机转123
灵修与灵乩127

第三章 灵修者与灵乩之进程
一、灵修者的进程133
起(开)灵134
静坐142
灵动144
跑(走、会)灵山146
会灵147
领旨、令、旗149
降笔150
灵通(通灵) 152
说灵语154
三教融通156
二、灵乩之进程(与乩童之比较) 166
灵力来源166
产生方式167
有形师169
无形师170
修行内容172
灵界沟通方式173
灵界沟通状态174
身分区别176
身分禁忌177
三、灵修的技巧179
净香179
香炉181
乐曲184
四、灵修的心法189
正信正念,真知真觉190
内心存喜,为己修行194
学无止境,学无常师196
潜移默化,谦虚问道198
坚守正道,莫入歧途201

第四章 灵修者与灵乩之实相
一、具备灵乩能力的灵修者207
日有新境界207
智慧能自开211
神(佛)助与自助214
二、三教共证的灵乩218
三教之殊途同归219
三教之交互应用235
三教之融通共证244
三、天地人合一的灵乩250
天地人合一之论说250
天地人合一之实践252
天地人合一之实相254

第五章 灵修者与灵乩之识别
一、灵修者呈现的价值265
快乐的灵修者265
慈悲的灵修者267
智慧的灵修者270
二、灵乩道途进退在我274
灵乩从明师修274
灵乩依心志修278
灵乩随缘而修280
三、灵乩产出由天而定285
灵乩多成于因缘契机285
灵乩得成于能知天命288
灵乩但尽人事听天命292

第六章 灵乩弘道求真善美
一、灵乩弘道之意义299
二、使天地人交互辉映于心以求真304
三、使天地人生生不息于仁以求善309
四、使天地人相辅相成于德以求美315

结论321
跋326

图书序言

自序

  因缘际会,步上「灵修」之途。顺着老师引导以及同侪提携,由懵懂而清晰,由疑惑进而领悟,渐能体会灵修的意义与奥妙。经过短暂六年时间,对灵修所探讨的领域与课题,大致了然于胸。虽然灵修资历尚浅,但每当感受灵气震慑时,霎时目睹并非凡间景象,其形状竟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此情此景岂是人为意识所能造作。而与异界灵气交感之剎那,明知所见是幻影,但竟如此真切,电光石火,时空交错,何其有幸。因为灵修,结交渐广,阅历更丰,期间经历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之事,玄之又玄,但也都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灵修者个人体会与灵修态样各有不同,有人因受玄妙感召得蒙其益,进而奉献毕生财力、物力,开堂建庙,宣教护法,带班授徒。也有人自命不凡,声称通真达灵可与神佛交往,说得头头是道。更有人疯狂迷恋,几乎废寝忘食,总想探求深不可测、永无止境的灵异世界。
  
  当然有人灵修经久仍难参透,无法与他人感同身受,只能艳羡而「拿香跟着拜」。不过更有人认为,灵修不过修心、修性,此为寻常之人本即当为,何须煞有其事般装神弄鬼。而假灵修之名,为非作歹,既污蔑了神明圣名且害己害人者亦有之。
  
  灵修或灵修者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与实践,大都是为了净化自我的心性或灵魂,期望能使之完美并达永生境界,以免除无休止的生死轮回。灵修的属性,若按其意识及形貌,很容易被归类为宗教范畴。因为在一般的印象及实务上,导入灵修的时机与场合多在「道场」。基于宗教本是在为心灵服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灵修确实是借由宗教途径为自我的心、性、灵找归向。换言之,灵修者往往依循宗教的方式或途径,使自我内心净化、纯化,本性善良、慈悲,灵魂圣洁,言行宽厚、仁德。但灵修未必仅侷限于宗教的门径,自我良知与理性的发挥,有时也不一定要透过宗教。
  
  灵修的底蕴,乍看似属于宗教领域,但其实应该是宗教、人生哲理、伦理道德的整合。如将灵修及灵修者所研修定位于宗教范畴,容易专注对形而上之探究,忽略灵修内涵在日常生活上应有的实践,减低了灵修的意义与价值。灵修既是勉人勤修心性,又要求心性与言行合一,其理论与实务均应广受世人接纳。果真如此,灵修之事应有千百个好,但有时却遭致负面评价。事端之所以迭生,是灵修者个人对灵修认知与理解能力不足,还是指导灵修之人心态与技巧的差池。想是必有其一,或兼而有之。
  
