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灵性开悟的六堂课:解密灵修者与灵乩

启动灵性开悟的六堂课:解密灵修者与灵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灵性成长
  • 灵性开悟
  • 灵修
  • 灵乩
  • 意识探索
  • 内在转化
  • 能量疗愈
  • 神秘学
  • 身心灵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让未曾接触灵修者,深入理解灵修内涵与途程并予以客观评价。
  ☆让已接触灵修者对照其所知、所识,重新审视自我灵修的目标。
  ☆让已深入灵修者验证其所学、所习,逐步建构自我的灵修体系。


  灵修应顺心随缘,灵修者也应适情、适性。
  顺心是依我心之自然,不生急躁,不起烦恼。
  随缘是沉静以对,得失自若,来去自如,绝不强求。
  而适情则是心情愉悦,身心保持平衡,工作、家庭兼筹并顾,
  适性又是随遇而安,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潇洒不羁。
  唯有如此,灵修道途始可长可久,灵修之心才现喜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生辰


  赐教电话:0931-087-001

  出生:1956年

  学历:
  (1)1975-79年(国立政治大学/大学部)
  (2)1979-81年(国立政治大学/研究所)

  经历:1983-2002年/任职政治作战学校

  虽然无形无象,一般人也未必能体会其存在,但是灵性对成就个人生命却至关重要。人只有在启动灵性开悟,并且进行质修炼后,才能深刻领会和感受自我灵性的具体作用。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侍从明师学习,务实地展开自我灵性修炼的历程和体悟。全书计分六章,为灵性修炼建构了完备、详尽理论,也充分述说、验证了自我灵性修炼的实益。个人自我灵性修炼的效能毋庸置疑,只在所从。

图书目录

自序002
绪论010

第一章 灵魂与生死论
一、穿梭生死间019
平心静气看生死019
生死相隔在一线026
灵魂岂只在人间033
二、灵界探索041
灵界的内涵042
灵界的景象053
灵界的规律060
三、生死之对策069
「佛」 070
「道」 073
「儒」 080

第二章 灵修的识别、内涵、机转
一、灵修的识别088
以神观论088
以体制论091
以师承论096
二、灵修的内涵101
修心102
修性105
炼命108
练气113
三、灵修的机转119
灵修悟死生119
灵修的机转123
灵修与灵乩127

第三章 灵修者与灵乩之进程
一、灵修者的进程133
起(开)灵134
静坐142
灵动144
跑(走、会)灵山146
会灵147
领旨、令、旗149
降笔150
灵通(通灵) 152
说灵语154
三教融通156
二、灵乩之进程(与乩童之比较) 166
灵力来源166
产生方式167
有形师169
无形师170
修行内容172
灵界沟通方式173
灵界沟通状态174
身分区别176
身分禁忌177
三、灵修的技巧179
净香179
香炉181
乐曲184
四、灵修的心法189
正信正念,真知真觉190
内心存喜,为己修行194
学无止境,学无常师196
潜移默化,谦虚问道198
坚守正道,莫入歧途201

第四章 灵修者与灵乩之实相
一、具备灵乩能力的灵修者207
日有新境界207
智慧能自开211
神(佛)助与自助214
二、三教共证的灵乩218
三教之殊途同归219
三教之交互应用235
三教之融通共证244
三、天地人合一的灵乩250
天地人合一之论说250
天地人合一之实践252
天地人合一之实相254

第五章 灵修者与灵乩之识别
一、灵修者呈现的价值265
快乐的灵修者265
慈悲的灵修者267
智慧的灵修者270
二、灵乩道途进退在我274
灵乩从明师修274
灵乩依心志修278
灵乩随缘而修280
三、灵乩产出由天而定285
灵乩多成于因缘契机285
灵乩得成于能知天命288
灵乩但尽人事听天命292

第六章 灵乩弘道求真善美
一、灵乩弘道之意义299
二、使天地人交互辉映于心以求真304
三、使天地人生生不息于仁以求善309
四、使天地人相辅相成于德以求美315

结论321
跋326

图书序言

自序

  因缘际会,步上「灵修」之途。顺着老师引导以及同侪提携,由懵懂而清晰,由疑惑进而领悟,渐能体会灵修的意义与奥妙。经过短暂六年时间,对灵修所探讨的领域与课题,大致了然于胸。虽然灵修资历尚浅,但每当感受灵气震慑时,霎时目睹并非凡间景象,其形状竟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此情此景岂是人为意识所能造作。而与异界灵气交感之剎那,明知所见是幻影,但竟如此真切,电光石火,时空交错,何其有幸。因为灵修,结交渐广,阅历更丰,期间经历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之事,玄之又玄,但也都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灵修者个人体会与灵修态样各有不同,有人因受玄妙感召得蒙其益,进而奉献毕生财力、物力,开堂建庙,宣教护法,带班授徒。也有人自命不凡,声称通真达灵可与神佛交往,说得头头是道。更有人疯狂迷恋,几乎废寝忘食,总想探求深不可测、永无止境的灵异世界。
  
  当然有人灵修经久仍难参透,无法与他人感同身受,只能艳羡而「拿香跟着拜」。不过更有人认为,灵修不过修心、修性,此为寻常之人本即当为,何须煞有其事般装神弄鬼。而假灵修之名,为非作歹,既污蔑了神明圣名且害己害人者亦有之。
  
