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社会

动物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动物伦理学的出现,不仅为动物的命运争取到道德的地位,
也突破了西方道德思考传统体质上的盲点。

  一种动物伦理学,必然同时是一种从评价的角度想像「动物的生命」的方式:动物的生命固然是自然的事实,但这种生命是否自有其价值,在实现某种值得人类承认的好事,故能要求人类的尊重与关怀呢?动物伦理学的一个关键主题在于,动物的生命是不是足以指向某种具有应然意涵的价值,从而用尊重与关怀为标准,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就有了「对与不对」可言。

  本期的人物访谈是莽萍先生,谈动物保护事业在中国。本期另一个专题是「两岸儒家」,包括:关于「新儒家」的争论、港台新儒家与大陆新儒家的两行反思、对于大陆新公羊学的初步省思等各篇专文。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对「天下」的想像:一个乌托邦想像背后的政治、思想与学术(葛兆光)
网民政治参与中的民粹主义倾向(丛日云)

动物与社会
台湾流浪动物议题概述(汪盈利)
是后人类?还是后动物?从《何谓后人文主义?》谈起(黄宗慧)
回首第一代英国反动物实验运动(李鑑慧)
简谈电影与动物研究(唐葆真)
「人与动物关系学」与动物保护政策:台湾经验的启示(吴宗宪)
动物的生命:《动物解放》四十週年的反思(钱永祥)

思想访谈
动物保护事业在中国:莽萍先生访谈录(陈宜中)

两岸儒家
关于「新儒家」的争论:回应《澎湃新闻》访问之回应(李明辉)
「港台新儒家」与「大陆新儒家」的「两行」反思(赖钖三)
新儒家、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能否会通?(何乏笔)
开出说?衔接说?(杨儒宾)
对于大陆新公羊学的初步省思(刘沧龙)
知识的生产:为何儒学?什么政治?如何现代?(刘纪蕙)
致读者

图书序言

动物的生命:《动物解放》40週年的反思(钱永祥)

一、前言


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问世于1975年,至今四十週年。这本书开启了学院里的动物伦理学这门学科,也为当代的动物保护运动提供了一套朴素踏实但动能强大的理论基础。由于西方的道德思考主流一向排斥动物,不愿意赋予动物道德地位,辛格这本书却用主流的伦理学资源为据,为动物在道德思考的范围之内挤出一些空间,其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想要探索这个意义所在,但同时也想进一步检讨辛格这种动物伦理学的限制。动物伦理学的出现,不仅为动物的命运争取到道德的地位,也突破了西方道德思考传统体质上的盲点。这是它的特殊意义所在。不过一种动物伦理学,必然同时是一种从评价的角度想像「动物的生命」的方式:动物的生命固然是自然的事实,但这种生命是否自有其价值,在实现某种值得人类承认的好事(the good),故能要求人类的尊重与关怀──尊重其存在(的权利),关怀其遭遇的好坏──呢?动物伦理学的一个关键主题在于,动物的生命是不是足以指向某种具有应然意涵的价值,从而用尊重与关怀为标准,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就有了「对与不对」可言。

让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我的意思。假设地球上的遥远某处发生严重地震,许多人死伤,我们不会说这些人的生命以及遭遇仅仅是一件自然事实;相反,我们会认定这是一件严重的灾难,认为受难者的遭遇是不幸的、不应该发生的,是令人难过、惋惜的事情。我们的这种判断其来何自?当然是因为人类的生命具有某种独特的价值,其死亡──即使完全是自然过程所造成──是一种伤害摧残,不应该发生。对比之下,假定在这场地震中,尚有珍贵的古蹟遭摧毁,大面积的树木植被田地房舍也淹没不见。对这些损失,我们也会深有所感甚至于有所惋惜,不过这些损失,毕竟与人的死亡不同。人类生命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取决于它对于旁观者可能具有的价值:即使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罹难者是谁,有甚么特色,具有什么身分或者道德品质,我们也会假定他们的生命自有价值。简单言之,在人类的道德意识中,每个人的生命本身便是价值之源,生命过程彷彿是一个实现某种「善」的过程,自然拥有一些深重的道德意义。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