  灵修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确立灵修目标,心中自有定见,不忧不惑,悠然自在地修行,仍旧少数。所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真师难逢」。降临世间、生在这个国度、找到正确修行法门、遇到能真正指导的明师,利于修行的四个条件能够齐备是很难的事。
  
  虽然如此,但仍有幸运者。个人既有幸置身灵修之门,渥蒙万方法雨恩泽,非仅得探灵修之奥,亦得以略识灵修之妙。兹不揣浅陋,谨将自我灵修历程所累积心得,详加对比蒐罗自先进、先知的体会与感悟发而为文,望能助益孜孜不倦行进于灵修道途者。
  
  作者自忖才短思涩,无妙笔生花之能,通篇并非字字珠玉。但本书写作时,用字遣词力求通俗易懂,在整体论说上,也试图简明扼要;在个别议题阐释上,则尽量深入浅出。由于并未设定阅读对象,不论读者对灵修有多少认知,作者都企盼本书能发挥以下功能:
  
  一、让未曾接触灵修者,或起心动念尝试灵修者,除了明了灵修之意义与目的外,也能理解灵修的内涵与途程并予以客观评价。
  
  二、让已接触灵修者对照其所知、所识,除了明确灵修的定位,并希望借本书之分析廓清盲点,重新审视自我灵修的目标,以确立应有的灵修心态。
  
  三、让已深入灵修者验证其所学、所习,并借本书所论述增益其信念,以期形成完整灵修理论,逐步建构自我的灵修体系。
  
  灵修应顺心随缘,灵修者也应适情、适性。顺心是依我心之自然,不生急躁,不起烦恼;随缘是沉静以对,得失自若,来去自如,绝不强求。而适情则是心情愉悦,身心保持平衡,工作、家庭兼筹并顾;适性又是随遇而安,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潇洒不羁。唯有如此,灵修道途始可长可久,灵修之心才现喜悦。愿祝福所有灵修者,并共勉之。

图书试读

灵修的技巧

技巧是对学习或工作方法的熟练和灵活(巧)运用,论述灵修技巧的意义在于解析以下各项:⑴如何使灵修的内涵活化;⑵如何使灵修者发挥其修行能量;⑶如何使灵修者产生最大修行效益。灵修者的功课,不论属于静态或动态,大多是在固定的场域(道场)进行。静态的修习─静坐、降笔(文),或动态的修习─灵动、训体等,要能产生效益,就要使道场满布磁力、灵气,以便于灵体适性活动。简言之,必须要创造有形与无形界得以充分交融之情境,以利灵修者与无形师间心气相通。因此,亘灵修活动的过程,必须以应备之资材、器具,以全灵修者顺畅其修行。净香(末)、香炉、乐曲等三者必见于灵修过程,在灵修场域中也看似通俗与当然,但能知如何灵巧运用,使之发挥玄妙效能者尚不多,爰简要说明之。
 
至于桃木剑、拂尘等法器,此为行道时之运用,一般灵修者(暂时)未必皆具备行道救世条件,姑且略而不论。
 
净香
供奉神佛或祭祀鬼神时,人们都要焚香。焚(烧)香,除了是对无形界的灵表达虔敬心,也是发出神、人或者人、鬼之间的沟通讯息,或以此做为彼此沟通媒介。香在燃烧时能够释放出香气,并带轻烟缕缕。每当步入宫庙或宝剎时,人们的心神往往霎时即有肃穆及镇慑之感,对神佛之崇敬心也自然产生。这并不是自我心灵的作祟,而是受扑鼻而来的阵阵香气所影响,遂生灵感也。而一般大众手持炷香敬拜时,多半口中喃喃不断,深切期盼一缕轻烟能将内心祈求上达神佛,望蒙有幸得获垂怜。
 