  灵修或灵修者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与实践,大都是为了净化自我的心性或灵魂,期望能使之完美并达永生境界,以免除无休止的生死轮回。灵修的属性,若按其意识及形貌,很容易被归类为宗教范畴。因为在一般的印象及实务上,导入灵修的时机与场合多在「道场」。基于宗教本是在为心灵服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灵修确实是借由宗教途径为自我的心、性、灵找归向。换言之,灵修者往往依循宗教的方式或途径,使自我内心净化、纯化,本性善良、慈悲,灵魂圣洁,言行宽厚、仁德。但灵修未必仅侷限于宗教的门径,自我良知与理性的发挥,有时也不一定要透过宗教。
  
  灵修的底蕴,乍看似属于宗教领域,但其实应该是宗教、人生哲理、伦理道德的整合。如将灵修及灵修者所研修定位于宗教范畴,容易专注对形而上之探究,忽略灵修内涵在日常生活上应有的实践,减低了灵修的意义与价值。灵修既是勉人勤修心性,又要求心性与言行合一,其理论与实务均应广受世人接纳。果真如此,灵修之事应有千百个好,但有时却遭致负面评价。事端之所以迭生,是灵修者个人对灵修认知与理解能力不足,还是指导灵修之人心态与技巧的差池。想是必有其一,或兼而有之。
  
  灵修者多如过江之鲫,但能确立灵修目标,心中自有定见,不忧不惑,悠然自在地修行,仍旧少数。所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真师难逢」。降临世间、生在这个国度、找到正确修行法门、遇到能真正指导的明师,利于修行的四个条件能够齐备是很难的事。
  
  虽然如此,但仍有幸运者。个人既有幸置身灵修之门,渥蒙万方法雨恩泽,非仅得探灵修之奥,亦得以略识灵修之妙。兹不揣浅陋,谨将自我灵修历程所累积心得,详加对比蒐罗自先进、先知的体会与感悟发而为文,望能助益孜孜不倦行进于灵修道途者。
  
  作者自忖才短思涩,无妙笔生花之能,通篇并非字字珠玉。但本书写作时,用字遣词力求通俗易懂,在整体论说上,也试图简明扼要;在个别议题阐释上,则尽量深入浅出。由于并未设定阅读对象,不论读者对灵修有多少认知,作者都企盼本书能发挥以下功能:
  
  一、让未曾接触灵修者,或起心动念尝试灵修者,除了明了灵修之意义与目的外,也能理解灵修的内涵与途程并予以客观评价。
  
  二、让已接触灵修者对照其所知、所识,除了明确灵修的定位,并希望借本书之分析廓清盲点,重新审视自我灵修的目标,以确立应有的灵修心态。
  
  三、让已深入灵修者验证其所学、所习,并借本书所论述增益其信念,以期形成完整灵修理论,逐步建构自我的灵修体系。
  
  灵修应顺心随缘,灵修者也应适情、适性。顺心是依我心之自然,不生急躁,不起烦恼;随缘是沉静以对,得失自若,来去自如,绝不强求。而适情则是心情愉悦,身心保持平衡,工作、家庭兼筹并顾;适性又是随遇而安,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潇洒不羁。唯有如此,灵修道途始可长可久,灵修之心才现喜悦。愿祝福所有灵修者,并共勉之。

图书试读

灵修的技巧

技巧是对学习或工作方法的熟练和灵活(巧)运用,论述灵修技巧的意义在于解析以下各项:⑴如何使灵修的内涵活化;⑵如何使灵修者发挥其修行能量;⑶如何使灵修者产生最大修行效益。灵修者的功课,不论属于静态或动态,大多是在固定的场域(道场)进行。静态的修习─静坐、降笔(文),或动态的修习─灵动、训体等,要能产生效益,就要使道场满布磁力、灵气,以便于灵体适性活动。简言之,必须要创造有形与无形界得以充分交融之情境,以利灵修者与无形师间心气相通。因此,亘灵修活动的过程,必须以应备之资材、器具,以全灵修者顺畅其修行。净香(末)、香炉、乐曲等三者必见于灵修过程,在灵修场域中也看似通俗与当然,但能知如何灵巧运用,使之发挥玄妙效能者尚不多,爰简要说明之。
 
至于桃木剑、拂尘等法器,此为行道时之运用,一般灵修者(暂时)未必皆具备行道救世条件,姑且略而不论。
 
净香
供奉神佛或祭祀鬼神时,人们都要焚香。焚(烧)香,除了是对无形界的灵表达虔敬心,也是发出神、人或者人、鬼之间的沟通讯息,或以此做为彼此沟通媒介。香在燃烧时能够释放出香气,并带轻烟缕缕。每当步入宫庙或宝剎时,人们的心神往往霎时即有肃穆及镇慑之感,对神佛之崇敬心也自然产生。这并不是自我心灵的作祟,而是受扑鼻而来的阵阵香气所影响,遂生灵感也。而一般大众手持炷香敬拜时,多半口中喃喃不断,深切期盼一缕轻烟能将内心祈求上达神佛,望蒙有幸得获垂怜。
 
灵修时,场域内都会置放香炉并燃香。香炉内所燃之香末俗称「净香」,是粉末状的香,闽南语称之为「贡末」。焚烧净香(末),可使灵修者在静坐时凝神静心、安定魂魄,消除杂念,调动灵性,迅速进入冥想的境界。一般的灵修场域,本就开过八卦,恭迎神佛圣驾随时莅场。当在香烟飘渺下静坐及灵动,灵修者已然沉浸于一个有形与无形界共融情境,这是一个全然属灵的世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