灵修时,场域内都会置放香炉并燃香。香炉内所燃之香末俗称「净香」,是粉末状的香,闽南语称之为「贡末」。焚烧净香(末),可使灵修者在静坐时凝神静心、安定魂魄,消除杂念,调动灵性,迅速进入冥想的境界。一般的灵修场域,本就开过八卦,恭迎神佛圣驾随时莅场。当在香烟飘渺下静坐及灵动,灵修者已然沉浸于一个有形与无形界共融情境,这是一个全然属灵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潜意识的密码:开启内在智慧,实现人生蜕变》这本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意识探索之旅。作者以一种逻辑严谨又充满神秘感的方式,揭示了潜意识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被书中关于“信念的重塑”的论述深深吸引。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实现目标,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潜意识深处的限制性信念在作祟。作者提供的“催眠式引导”和“潜意识沟通”练习,让我能够深入到潜意识的层面,识别并改写那些阻碍我发展的信念,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书中对于“梦境解读”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原来,梦境并非杂乱无章的幻觉,而是潜意识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宝贵通道。通过作者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梦境的启示,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改变源于内在,而潜意识,正是改变的源泉。它鼓励我去信任自己的内在智慧,去发掘被隐藏的潜能,从而实现人生真正的蜕变。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探索,每一次结束,都感觉自己离那个更强大、更智慧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评分

《内在的星图:唤醒沉睡的潜能与自我疗愈之旅》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觉醒。作者在书中,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揭示了我们每个人内在都蕴藏着强大的潜能,而我们却常常因为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恐惧而将其忽视。书中关于“情绪的转化”的部分,对我触动尤为深刻。我一直以为情绪是无法控制的洪水猛兽,读完之后才意识到,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转化它们。作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练习,例如“情绪的觉察与释放”,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识别自己的情绪来源,并且学习如何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来处理它们,而不是压抑或任其泛滥。我尝试了书中的“自我肯定”练习,起初有些生涩,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书中对于“感恩”的力量的阐述,更是让我心生敬畏,它提醒我,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事物无处不在,而感恩的态度能够为我吸引更多的美好。这本书不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本伴随我成长的工具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智慧,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疗愈过去的伤痛,并勇敢地走向未来。

评分

这本《我与宇宙的秘密对话:心灵的触探与能量的共振》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在深邃世界的大门。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娓娓道来的语言所吸引,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探寻心灵的奥秘。书中对于“能量”的描述,并非枯燥的科学解释,而是充满诗意和想象力,它将无形的能量具象化,让我切实感受到生命流动的脉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念显化”的章节,它没有承诺奇迹般的瞬间改变,而是强调了持续的内在信念和正面情绪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许多个人实践的案例,这些故事真实而动人,让我看到了灵性成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读到书中关于“直觉”的解读时,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以来忽视的那些“小小的声音”,才是通往内心智慧的桥梁。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倾听自己,如何相信自己的内在指引,并且鼓励我去拥抱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在宁静中获得力量,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世界的关系,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与连接。

评分

《心之炼金术:转化负能量,重塑生命轨迹》这本书,像是一位睿智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刻,点亮了内心的明灯。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探讨了我们如何面对和转化生命中的种种挑战。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放下执念”的论点。很多时候,正是那些不肯放手的执念,让我们深陷痛苦的泥沼。作者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步骤,指导我们如何识别并逐渐放下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执念,让我感到希望所在。书中的“自我接纳”练习,也让我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对自己的不完美感到焦虑,而这本书教会我,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我。通过真诚的自我接纳,我开始能够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从中找到成长的动力。作者还分享了如何通过“正念”来提升生活品质,这让我意识到,活在当下,体验每一个瞬间,是多么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理论,更是提供了一整套实操的方法,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的生命轨迹。

评分

《光之语:与宇宙能量和谐共振的艺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震撼且充满启迪的。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走入灵性的海洋。书中对“宇宙意识”的描绘,让我不再觉得它是一个遥远而虚无的概念,而是感受到了它就存在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清理内在阻塞”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焦虑和疲惫,书中提供的清理方法,比如“冥想中的光之呼吸”,让我找到了释放这些负面能量的途径。每次练习后,都感到身心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清澈。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吸引力法则”的解读,但并非将其神秘化,而是强调了信念、情绪和行动的协同作用。这让我明白了,吸引力法则并非坐等奇迹发生,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创造和引导。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向导,它指引我如何与宇宙的能量建立更深的连接,如何运用这股能量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整个宇宙紧密相连,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